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4.1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共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1.6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15 10:47:1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第4章 人与环境
第1节 人类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某同学假期来到几乎没有工矿企业的青海省茶卡盐湖,这里被称为“天空之镜”,湖水清澈、大气透明。联想到自己生活的大城市时常发生雾霾,他认为,没有人类干扰的自然环境就会很好。次年,他到了几个海滨城市旅游,发现这里经济发达、环境优美。他认识到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似乎并不矛盾。
讨论:
1.人类活动一定会破坏环境吗?
2.怎样才能既发展经济,又不破坏环境?
不是,人类活动可能破坏环境,也可能改善环境,如乱砍滥伐、乱捕滥杀、填湖造地、生物入侵等;有些人类活动会改善生态环境,如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建立自然保护区等。
茶卡盐湖
协调好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关系,发展经济不能与保护环境对立起来,要把保护环境放在首要位置,使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在生物圈中,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存在紧密而复杂的联系;
地球人口的持续增长,养活地球人口的环境压力不断增大。
讨论:假如你正置身于这样拥挤不堪的人群中,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和想法?
每个人的生存都需要有一个合理的生存空间和资源。
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活动都会消耗地球上的资源,并产生大量的废物。从而形成生态足迹
2011年10月31日,世界人口已达到70亿;
1、生态足迹:
(生态占用)
指在现有技术条件下,维持某一_________(一个人、一个城市、一个国家或全人类)生存所需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口单位
生产资源
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
⑴生态足迹的内容:
生产所需资源
吸纳废物所需
某一人口单位
交通、住房、水电库区等
建设用地
林地
草地
耕地
渔业
木材、纸浆、薪柴
畜牧产品
农产品、饲料、橡胶
水产品
碳足迹
吸收化石燃料排放的CO2所需的森林面积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1、生态足迹:
⑵换算举例:
②排放的CO2总量可转换成吸收这些CO2所需要的森林、
草地或农田的面积。
①粮食消费量可转换为生产粮食所需要的耕地面积;
⑶特点:
①生态足迹的值越大,代表人类所需资源越多,对生态和环境的
影响就越大。
为减小生态压力,应减少生态足迹的值。
②生活方式不同,生态足迹的大小可能不同。
能量是逐级递减的,营养级越高,在能量流动过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产生的CO2就越多,所需生产资源和吸纳废物的土地及水域的面积就越大。
开车出行,会 生态足迹
汽车对道路、停车场的占用面积
吃牛肉比食用蔬菜也会 生态足迹
增大
增大
吸收尾气所需要的林地面积
理由
(生态占用)
(4)生态足迹示意图
碳足迹
表示扣除海洋对碳的吸收量之后,吸收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的CO2等所需的森林面积。
建设用地
表示交通设施、住房、工业建筑物、水电库区等人类基础设施所占用的土地面积。
渔业用地
表示支持水产品生产所需的水域面积。
林地
表示生产木材、纸浆、薪柴等林木产品所需的林地面积。
草地
表示生产肉、奶、毛、皮等畜牧产品所需的草地面积。
耕地
表示用来种植人类消费的作物、油料、橡胶以及生产牲畜饲料等农产品所需的农田面积。
1、生态足迹:
(生态占用)
一、人口增长与生态足迹的关系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和未来人口预测图
资料2 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资料3 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原因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资料4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人均值,但远高于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
讨论:
1.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快、人口增长慢,是不是人均生态足迹就小呢?
不一定,生态足迹与人的消费水平和生活方式有关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和未来人口预测图
资料2 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资料3 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原因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资料4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人均值,但远高于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
讨论:2.研究表明,目前生态承载力比1961年增长的约30%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的发展,那么,未来可采取哪些措施提高生态承载力?
保护耕地,开发新能源,通过发展科技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能源利用率等等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和未来人口预测图
资料2 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资料3 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原因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资料4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人均值,但远高于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
讨论:
3.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我国的生态足迹总量位居世界首位。我们应该怎么做?
整体思考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的关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资料1 18世纪5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和未来人口预测图
资料2 全球进入生态超载状态(生态足迹>生态承载力)
资料3 化石燃料的使用等原因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全球变暖
资料4 我国人均生态足迹低于世界人均值,但远高于我国人均生态承载力
讨论:4.根据上述资料,分析全球发展将面临的问题
人口增长过快,全球生态足迹总量的增长远远高于生态承载力的增长,生态赤字增加,地球进入严重的生态超载状态;
人口的增长以及人类活动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压力,这将带来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我国人口的一大特点
人口基数大,在较长的时期内仍将持续增长
人口增长对生态环境的三大影响
①人均耕地减少,粮食需求增加
②自然资源被大量消耗
③环境污染加剧
我国协调人口与环境关系的五大措施
①继续控制人口增长
②加大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力度
③监控、治理江河湖泊及海域污染
④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保护区建设
⑤推进生态农业建设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臭氧层破坏
土地荒漠化
生物多样性丧失
环境污染
水资源短缺
全球气候变化
1.全球气候变暖
①形成原因
②危害
③防治措施
煤、石油和天然气的大量燃烧以及水泥的生产等导致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温室效应加剧,全球变暖,导致南极冰盖融化,地球海平面上升,进而对人类和许多生物的生存产生威胁
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开发新能源,减少化石燃料的燃烧;
促进二氧化碳的吸收和固定:植树种草,提高森林覆盖率;提高秸秆还田率;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2.水资源短缺
①形成原因:可直接利用的淡水资源少,人口剧增以及人类的活动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的危机。
②危害: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
③防治措施:节约用水。南水北调
2021.04 日月潭内近日也已多处干涸见底,湖内用来测水位的“九蛙”已全部露出
风景秀丽的日月潭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3.臭氧层破坏
①形成原因:氟氯烃(CFCs)、哈龙等化合物的使用。
②危害:臭氧层变薄意味着到达地面的太阳紫外线增强,会对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造成极大危害。
③防治措施:减少使用和排放氟氯烃(CFCs)、哈龙等物质。
南极臭氧空洞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4.土地荒漠化
①形成原因:植被的破坏(草原开垦,过度放牧)。
②危害:干旱区、半干旱区等地区的土地退化,甚至完全荒漠化,气候恶化,沙尘暴肆虐。
③防治措施:保护草地、植树造林。
宁夏的荒漠化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①形成原因
②危害
③防治措施
生物的生存环境被破坏
生物多样性急剧下降
就地保护、易地保护
世界上最后一头雄性北方白犀牛苏丹离世
5.生物多样性丧失
位于北京南海子麋鹿苑中的世界动物墓地
二、关注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
①分类
②形成原因
③危害
④防治措施
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
导致雾霾、酸雨、水体富营养化等频发
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的污染物过多
减少污染物排放,对污染物进行无害化处理
水华
塑料垃圾对海洋的危害
6.环境污染
污染类型 污染情况 成因 危害
大气污染 酸雨
雾霾
臭氧层空洞
水体污染 无机污染
有机污染
土壤污染 重金属 农药污染
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SO2等过多
大量化石燃料燃烧,大气中细颗粒物增多
水中富含N、P等无机营养
氟氯烃等化合物使用
重金属、农药等进入食物链
水中富含有机物
危害人类生活,危害植物生长
呼吸道疾病增多,危害人体健康
使大气中臭氧含量下降,地表紫外线增强
浮游藻类繁殖,水体缺氧,生物大量死亡
异养生物繁殖使河水变黑发臭
通过生物富集,高营养级生物体内浓度高
常见环境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课堂小结
2.绿色出行、多吃植物性食物、少吃肉类等,都可以缩小生态足迹。还有哪些可以缩小生态足迹、减少环境污染的生活方式?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与个人生活
环境问题与每个人的行为习惯息息相关,例如,节约用水要从点滴做起,绿色出行可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等。
不浪费食物,节约用水、用电,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减少不必要的消费等等。
讨论
1.上述环境问题怎样影响我们的生活?我们个人的行为习惯与环境问题的形成有怎样的关系呢?
在不牺牲未来几代人需要的情况下,满足我们这代人的需要。就是指经济、社会和生态协调发展。
可持续性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从我做起,身体力行,节能环保,广为宣传。
采用“素食、低碳”的生活方式,减小个人的生态足迹,提高生态承载力。
1.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
2.我国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基本国策
3.具体做法 ——使生态系统处于生态盈余状态:
①减小生态足迹总量;
②提高生态承载力总量;
国家节水标志
辨别“ 偷换概念 ”
几年前,某地建起一家金属冶炼厂,此后,工厂周边的水稻产量明显下降。农民认为治炼厂排放的废气导致了农作物减产。环境工作者的研究表明,冶炼厂周围的大气透明度明显下降。
冶炼厂方面认为,水稻产量下降的责任不在他们,因为他们排放的废气是经过处理的,检验报告显示,这些废气不会毒害人体,更没有证据表明他们排放的废气对水稻有毒害作用。
尝试运用已有的知识和思维技能,反驳冶炼厂方面的观点。
提示: 使农作物减产不一定要“毒害”农作物,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条件也可引起农作物减产;不毒害“人体”的废气不一定也不危害水稻。
为什么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我国政府倡导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原则和重要理念。揭示了生态系统具有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双重属性,反映了人与自然之间物质变换的客观规律,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价值标准和行为准则。
课堂小结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P88)
1.我们既要关注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环境压力,也要注意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带来的问题,请在左右两栏之间画上适当的连线。
劳动力不足
人口增长过快 资源短缺
人口老龄化
人口停止增长或负增长 交通拥挤
环境恶化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P88)
2.我国南极科学考察队员发现,南极地区的部分海冰正在逐年融化,使企鹅的栖息地越来越少,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 )
A.水土流失 B.温室效应 C.大气污染 D.海洋污染
B
练习与应用
一、概念检测(P88)
3.近年来,我国绿色发展的理念日益深入人心,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不断升级提速,带来更多蓝天白云、绿水青山。下列举措不利于改善环境的是( )
A.进行垃圾分类
B.大力植树造林
C.工厂废气经净化处理后排放
D.沿海兴建化工厂,污水直接排入海洋
D
二、拓展应用(P88)
练习与应用
1.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中尽量少地消耗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大气污染,保护环境。 作为中学生,我们应该怎样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以响应低碳生活的号召?请举两个例子说明。
(1)绿色出行:骑自行车或步行出行。
(2)节约用电:使用节能灯泡照明,随手关灯,休息时关闭电脑,夏天空调温度不要调太低,根据能耗标识选用能耗低的电器。
(3)避免浪费:纸张双面使用,尽量少用一次性用具(如塑料袋、纸杯、木筷等)。
二、拓展应用(P88)
练习与应用
2.“国家节水标志” 由水滴、人手和地球的图案组成。绿色的圆形 代表地球,象征节约用水是保护地球生态的重要措施。标志留白部分像一只手托起一滴水。手是拼音字母“JS”的变形, 寓意“节水”,表示节水需要公众参与,鼓励人们从自己做起,人人动手节约每一滴水;手又像一 条蜿蜒的河流,象征滴水汇成江河。手接着水珠, 寓意“接水”,与“节水”音似。
国家节水标志
举例说明,作为中学生,我们能做哪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来节约用水?
(1)生活中一水多用:用洗菜水浇花,用洗衣水拖地,用洗碗水冲厕所,等等。(2)洗手时随时关闭水龙头。
二、拓展应用(P88)
练习与应用
3.有些企业的生产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但企业缺乏资金进行技术改造,停产又将影响职工的收入和产品的供应。这样的两难处境,是现实生活中常见的。请你查阅资料,找一找摆脱这类困境的办法。
地方政府可以适当集中财力、智力和技术力量,建设功能性园区,按照标准搞好基础设施以及污染治理设施的建设,引导企业入园实行标准化生产;通过宣传教育使各级行政负责人、企业负责人、全体职工以及当地居民树立起人口与经济、社会、环境、资源协调发展的新思维以及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观念。
二、拓展应用(P88)
练习与应用
4.亚洲象是我国一级保护动物,在我国主 要分布于云南省南部。据2017年的一项研究显示, 西双版纳地区共有228-279头亚洲象,但它们分 布于5个互不连通的地区。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目前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请你分析导致隔离的原因。
人类活动,如开垦农田、修建公路和住房等,破坏了原有的自然环境,使亚洲象的栖息地处于隔离状态
(2)我国已经启动了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的调査规划和建设项目,请你谈谈这项措施的意义。
亚洲象生态保护走廊可以打破亚洲象种群之间的隔离,促进种群间的基因交流、有利于亚洲象的繁衍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