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共1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3 20:54:3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6张PPT)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第九单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成功的探索
1、中共八大
①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3)意义:
(2)内容
①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一次成功探索。
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②主要任务: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良好开端
(1)时间:
1956年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成功的探索
2、双百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3)地位:
(1)时间:
是我国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指导方针。
(2)内容:
1956年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学术问题百家争鸣
艺术问题百花齐放
国家的统一,人民的团结,国内各民族的团结,这是我们的事业必定要胜利的基本保证。 ——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一)成功的探索
3、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1)提出:
(2)影响:
1957年春,毛泽东提出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重要思想,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探索失误
1、1957年开展全党整风运动和全国反右派斗争: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
良好的主观愿望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1957年10月15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划分右派分子标准的通知》。
《通知》规定右派分子的标准是:
(1)反对社会主义制度。
(2)反对无产阶级专政、反对民主集中制。
(3)反对共产党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领导地位。
(4)以反对社会主义和反对共产党为目的而分裂人民的团结。
(5)组织和积极参加反对社会主义、反对共产党的小集团;蓄谋推翻某一部门或者某一基层单位的共产党的领导;煽动反对共产党、反对人民政府的骚乱。
(6)为犯有上述罪行的右派分子出主意,拉关系,通情报,向他们报告革命组织的机密。
(二)探索失误
2、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2)具体表现:
(1)内容: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因此可以说,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人民日报》社论
为了达到规定的钢产量指标,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生产钢“停车让路”,于是以“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
大炼钢铁
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瞎指挥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北戴河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决定1958年生产钢1070万吨,即比1957年的钢产量翻一番,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当时全国只生产400多万吨钢,要在后4个月完成700万吨钢,是极其艰巨的任务。
①工业大跃进
高指标
思考大跃进具有哪些特点?
  与此同时,农业生产也提出了高指标,即粮食产量由1957年的3901亿斤提高到7000亿斤。致使农村不顾自然条件,片面要求深耕密植,深翻土地在1至2米左右。有的地区举行争取秋粮更大丰收誓师大会,采用“打擂台”形式,由各乡各社派人上台,争报高产。1958年7月开始,各地报刊连续登载粮食高产的浮夸报道。
②农业大跃进
高指标
浮夸风
瞎指挥
肥猪赛大象,就是鼻子短;
公社杀一口,足够吃半年。
思考大跃进具有哪些特点?
材料一:到1958年底,全国74万个农业合作社合并为2万6千个人民公社,99%的农户都参加了人民公社。
材料二:不但土地等生产资料公有,而且经济活动的若干环节也公有;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大办公共食堂。
人民公社化运动具有哪些特点?
一大二公
规模大
公有化程度高
(二)探索失误
2、1958年,中共中央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
掀起“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2)具体表现:
人为的发展生产力
人为的改变生产关系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实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冒进错误
(3)评价:
总路线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
(4)后果:
1959—1961年,发生了严重经济困难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三)政策调整
1、措施
(1)1960年冬,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2、意义:1962年下半年到 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2)对政治、文化、教育、科研、民族、知识分子等方面的政策进行调整。
(3)1962年初召开的七千人大会比较深入地总结了经验,取得了重要成果
(4) 1964年提出“四个现代化”的伟大目标。
调整国民经济的任务已经基本完成,整个国民经济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要努力把我国逐步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毛泽东:“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二、“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
1、背景:
2、过程:
毛泽东认为党和国家面临着资本主义复辟的现实危险,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发动“文化大革命”来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66年春夏

69年4月

71年9月

72年

75年

76年10月

67年初

文革发动
一月风暴
中共
九大
林彪反革命集团武装政变
周恩来主持工作批判极左思潮
邓小平整顿工作经济形势好转
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
3、性质:
不是任何意义上的革命或社会进步,而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不受侵犯。任何公民,未经人民法院决定或者人民检察院批准,不受逮捕。
——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大叛徒、大内奸、大工贼、大特务、大反革命”。在批斗中,刘少奇曾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悲愤地抗议: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谁要罢免我,要通过全国人大,你们这样做,是在侮辱我们国家。我个人也是公民,为什么不让我讲话?宪法保障每一个公民的人身权利不受侵犯。
二、“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
探究一:根据材料归纳“文革”期间社会主义建设遭到破坏的表现。
探究一:根据材料归纳“文革”期间社会主义建设遭到破坏的表现。
①政治:
民主法治遭受破坏
②社会:
③经济:
造成巨大经济损失
④人权:
基本人权遭到践踏
⑤文化:
文艺事业遭到摧残
社会秩序陷于混乱
“文化大革命”动乱十年,在经济上,只是国民收入就损失人民币5000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建国30年全部基本建设投资的80%,超过建国30年全国固定资产的总和。
——李先念1977年12月20日在全国计划会议上的讲话
二、“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领域 成就
工业 ①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涉及冶金、汽车、机械等各个方面,为国民经济打下坚实的基础。 ②建立了独立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②三线建设增强了国防力量,改善了工业布局。
国防和科技 成功地爆炸了原子弹、氢弹,试制并成功发射了中远程导弹和人造卫星
农业 通过兴修水利、开展农田基本建设、培育推广良种、提倡科学种田,较大幅度地提高了粮食生产水平和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文教和医疗 ①人民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②教育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医疗卫生事业蓬勃发展。 ③劳动者的整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全国经济、文化建设等各方面的骨干力量大批地成长起来。
外交 ①20世纪70年代打开外交新局面,迎来又一次建交高潮,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大多数为发展中国家。 ②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恢复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 ③1972年中美两国结束敌对状态,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④1972年中日建交。
“铁人”王进喜
“解放军好战士”雷锋
“党的好干部”焦裕禄
“地质之光”李四光
“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
“两弹元勋”邓稼先
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时代精神是新中国成立三十年来取得伟大建设成就的重要原因。
自力更生
艰苦奋斗
奋发图强
爱国主义
敢于创新
……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1949—1976)
探究二:社会主义建设年代的时代精神是什么?
意义:在新中国历史上具有开创性、奠基性的意义,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物质基础、宝贵经验和理论准备。
二、“文化大革命”(1966.5—1976.10)
探究二:1956—1976年,社会主义探索过程中的失误及教训?
教训:
①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
②实事求是,尊重客观规律,不能急于求成。
③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④生产关系的变革必须与生产力水平相适应。
⑤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⑥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
⑦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