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0张PPT)
陆地水体间
的相互关系
选择性必修一 第四章 第一节
新湘
教版
课标要求
绘制示意图,解释各类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
2、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
3、能够运用图文资料,综合分析河流特征及成因。
4、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
学习目标
地球约有71%的表面覆盖着水
地球上的水呈固态、液态、气态,
分布于海洋、陆地和大气之中,形成各种水体,共同组成水圈
形态
气态水
液态水
固态水
数量最少,分布最广
数量最大,分布次之
高纬、高山地区分布
位置
海洋水 96.53%
陆地水 3.47%
大气水即水汽
地表水
地下水
河流水
湖泊、沼泽水
冰川、积雪
土壤、生物水等
下渗水(浅、深)
凝结水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类陆地水体?
大气水(海洋水)、河流水、地下水
冰川水、积雪、湖泊水及沼泽水
陆地水体间的相关关系:是指陆地水体之间的运动、转化及其水源补给关系。河水的来源称为河流补给,河流的补给充分体现了陆地水体间的相互关系。
河流呈线状且流动性好,是连接其他水体的纽带。
大部分河流的补给,来自流域的大气降水。
因降水形式、储水方式、水流路径的不同,通常把河流的补给类型分为
雨水补给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冰川融水补给
湖泊和沼泽水补给
地下水补给
1.马金溪浙江开化站2017年雨量和流量的关系
补给特点:
①河流径流量与降水量变化一致
②可能出现不连续,在图中显示为锯齿尖峰
影响因素:①降水量多少②季节变化 ③年际变化
补给季节:
不同气候补给时间和量不同
分布地区:
普遍,我国东部季风区河流最典型。
雨水补给
雨季(汛期)
2.黑龙江省呼兰河陈家店站2014年流量变化曲线
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
补给特点:
有明显的季节性 (春季)及日变化
影响因素:
①气温高低②积雪多少 ③地形状况
分布地区:
冬季有较多积雪的地区(我国东北;俄罗斯、中亚、北欧、北美等地)
3.塔里木河流量过程曲线
冰川融水补给
补给特点:
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日变化
影响因素:
①气温变化(高低)②积雪和冰川储量
分布地区:
高纬和高山冰川地区(我国西北、青藏;南北极地;落基山、阿尔卑斯山、高加索山、安第斯山、新西兰等)
4.山西省汾河宁化堡站2005年流量变化曲线
地下水补给
补给特点:①稳定②一般与河流存在互补关系
影响因素:①地下水补给区降水量
②地下水水位与河流水位相互位置关系
补给季节:全年
分布地区:普遍,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最典型
河流水位
地下水位线
地下水位线
河流水位
地下水位线
地下水位线
丰水期:河水补给地下水
枯水期:地下水补给河水
人类活动对地下水的不利影响:
①地下水污染
②过度开采: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质变差;地面沉降;沿海地区海水倒灌,地下水咸化
③大水漫灌:导致地下水水位上升→土壤盐碱化
补给特点:对河流径流量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补给水量较稳定
影响因素:
①湖泊与河流相对位置
②湖泊水量的大小
补给季节:河流枯水期时
分布地区:普遍,长江中下游最典型
丰水期
枯水期
洞庭湖
长
江
洞庭湖
长
江
对于湖泊以下河段,湖泊起“削峰补枯”的作用,使流量曲线变平缓。
湖泊水补给
判断河流的流向?
沼泽水补给
沼泽:即低洼积水、杂草丛生的大片泥淖区。
沼泽属于湿地的一种。其形成主要取决于地貌条件和水热状况。
沼泽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调节作用不明显,补给的水量也比较小,补给河流的过程很平缓。
人工湖泊——水库
Artificial lake reservoir
人工湖泊——水库, 可人为调节河流径流
水库对河流具有调蓄作用,丰水期可以储水,降低水库下游的水位;枯水期通过放水,提高水库下游的水位,这样使得河流的流量变得平稳。
洞里萨湖与湄公河的相互补给 MS-Tonle Sap Lake and Mekong River
湄公河
洞里萨湖
洞里萨湖,东南亚最大的淡水湖泊,是柬埔寨人民的“生命之湖”。雨季,长500千米、宽110多千米,面积达1.6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常10米以上;枯水季节长150千米,宽30千米,面积2400平方千米,平均水深仅1米左右。
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主要影响因素 补给特点 分布
雨水补给 雨季 降水量及其季节变化(年际变化) 集中性、不连续, 随降水量变化而变化 世界上多数河流;
我国东部季风区
季节性积雪 融水补给 春季 气温高低、积雪多少、 地形状况 连续性和日变化,水量变化比较和缓 温带和亚热带地区;我国东北
冰川融水补给 夏季 太阳辐射、气温变化、 冰川储量 补给在夏季, 水量变化较稳定 有冰川地区;我国西北、青藏地区
湖泊水补给 全年 河流与湖泊的相对位置水位高低 对河流具有调节作用,水量较稳定 较为普遍。
地下水补给 全年 降水量、地下水与河流水相对位置 水量较稳定, 与河流互补 较为普遍。
总结
河流(River),是指地表水在重力作用下汇集在地面低洼处,并经常地或周期地沿低洼地的流动。按注入地可分为内流河和外流河。
水文特征 影响因素
① 径流量 大/小 补给类型
② 汛期 长/短 补给类型
③ 水位 高/低;大/小 补给类型
④ 含沙量 大/小 地形、植被、土质、流速
⑤ 结冰期 有/无 纬度
⑥ 流速 快/慢 地形
水系特征 影响因素
① 流程、流向、注入 长/短 地形、气候
② 流域面积 大/小 地形、气候
③ 河网密度 大/小 地形、气候
④ 支流分布 集中/ 地形、气候
⑤ 干流曲直 曲/直 地形
⑥ 比降 大/小 地形
新加坡地处热带,常年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为热带雨林气候,气温年较差和日较差小,年平均气温 24~27 ℃,年降水量 2 400 多毫米,但淡水资源供给严重不足。为减少对外来水源的依赖,新加坡通过大型蓄水计划,以及海水淡化和循环再利用技术,逐步实现淡水资源自给自足。
探究
3. 据图估算新加坡主岛的面积,讨论该国地处热带雨林气候区,但淡水资源供给不足的原因。
(3)新加坡主岛面积约540平方千米。
新加坡国土面积小,缺乏河、湖的蓄水;而人口密集、经济发达、用水量大。
2.若分布于下列气候区的河流与雨水补给为主,试判断其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特点,并说明原因。
活动一
原因
季节变化小
季节变化小
季节变化大;夏半年流量大,冬半年流量小。
季节变化大;夏半年流量大,冬半年流量小。
(终年高温多雨)
降水季节变化小。
(终年温和湿润)
降水季节变化小。
(有明显的干湿两季)降水季节变化大;
夏半年降水多,冬半年降水少。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降水季节变化大;
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
流量/(米3/秒)
40000
30000
20000
10000
0
1
4
7
10
月份
武汉
长江
流量/(米3/秒)
20000
10000
1
4
7
10
月份
西江
梧州
0
活动一
流量/(米3/秒)
10000
0
1
4
7
10
月份
花园口
黄河
10000
0
流量/(米3/秒)
1
4
7
10
哈尔滨
松花江
月份
长江、西江位于我国南方地区,流域内雨季长,降水量多,因而它们的径流量大,夏汛长;
松花江还存在因冬春季节降雪,春季融雪补给河流而出现春汛。
黄河和松花江位于我国北方地区,流域内雨季短(集中7、8月),降水量少,因而它们的流量小,夏汛短;
图13-2 我国主要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比较
松花江 哈尔滨
黄河 花园口
西江 梧州
长江 武汉
雨水补给
——东部季风区最为 典 型
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补给
——东北地区
永久性积雪和冰川融水补给
——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
湖泊水、地下水补给
——普遍
雨水补给
五种河流补给类型
水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
流域面积大,支流多
短小急促
出海口小
流量较小,汛期较短,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含沙量大,有结冰期。
流量较大,有春汛和夏汛两个汛期,水位季节变化较大,含沙量小,结冰期长,有凌汛。
流量小,夏汛,冬季断流,水位季节变化大,含沙量小。
流量大,汛期长,山高谷深、水流湍急。
下图是北半球某条河流上游水文站和下游水文站测得的径流量随季节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河流上游和下游的水
源最主要补给分别是
A.雨水、雨水
B.湖泊水、高山冰雪融水
C.季节性积雪融水、雨水
D.高山冰雪融水、雨水
2.该河流沿岸植被很可能是
A.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B.温带落叶阔叶林
C.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效能测试:河流流量过程线
D
A
答案:4.D 由图可知,该河流下游流量大于上游,应为外流河。上游径流量小,径流量的变化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基本一致,由此可判断上游为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下游径流量冬季大,夏季小,径流量与北半球气温的季节变化不一致,有可能地处地中海气候区,以雨水补给为主,汛期在冬季。
5.A 由上题分析可知该河流主要流经地中海气候区,故沿岸植被最可能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效能测试
(江苏地理)下图为“某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第6年两次相同降雨条件下河流流量过程线图”。读图回答3~4题。
3.关于两次径流过程,说法正确的是
A.第6年的流量峰值大
B.第1年的流速峰值小
C.第6年的河流含沙量大
D.第1年的河流径流量大
D
解析 1.该流域森林火灾后第1年,植被破坏严重,其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作用明显减弱;第6年,植被得到恢复,其涵养水源、削减坡面径流的能力较第1年有所增强,故该河流第1年的流速峰值、流量峰值、含沙量、径流量都应大于第6年。
2.由上题分析可知,第6年的河流径流量较第1年小,主要是由于森林植被的恢复,其涵养水源的能力增强,下渗量增大。
4.导致图示径流差异的关键环节是
A.蒸发 B.下渗 C.蒸腾 D.地下径流
B
(2014·四川文综)降雨量指一定时间内的降雨平铺在地面的水层深度;一定时间内的河流径流总量平铺在流域地面的水层深度叫径流深度。下图是“我国某地气温、降雨量和所在流域径流深度统计图”。读图回答5~6题。
5.该流域河流夏季补给来源主要是雨水和( )
A.湖泊水 B.地下水 C.冰雪融水 D.沼泽水
效能测试
6.能反映该流域地域特征的地理现象是( )
A.地表风沙少 B.山麓青青草
C.树上柑橘红 D.草场牦牛跑
解析 1.本题组中气温、降水与径流深度基本呈正相关关系,且最大值都出现在6、7、8月,最冷月均温低于0℃,最高月均温近30℃,年降水量较少,符合我国西北地区的地理特征。第1题,该流域河流夏季径流量大,与气温呈正相关,所以补给来源除雨水外,还有冰雪融水,因为湖泊水、地下水、沼泽水的补给随季节的变化都较小。2.从上面的分析可知,该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所以“地表风沙少”不对;山麓绿洲上有“青青草”;“柑橘红”主要出现在我国的亚热带地区;“牦牛跑”是我国青藏地区牧场的景观。
C
B
读水库调洪蓄洪功能示意图,完成3~4题。
3.随着水库中泥沙淤积不断增多,a、b的变化特点是
A.a延长,b增大
B.a缩短,b增大
C.a缩短,b减小
D.a延长,b减小
4.若我国某大河(外流河)中上游修建多座以调洪蓄洪功能为主的水库,则A.枯水期下游流水搬运能力下降
B.三角洲面积增速减缓
C.下游流量季节变化增大
D.防洪标准降低
3.C 4.B
作业本解析
乌尔米耶湖(下图)位于伊朗西北部,是世界第三大咸水湖。春季水深为4~6 m,夏季仅1~2 m。近年来,该湖面积迅速缩小,面临消失,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生物圈保留区,据此完成5~6题。
5.该湖春季的主要补给水源是
A.雨水 B.冰川融水
C.地下水 D.季节性积雪融水
6.造成该湖面积迅速缩小的自然原因是
A.全球变暖,降水变率增大
B.蒸发加剧,入湖水量减少
C.破坏植被,坡面径流增加
D.引水灌溉,水位迅速下降
5.D 6.B
下图示意某流域水系分布(图a)和该流域内一次局地暴雨前后甲、乙两水文站观测到的河流流量变化曲线(图b)。读图,完成7~8题。
7.此次局地暴雨可能出现在图a中的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8.乙水文站洪峰流量峰值小于甲水文站,主要是因为甲、乙水文站之间
A.河道淤积 B.湖泊分流
C.河谷变宽 D.湖水补给量减小
7.D 8.B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羊卓雍错是青藏高原南部最大的一个封闭型内陆湖,湖面海拔约为4 450 m,湖水以降水、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羊卓雍错历史上曾为外流湖,湖水流入雅鲁藏布江,后因冰川泥石流爆发,湖水不再流
入雅鲁藏布江,最终形成了内陆湖、咸水湖。图1
为羊卓雍错流域图,图2示意1974~2009年羊卓雍
错平均水位年内变化特征。
(1)描述羊卓雍错流域水位在时间上的变化特征。
(2)分析羊卓雍错最高水位出现在10月的原因。
(1)水位季节变化较大;春夏季节较低,秋冬季节较高;
6月至10月,水位不断上升;10月至次年6月,水位不断下降。
(2)夏季,受暖湿的西南季风影响,降水较多;
夏季,气温较高,冰雪融水量大;
通过径流输送、沼泽调蓄,最高水位滞后至10月。
1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 900 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干流流向西北,最后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雪水、冰川融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该河流泥沙含量在中亚河流中均居于前列,带到咸海里去的泥沙大约为中游附近输沙量的11%。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
材料二 阿姆河流域水系图。乙和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材料三 阿姆河上、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要素图。
(1)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延续很长,从3月一直延续到10月。结合材料,从气候、河流补给类型和地势,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
(2)结合材料,比较甲、丙两水文站测得的水文特征差异并解释原因(从流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方面比较)。
(1)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和高山气候,以积雪融水、冰川融水补给为主。
3~4月,从下游到中游,各个高度积雪依次融化,形成长时间的春汛;
6~10月,上游山区冰雪融水补给和山地降水补给,形成夏秋汛。
1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阿姆河是中亚最大的河流,发源于阿富汗与克什米尔地区交界处兴都库什山脉北坡海拔约4 900 m的维略夫斯基冰川,干流流向西北,最后汇入咸海。阿姆河的主要补给水源来自雪水、冰川融水,雨水补给对河流径流的作用不大。该河流泥沙含量在中亚河流中均居于前列,带到咸海里去的泥沙大约为中游附近输沙量的11%。阿姆河流域修建了许多水渠,在一些支流上还修建了一系列的季节性调节水库。
材料二 阿姆河流域水系图。乙和丙是河流上、中和下游的分界点。
材料三 阿姆河上、中、下游地区的气候要素图。
(1)阿姆河流域径流的年内分配特征是多峰式的,汛期延续很长,从3月一直延续到10月。结合材料,从气候、河流补给类型和地势,分析阿姆河汛期长的原因。
(2)结合材料,比较甲、丙两水文站测得的水文特征差异并解释原因(从流量、季节变化和含沙量方面比较)。
(2)从甲到丙:
流量渐小——干流沿途的蒸发、下渗和人们用水的消耗;
流量的季节变化趋大——只有季节性支流的汇入;
含沙量渐小——落差越来越小,泥沙沉积河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