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坐井观天(说课稿)

文档属性

名称 12 坐井观天(说课稿)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3 13:21: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坐井观天说课稿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思维方法”这个专题进行安排的。主要由《坐井观天》《寒号鸟》和《我要的是葫芦》3篇课文组成。本单元的故事短小、有趣,教育学生看问题要全面,不要目光短浅,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本单元语文要素:
1.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2.初步感受课文语言的表达效果
本单元重点:
1.弄清故事讲述的道理。教学时,引导学生借助课后题,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合作交流,体会故事讲述的道理。在学习中,弄懂一些道理,学会思考问题的方法。
2.学习语言表达,感受语言表达的多样性。在学习中感受同样的意思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表达,可以用感叹句,也可以用陈述句、反问句来表达,只是表达的语气不同,情感不一样。
一、说教材
《坐井观天》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讲读课文。这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要去实践,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目光短浅,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课文短小精悍,图文对应,青蛙和小鸟的对话浅显易懂,学生能够从中明白蕴涵的道理。
二、说教学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会写“井、观、渴、喝”4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前两次对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三、说教学重难点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会写“井、观、渴、喝”4个字。
2.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对话。
3.能明确小鸟和青蛙争论的问题。
四、说教法
根据寓言故事的特点及本课的语言特色,本课教学中,以青蛙与小鸟的三次对话为线索,以读代讲,以读促学,让学生在读中悟情明理。引导自由阅读,自由表达,打好自主学习语文的基础。另外,低年级学生喜欢直观、形象、生动的画面,为贴近学生实际,可采用简笔画、录像、动画片演示等手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依据新课标的精神,本课运用了谈话法、对比法、表演法、实践法等教学方法,激励学生全面参与,主动学习,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积累和运用是新课标强调的又一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本课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点,精心设计练习,紧扣新课标,设置学习单,进行任务情景教学。通过教师提示,学生自主进行环节推进。指导朗读,读好对话和语气。个别读、齐读、小组读、分角色读、比赛读、引读等形式达到读书百遍,其义自见的效果。
五、说学法。
新课标要求,语文课程一定要使学生“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学生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就会产生两个飞跃:一是由“学会”变为“会学”,二是由“被动地学”变为“主动地学”,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的理想境界。这样,学生的主体精神被大大激发,其学习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做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本课时,指导学生自由选用“读、说、、演”等学习方法,结合比较朗读、想象情境、直观理解等学习方法,真正达到“教是为了不教”这一教学的最高境界,在阅读习惯方面,着重培养学生解疑阅读,学会自学,学会积累的良好习惯。
六、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七、说教学过程。
第一版块: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上课一开始通过认识“老朋友”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进而引出课题《坐井观天》。认识“井”字时,教师先出示生活中“井”的图片,让学生很直观地理解了“井”的意思并且记住它,再通过加一加的方式认识“观”通过“坐井观天”的字面意思,学生很容易便知道,坐井观天即坐在井里看天。进而提出问题:青蛙为什么要坐在井里看?为什么不跳上去看天呢?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文。
第二版块: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让学生借助拼音朗读课文课文,并要求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在黑板上贴一贴青蛙、小鸟分别应该在哪里。这样的教学环节,使学生兴趣很浓,投入度极高,实际上是在检测学生有没有理解“井里”“井沿”的意思在本节课中,在教学生理解“井沿”这个词语的意思时,教师让学生联系生活,想到了“窗沿、床沿、河沿”等,进而加深对“井沿”意思的理解。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学得轻松,兴趣盎然,并增加了词汇的积累,可谓是一举多得。
无论是教识字,还是教写字,都特别重视教给学生识字、写字的方法,而且是用足时间、用足功夫。在教“渴、喝”两个容易混淆的生字时,采用比较区分偏旁、儿歌、运用等方法,让学生记住读音、区别字形、理解字义。在教学“哪”时,把“哪”放进句子里去读,通过读句子让学生读好多音字“哪”,并能读出疑问句、感叹句的语气。
第三版块:精读课文,学习对话
本课因势利导,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再读课文, 想一想,青蛙和小鸟一共进行了几次对话?青蛙和小鸟分别说了什么?边读边思考,通过看插图、联系上下文,组织学生讨论、释疑。从三次对话入手,抓关键词,理解文本,从而明白其中的道理。为了让学生感受小鸟“飞了一百多里”后的状态,教师举例:飞了一百多里,那到底有多远呢?一里是5百米,一百多里就是5万多米,相当于我们学校操场的250多圈!平时我们在操场上跑一两圈就觉得好漫长呀,可是小鸟要飞250多圈呢。学生有了具体体验后,感觉到小鸟很累、很渴,想找水喝。教师在朗读指导时,指导学生读出一百多里的远,小鸟的又累又渴。教学“无边无际”这个词语时,先后出示了几幅图片,一方面帮助学生理解“无边无际”这个词语,另一方面还结合具体图片的情境,采用看图片说句子的形式,让学生联系生活理解词语意思,并且积累运用词语。另外,本节课采用范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等不同形式的朗读,使学生感悟道理,功到自然成。
第四版块:情境表演,关注评价
课文结束后,教师又让学生把学过的故事进行表演,特别是把青蛙和小鸟进行对话的情景表演出来。学生通过表演把从课文语言文字中获得的知识进行再现,学生入情入境。这样,不仅对学生进行了双向思维的训练,同时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能力。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本课通过让学生“做一做,看一看,说一说,演一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轻松愉悦中获取了知识,培养了能力,提高了素养。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情感人格的熏陶过程。本课教学在读教材的基础上,依据教学内容,结合小学生的生活,精心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兴趣盎然地参与其中,在玩中学习,在体验中学习,从而加深对学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第五板块:分析字形,写字指导
本课在教学写字方法的指导时,有意识地将两个左右结构的字“沿、渴”放在一起进行教学,让学生习得书写的方法,掌握书写规律。首先引导学生读帖,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教给学生读帖的方法;然后再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教学生怎样比较宽窄、高低。让学生跟着老师说一说关键笔画;学生将生字写好后,再让学生把自己写的字和例字进行比对,看看哪里写得不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