24《司马光》课件(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24《司马光》课件(共31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1.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3 21:50: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24 司马光
导入看到图片你想到了哪个故事呢? 司马光(1019—1086),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他主持编纂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活动与探究(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你知道司马光姓什么吗?
活动与探究(温馨提示:规范操作、注意安全)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你们还知道哪些复姓?
司马是复姓
上官,诸葛,欧阳……
上官婉儿
唐代女官、女诗人
诸葛亮
蜀汉丞相,
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战略家、发明家、军事家
欧阳修
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唐宋八大家”之一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于元末至正三年(1343年)由丞相脱脱和阿鲁图先后主持修撰。本文选自《宋史 司马光传》。
宋史

注释:口小肚大的陶器。

缸:底小口大的陶器。
sī tínɡ dēnɡ wènɡ
司 庭 登 瓮
diē qì chí jiē
跌 弃 持 皆
读一读

chí

diē
结构
左右


dēng


zhòng
结构
上下



tíng
结构
半包围
庭:里面是“廷”不要写成“延”。
弃:下面的撇和竖要出头。
易错提示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司马光
wèng
diē
bèng
jiē

chí
司马光和几个小朋友在 玩,一个小朋友掉进了 ,其他小朋友都
,司马光举起 ,使劲
那口缸,掉在缸里的小朋友 。
先读一遍课文,借助注释了解课文大意,再填空:
庭院里
跑掉了
大水缸里
一块大石头

得救了
整体把握
课文解读
课文大意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庭:庭院。 瓮:盛物的陶器,口小肚大。
一群小孩子在庭院里面玩,一个小孩站在大缸上面,失足跌落缸中,一下子就被水淹没了。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皆:全,都。 光:司马光。
其他的小孩子都跑掉了,司马光拿石头砸破了缸,水从缸中流出,小孩子得以活命。
群儿戏于庭,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营造了群儿玩耍的愉快气氛。
语句品鉴
体现出当时的情况十分危急,小孩在水中可能会被淹死。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展现了司马光急中生智,麻利地拿石头砸缸的果敢画面,表现了司马光的镇定自若。
表明司马光的办法奏效了,更突出了他的果断。
“光持石击瓮”
“众皆弃去”
鲜明对比
体现出司马光的沉着冷静以及他远超同龄人的果敢。
同伴失足落水,其他孩子是怎样的表现,司马光又是怎样做的?
其他的孩子:吓得都跑开了。 (惊慌失措)
司马光:用大石头砸破大水缸。(非常冷静)
思考:
你认为司马光具有怎样的品质?
遇事不慌
我会说
善于动脑
聪明勇敢
司马光
起因:足跌没水中
结果:水迸,儿得活
临危不乱
机智勇敢
众小孩-皆弃去
经过
司马光-持石击瓮
理清课文思路,并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层次梳理
群儿( ),一儿( ),足跌( )。众( ),光( ),水迸,儿( )。
看图,背诵课文。
众皆弃去,光持石击瓮破之,水迸,儿得活。
群儿戏于庭,
一儿登瓮,足跌没水中。
假如你在广场看到有人持刀行凶,你要这样做:
首先要沉着,要大声向旁人寻求帮助,拨打110报警;不要激怒歹徒,注意寻找掩体躲避,同时大声呼叫,以提醒更多的人及时避险。
司马光想到办法救了小伙伴。你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
示例:我学到了遇到危急情况要沉着冷静,积极开动脑筋想办法。
群儿戏于庭,一儿 ,足跌没 ,
众皆 。光 破之,水 ,儿得活。
登瓮
持石击瓮

水中
弃去
【课堂练习】
一群小孩子在院子里玩耍,一个孩子爬到瓮上玩,失足掉进瓮中,
被水淹没,其他的小孩子都吓跑了,只有司马光拿着石头把瓮砸破,水涌了出来,孩子得救了。
本文是一篇文言文,我们学过的其他课文都是白话文,通过这节课让我们分清楚了文言文与现代文的区别,也感受到了文言文的魅力和语言表达的特色,我们学习文言文要多读,正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课堂小结】
多读: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边读边想。
可以借助注释、插图、组词、联系上下文和生活经验的方法理解字义。
将字的意思串起来,理解句子意思。
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 - 《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共32张PPT)
三年级上册优秀课件 - 《24司马光》人教部编版 (共32张PPT)
课后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和同学父母一起尝试读更多的小古文吧!
课堂练习难点巩固课 外 拓 展 延 伸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