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7张PPT)
第10 课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1、了解东罗马帝国的基本状况,《查士丁尼法典》编纂的目的;
2、能正确评价《查士丁尼法典》;
3、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史实;
4、归纳总结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5、理解拜占庭帝国对东西方文化的贡献。
导入新课
该作品创作于547 年,收藏于意大利拉文纳圣维塔莱教堂。这幅作品是拜占庭美术第一次繁盛时期的产物,是圣维塔莱教堂的镶嵌画。这座教堂装饰华美,尤以其精美绝伦的镶嵌画誉满世界,而此画即其中最精美、最著名的一幅。这幅作品描绘了查士丁尼及其随从手捧圣餐杯盘和祭品向基督献祭的场景。
这是为帝国歌功颂德的纪念碑与英雄史诗,是拜占庭帝国政教合一的社会典型产物。
《查士丁尼及其随从》
罗马帝国
东罗马帝国
西罗马帝国
395年
君士坦丁堡
(拜占庭)
拜占庭帝国
罗马
法兰克王国
日耳曼人入侵
476年灭亡
一: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君士坦丁堡)
1.建立时间:
2.都城:
395年
君士坦丁堡
请你根据图片并结合教材指出拜占庭帝国的版图范围!
3.版图范围:涵盖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东罗马帝国的版图囊括了希腊以及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地区,这些地区有农业比较发达的埃及、叙利亚,有许多大都市和国际贸易港口。
(1)地理位置优越
因此,东罗马帝国的(2)经济比较活跃,
(3)社会比较稳定。西罗马帝国灭亡后,东罗马帝国则延续下来,并且进入一个“黄金时代”。
(4)统治者查士丁尼的卓越才能
4.社会状况
395
罗马帝国分裂
476
西罗马帝国灭亡
查士丁尼继位
527
查士丁尼为巩固统治采取了什么措施?
查士丁尼483年生于农民家庭。其叔父靠军队发迹,并最终爬上东罗马君主宝座。公元527年,查士丁尼继承了叔父的权位,正式成为东罗马皇帝 。
查士丁尼像
(1)武功:军事征服,查士丁尼积极进行对外扩张,扩大领土。
查士丁尼的“文治武功”
目的
为了稳固帝国的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
(2)文治:编纂法典,
编纂法典
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需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是战时还是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的很好 ;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能采取法律的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
——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
法典名称 法典内容
2世纪初以来历任罗马皇帝颁布的法令汇编
历代罗马法学家有关法律问题的论文和著作
指导学习法律文献
查士丁尼执政时期的法令
统称 法典构成
《查士丁尼法典》
《法学汇纂》
《法理概要》
《新法典》
528年查士丁尼组建了法典编纂委员会,先后编纂4部法律文献
《罗马民法大全》
如何评价《罗马民法大全》?
材料一:……奴隶和隶农必须无条件地服从主人,服从命运的安排,对逃亡的奴隶和隶农必须严加惩治。
——《罗马民法大全》
局限性:仍然承认奴隶制。
材料二:奴隶不堪主人虐待的,官厅得强迫主人出卖之,无故杀戮奴隶的,按杀人罪处理。
——《罗马民法大全》
积极影响: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材料三: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
——《罗马民法大全》
积极影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材料四:罗马帝国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是以法律。武力因为罗马帝国的灭亡而消亡,宗教随着人民思想觉悟的提高、科学的发展而缩小了影响,唯有法律征服世界是最为永久的征服。
——19世纪德国伟大的法学思想家耶林
积极影响: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罗马曾经三次征服世界:第一 次以武力;第二次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这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一次。
说明了罗马法对欧洲、对世界的巨大影响。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为立法基础制定本国的法律制度,我国现行法律在一定程度上也采取了罗马法的原则。
近代欧洲大多数国家都以罗马法基础,制定本国法律制度。如《拿破仑法典》、《德国民法典》。
许多国家的陪审制度、律师制度、诉讼制度都渊于罗马法。世上公认的法学原理、法制民主原则也均发端于罗马法。“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也成了法治建设永恒的价值观。
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
局限性:
①仍然承认奴隶制
积极影响:
②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
③是罗马法的集大成者,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欧洲历史上第一部系统完备的法典。
二、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
14世纪时期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
从7世纪起,阿拉伯人不断进攻拜占庭帝国;
9世纪以后, 多个军事势力进攻,版图不断被蚕食,11世纪时仅剩希腊半岛和爱琴海地区的希腊国家;
行省改为军区,军事将领成为地方行政长官;
结合课本及所学知识,探究拜占庭帝国灭亡的原因
原因:
1.外族入侵
2.军事改革
11世纪起,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财政枯竭,不得不求助于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
11世纪-13世纪,东征的十字军攻打拜占庭帝国,占领了君士坦丁堡和拜占庭的大部分领土;
14世纪初,奥斯曼土耳其人的不断进攻,最终攻灭君士坦丁堡。
3.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原因:
4.十字军东征
5.奥斯曼土耳其帝国进攻
1453年,奥斯曼土耳其亲率大军和几百艘战船,兵临君士坦丁堡城下。
经过鏖战,君士坦丁堡陷落。在战争中,土军烧杀劫掠,很多宏伟建筑毁于一旦,大量珍贵文物和艺术品被付之一炬。
十字军东征
归纳:帝国灭亡的原因
①外族的入侵,帝国版图不断被蚕食;(阿拉伯人、奥斯曼人等)
②十字军东征的打击;
③长期的对外战争导致帝国财政枯竭;
④骄傲自大,封闭保守
材料:导致拜占庭灭亡的原因有很多,最重要的原因就是这个帝国已经落后于时代了,帝国的居民不思改变,不愿接受新鲜事物,听任政府机构慢慢地垮下去也不愿变革。他们一直生活在过去,从不展望未来。
——尼科尔《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启示:改革开放促使国家富强;封闭保守致使国家衰落。
你能从拜占庭帝国灭亡原因中得到什么启示呢?
外 部原 因
内 部原 因
中世纪的君士坦丁堡是“东西方之间的一道金桥”-马克思
观察拜占庭帝国的地理位置,它的统治范围囊括了哪些古老文明?这使得拜占庭文明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影响?
影响①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促进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地处亚欧非三大洲的交界处,沟通了黑海和地中海,地理位置优越。
古希腊罗马文明
基督教文明
东方文明
拜占庭文明特点:
①兼收并蓄
基督教文明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东方文明
拜占庭帝国的文明
材料:拜占庭学者特别重视古希腊的哲学、文学和史学……在拜占庭帝国,《荷马史诗》脍炙人口,妇孺皆知,能够大段背诵的人不在少数……拜占庭人常以正宗继承人的身份继承古罗马文化....——陈志强《拜占庭帝国通史》
材料:“战乱迫使大批拜占庭学者和工匠逃离家园,移居到相对安定的西欧,推动了意大利崇尚古典文化的热潮…拜占庭古代手稿、书籍、文物带到意大利,激发了文艺复兴作家热潮…”
——陈志强《盛世余晖:拜占庭文明探索》
拜占庭文明具有怎样的特点和影响?
影响:②保存大量希腊、罗马书籍,为文艺复兴提供了精神营养。
特点:②承前启后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评价)
合作探究
①对西欧:为西欧的稳定发展创造了条件,对西欧起了保护作用。
材料1:拜占庭文化是指在拜占庭帝国内融合西方古典的(即希腊罗马的)、基督教的及古代东方各民族的文化而形成的高度发达的文化。
古希腊罗马文明
东方文明
基督教文明
②对文化交流:它对基督教、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化传统,以及西亚、北非等地的东方文化因素兼收并蓄,创造出独具特色的拜占庭文化,在世界上产生过重大影响。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评价)
材料2:在东罗马帝国的最后一夜,一些东罗马人趁乱登上拉丁人的战舰,他们携带着古代的珍贵文献流亡到西欧各国,使得生活在天主教神权世界的人们重新看到了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亚历山大和恺撒,以及其他古代希腊和罗马的光辉思想。在这些思想的影响下,人性战胜了神性,希腊人的理性光明照穿了教皇和封建制度所构成的重重帐幕,给西欧带去了文艺复兴之光。在拜占庭帝国的废墟上,诞生了西欧的新世界。
圣索非亚大教堂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评价)
③对文化传承:保存了大量的希腊、罗马古籍,为后来西欧的文艺复兴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营养。
拜占庭式的建筑和镶嵌画——
圣索菲亚大教堂
今基辅的圣索菲亚大教堂
查士丁尼一世
1.古代有一个欧洲帝国,国运延续千年之久,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史料、著作、哲学思想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并深远
地影响了人类历史。它是( )
A.亚历山大帝国
B.拜占庭帝国
C.西罗马帝国
D.法兰克王国
B
检测提升
2.冯·吕布托在《罗马法对于现代文化的意义》一书中指出:在罗马人的世界里,法律占有最中心的位置。几乎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罗马人那样心甘情愿,毫无怨言地躬身于神圣的法律旗帜下。
罗马人的文化史就是他的法律史。罗马法集大成的代表是( )
A.《汉谟拉比法典》
B.《十二铜表法》
C.《査士丁尼法典》
D.《拿破仑法典》
C
3.查士丁尼《法学总论—法学阶梯》指出:“皇帝的威严光荣不但依靠兵器,而且须用法律来巩固,这样,无论在战时或平时,总是可以将国家治理得很好;皇帝不但能在战场上取得胜利,而且
能采取法律的手段排除违法分子的非法行径。”据此可知( )
A.法律是巩固统治的重要手段
B.皇帝的统治主要依靠军队
C.古罗马法律保障平民的利益
D.古罗马法律维护财产私有
A
4、“继续承认奴隶制,但是,规定教、俗各界释放奴隶,改善奴隶地位,承认奴隶具有人的地位”是对《罗马民法大全》的评价。这一评价旨在强调《罗马民法大全》具有( )
A.保守性
B.残酷性
C.进步性
D.滞后性
C
5.“1453年5月29日,一种文化被无情地消灭了。它曾在学术和艺术中留下了光辉的遗产。它使所有的欧洲国家摆脱了野蛮,并给予其他国家文化精华。它的力量和智慧在几个世纪中一直保护着基督教世界。君士坦丁堡在11个世纪中始终是西方文明世界的中
心。”材料意在( )
A.探讨西罗马帝国的灭亡原因
B.肯定拜占庭文化的深远影响
C.赞美盛极一时的阿拉伯帝国
D.惋惜首都君士坦丁堡的陷落
B
6.《查士丁尼法典》规定:“一切债务,以应给付的物清偿,或经债权人同意以他物代为清偿……债务是由债务人清偿或由第三人(担保人)代为清偿。”这表明这部法典( )
A.注重保护私有财产
B.维护奴隶主利益
C.体现了国王的意志
D.产生了深远影响
A
7.《查士丁尼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
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这表明《查士丁尼法典》的颁布( )
A.完善了民主制度
B.实现了人人平等
C.废除了奴隶制度
D.彰显了公正原则
D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
查士丁尼及《查士丁尼法典》
拜占庭帝国的灭亡
背景
成果
影响
发展历程
历史地位
国力强大
疆域扩大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欧洲民法基础
开始兴起
黄金时代
国势衰微
最终灭亡
对西欧社会
对文化交流
对文化传承
板书设计
拜占庭帝国的兴亡
拜占庭帝国:
《罗马民法大全》
灭亡:
稳固帝国社会秩序,保证皇帝专制权力
即东罗马帝国
《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
仍承认奴隶制,但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
奠定了欧洲民法的基础
1453年,被奥斯曼土耳其所灭
地跨欧亚非;对东西方文化兼收并蓄;保存了大量希腊、罗马古籍
评价:
目的:
内容:
评价:
地位:
思维导图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 王安石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