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致 云 雀
雪 莱
如果冬天来了, 春天还会远吗
这是谁的名言?
选自雪莱的《西风颂》
1.阅读与鉴赏
● 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2.情感态度价值观
● 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诗人雪莱的相关常识,把握诗歌的写作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反复诵读诗歌,概括诗歌内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赏析诗歌使用的浪漫主义手法,理解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理想的追求。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
● 品味诗歌重点词语、句子的内涵及表达效果。
思维发展与提升:
● 分析意象的特点,把握云雀的象征意义。
审美鉴赏与创造:
● 分析文中比喻、对比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了解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
● 背诵这首诗歌。
素养目标
文 体知 识
预习成果展示台
1.作者简介。
2.题目解说。
3.写作背景。
4.抒情诗。
活动1
作者简介
雪菜(1792—1822),英国诗人。雪莱,出生在一个古老而保守的贵族家庭。英国著名作家、浪漫主义诗人,被认为是历史上最出色的英语诗人之一。英国浪漫主义民主诗人、第一位社会主义诗人、小说家、哲学家、散文随笔和政论作家、改革家、柏拉图主义者和理想主义者,受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颇深。
雪菜(1792—1822)
作者简介
1811年,诗人因为写作哲学论文推理上帝的不存在,宣传无神论思想,被学校开除。1818年迁居意大利,与拜伦成为好友。1822年7月8日逝世。恩格斯称他是“天才预言家”。
代表作有叙事长诗《麦布女王》《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倩契》《西风颂》《致云雀》等。
云雀是丹麦、法国的国鸟。文题点明了诗歌的歌颂对象。
“致云雀”中“致”是“送给”的意思。
题目解说
诗人在写这首诗的时候,黑暗恐怖正沉重地笼罩着整个英国。大规模的“圈地运动”使百姓流离失所,大批工人流落街头,到处是弱肉强食;严重的经济危机使国家物价飞涨,工人工资骤降,人民生活贫困;愤怒的工人因此起来罢工,捣毁机器,游行请愿,然而这一切行动均遭到统治阶级的血腥镇压。这种黑暗暴政几乎压得人透不过气来,因此人们对光明和幸福生活的渴盼非常迫切,而雪莱的这首诗,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人们的这一迫切愿望。
写作背景
抒情诗以集中抒发诗人在生活中激发出来的思想感情为特征,主要通过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生活,因此不去详细叙述生活事件的过程,一般没有完整的故事情节,不具体描写人物和景物。
抒 情 诗
抒情诗侧重直抒胸臆,借景抒情。优秀的抒情诗则往往激荡着时代的旋律。根据内容的不同,分为颂歌、情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抒 情 诗
活动2
听读与朗读
请同学们先听名家朗读,初步感知作者本诗句读,再进行自我朗读,之后进入赛读环节,我们将评选出优秀朗读小组和“优秀朗读之星”。
听 读
自 读
赛 读
优秀朗读小组是
优秀朗读之星是
活动3
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以先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展示完成对这首诗歌的整体感知以及重点诗句的理解,之后进行班级成果展示和发言。你准备好了吗?
反复朗读后,你了解到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整体感知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地赞颂了云雀,表达了作者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精神。
诗歌中的“云雀”有什么特点?
如何理解“云雀”这一形象?
自主探究
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
云雀的振翅高飞,体现了诗人的执着奋进、愤世嫉俗的态度。云雀的隐形不漏、播撒歌声,体现了诗人不求名利。
云雀代表了光明、欢乐、自由、对生活充满的热爱。这一意象是诗人理想化中的自己,展示出浪漫主义时代的理想形象。 诗人通过云雀这一意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①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诗人用“诗人““少女”“玫瑰”等一连串具象的比喻,概括云雀的欢唱带给人的独特的审美体验及其如甘霖般的无私与普忠。
②运用对比的修辞手法。诗人解读出云雀鸣唱甜美的原因在于其超越痛苦,超越逆境,永远坦荡泰然,永远充满爱点。对比人类因“瞻前顾后”和“事物自扰”而常陷苦恼,诗人得山结论:云雀的欢乐在于勇于追求自由与真理,勇于“鄙弃尘土”、反抗一切庸俗的、反动的政治与社会观念,悉为真理奉献自我而具有超越生死、超越俗世的高尚之爱。
诗人是如何塑造云雀这一形象的?
活动4
讨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重点内容的交流展示,各小组推荐两名代表准备成果展示和发言。
问题清单
1.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2.“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3.《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4.如何理解第21节中“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5.诗歌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如何理解“晶莹闪烁的草地、春霖洒落时的声息、雨后苏醒的花蕾”这三个形象?
自主探究
这三个形象带出三个概括性强而准确的形容词:明朗、欢悦、清新,在更高层次上对云雀的歌声作出评价,突出了音乐之美。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是《致云雀》第2节中的诗句,如何理解?
自主探究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完全展现了云雀的习性,性喜高飞。这句话还表达了作者认为云雀不留恋地面,而且蔑视地面。
《致云雀》第4节中说“淡淡的紫色黄昏”,有什么作用?
自主探究
“淡淡的紫色黄昏”象征快要看到光明之前的黑夜。用这样的环境描写反衬云雀不畏惧黑夜的精神。
如何理解第21节中
“熟知的欢欣”的含义?
自主探究
云雀所熟知的欢欣,就是和美好的理想、高尚的情操、对于同类真挚又强烈的爱联系在一起的欢欣。
《致云雀》这首诗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热情赞美云雀美妙的歌声,抒发了对欢乐、光明、自由和理想的深情向往,反映诗人向往美好未来的欢乐心情,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由的渴望。
诗歌主题
小组探究
在最后的4个小节中诗人运用了对比的修辞手法,将凡人和云雀, 也可以说是现实的自己和理想中的自我作了对比,我们渴求虚无之物,被现实束缚,而云雀却早已超脱了这一切,因此,在现实中生活的我们永远为外物所累,永远不可能超过云雀。在最后一节中,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愿望和感叹,希望能够得到云雀所熟知的一半的欢愉,也是希望能够活出理想中一半的自己。
小组探究
诗歌最后四个小节在全诗中有什么重要作用?
判断下列诗句的象征意义,用线连接起来。
云雀展翅翱翔 诗人自然清新、优雅作品风格
云雀在云中歌唱 不求功名利禄,用笔唤起爱与同情
云雀歌声清脆动听 渴望公正和谐的社会理想
云雀熟知的欢欣 冲破世俗,渴望美好
雪莱说:“一切崇高的诗都是无限的,它好像第一颗橡实,潜藏着所有橡树。我们固然可以拉开一层层的罩纱,可是潜藏在意义深处的赤裸的美却从不曾完全被揭露过。”《致云雀》正是这样一首崇高的诗,理解《致云雀》可以成为理解雪莱其人其诗的一把金钥匙。
拓展延伸
西风颂(节选)
精灵呀,让我变成你,猛烈刚强!
把我僵死的思想驱散在宇宙,
像一片片的枯叶,以鼓舞新生;
请听从我这个诗篇中的符咒,
把我的话传播给全世界的人,
就像从不灭的炉中吹出火花!
请向未醒的大地,借我的嘴唇,
像号角般吹出一声声预言吧!
如果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选一种自己喜欢的物象做中心,写一篇200字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