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第 22 课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课程标准】
1、了解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2、认识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的意义
3、认识红军长征的意义
第七单元 中国共产党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兴起
四一二政变
济南惨案
皇姑屯事件
宁汉合流
东北易帜
七一五政变
①
②
③
⑤
④
⑥
①
⑤
④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
①宁汉合流:1927年
③济南惨案:1928.5
④皇姑屯事件:1928.6
⑤东北易帜:1928年底
(1)国家统一:
②二次北伐:1928年
蒋介石南京国民政府
汪精卫武汉国民政府
合并
意义:标志着国民党专制统治的确立
意义:国民政府在形式上基本统一了全国。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1、政治:
(2)政权建设:
(1)国家统一:
五权分立
实质:国民党专制统治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1927—1936)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1927—1936)
(1)原因:
①国民政府建立以后,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的热情有所提高。
②中国人民的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开展抵制洋货、提倡国货的行动。
银行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经理陈光甫说:“我当时主要的想法是要推翻军阀的统治”,“我相信国民党能够带来和平和国家的繁荣”,“我的观点反映了当时上海实业界的看法”
③南京国民政府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措施。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2、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较快发展(1927—1936)
(2)表现:
(3)阻碍因素:
①除原有的纺织、面粉等行业外,民族工业中的新兴部门如化学、橡胶、搪瓷等都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①官僚资本的压迫。
(4)影响:
一定程度上抵抗了外国经济侵略,为抗日战争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官僚资本凭借国家权力,迅速聚敛起巨额财富,四大银行成为他们巧取豪夺的重要工具。
②帝国主义的侵略。
国民党新军阀的统治,依然是城市买办阶级和乡村豪绅阶级的统治。——毛泽东
3、性质:南京国民政府——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利益。
南京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是什么?
一、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927年春天开始,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南京方面的国民党人,发起一个大规模的“清党”运动(即清除国民党内的共产主义分子)。此运动的展开,以“四一二”事变为标志,持续到9月,历时半年左右。“清党”运动的最大成功,是它成就了一个南京政府。……并且从此主导了国民党乃至于中国政治以后的发展。
——杨奎松《国民党的“联共”与“反共”》
要不要坚持继续革命?如何坚持革命?
事件 时、地 内容 意义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3、秋收起义
1927.8.1
南昌
1927.8.7
汉口
1927.9
长沙
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创建人民军队的开始。
是党的转折性会议,为处于思想和组织混乱的中共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为中国革命从城市转向农村,建立革命根基拉开序幕。
(一)革命道路的探索——武装反抗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等领导起义,南下受阻,兵分两路
①总结了...纠正了...
②确定了…
③毛泽东提出…
毛泽东领导进攻长沙受挫,退回文家市,改向山区进军。
城市中心论
农村包围城市
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二)革命道路的理论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1)创建: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到达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1928年,井冈山会师,成立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
(2)发展壮大:
(3)意义:
①点燃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
②中国革命走上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
(二)革命道路的理论形成——工农武装割据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工农武装割据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物质基础和依托
斗争方式
民主革命基本内容
根据地建设
三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
党的领导是前提
2、工农武装割据理论
(三)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实践
二、工农武装割据开辟革命新道路
1、党的领导
——1929年12月古田会议(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2、根据地建设
4、武装斗争:
(1)概况:1931年11月,在江西瑞金召开了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
表大会,宣布成立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政权建设: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3、土地革命:
(2)意义:是中国共产党创建人民革命政权的宝贵探索与尝试,标志着我
党正式建立同国民党对峙的政权。
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
1930.10—1933.3,粉碎敌人的四次“围剿”
实质:
废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1、原因
(1)直接原因:
(2)根本原因:
中共第五次反“围剿”失败。
共产国际的指导脱离中国革命实际,中共中央犯了“左倾”
错误。
2、长征过程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005
瑞金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遵义会议
(2)内容:
转折——遵义会议(1935年,贵州遵义)
(3)意义: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①改组中央领导机构,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
②会后,成立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小组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
集中全力解决军事和组织问题
(1)主题:
①开始确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的
领导地位,结束了“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
③中共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中共第一次独立运用马克思主义)
②在极其危急的的情况下,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
005
瑞金
冲破四道封锁线
遵义会议
四渡赤水
巧渡金沙江
强渡大渡河
飞夺泸定桥
爬雪山
过草地
1935年10月中央红军到达陕北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开始长征
吴起镇
1936、10三军会师
3、长征意义
①实现了红军的战略大转移,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
②宣传了中共的政治主张,在沿途播下革命种子,鼓舞群众,铸就了长征精神,打开中国革命新局面;
③经过长征锻炼和保存下来的革命骨干,成为以后领导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主干。
三、红军长征(1934.10-1936.10)
①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长征。
② 1935年,遵义会议
③1935年10月,中央到达陕北吴起镇。
④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
2、长征过程
长征精神的内涵
不怕牺牲、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
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协作精神;
坚定理想、充满信心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百折不挠、排除万难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等。
南昌起义
八七会议
湘赣边秋收起义
大革命失败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成立
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长征开始
遵义会议
长征胜利
革命新局面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古田会议
吸取大革命教训,创建了人民军队、开展了武装斗争,仍坚持走城市道路
1927.10
1927.8.1
1927.8.7
1927.9
井冈山会师
1934.10
1928.4
1929.12
1931.11
1935.1
1936.10
找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但党内尚未达成共识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成为全党共识,开启革命新局面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道路·选择
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
中国革命能从大革命失败后的低潮到成功开辟革命新道路,
能从经历严重挫折到走向新局面,其中的关键因素(启示)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