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苏教版生物上册期末测试题(一)
班级_____姓名______
一、单选题
1.下列对于能够飞行的动物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能够飞行的动物都是用肺呼吸
B.能飞行的动物都比不能飞行的高等
C.能够飞行的动物都具有翼或翅
D.能够飞行的动物不能生活在陆地上
2.下列生物不是由细胞构成的是( )
A. 香菇 B. 西红柿
C. 新冠病毒 D. 大熊猫
3.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其原因是 ( )
A.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B.减轻体重,有利于运动
C.脱掉原来的外骨骼使运动更加灵活
D.有利于进行气体交换
4.甲图表示关节模式图,乙图表示在进行屈肘动作,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图中的⑤是关节软骨,能使关节灵活;②是骨骼肌,能使关节牢固
B.关节、肌肉共同构成了运动系统
C.屈肘时,乙图中的①舒张,②收缩
D.乙图中①的两端是肌腱,中间部分是肌腹
5.现有甲乙丙丁戊五种植物。甲与乙属于同一科,甲与丙属于同一纲,甲与丁属于同一目,甲与戊属于同一门。甲与( )的共同特征最多
A.乙 B.丙 C.丁 D.戊
6.下列关于生态平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种类是一定的
B.各种生物的数量是一定的
C.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一定的
D.生物的种类、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
7.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都会包括以下步骤: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这些步骤发生了正确顺序是( )
A.①②③④ B.③④②① C.③④①② D.①②④③
8.下列关于生物圈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
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相互关联
C.生物圈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多且稳定不变,自动调节能力强
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
9.下列选项中,不是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的是( )
A.体表被毛 B.胎生、哺乳
C.体温不恒定 D.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
10.引起艾滋病、口蹄疫、烟草花叶病的病毒分别属于:
A.人类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B.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C.人类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
D.动物病毒、细菌病毒、植物病毒
11.下列生物中,属于真核生物的是( )
①青霉菌 ②葡萄球菌 ③狂犬病毒 ④酵母菌 ⑤大肠杆菌
A.①④ B.③④ C.②⑤ D.①⑤
12.用你所学的生物学知识来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中的蝉、螳螂、黄雀三者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
B.人体排尿时不仅能排出废物,还能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C.如果父亲和母亲都没有某种遗传病,那么他们的子女就不会患该遗传病
D.“望梅止渴”这一复杂反射,与大脑皮层中特定的神经中枢有关,是人类特有的
13.动物的运动和行为扩大了其活动范围,便于更好的生存和繁衍。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蚯蚓只有肌肉没有骨骼,靠肌肉和刚毛配合缓慢蠕动
B.骨骼肌收缩牵拉骨改变位置,于是躯体的相应部位就会产生运动
C.鸟的胸肌两端都附着在同一块胸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
D.动物的先天性行为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
14.微生物无处不在,我们时刻都在接触微生物,下面对微生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真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繁殖方式是分裂生殖
C.细菌的繁殖方式是孢子生殖
D.腐生细菌和真菌对自然界的物质循环起重要作用
15.人感染2019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后体征有呼吸道症状、发热、咳嗽、气促和呼吸困难等,在较严重病例中,感染可导致肺炎、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肾衰竭,甚至死亡。下列有关2019新型冠状病毒说法错误的是( )
A.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B.可通过空气传播传染给他人
C.与人类的关系是寄生
D.人一旦感染就会表现出相应病症
16.鳄鱼比青蛙更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 )
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②幼体和成体都用肺呼吸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壳⑤有脊柱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⑤ C.①②④⑤ D.①②③⑤
17.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 )
①体表有鳞片或甲 ②完全用肺呼吸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 ④视觉发达,有一对复眼⑤皮肤裸露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④⑤
18.我国幅员辽阔,物种丰富,以下选项中对于绿色植物的认识,正确的是( )
A.绿色植物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被子植物
B.卷柏是裸子植物,种子外面没有果皮包被
C.小麦种子的胚由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和胚乳组成
D.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它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19.下列关于骨、关节和肌肉的结构模式图中,表示正确的是( )
A. B.
C. D.
20.动物世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是( )
A.节肢动物 B.软体动物 C.鸟类 D.哺乳动物
二、读图理解题
21.下图是生物社团的同学对秀丽隐杆线虫、水母、大鲵、蜈蚣、海豚五种生物做的分类概念图,请将“ ”补充完整。
① ; ② ; ③ ; ④ ;⑤ 。
22.读图完成鸟类适于飞行生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
(1)鸟的身体呈 ,可以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利于飞行.
(2)鸟的体表覆羽,前肢变成 ,生有几排大型的正羽,胸部有很突出的龙骨突,有发达 ,可牵动两翼完成飞行.
(3)鸟的骨骼 、 、坚固,长骨是 的,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4)鸟的食量大, 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5)鸟的呼吸作用旺盛,除了肺这一器官外,还有许多与肺相通的 ;可进行 呼吸;这种特殊的呼吸方式满足了鸟在飞行时对氧气 的大量需要.
三、实验探究题
23.一位渔民在长江口打鱼时捞到一头“大死鱼”.它身体呈鱼形,体长3米,背呈浅蓝色,头部有一吻,上下颌有牙齿30颗,眼不发达,头顶有一呼吸孔.解剖体内有一脊柱,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围观村民们议论纷纷,对这“动物”的类别进行探究.
①提出问题:
②建立假设:Ⅰ村民甲认为此“动物”是鱼类;Ⅱ村民乙认为此“动物”是哺乳类;
③获取证据:村民甲的证据:Ⅰ ;Ⅱ .
村民乙的证据:Ⅰ ;Ⅱ .
④结论:根据上述动物的特征和你学过的知识,你认为 (选填“村民甲”或“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24.你有在菜园栽培植物的经历吗?春天翻耕土地时,经常会看到活动的蚯蚓,我们可以通过观察和探究了解他们。
(1)蚯蚓呼吸时依靠
进行;其前端和后端的判断依据是 。
(2)下面是生物兴趣小组设计的两个实验,来探究适合蚯蚓生活的环境条件。
实验一探究的问题是 ?
实验二的变量是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应该是 。
四、综合题
25.图为某生态系统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
(1)在这个生态系统中, 是生产者,昆虫、青蛙、蛇、鸟等动物属于 。
(2)上图所示食物网中,共有 条食物链,其中最短的一条食物链是 ;鸟与昆虫的关系是 。
(3)人类排放的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在此生态系统中,有毒物质积累最多的生物是 。
26.槐尺蛾是一种常见的园林害虫,其幼虫具有受到惊吓后从树上吐丝下垂、食物匮乏时吐丝随风扩散的习性,被俗称为“吊死鬼”。
(1)槐尺蛾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 ,是无脊椎动物。它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个部分,胸部是运动中心,有三对 ,两对 ,属于节肢动物门 纲鳞翅目。
(2)每年四月中旬,槐尺蛾在傍晚完成交尾,说明其受精方式为 (填“体外”或“体内”)受精。受精卵孵化出的幼虫以槐树叶为食,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蜕去的“皮”实际上是它的 ,具有防止 的作用,但也限制了幼虫的生长。幼虫发育到一定阶段后,钻入土壤中化蛹,直到第二年四月羽化为成虫,由此可见槐尺蛾的发育类型属于 (填“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发育。
(3)槐尺蛾幼虫喜食槐树叶,而槐树是北京重要的行道树,受到危害后会影响北京市市容和生态环境。在不污染环境的条件下,你有什么防治槐尺蛾的好方法?请写出一条具体建议 。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知识点】动物的运动方式
【解析】【解答】A、能够飞行的动物都是用肺呼吸.节肢动物昆虫纲中的动物会飞,但它们不用肺呼吸,用气管呼吸,不符合题意。
B、能飞行的动物都比不能飞行的高等.节肢动物中的蜜蜂和蝗虫会飞,多数哺乳动物不会飞,但节肢动物比哺乳动物低等,不符合题意。
C、能够飞行的动物都具有翼或翅,空中飞行的动物的特点:最主要的是要有能飞翔的翼或是翅膀,体重要轻,符合题意。
D、能够飞行的动物不能生活在陆地,蝗虫是节肢动物昆虫纲,胸部有3对足2对翅,可以爬行、跳跃、飞行等,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空中飞行的动物的特点:最主要的是要有能飞翔的翼或是翅膀,体重要轻。能在空中飞行的动物有节肢动物,如蝗虫、蜜蜂等;鸟类的前肢变成翼,能在空中飞行.像节肢动物的体内没有有脊椎骨组成的脊柱,属于无脊椎动物;像鸟类的体内有脊柱骨组成的脊柱,属于脊椎动物.
2.【答案】C
【知识点】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香菇是真菌,具有细胞结构,不符合题意。
B.西红柿是植物,具有细胞结构,不符合题意。
C.新冠病毒是动物病毒,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只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符合题意。
D.大熊猫是动物,具有细胞结构,不符合题意。
【分析】生物共有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
3.【答案】A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昆虫的体表具有坚硬的外骨骼,外骨骼不能随着身体的生长而长大,因此昆虫蝉在生长过程中有蜕皮现象。所以蝉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皮现象,这是因为坚韧的外骨骼不能随身体的生长而生长。
故答案为:A。
【分析】外骨骼可以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但外骨骼不能随着蝉身体的长大而长大,要想长大,必须脱去外骨骼。
4.【答案】D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A、甲图中的⑤是关节软骨,能使关节灵活;②是关节囊,能使关节牢固,A说法错误。
B、运动系统包括骨骼和骨骼肌,骨骼包括骨骼骨连结,骨连结包括不能活动的连结、半活动的连结和活动的连结,能活动的连结又叫关节,B说法错误。
C、屈肘时,乙图中的①肱二头肌收缩,②肱三头肌舒张,C说法错误。
D、乙图中①是肱二头肌,两端是肌腱,中间部分是肌腹,D说法正确。
故答案为:D
【分析】此题考查关节的结构、骨骼、肌肉和关节的配合,为基础题,难度不大,解答此题需要熟记: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组成,骨和骨连结构成骨骼,关节是骨连结的主要形式,关节的结构包括:关节囊、关节腔和关节面.关节面包括关节头好关节窝,关节面上覆盖着关节软骨;人体人体任何一个动作的完成都是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多组骨骼肌群,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在运动中,骨骼肌起动力作用,骨起杠杆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
5.【答案】A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单位
【解析】【解答】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小,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越多。甲与乙属于同一科,甲与丙属于同一纲,甲与丁属于同一目,甲与戊属于同一门。科的分类单位最小,共同特征最多。因此甲与乙的共同特征最多。
故答案为:A。
【分析】根据等级可了解生物间的亲缘关系,生物分类单位由大到小是界、门、纲、目、科、属、种。分类单位越大,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远,生物的共同特征就越少,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多;分类单位越小,生物的亲缘关系越近,共同特征就越多,包含的生物种类就越少。界是最大的分类单位,最基本的分类单位是种,同种的生物亲缘关系最近。
6.【答案】D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解析】【解答】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所以生态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不是一定的。故答案为:D。
【分析】生态平衡是指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在不断地变化着,并在一定情况下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现象。
7.【答案】C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骨、关节和肌肉的配合
【解析】【解答】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由此可知,当你做任何一个动作时,步骤发生了正确顺序是:③骨骼肌接受神经传来的兴奋→④骨骼肌收缩→①相应的骨受到牵引→②骨绕关节转动,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运动的形成: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从而产生躯体运动,运动是以骨为杠杆,关节为支点,骨骼肌收缩为动力形成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由一块骨骼肌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相互配合,共同协作完成的。
8.【答案】C
【知识点】生物圈的概述;生物圈的范围
【解析】【解答】A、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是最大的生态系统,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园,正确;B、生物圈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同层次的生态系统不是孤立的,是相互关联的,正确;C、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中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多,但不是稳定不变的,各种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在不断地变化着,在一般情况下,其中的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对稳定的。这说明生物圈其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错误;D、生物圈的范围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正确。故答案为:C。
【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等,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9.【答案】C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BD.“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臼齿”都是哺乳动物的特点,ABD不符合题意。
C.体温不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动物,是恒温动物。恒温动物只有两类:鸟类和哺乳动物,C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面有毛,一般分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个部分;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心脏四腔,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是恒温动物;哺乳;胎生。
10.【答案】B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
【解析】【解答】根据寄主(寄生生物)不同把病毒分为三类:专门寄生在动物细胞里的病毒叫动物病毒,如流感病毒;专门寄生在植物细胞里的病毒叫植物病毒,如烟草花叶病毒;专门寄生在细菌细胞里的病毒叫细菌病毒,也叫做噬菌体,如大肠杆菌噬菌体。故引起艾滋病、口蹄疫、烟草花叶病的病毒分别属于动物病毒、动物病毒、植物病毒。B正确。
【分析】病毒是一种没有细胞结构的特殊生物。它们的结构非常简单,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病毒不能独立生存,必须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细胞内,一旦离开活细胞可就不表现任何生命活动迹象。
11.【答案】A
【知识点】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
【解析】【解答】①青霉菌、④酵母菌属于真菌,细胞中有成形的细胞核,属于真核生物;②葡萄球菌、⑤大肠杆菌属于细菌,细胞中无成形的细胞核,属于原核生物;③狂犬病毒无细胞结构,既不属于真核生物也不属于原核生物,选项A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真菌有真正的细胞核,真菌的基本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没有叶绿体。真菌中酵母菌是单细胞的,霉菌和大型真菌都是多细胞的;真菌的细胞不含叶绿体,是典型异养生物。它们从动物、植物的活体、死体和它们的排泄物,以及断枝、落叶和土壤腐殖质中、来吸收和分解其中的有机物,作为自己的营养。真菌的异养方式有寄生和腐生。大多数真菌用孢子繁殖后代,孢子落到适宜的环境就会萌发生出菌丝,形成新个体。
12.【答案】B
【知识点】食物链和食物网;尿的形成和排出;非条件反射与条件反射;常见的人类遗传病
【解析】【解答】解:A、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螳螂、蝉、黄雀都是消费者,缺乏生产者,蝉、螳螂、黄雀三者不可以构成一条食物链,错误。
B、尿的成分包括多余的水分、无机盐以及尿素尿酸等物质,这些物质在人体积聚多了对人体会造成危害,因此必须排尿,可见排尿对于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排出废物,而且调节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维持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正确。
C、有些遗传病为隐性遗传病,父母正常,当两者都携带了隐性致病基因,其子女也有可能患病的,错误。
D、人类特有的反射,是通过大脑皮层的人类特有的语言中枢对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特征建立人类特有的条件反射;在谈论梅子的时候也会分泌唾液,是在大脑皮层的语言中枢的参与下,形成的人类特有的反射活动,“谈梅止渴”是人类特有的反射,“望梅止渴”是复杂反射,但不是人类特有的,错误。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13.【答案】C
【知识点】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动物的运动方式;环节动物;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A、蚯蚓的运动方式为蠕动依靠刚毛和肌肉配合完成,蚯蚓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A不符合题意。
B、骨骼肌有受神经刺激而收缩的特性,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将骨推开,因此一个动作的完成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共同完成的。骨骼肌收缩,牵动着它所附着的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了运动,B不符合题意。
C、鸟发达的胸肌一端都附着在胸骨上,另一端附着在翼骨上,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C符合题意。D、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的一种本能,由体内的遗传物质决定的,使动物能适应环境,得以生存和繁殖后代,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14.【答案】D
【知识点】细菌的生殖;真菌的形态结构和营养方式;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中的作用;病毒的结构和繁殖方式
【解析】【解答】A.真菌的种类很多,有单细胞的,如酵母菌,有多细胞的,如蘑菇、青霉、曲霉等,A不符合题意。
B.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以自我复制的方式繁殖后代,B不符合题意。
C.细菌的生殖方式是分裂生殖,一分为二,繁殖速度快,C不符合题意。
D.腐生的细菌和真菌能够分解动植物的遗体等中的有机物为二氧化碳、水、无机盐回到无机环境中,供植物生长发育的需要,促进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具有重要的作用,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细菌和真菌在自然界的作用:
①细菌和真菌作为分解者参与物质循环
一些营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能把动植物遗体、遗物(枯枝落叶、动物粪便等)分解成二氧化碳、水和无机盐,这些物质又能被植物吸收利用,进而制造有机物,促进了自然界中二氧化碳等物质的循环。
②细菌和真菌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细菌和真菌中有一些种类营寄生生活,它们生活在人、动植物体内或体表,从活的人、动植物体内吸收营养物质,可导致人或动植物患病。如链球菌可以使人患扁桃体炎、猩红热、丹毒等多种疾病。一些真菌寄生在人体表面,使人患臂癣、足癣、牛皮癣等疾病,棉花枯萎病、水稻稻瘟病、小麦叶锈病和玉米瘤黑粉病等,都是由真菌引起的。所以图示中的②表示:引起动植物和人患病。
③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共生:指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物或植物共同生活在一起,相互依赖,彼此有利,一旦分开,两者都要受到很大影响,甚至不能生活而死亡的现象。
15.【答案】D
【知识点】病毒的种类;病毒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解析】【解答】AC.新型冠状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由蛋白质外壳和含遗传物质的内核组成,寄在生活细胞生活,一旦离开活体会变成结晶体,说明新型冠状病毒与人类的关系是寄生,故A、C正确。
B.新型冠状病毒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进行传播的属于呼吸道道传染病,所以可通过空气传播传染给他人,故B正确。
D.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可能立即表现出相应的病症,也有隐性感染者,有病毒携带者,没有表现出相应的病症,故D错误。
故答案为:D。
【分析】 病毒的结构非常简单,仅由蛋白质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没有细胞结构,不能独立生活,只能寄生在活细胞内,并在寄主细胞内进行繁殖。一旦离开了活细胞,病毒就会变成结晶体。
16.【答案】A
【知识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在陆地生活的动物都具有与陆生环境相适应的特点;爬行类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因此爬行类的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两栖类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鳄鱼属于爬行动物,青蛙属于两栖动物,因此鳄鱼比青蛙更适应陆地生活的主要原因是:①体表覆盖角质鳞片、②幼体和成体都用肺呼吸、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④卵表面有坚韧的壳。
故答案为:A。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的鳞片或甲;用肺呼吸;在陆地上产卵;卵表面有坚韧的卵壳.
两栖动物是指: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即能生活在水中,也能生活在潮湿的陆地上,主要用肺呼吸,兼用皮肤呼吸.如青蛙、蟾蜍等.
17.【答案】B
【知识点】爬行动物
【解析】【解答】爬行动物具有较为发达的肺,适于呼吸空气中的氧气,体表覆盖着鳞片或甲,可以减少水分的蒸发,适于干燥的陆生环境;爬行类雌雄异体,体内受精,卵生,卵外有坚韧的卵壳保护,生殖发育完全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两栖类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大多生活在陆地上,也可以在水中游泳,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生殖和发育都离不开水。爬行动物比两栖动物更适应陆地生活的原因是①体表有鳞片或甲,②完全用肺呼吸,③生殖和发育离开了水。故答案为:B。
【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心脏只有三个腔,心室里有不完全的隔膜,体内受精,卵生或少数卵胎生。
18.【答案】D
【知识点】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解析】【解答】A.绿色植物分为孢子植物和种子植物两大类,其中孢子植物包括藻类植物、苔藓植物和蕨类植物。故绿色植物也可分为四大类群:藻类、苔藓、蕨类和种子植物,A不符合题意。
B.卷柏是卷柏科,卷柏属的土生或石生蕨类植物,呈垫状,靠孢子繁殖。在水分不足时,它的根会从土壤里“拔”出来,身体蜷缩成一个圆球。而一旦滚落到水分充足的地方,圆球就会迅速打开,根重新钻到土壤里,吸水后枝叶舒展,B不符合题意。
C.由分析可知:小麦种子由种皮(和果皮)、胚、胚乳组成。种皮具有保护作用,胚是种子的主要部分,胚由胚轴、胚芽、胚根、子叶四部分组成,故胚乳不属于胚,C不符合题意。
D.水绵是多细胞的藻类植物,藻类植物结构比较简单,没有根、茎、叶的分化,D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D。
【分析】各类植物的比较:
类 别 主 要 特 征 生活环境 繁殖方式 举 例
孢
子
植
物 藻 类 植 物
(低等类群) 单细胞或多细胞,
无根、茎、叶的分化。 大多数生活在水中 孢子 衣藻(单细胞)、海带、紫菜、水绵等。
苔 藓 植 物
(原始高等类群) 多细胞、有茎、叶的分化和假根,靠叶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植株矮小) 大多数生活在阴湿的地方 孢子 葫芦藓、地钱、小墙藓等
蕨 类 植 物
(高等类群) 有根、茎、叶的分化,体内有输导组织和机械组织。(这是蕨类植物植株较高大的原因) 多数生活在阴湿的陆地 孢子 蕨、贯众、卷柏、桫椤等。
种
子
植
物 种 子 植 物(最高等类群)
具有两个基本特征:
1、体内有维管组织
2、能产生种子 裸子植物 种子裸露,外面没有果皮包被着;有发达的根、茎、叶和种子;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银杉、水杉、银杏、雪松等。
被子植物 种子不裸露,有果皮包被着;有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
(植株高大) 陆地生活 种子 水稻、花生、大豆、西瓜等。
19.【答案】A
【知识点】运动系统的组成
【解析】【解答】骨的位置的变化产生运动,但是骨本身是不能运动的。骨的运动要靠骨骼肌的牵拉。骨骼肌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肌腱可绕过关节连在不同的骨上。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但骨骼肌只能收缩牵拉骨而不能推开骨,因此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例如,屈肘动作和伸肘动作的产生。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在运动中,神经系统起调节作用,骨起杠杆的作用,关节起支点作用(也有说枢纽作用),骨骼肌起动力作用,A符合题意,B、C、D均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
【分析】骨骼肌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骨骼肌两端是白色的肌腱,中间较粗的部分是肌腹,同一块骨骼肌一般要跨越一个或几个关节,由肌腱附着在相邻的骨上,骨和关节本身没有运动能力,必须依靠骨骼肌的牵引来运动。
20.【答案】A
【知识点】节肢动物
【解析】【解答】节肢动物中的昆虫属于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已知地球上的昆虫在100万种以上,约占整个动物界种的2/3,因此,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动物类群是节肢动物。故答案为:A。
【分析】节肢动物的特征是:身体有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纲是动物界中种类最多,数量最大,分布最广的一个类群,据此解答。
21.【答案】辐射;线形;蜈蚣;两栖;胎生
【知识点】生物分类的依据与方法
【解析】【解答】根据体内有无脊柱,分为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秀丽隐杆线虫、水母、大鲵、蜈蚣、海豚五种生物中,秀丽隐杆线虫、水母、蜈蚣适于无脊椎动物,大鲵、海豚属于脊椎动物,水母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辐射对称,蜈蚣身体分节,秀丽隐杆线虫身体不分节,属于线形动物,在大鲵和海豚两种生物中,大鲵是两栖动物,卵生,海豚属于哺乳动物,具有特有的生殖方式——胎生。
故答案为:辐射、线形、蜈蚣、两栖、胎生。
【分析】此题考查生物的分类依据,为基础题,比较简单,解答此题还需要腔肠动物、线形动物、两栖动物、节肢动物、哺乳动物几种动物的基本特征,根据动物体内有无脊柱,把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无脊椎动物包括原生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软体动物、节肢动物等,脊椎动物又包括鱼类、两栖类、爬行类、鸟类、哺乳类;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身体呈辐射对称,体表有刺细胞,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背腹扁平、左右对称、有口无肛门;
线形动物门的动物身体通常呈长圆柱形,两端尖细,有口有肛门;
节肢动物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的,并且分部,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也分节;
哺乳动物具有胎生哺乳的特有的生殖发育特点。
22.【答案】(1)流线型
(2)翼;胸肌
(3)轻;薄;中空
(4)消化
(5)气囊;双重
【知识点】鸟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1)身体呈流线型,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利于飞行。
(2)前肢变成翼,生有羽毛,展开呈扇面形增加了与空气接触的表面积,有利于扇动空气;胸肌发达,可以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3)鸟的骨骼坚固且轻而薄,有的骨中空、有的骨愈合,可以减轻身体体重,利于飞行。
(4)鸟的食量大,消化能力强,直肠很短,粪便随时排出,可减轻体重,利于飞行。
(5)鸟的呼吸器官是肺,鸟类在飞行时,需要消耗很多的能量,鸟类有气囊,与肺相通,主要功能是贮存空气,使鸟类每呼吸一次,在肺内进行两次气体交换,这种现象称为双重呼吸。双重呼吸是鸟类适应飞行生活的一种呼吸方式,提高了气体交换的效率,为飞行提供充足的氧气,才能分解更多的有机物,释放出较多的能量,满足飞行的需要。
【分析】鸟适于飞行生活的特点:
①肢变成双翼,翼展开呈扇形,面积大,利于扇动空气而飞翔.
②身体呈流线型,被覆羽毛,有利于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③有的骨薄而轻,坚固而轻巧,长骨中空,直肠短,排便快,有利于减轻体重.
④胸肌发达,附着在胸骨两侧,利于牵引翅膀扇动.
⑤食量大,消化能力强,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为飞行提供充足的能量.
⑥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保证飞行时得到充足的氧气.
23.【答案】这“动物”到底属于哪类动物?;身体呈鱼形;生活在长江口;有肺等器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村民乙
【知识点】哺乳动物的特征及其与人类的关系
【解析】【解答】根据题干描述,是对发现的该动物进行研究,所以提出问题:这“动物”到底属于哪类动物?
获取证据步骤中,村民甲的证据:Ⅰ身体呈鱼形,Ⅱ生活在长江口,生活在水中。
村民乙的证据:Ⅰ该动物体内有肺、心脏、胃、肝、肠等器官,与人相似,且怀有已死亡的幼体,这就说明该动物的生殖方式为胎生。
根据我们学过的知识,胎生哺乳是哺乳动物的显著特征,可见村民乙的假设是正确的。
故答案为:这“动物”到底属于哪类动物?身体呈鱼形、生活在长江口、有肺等器官、怀有已死亡的幼体、村民乙。
【分析】此题考查通过实验的形式考查哺乳动的主要特征,难度不大,熟记:哺乳动物的主要特征有体表被毛,牙齿分化,体腔内有膈,用肺呼吸,大脑发达,体温恒定,胎生,哺乳,其中,哺乳和胎生是哺乳动物最显著的特征。
24.【答案】(1)湿润的体壁;靠近前端有环带
(2)光对蚯蚓的生活有影响吗?(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吗?);湿度(水);蚯蚓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环境中
【知识点】环节动物;“光影响鼠妇分布”的科学探究过程
【解析】【解答】(1)蚯蚓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氧气先溶解在体壁的粘液里,然后渗透到体壁内的毛细血管中的血液里,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也通过体壁排出体外。因此蚯蚓是用湿润的体壁进行呼吸的,呼吸的是空气中的氧气。蚯蚓在身体的前端有一体节特别大,光滑,为环带,我们一般以环带的位置来判断蚯蚓的前后端,靠近环带的一端为前端。(2)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据图可见实验一的变量是光,该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光对蚯蚓生活有影响吗?实验二的变量是水,如干纸巾和湿纸巾。如果蚯蚓多次在湿纸巾上,说明蚯蚓喜欢阴暗潮湿的环境。
【分析】对照实验只有一个变量,这就是所要探究的问题,其它量皆相同,并且是适宜的。实验应有对照组和实验组,并且重复实验几次。实验的问题、假设、结论最好一致。
25.【答案】(1)植物;消费者
(2)4;植物→田鼠→猫头鹰;捕食
(3)猫头鹰
【知识点】生态系统的结构;生物富集
【解析】【解答】(1)我们把不能自己将无机物合成为有机物,只吃现成的称为消费者,绝大多数动物都属于消费者。(2)该食物网中的食物链依次为:植物→昆虫→鸟→猫头鹰 植物→昆虫→青蛙→蛇→猫头鹰 植物→田鼠→蛇→猫头鹰 植物→田鼠→猫头鹰 。(3)有毒物质进入生态系统,因不容易分解,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 称为富集现象,营养级越高积累越多。
【分析】1、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分、土壤等;生物成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消费者主要指各种动物,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
2、计算食物网中食物链的条数,从生产者开始先算有几个分支,再分别算出每个分支有几条,最后算出每个分支的条数和。
3、动物直接或间接地以植物为食,从而使物质和能量沿着食物链和食物网在生态系统的各营养级中流动,有毒物质会通过食物链不断积累,营养级别越高的生物,体内积累的有毒物质就越多。
26.【答案】(1)脊柱;足;翅;昆虫
(2)体内;外骨骼;水分散失;完全变态
(3)利用性外激素吸引并杀死雄性槐尺蛾;引入槐尺蛾的天敌;利用槐尺蛾的寄生生物来控制其数量等合理即可
【知识点】昆虫的生殖和发育;生物防治;节肢动物;无脊椎动物与脊椎动物
【解析】【解答】解:(1)根据是否有脊柱,动物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是指身体内部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无脊椎动物是指身体内部没有由脊椎骨构成脊柱的动物,槐尺蛾的身体内没有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是无脊椎动物,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鳞翅目,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2)每年四月中旬,槐尺蛾在傍晚完成交尾,说明其受精方式为体内受精,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属于完全变态发育,槐尺蛾的身体表面有外骨骼,可以起到保护和支持内部的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但外骨骼不能随着槐尺蛾身体的长大而长大,所以在槐尺蛾的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脱掉原来的外骨骼的现象,这就是蜕皮。(3)生物防治是利用了生物物种间的相互关系,以一种或一类生物抑制另一种或另一类生物的技术。它的最大优点是不污染环境,成本低,是农药等非生物防治病虫害方法所不能比的。所以为了防止槐尺蛾对槐树的侵害,又不污染环境,可利用性外激素吸引并杀死雄性槐尺蛾;引入槐尺蛾的天敌;利用槐尺蛾的寄生生物来控制其数量等措施。
【分析】(1)完全变态发育,昆虫在个体发育中,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等4个时期;不完全变态发育:幼体与成体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非常相似,但各方面未发育成熟,发育经历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2)昆虫的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头部生有一对触角,为感觉器官;胸部一般着生有两对翅、三对足,为昆虫的运动器官;身体外有外骨骼,可以保护、支撑身体内部柔软器官的作用,还可以减少体内水分的散失。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
"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