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2.1《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7.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3 15:0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 )
A.放号(hào) 脊骨(jī) 拥挤 始作俑者
B.怒涌(yǒng) 咀嚼(jué) 负荷 韬光养晦
C.轻蔑(miè) 摇曳(zhuài) 律吕 纵横捭阖
D.自戕(qiāng) 灰烬(jìn) 幅员 一幅手套
2.下列对诗歌的语句品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站在地球边上放号》中“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一句分别从洪涛的声音、形态、节奏和音律几个角度对“力”进行美化和歌颂。
B.“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两句犹如电影镜头慢慢拉开,从近景描写转到远景猫写,将一座充满农家风味的茅舍融化到深远的背景之中,给人以平静安详之感,画面淡中有味。
C.“弦弦掩抑声声思”充满情与声的交错;“弦弦”是声,“掩抑”是情;“声声”是声,“思”是情。而此中“情”是妇人的情,也是诗人的情,两者交织在音乐的演奏和感受之中。
D.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七组叠字,从动作到环境到心理,层层递进,曲尽思妇之情,无一愁字,却字字含愁,声声是愁;有徘徊婉转之音韵美。
3.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培出慰籍的花儿,结成快乐的果子!
B.《站在地球边上放号》赞美了摧毁旧世界、创造新生活的雄强之力,体现了五四所焕发的自由宏阔、雄奇奔放的气慨。
C.古老的群山终于被感动得战栗了,它发出洪亮低沉的回音,和她们共同欢呼着。
D.大家都建议钟扬呆在帐蓬里,他却说:“我最清楚植物的情况,我不去的话,你们更难找。你们能爬,我也能爬。”
4. 下列对课文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沁园春 长沙》一个“看”字,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既是四周枫林如火的写照,又寄寓着词人火热的革命情怀。
B.《立在地球边上放号》展现了一个站在地球边上,俯瞰地球,吹响号角的巨人形象,从中能感受到“五 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C.《劝学》列举正反面的事例层层对比,反复论证;而《师说》则以大量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作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生动,论述了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原则。
D.荀子认为学习者要“善假于物”,韩愈强调要“从师而学”,从某种意义上讲,“从师而学”也是一种“善假于物”体现方式。
5.下列关于《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一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立在地球边上放号》是诗人郭沫若对于力的赞歌,可以看作向旧世界,旧文化,旧传统发起猛烈冲击的时代精神的象征。
B.这首诗向读者展现了一个巨人的形象,他站在地球边上,站在可以“全方位”俯瞰地球的立足点上,吹响一声声号角。
C.《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节奏感很强,随着感情的推进,句式、节奏也同时发生变化,显出一种内在的韵律美。
D.这首诗堪称郭沫若早期“火山爆发式”诗歌的代表作之一,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深切感受到五四时期狂飙突进的时代精神
二、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下面的题目。
炉中煤
——眷念祖国的情绪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总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6.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本诗的主体形象式是炉中煤,表达了作者眷念祖国、愿为祖国奉献一切的热情。
B.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心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诗的第三节交待煤的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其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7.“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将“燃”字换成“爱”或“思念”,好不好?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诗人为什么要用“炉中煤”自喻?请结合诗歌意象加以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
A项,“脊”应读“jǐ”;C项,“曳”应读“yè”;D项,“一幅手套”应该为“一副手套”。
2.A
【解析】
A.“一句分别从洪涛的声音、形态、节奏和音律几个角度对‘力’进行美化和歌颂”错,“力的绘画,力的舞蹈”是从洪涛的形态角度,“力的音乐”对“力”是从洪涛的声音角度;
B.品析正确;
C.品析正确;
D.品析正确。
3.C
【解析】
A.“慰籍”中“籍”应改为“藉”;
B.“气慨”中“慨”应改为“概”;
C.全部正确;
D.“帐蓬”中“蓬”应改为“篷”。
4.C
【解析】
C. “作比喻”错误。应为对比。《师说》中运用了大量对比,如古之圣人和今之众人的对比;对孩子和对自己在从师方面的做法的对比;士大夫之族和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对比等。
5.C
【解析】
D.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这首诗严格遵守格律”错误,这是一首自由体诗,诗歌语言形式上不受格律限制;自由体诗每一行的字数,每—节的划分,每一首诗的节奏和韵律都没有固定的格式。
二、综合题
6.C
【解析】
A项,诗的第三节隐喻自己长久积蓄心中的爱国之情、报国之志,无愤懑之情。
7.
【解析】
不好。“燃”字既紧扣题目“炉中煤”,又表达对祖国的炽热之情,用“爱”或“思念”,既不能和题目照应,表达的情感也不如“燃”字表达的强烈。
8.
【解析】
“炉中煤”的意象具有丰富的审美意蕴:第一,“炉中煤”熊熊燃烧的热烈象征着诗人愿为祖国献身的激情;第二,“炉中煤”的黑色外表下“火一样的心肠”象征着劳苦大众“卑贱”的地位和伟大的人格,它既“小我”,也指“大我”——诗人所言的劳动人民;第三,“炉中煤”的前身“原本是有用的栋梁”,“活埋在地下多年”,后来终于“重见天光”,象征着诗人不愿庸碌一生而渴望有所作为,也象征劳苦大众中潜藏的改造世界的巨大能量将要释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