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7张PPT)
第17课 国家出路的探索与列强侵略的加剧
国家出路的探索
洋务运动
列强瓜分中国
甲午中日战争
太平天国运动
列强侵略的加剧
第五单元 晚晴时期的内忧外患和救亡图存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农民阶级)
1、爆发的原因
材料一:鸦片战争后,鸦片走私导致白银外流、银价激涨,洋货涌入导致传统手工业破产,巨额赔款加重人民负担,所以有史学家评价说: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
(1)外因: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民族矛盾激化;
材料二:清政府为了支付战争赔款和军费开支,极力搜刮,加捐加税。官府常抓人毒打交不起税的人。
1843—1850年规模较大的群众暴动有70余起,遍及十几个省。
(2)内因:清政府腐败统治,阶级矛盾激化;
材料三:1846年——1850年,两广地区水、旱、虫灾不断,广大劳动人民陷于饥饿和死亡的困境。
(3)连年不断的自然灾害;
(4)洪秀全受基督教影响,创立拜上帝会。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2、经过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农民阶级)
①金田起义:1851年1月,太平天国运动正式爆发
②定都天京:1853年,攻下南京,改为天京,定为国都
③巩固政权:1853年,太平军北伐、西征,军事上达到鼎盛
④天京变乱:1856年,领导集团内讧,日益腐败,太平天国开始衰落
⑤后期斗争:洪仁玕、陈玉成、李秀成进入最高领导层,先后取得浦口、
三河大捷。
⑥天京陷落:1864年,在湘军、淮军和外国人带领的洋枪队的夹击下,太
平天国失败
转折
【情景再现】1853年冬天某日天京街头。
小官吏:众人看好了,这是天国颁发的《天朝田亩制度》。以后要“有田同耕,有饭同吃,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尔等有福了!
甲:太好了,能分到地了,我家4男2女,按规定平分土地,可以分得6份田地了。
乙:不过按规定你家只能分得一半好田,一半差田。
甲:管他呢,比以前没田好多了。以后能吃穿不愁,还可以把剩余的卖掉,添置家业。
乙:不行呀,告示规定,每户除留足口粮,其余的都要上交天国的圣库,统一平均分配。
甲:啊?这可不好,我辛辛苦苦多收的粮食,却要上交?罢了,我就省省力气,生产的粮食够吃就行。
丙:是啊。现在天天打仗的,天国哪有时间和精力去分田呢?
1、根据材料,找出天国梦想目标、主要内容
2、如何评价《天朝田亩制度》的社会改造方案?
纲领 提出 主张 意义
1853
1859
有田同耕,
有饭同食,
有衣同穿,
有钱同使。
提出新的社会经济政策
否定了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反映了农民追求社会财富平均的理想
试图回答农民革命应当向何处去的问题,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天朝田亩制度》
《资政新篇》
3、颁布文件
4、评价
(1)地位/性质:
(2)失败原因:
(3)历史意义:
①沉重打击了清王朝的统治,引起政治和权力结构的变化
②湘淮系官僚集团崛起,汉人权力增长
③中央权力下移,对此后历史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近代中国一次反侵略反封建的农民革命斗争。
①农民阶级的局限性,缺乏科学思想理论的指导,没有先进阶级的领导,不能突破封建社会的制度和思想
②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
一、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 农民阶级)
根本
太平天国运动促使清政府部分官僚提出向西方学习,发起了洋务运动。
况今日和议既成,中外贸易,有无交通,购买外洋器物,尤属名正言顺。购成之后,访募覃思之士,智巧之匠,始而演习,继而试造,不过一二年,火轮船必为中外官民通行之物。可以剿发逆,可以勤远略。
——曾国藩《复陈购买外洋船炮折》(1861年)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1、背景
19世纪50-60年代的中国形势
清王朝面临内忧(太平天国运动)和外患(第二次鸦片战争)
2、目的
(1)对内:镇压人民的反抗;
(2)对外:抵抗外国的侵略;
(3)根本目的:维护清王朝的统治。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4、代表人物
5、指导思想:
师夷长技以自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3、目标:
“自强”“求富”
7、内容:
①创办近代军事工业
②创办近代民用工业
③创办新式学堂:培养翻译和军事人才
④创办新式海军:以北洋舰队为代表
6、旗号:
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8、评价
(1)性质:
(2)积极:
(3)局限(失败的原因):
二、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 地主阶级-洋务派)
引进资本主义国家的机器生产技术,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刺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洋务派的初衷不是改变封建统治,只是引 进资本主义国家的军事和生产技术,是在封建制度的基础上修修补补,洋务运动的失败是必然的。
清朝统治阶级的自救运动。
“近代”(工业):
【概念解读】: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含义
“民族工业”: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
“官僚资本” :
明清“资本主义萌芽”:
手工工场和雇佣关系的出现,标志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
是指使用“机器”生产。
是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由中国人创办的用机器生产的工业。主要指民间私人资本主义工业,还包括洋务派官办(军用、民用)工业等。
主要是指私人资本主义即私营工商业。
指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的垄断资本。它依附于帝国主义和封建经济势力,依靠国家政权,控制国家经济命脉。1927年南京国民党政府建立后,逐渐形成四大家族官僚资本。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2)中国的应对措施:
1、西北
(1)危机表现:
①新疆少数民族上层分子反清内乱;
②英国支持阿古柏占领南疆和北疆;
③俄国出兵占领伊犁。
①1875年,清政府命左宗棠发兵新疆平乱;
②1878年2月,收复新疆南北两路;
③1884年,清政府在新疆正式建省。
(3)结果:
西北边疆度过危机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2)经过:
2、西南——中法战争(1883—1885年)
(1)背景:
①越南是清朝的藩属国。
②1883年,法国控制了越南,把侵略矛头对准了中国。
(3)结果:
①中法战争于1883年年底打响。
②在1884年8月法军偷袭马尾军港,炮毁福州造船厂;
③1885年,清军在冯子材率领下取得镇南关大捷,法军败退。
1885年李鸿章与法国签订中法《越南条款》,承认法国占领越南。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一)边疆危机
3、东南
①1879,日本吞并琉球;
②1884,法军进攻台湾。
①刘铭传当地军民领导下多次击退法军
②1885年台湾建省,清政府强化了对台湾的管辖。
(2)中国的应对措施:
(1)危机表现:
亚洲
中国
满蒙
朝鲜
台湾
日本
世界
日本“征韩侵华”的“大陆政策”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中日)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1)日本早就想占领中国的台湾和藩属国朝鲜、琉球,然后进攻中国大陆。
(2)1894年朝鲜发生农民起义,朝
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日本
乘机出兵,且在牙山口外丰岛
偷袭清朝运兵船。
1、背景: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中日)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2、经过:
(1)丰岛战役(中日首战)
(2)平壤战役(清军大败)
(3)黄海战役:
①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
②战后,李鸿章“避战保船”,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
“东沟海战天如墨,泡轰烟迷船掀侧。
致远鼓楫冲重围,万火丛中呼杀贼”
——郑观应《闻大东沟战事感作》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中日)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2、经过:
3、结果:
(1)丰岛战役(中日首战)
(2)平壤战役(清军大败)
(3)黄海战役:
(4)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覆灭)
中国战败。1895年,中日签订《马关条约》
①北洋舰队官兵英勇作战,
②战后,李鸿章“避战保船”,北洋海军失去了制海权。
明治天皇:以饿肚皮的精神,一天只吃一餐饭,鼓动着他的臣民为战舰捐出口袋里的最后一个铜板,于1887年7月1日从内务库中拨出30万日元作为海防经费。
战前中日双方实力对比表
战前中日海军军费对比表
结合材料和,甲午何以战败?
慈禧太后:1888年开始,慈禧太后开始斥巨资修筑颐和园,为此不惜挪用海军军费,共达2000万两,占了海军军费的一大半,1890年后海军没有增添一艘战舰。
《马关条约》
②割辽东半岛、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破坏领土主权,
刺激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
内容
危害
条约中哪一条最能体现列强侵略中国进入了新阶段?
③赔款二亿两白银。
④增开沙市、重庆、苏州、
杭州为通商口岸。
⑤日本可以在中国通商口岸
设厂制造。
加重人民负担,
便利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
列强侵略势力深入中国长江沿线和内地
便利资本输出,阻碍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①承认朝鲜独立。
宗藩关系最终瓦解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二)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年 中日)
4、影响:
①《马关条约》丧权辱国,进一步把中国社会推到了半殖民地半封
建社会的深渊。
②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证明了洋务运动的破产。
三、边疆危机与甲午中日战争
5、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1895年5—10月)
(1)原因:
(2)概况:
(3)意义:
《马关条约》后,日本侵占台湾
台湾义勇军和刘永福黑旗军展开反抗日军占领的武装斗争
①重挫了日本占领军
②表明了台湾人民不屈服于日本的坚强意志。
愿人人战死而失台
决不愿拱手而让台
——《台民布告》1895年
(一)开端:“三国干涉还辽”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想一想:俄、德、法三国干涉还辽的实质是( )
A.维护俄德法三国在华利益
B.德俄法为了维护中国的利益
C.俄日矛盾尖锐
D.德日矛盾尖锐
A
——揭开了列强瓜分中国狂潮的序幕
四、瓜分中国的狂潮
(二)表现:
2、列强纷纷在中国划分势
力范围,强租租借地。
3、资本输出,大量掠夺铁
路和工矿利权。
19世纪末,中国的民族危机全面加深
(三)影响:
1、清政府向欧洲大借款。
▲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强在华划分势力范围示意图
“甲午大败 ,‘成中国之巨祸’,中国的民族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也因此而开始。这是近代百年的一个历史转机。”
——摘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向下沉沦的过程中
蕴含着向上复兴的力量
1895年春,当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传到京城时,在城内有一位正值壮年的应考士子为此捶胸顿足,深感不满。
他是谁?他又将提出怎样的主张来挽救民族危亡?
1850
1860
1870
1880
1890
1900
1851
1864
太平天国运动
左宗棠收复新疆
1895
甲午战争
1885
1883
中法战争
洋务运动
瓜分中国狂潮
课堂小结
1、某学者说:“农民造反者……长歌涌入金陵,开始建造人间小天堂,曾是他们的喜剧;天京陷落……则是他们的悲剧。”“他们”从“喜剧”走向“悲剧”的根本原因是( )
A.定都天京的战略失误
B.“人间小天堂”的腐朽享乐
C.绝对平均的社会纲领
D.“农民造反者”的社会角色
D
巩固练习
2、有人把太平天国运动的发展历程分为“宗教构梦、战争追梦、政策筑梦、内乱毁梦”四个篇章。其中,“宗教构梦”指的是( )
A.创立拜上帝会 B.颁布《天朝田亩制度》
C.发动北伐 D.制造天京事变
A
巩固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