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3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一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共3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3 20:50:0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6张PPT)
国家观念、民族意识淡薄
封建制度导致了国家分裂割据
普世的基督教世界掩盖了民族特性
民族国家产生之前中古西欧封建制度的特征?
封君封臣制度,封建割据。
世俗王权和基督教长期并立,教权高于王权。
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第12课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学习目标与核心素养
【唯物史观】 通过学习,运用唯物辩证史观及有关理论,了解近代西方民族国家形成的原因,理解近代民族国家与古代的帝国、王国的区别,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时空观念】 通过教科书和配套课件,认识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所处的特定时空环境,抓住其特定时空背景和阶段特征。
【史料实证】 通过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认识外交制度的建立对国际关系和国际法的作用,提高学生探究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历史解释】 引导学生运用本课教材中文献资料所提供的有效信息,梳理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历程,认识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以及存在的局限性,培养有效解读材料、自主分析归纳知识的能力。
【家国情怀】 通过教学让学生培养国家意识、民族意识和国际关系的法制精神,增强规则意识和法制意识。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01
02
03
学习重点
民族国家的形成过程
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形成和发展
近代国际法和外交制度的发展
学习难点
影响国际法的主要因素
国际法在当今世界外交活动的作用
玫瑰战争:
1455—1485年,英国内部的王位继承战争。英国贵族分为两个集团,分别参加到兰开斯特家族和约克家族这两个王室家族争夺王位的斗争中。大批封建旧贵族在互相残杀中或阵亡或被处决,沉重打击了英国的封建割据势力,为统一铺平了道路。1485,兰开斯特家族取得胜利,并与约克家族联姻,建立都铎王朝。
“为国捐躯是一种奉献和牺牲,如果国家受到灭亡或被占领的威胁,那么为之而死也是心甘情愿的”。“每一种灾难都有可能降临于我和我的家庭,但只求上帝能够拯救法兰西”。 ——陈文海《法国史》
①英法百年战争促进了民族意识的觉醒,国家观念逐步增强
一.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1.产生原因
②西欧国家的封建割据势力遭到削弱,中央集权得到加强。
③宗教改革沉重打击了教会势力,强化了各国的世俗权力,国家和民族认同观念日益显现。
13世纪,以伦敦方言为基础的英语成为英国官方语言,并为英国人广泛使用。14世纪英国宗教改革先驱威克里夫把《圣经》翻译成英语,主张用本民族语言作礼拜,抵消拉丁语的影响。 ——徐志强《近代早期英国民族国家意识的产生与发展》
④对民族语言的重视强化了民族认同,促进民族国家的形成。
▲⑤法国大革命及拿破仑战争,不仅传播了自由平等思想,还促进了欧洲各国民族意识的觉醒。
1."因信称义"。
2.信仰的唯一依据是《圣经》
3.简化宗教仪式。
4.王权高于教权。
5.建立本民族教会。
王权不断加强
通过马丁·路德翻译拉丁文《圣经》等方式,作为民族凝聚力重要工具的民族语言得到普及,使得宗教共同体的地位下降,民族共同体的地位上升。
欧洲国家纷纷成为专制王权国家
王权国家转变为民族国家
英国国王的专制统治建立
1534年英国亨利八世颁布《至尊法案》,宣布国王是英国教会的首脑,摆脱了罗马教廷的控制,建立起国王的专制统治。
2.产生过程
扩展
严厉镇压反叛贵族;
建造凡尔赛宫。
法王路易十四(1638年-1715年)
法国王权达到顶峰
从现代化角度上说,专制王权是民族国家的早期形式,是近代社会的起步点。……在这个阶段上,国家统一了,民族自立了,中世纪的混乱状况得以解除。民族国家的第二个阶段,“民族”与王权发生对抗,最终推翻专制王权,法国大革命就是其中的典型。
——钱乘旦《世界现代化历程》
在这种普遍的混乱状态中,王权是进步的因素,这一点是十分清楚的。王权在混乱中代表着秩序,代表着正在形成的民族与分裂成叛乱的各附庸国的状态对抗。
——恩格斯《论封建制度的瓦解和民族国家的产生》
思考:专制王权国家=民族国家?
顺应时代潮流→拥戴国王
专制王权国家:国家权力掌握在国王一个人手里,他的命令就是至高权威
民族国家:指近代以来通过资产阶级革命或民族独立运动建立起来的、以一个或几个民族为国民主体的国家。国家主权独立,其成员有共同的语言文化,共同的价值体系,其成员效忠对象是有共同认同感的“同胞”及其共同形成的体制。
专制王权国家 民族国家
(1)国王往往就是国家, (2)国家的版图常常因为国王的婚姻或继承关系发生改变 (1)由单一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
(2)主权独立
(3)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主权在君
主权在民
为什么会从拥戴国王到抛弃国王?
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
专制王权国家
分裂
割据
新兴资产阶级与王权结盟,寻求统一
拥戴国王
专制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抛弃国王
资产阶级革命
民族国家
以上图示反映了是什么原因推动民族国家产生?
欧洲资本主义
进一步发展
运用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原理阐述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的原因?
资产阶级开始兴起,反对教会和贵族的特权,要求分享政治权利
近代民族国家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唯物
史观
③出现国旗、国歌和各种国家节日,国家在人们的意识中越来越重要
为纪念1789年7月14日,巴黎群众攻占了象征封建统治的巴士底狱,从而揭开法国大革命序幕。后来7月14日定为法国的国庆节,直至今日。
3.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建立
特征
民族国家由单一民族或多个民族组成
主权独立
人民有共同的价值、历史、文化、语言或体制
①个人对国家的忠诚越来越超过对国王和宗教的忠诚;
②各国纷纷鼓励和组织对爱国人士的崇拜;
表现
《马赛曲》
为国歌
二.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1. 国际法的形成原因
材料 1500年以后,世界历史进入近代。由于许多欧洲国家脱离了教皇控制,争得了独立,形成了近代主权国家之间的新的国际关系。近代国际法随着新的国际关系的产生而在欧洲产生。罗马法对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的产生和发展也同样有重要的影响,在现代的国际法制度当中同样也存在着大量罗马法的痕迹。
二.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一)国际法的形成
1.背景:
(1)欧洲众多主权国家的建立,主权意识的加强;
(2)国家众多,常年征战,频繁缔约;
(3)古罗马自然法精神的历史渊源;
(4)地理大发现加强了各国之间的联系与交往;
(5)文艺复兴解放了人们的思想。
2. 国际法的形成过程
①奠定基础:
格劳秀斯在1625年出版的《战争与和平法》中提出君主应该制定条约并接受约束,确定了国际法的主体是主权国家。
②确立原则:
1648年签订《威斯特伐利亚和约》,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确立了国际关系中的国家领土、主权与独立等原则。标志着近代国际法的产生。
③范围扩大:
1815年,欧洲各国在维也纳会议及此后签订了一系列条约,建立起以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即维也纳体系。国际法的应用范围扩大到美洲、亚洲等其他许多地方。
第一等级
大使和教皇使节
或教廷大使
第二等级
特使
第三等级
常驻公使
第四等级
代办
3. 外交制度建立
①建立:17世纪,欧洲国家的君主们派常驻外交使节和外交使团,近代外交制度逐渐建立起来。
②进一步发展:1815年,维也纳体系建立(大国协调、欧洲均势为特征的国际关系体系)。在维也纳体系下,外交制度进一步发展。
4.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建立的影响
为国际关系确立了一些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开辟了新途径。
西方各国在国际法应用中实行双重标准,为了谋取利益经常违反国际法,导致国际冲突不断,最终引发了一战。
积极:
消极: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1.一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一战破坏
新的阶段
战后发展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国际法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十月革命后苏俄提出不兼并不赔偿的原则,宣布侵略战争为反人类罪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国际联盟
《非战公约》
国际联盟(League of Nations),简称国联,是《凡尔赛条约》签订后组成的国际组织。总部在瑞士-日内瓦-万国宫。成立于1920年1月10日 ,解散于1946年4月。1934年9月28日至1935年2月23日处于高峰时期,曾拥有58个成员国。
评价:国联被英国和法国控制,缺乏普遍性和权威性。它又规定形成决议的“全体一致”原则,使之难以履行制止战争、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责任。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2.二战后国际法的发展
二战破坏
战后发展
法西斯国家的侵略活动使国际法再次遭到极大破坏
《联合国宪章》
国际法院
各类国际组织
国际法领域扩大
1945年10月24日,在美国旧金山签订生效的《联合国宪章》,标志着联合国正式成立。
评价:国际法的发展对于世界和平和持续发展作出了积极地贡献。但是仍有局限性,一些大国为一己私利,不惜退出国际条约,甚至不经联合国授权就采取制裁或战争,严重威胁国际和平。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3.国际联盟和联合国对国际法发展作用的异同


①两者都宣称其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发展,有利于国际法的发展。
②都是普遍性国际组织,有助于国际法实施范围的扩大
③都具有明显的大国强权色彩,干扰了国际法的实施。
①国联强调“全体一致”原则,不利于国际法的实施;联合国强调“大国一致”原则,有助于国际法的实施。
②联合国较之国联更具有普遍性,因此,联合国对国际法在更大范围内实施具有更大作用。
③联合国较之国联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上作用突出,更能推动国际法的发展。
三.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影响国际法的主要因素
国际社会的结构性变化
国际法从冷战时期的共存走向冷战后的合作,国际合作日益成为主流。
国际组织增多
活动范围不断扩大、职能日益膨胀。
科学技术的发展
促进了国际法的丰富过程,加速了国际法的体系化的形成。
新国际经济秩序建立的需求
海洋资源的开采、外层空间的利用、国际环境的保护、核武器的扩散、打击恐怖主义和跨国犯罪、新国际经济秩序的建立等成为人类共同的命题。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与国际法的发展
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产生
专制王权国家形成
国际法的形成与外交制度的建立
20世纪国际法的发展
民族国家建立
背景
过程
一战后国际法发展
背景
表现
特点
背景
表现
国际法的形成
近代外交制度建立及发展
二战后国际法发展
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