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破坏
伤亡
异常
台风
泥石流
东南沿海
华北
西南
多种
连续
遥感卫星
救灾物资
空旷
墙角
垂直于
D
A
B
D
A
C
D
C
A
B
D
A
B
A
A
D
C
D
山地
400
夏
二
西南
多山、坡陡或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
降水多或多暴雨
C
合(共36张PPT)
唐古拉山脉
东海
宜昌
湖口
雅砻江
汉江
乌江
湘江
1/3
上游
三峡
2/3
武汉
上海
荆江
D
B
A
D
A
C
D
B
C
D
C
B
A
D
D
B
C
各拉丹冬峰
西向东
西高东低
上游
三峡
防洪、灌溉、航运、旅游
荆江
此段流经地区降水较多,支流较多,河道曲折,水流不畅。
植树造林
加固堤防
合(共29张PPT)
C
A
A
A
C
B
A
D
B
A
A
青藏高原
支流众多
水土流失
植树种草
水利工程
潼关
中游
合
不同走向的山脉
四大高原:青藏
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
地形类型多样
地形区四大盆地:
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
山区面积广大
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地形和地势
地形类型的组成及山区开发
地势西高东低,(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可分为三级阶梯
呈阶梯状分布(地势特征对农业、交通和水能分布的影响
冬季南北温差大,(冬季南北气温差别很大,夏季除青藏高原等少数地区,普遍
高温
夏季普遍高温
根据气温的南北差异,结合农业生产实际,分为5个温度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降水空间分布总趋势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东西干湿差异显著〈降水时间分配规律是大多数地区集中在4~10月,年际变化大
根据气候的干湿状况,我国分为四类地区
气候
东部分布着三种季风气候
气候复杂多样〈西北部为温带大陆性
气候
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
青藏高原地区为高原山地气候
季风气候显著
影响我国气候的主要因素: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和地形
外流河和内流河的含义和分布
以外流河为主
水文特征:夏季河流形成汛期
:冬季形成枯水期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注入
东海
概况{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宜昌
和湖口
长江
主要支流、流经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
河流
开发和治理:水能资源集中在上游,中下游地区航运发达;对长江进行了综合治理
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注入渤海
概况{上、中、下游的分界点是河口和桃花峪
主要支流、流经地形区和省级行政区域
黄河
开发和治理:水能资源梯级开发、上游加强生态环境建设、中游水土保持治理
下游
加固大堤(共27张PPT)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1 600
50
4~10
早
早
长
干湿状况
湿润区
半湿润区
半干旱区
干旱区
C
D
D
A
A
A
D
D
【解析】图中甲和乙的年降水量小于800毫米,因此位于半湿润区。
C
C
B
秦岭
淮河
0
大兴安岭
兰州
东南
西北内陆
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B
C
A
降水
合(共40张PPT)
很大
降低
秦岭—淮河
青藏高原
气温
中温带
暖温带
亚热带
B
A
A
D
C
B
B
C
D
A
A
【解析】和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相比,四川盆地却“不带走一条秋裤”,主要是因为其四周环山,受寒潮的影响小,冬季比同纬度的长江中下游平原气温高。
C
C
D
D
A
C
B
A
B
-28 ℃
16 ℃
南北温差很大
①
①地海拔高
中温带
暖温带
青藏高原
亚热带
合(共26张PPT)
海洋
长江
黄河
雅鲁藏布江
额尔齐斯河
未能
塔里木河
外流河
东南
内流河
1/3
水量
汛期
含沙量
夏
冬
结冰
A
B
D
B
A
D
B
C
【解析】河流丁是珠江,是我国汛期最长的河流。
D
【解析】新疆地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气候干旱,河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高山冰雪融水,所以晴天气温越高,冰雪融水越多,灌溉水源就越充足。
D
B
黑龙江
黄河
长江
珠江
较大
大气降水
夏
太平
塔里木河
较小
高山冰雪融水
夏
C
合(共36张PPT)
亚热带季风
温带大陆性
复杂多样
季风气候
低
少
北
冬
南
夏
垂直
A
C
D
D
A
D
B
C
A
D
A
B
C
A
B
C
【解析】甲地位于秦岭以南,冬季受秦岭的阻挡,冬季风难以南下,气温较高,是小天鹅的栖息地。
B
甲
乙
乙
C
温带季风
夏季高温多雨,雨热同期,对农作物的生长
和成熟十分有利
合(共39张PPT)
渤海
汾河
河口
桃花峪
宁夏
华北
灌溉
水能
水土流失
大
地上河
水土保持
黄河大堤
D
C
B
A
C
C
A
D
A
C
D
C
A
C
A
【解析】黄河上、中游多在高山、高原的峡谷中穿行,水能资源丰富,国家对黄河实行水能资源梯级开发,应该是在上、中游,而不是中、下游。
C
青海湖
渭河
汾河
河套
宁夏
甲
都分布在河
流沿岸
内蒙古、甘肃、宁夏
P
河水泛滥,河堤决口;可能造成财产损失,甚至危及生命。
N
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