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新闻评论的一般特点、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体会新闻评论语言简洁有力、阐述观点鲜明等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深刻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在当代的现实意义。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 积累文中常用词语。
思维发展与提升: 了解时评的题材特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学习文中多种论证方法的使用。
审美鉴赏与创造: 深入理解工匠精神中所表现出的时代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传承工匠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清文章脉络结构。
难点: 深入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及其作用,传承工匠精神。
【课程标准】
1.阅读与鉴赏
梳理文章思路,明确文章的主要观点。
2.情感态度价值观
理解工匠精神的内涵和意义。
【教学方法】
点拨法、语言品读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同学们 ,什么是工匠精神?为什么要弘扬工匠精神?
带着这样的疑问,我们进入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去解读工匠精神、传承工匠精神。
新课讲授:
同学们,清说一说,你熟悉的劳动模范。
老师在这里补充几位。他们分别是王进喜、时传祥以及心有一团火,温暖众人心的张秉贵。
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张秉贵,走进“一团火”精神。
【文体知识】
活动1:预习成果展示台
1.作者简介
2.题目解说
3.写作背景
4.新闻评论
5.墓志铭
作者简介
李斌,1972年生,曾为“武大郎”(武汉大学新闻系)。工作后当过几个月“农民”(农村组),作为“选调生”,干过一年半“舆论监督”(新华视点室),其余岁月包括今天仍“就业”于政文采访室,从事时政、科技、环保等方面报道。
如有所长,当属科技报道。曾两赴北极(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队队员、2004年中国首座北极站记者团成员);1999年至2001年、2004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独家或为主的报道占一半以上;和同事一起合作在2000年掀起了“纳米热”和“基因热”;曾率先报道关于青藏高原“臭氧低谷”、克隆大熊猫、中国芯、原子喷泉、人脑记忆“新大陆”等新闻。在科技新闻圈混得长了,被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笑谓“资深记者”。
所谓代表性报道(包括与人合作)有《决战纳米时代》、《“基因食品”质疑》、《技术黑洞探析》、《留学生直接从政调查》《归国创业“小灶”现象分析》、《廉租房调查》等等。编著有《2004科技中国》、《你还是你吗——人类基因组报告》等书。
题目解说
题目明确点出了文章的观点,“工匠精神”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是“雕琢时代品质"的凭借;“雕琢”突出了工匠精神的特点,生动形象;“雕琢时代品质"则写出了“工匠精神”对于国家、社会、时代的意义。
写作背景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在此背景下,李斌写了这篇文章,发表在2016年4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
在201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说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近些年来充斥媒体的“中国智造”“中国创造”“中国精造”“工匠精神”,如今成为决策层共识,写进政府工作报告,显得尤为难得和宝贵。在此背景下,李斌写了这篇文章,发表在2016年4月30日的《人民日报》上。
新闻评论
新闻评论,是媒体编辑部或作者对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新闻事件和有普遍意义的紧迫问题,运用分析和综合的方法,就事论理,就实论虚,有着鲜明针对性和指导性的一种新闻文体,是现代新闻传播工具经常采用的社论、评论、评论员文章、短评、编者按、专栏评论和评述等的总称,属于论说文的范畴。
新闻评论的特点:
一、与其他评论一样,有论点,论据,论证三要素组成,具有政策性,针对性和准确性;
二、在有限的篇幅中,主要靠独特的见解吸引读者;
三、立意新颖,论述精当,文采斐然;
四、主要面向广大群众。
墓志铭
是古代文体的一种,通常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序文,记叙死者世系、名字、爵位及生平事迹等称为“志”;后一部分是“铭”,多用韵文,表示对死者的悼念和赞颂。
预习检测
课下相信同学们都做了详实的预习,下面请接受老师查漏补缺式检测吧!
挑剔( tī ) 精湛( zhàn )
造诣( yì ) 雍容( yōng )
臻于至善( zhēn )
【炉火纯青】纯:纯粹。道士炼丹,认为炼到炉里发出纯青色的火焰就算成功了。后用来比喻功夫达到了纯熟完美的境界。注意与“出神入化”“登峰造极”的区别。
【巧夺天工】夺:胜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注意与“鬼斧神工”的区别。
【不谋而合】谋:商量;合:相符。事先没有商量过,意见或行动却完全一致。
【废寝忘食】废:停止。顾不得睡觉,忘记了吃饭。形容专心努力。
【臻于至善】臻:达到;至善:善的极致。指做到极致。
【出类拔萃】拔:超出;类:同类;萃:原为草丛生的样子,引申为聚集。 超出同类之上。多指人的品德才能。
【离群索居】索:孤单。离开集体或群众,过孤独的生活。
【超今冠古】 冠:超出众人。超越古今。
活动2:自读文本
请同学们自读文本,初步感知本文后,采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细读全文。
自读任务清单
1.请归纳本篇课文的结构
2.工匠精神的提出有什么现实意义?
3.工匠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4.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请自主归纳本篇课文的结构
第一部分(1):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第二部分(2-3):阐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第三部分(4):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第四部分(5):呼吁每个人都要践行工匠精神。
工匠精神的提出有什么现实意义?
(1)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2)是企业发展的需要。
(3)是国家发展进步的需要。
(4)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推动力量。
(5)崇尚工匠精神是为了擦亮爱岗敬业、劳动光荣的价值原色,倡导质量至上、品质取胜的市场风尚,展现创新引领、追求卓越的时代精神,为中国制造强筋健骨,为中国文化立根固本,为中国力量凝神铸魂。
工匠精神的内涵有哪些?
(1)是雕琢技艺,追求高精尖的产品质量意识。
(2)是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匠人素质。
(3)是对技艺发自肺腑、专心如一的热爱,是废寝忘食、尽心竭力的付出;是对技艺、产品臻于至善、超今冠古的追求,是出类拔萃、巧夺天工的卓越;是冰心一片、物我两忘的境界,是雷打不动,脚踏实地的淡定。
(4)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的生命哲学,是技进乎道、超然达观的人生信念。
我们应该如何践行工匠精神?
我们要对工匠精神有重足的认识。我们应充分认识工匠精神的意义和价值,认识时代对工匠精神的迫切需要,认识工匠精神的历史意义。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怎样被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工匠精神是手艺人的安身立命之本,亦是我们生命的尊严所在,是企业的金色名片,亦是社会品格、国家形象的荣耀写照。我们不必人人都成为工匠,却可以人人都成为工匠精神的实践者。
活动3 :合作探究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探究以下问题,并由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共享小组讨论成果。
总结本文的写作特色
1.运用多种论证方法,论证有力
引用论证、对比论证
2.整散结合,文章摇曳多姿,增强说服力
本文是一篇时评,但文章并没有给人面目可憎、枯燥说教的感觉,而是生动形象,绚丽多彩。这主要是因为文章语言丰富、散整结合。
主题归纳:
本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的观点展开论述,从个体、企业、国家的角度论述了“工匠精神”的丰富内涵和重要意义,他关乎人生价值、生命哲学和人生信念,也关乎社会风尚、国家形象、时代精神,倡导人人践行工匠就精神。
课堂练习:
1.选择正确的词语填在横线上。
①作为中学生,我们不能养尊处优,而应该履行义务,肩负起时代 的责任。(赋予/付与)
②旧社会,有些知识分子很 那种岩居穴处、超然物外的隐逸生活。(推崇/崇尚)
③这样的 被融入衣服的设计当中,无论是表面上或者是灵气上。(内含/内涵)
④面对气势磅礴逶迤连绵的石海,人们会情不自禁地问:这些 的石林是从哪里来的啊?(巧夺天工/鬼斧神工)
课堂小结:
本文《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明确分析了提倡工匠精神的现实需要,阐述了工匠精神的现代价值和丰富的内涵,呼吁人们践行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学习本文,重点领悟工匠精神的内涵,以实际行动践行工匠精神。
拓展延伸:
2018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作业布置:
现如今,对于“”工匠精神,人大代表在呼吁,国人在关注。时代呼唤“工匠精神”回归。你认为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工匠精神”回归,请写出自己的观点和理由,200字左右。
【板书设计】
以工匠精神雕琢时代品质
第一部分(1): 时代呼唤工匠精神。
第二部分(2-3):阐述工匠精神的当代价值。
第三部分(4): 阐述工匠精神的内涵。
第四部分(5): 呼吁每个人都要践行工匠精神。
【课后反思】
针对当前社会上浮躁化、逐利化的思想,需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利用好网络新媒体资源,积极寻找我们学习生活中的典型案例,树立工匠典型,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的良好风尚,因此本节课的教学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