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2《哦,香雪》 课时作业(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3.2《哦,香雪》 课时作业(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1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3 16:1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哦,香雪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踮起(diǎn)  嗔怒(chēn) 瞥见(piē)  怂恿(sǒnɡ)
B.颤栗(zhàn) 凛冽(lǐn) 蠕动(rǔ) 虔诚(qiān)
C.脊背(jī) 黝黑(yǒu) 嘟囔(dū) 惆怅(chóu)
D.倾轧(yà) 皱褶(zhě) 隧道(suí) 悸动(jì)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碾坊 涩   吮   相蠕以沫
B.粗糙 推搡 朦胧 心不在焉
C.惆怅 斟酌 贪婪 憾天动地
D.咋呼 黯然 严俊 不知所措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的使用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有人朝车厢指点,不时能听见她们由于互相捶打而发出的一、两声娇嗔的尖叫。
B.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
C.有时她也抓空儿向他们打听外面的事,打听北京的大学要不要台儿沟人,打听什么叫“配乐诗朗诵”。(那是她偶然在同桌的一本书上看到的。)
D.她环视群山,群山沉默着:她又朝着近处的杨树林张望,杨树林窸窸窣窣地响着,并不真心告诉她应该怎么做。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余秋雨出版《文化苦旅》之后,没料到却给他带来了不虞之誉,被视为学者型作家,受到华语文学界的称赞,引起全国范围的关注。
B.讲话也好,写文章也罢,绝不能自恃聪明,把自己摆得高高的,居高临下,口若悬河,缺少老百姓的语言,缺少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表达。
C.我们不得不承认,大师们的作品也是参差不齐的,某些篇章语言烦冗乏味,格调低下庸俗,真让人不忍卒读。
D.一场春雨过后,山上的梅花竞相开放,金黄的、粉红的、雪白的,老枝横虬,暗香浮动,真让人感觉如花似锦,春意盎然。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说实话,当时对自己的稿子能否被刊用,没有抱太大的希望,因为那时经常在该报发表文章的都是一些大家。
B.近视患者都应当接受专业医师的检查,选择合适的眼镜,切忌不要因为怕麻烦、爱漂亮而不戴眼镜。
C.每周四发的薪水,往往周五、周六两天里就被挥霍一空,有些上班族甚至连下周二、周三的伙食费都提前预支了。
D.只有当劳动与兴趣、爱好乃至理想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潜藏在每个人身上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6.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人生何其短,   。   ,   ,   。   ,    。所以,他们的一生,是无悔的一生,是光辉的一生。
①即使到最后一刻
②因为——他们毕竟为此而奋斗过
③但追求却无限
④因为——这毕竟是他们挚爱的事业
⑤自由、和平和真爱“引得无数英雄竞折腰”
⑥他们也没有丝毫的怨言
A.③④①⑥⑤②     B.③⑤①⑥④②
C.④①⑥③②⑤ D.④③⑤②①⑥
7.辨析词语
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1)虔诚·忠诚
毋庸置疑,我是一个    的信徒,我执着于我的信仰,但当祖国处于危险之中,我一定会把我的    献给她。
(2)斟酌·推敲
井柏然    再三,终于同意出演“中国梦”相关公益片。为了更精准地表达台词,每字每句他都认真    ,不厌其烦。
(3)不知所措·无所适从
刚才还阳光明媚,突然阴云密布,她这突如其来的变化让我    。如果我开口说话,她会说我傲慢;要是我保持沉默,她又指责我木讷,真叫人    。
二、综合题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7~9题。
哦,香雪
铁凝
三十里,对于火车、汽车真的不算什么,西山口在旅客们闲聊之中就到了。这里上车的人不少,下车的只有一位旅客,那就是香雪,她胳膊上少了那只篮子,她把它塞到那个女学生座位下面了。
在车上,当她红着脸告诉女学生,想用鸡蛋和她换铅笔盒时,女学生不知怎么的也红了脸。她一定要把铅笔盒送给香雪,还说她住在学校吃食堂,鸡蛋带回去也没法吃。她怕香雪不信,又指了指胸前的校徽,上面果真有“矿冶学院”几个字。香雪却觉着她在哄她,难道除了学校她就没家吗?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
车上,旅客们曾劝她在西山口住一夜再回台儿沟。热情的“北京话”还告诉她,他爱人有个亲戚就住在站上。香雪并没有住,更不打算去找“北京话”的什么亲戚,他的话倒更使她感到了委屈,她替凤娇委屈,替台儿沟委屈。她只是一心一意地想:赶快走回去,明天理直气壮地去上学,理直气壮地打开书包,把“它”摆在桌上。车上的人既不了解火车的呼啸曾经怎样叫她像只受惊的小鹿那样不知所措,更不了解山里的女孩子在大山和黑夜面前到底有多大本事。
列车很快就从西山口车站消失了,留给她的又是一片空旷。一阵寒风扑来,吸吮着她单薄的身体。她把滑到肩上的围巾紧裹在头上,缩起身子在铁轨上坐了下来。香雪感受过各种各样的害怕,小时候她怕头发,身上沾着一根头发择不下来,她会急得哭起来;长大了她怕晚上一个人到院子里去,怕毛毛虫,怕被人胳肢(凤娇最爱和她来这一手)。现在她害怕这陌生的西山口,害怕四周黑幽幽的大山,害怕叫人心惊的寂静,当风吹响近处的小树林时,她又害怕小树林发出的窸窸窣窣的声音。三十里,一路走回去,该路过多少大大小小的林子啊!
一轮满月升起来了,照亮了寂静的山谷,灰白的小路,照亮了秋日的败草,粗糙的树干,还有一丛丛荆棘、怪石,还有漫山遍野那树的队伍,还有香雪手中那只闪闪发光的小盒子。
她这才想到把它举起来仔细端详。她想,为什么坐了一路火车,竟没有拿出来好好看看?现在,在皎洁的月光下,她才看清了它是淡绿色的,盒盖上有两朵洁白的马蹄莲。她小心地把它打开,又学着同桌的样子轻轻一拍盒盖,“哒”的一声,它便合得严严实实。她又打开盒盖,觉得应该立刻装点东西进去。她从兜里摸出一只盛擦脸油的小盒放进去,又合上了盖子。只有这时,她才觉得这铅笔盒真属于她了,真的。她又想到了明天,明天上学时,她多么盼望她们会再三盘问她啊!
她站了起来,忽然感到心里很满意,风也柔和了许多。她发现月亮是这样明净。群山被月光笼罩着,像母亲庄严、神圣的胸脯;那秋风吹干的一树树核桃叶,卷起来像一树树金铃铛,她第一次听清它们在夜晚,在风的怂恿下“豁啷啷”地歌唱。她不再害怕了,在枕木上跨着大步,一直朝前走去。大山原来是这样的!月亮原来是这样的!核桃树原来是这样的!香雪走着,就像第一次认出养育她成人的山谷。台儿沟呢?不知怎么的,她加快了脚步。她急着见到它,就像从来没见过它那样觉得新奇。台儿沟一定会是“这样的”:那时台儿沟的姑娘不再央求别人,也用不着回答人家的再三盘问。火车上的漂亮小伙子都会求上门来,火车也会停得久一些,也许三分、四分,也许十分、八分。它会向台儿沟打开所有的门窗,要是再碰上今晚这种情况,谁都能从从容容地下车。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多次描写月夜山景,这些描写在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背景的同时,也有效地烘托了人物的内心活动,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变化过程。
B.选段中有一处细节:香雪下火车之前,“北京话”无意中提到他的爱人,这让香雪感到委屈——替凤娇委屈,也替台儿沟委屈。如此的妙笔,写到山村少女的心里去了,因为这儿的姑娘只能梦想幸福,却很难真正地得到幸福。
C.对未来的美好期待和信心使得只有十七岁的香雪要独自走三十里的夜路“不再害怕”,因为铅笔盒象征着文化知识,香雪拥有了铅笔盒就等于拥有了文化知识,这带给了她无穷的力量和勇气。
D.“香雪一面摆弄着铅笔盒,一面想着主意。台儿沟再穷,她也从没白拿过别人的东西。就在火车停顿前发出的几秒钟的震颤里,香雪还是猛然把篮子塞到女学生的座位下面,迅速离开了”,运用心理描写将一个可爱、单纯、自尊的女孩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8.文中出现了许多次“这样的”,文中画横线的两处意义是否一样?请说明理由。
9.香雪所追求的“那个带磁铁的塑料泡沫铅笔盒”代表着什么?怎样认识香雪和她追求的铅笔盒?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
B项,“蠕”应读“rú”,“虔”应读“qián”;C项,“脊”应读“jǐ”;D项,“隧”应读“suì”。
2.B
【解析】
A项,“蠕”应为“濡”;C项,“憾”应为“撼”;D项,“俊”应为“峻”。
3.B
【解析】
A项,应去掉顿号,表示约数的数字之间不能用标点符号。C项,把括号前的句号移至句末,去掉括号内的句号。D项,“沉默着”后的冒号应改为分号。
4.B
【解析】
A项,“不虞之誉”指意料不到的赞扬。与“没料到”重复。B项,“喜闻乐见”指喜欢听,乐意看。形容很受欢迎。C项,“不忍卒读”指不忍心读完,多形容文章悲惨动人。此处不合语境。D项,“如花似锦”形容风景、前程等十分美好。适用对象错误。
5.D。
【解析】
A项,两面对一面,应为“对自己的稿子被刊用”。B项,否定失当,将“切忌”去掉或改为“切记”。C项,表达重复,“预支”有“提前”的意思,可删去“提前”。
答案:D
6.B。
【解析】
排序要善于找突破点。③中的“但”“无限”分别与段首的“何其”“短”相呼应,据此排除C.D两项。②④⑥中有“他们”,指代的应是⑤中的“无数英雄”,据此排除A项。
二、综合题
7.D。
【解析】
这段文字应该是运用了心理描写和细节描写。
8.
【答案】
不一样。前一个“这样的”是指香雪第一次在深夜独自看到大山的景象与独特感受;后一个“这样的”是指香雪自己心里设想变化后的台儿沟的情景。
9.【答案】
 ①这个铅笔盒不仅是一个实物,它也是一种象征,是文化和知识的象征,是她要求摆脱小山沟封闭落后生活的一种企盼,是对现代文明的一种渴求。②香雪对铅笔盒的追求,就是对文明的追求,能够主动追求文明和进步,才是她身上智慧因素的觉醒。从她身上,可以显示出强烈的时代意义。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