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后优练题(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后优练题(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93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13 17:18:2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后优练题附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冶金工业上,用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这是利用了焦炭的(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来源广
2、重庆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救援人员使用了防毒面具,以下适用于填充防毒面具并吸附毒气的是( )
A.金刚石 B.活性炭 C.石墨 D.焦炭
3、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编号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 原子最外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C 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 氧化汞中含有汞分子和氧分子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4、实验室制取CO2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组装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5、某同学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组装如图简易的气体发生器,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宜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
A.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6、下列有关木条的使用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氧气
B.用燃烧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集气瓶口验满氧气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7、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8、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当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大
C.实验结束后,应用磁铁和稀盐酸来检验固体产物中是否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尾气应点燃或收集处理
9、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面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 )
A.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B.只是煤的燃烧
C.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D.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
10、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安装好仪器 ②注入稀盐酸 ③加入块状石灰石 ④检查气密性 ⑤收集气体.以上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①④③②⑤
11、下列叙述、对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和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用磷做烟雾弹 化合反应
B.焦炭还原氧化铁 还原反应
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分解反应
D.用铁丝燃烧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化合反应
*12、如表所示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13、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水、稀有气体 B.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水银
C.海水、氯酸钾、氧气 D.石灰石、高锰酸钾、冰
14、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  B.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D.木炭还原氧化铜
1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
A.燃烧木炭 B.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C.煅烧石灰石 D.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
二、填空题。
16、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其原因是   ;
(3)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   性;
(4)在冰箱、汽车内放入活性炭可以除去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5)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原因是   ;
(6)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现象是   、   。
②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③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   。
④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   。
17、实验室制取CO2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检验CO2,而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18、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
________ 。
19、如图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在A处能观察到两支蜡烛______(填序号)熄灭.
A、从下而上 B、从上而下 C、同时
(2)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物理性质:______ ;还可得出______ 的化学性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用CO2来作______ 。
(3)在B处能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同时,还能观察到____ 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_____ 反应,请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
______ 。
20、全球首条大规模石墨烯薄膜生产线正式启动量产,我国国内首批石墨烯触屏手机将实现重庆造。则回答:
(1)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
(2)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目前已知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和光学透明性最出色,则请设想出石墨烯可运用于哪些科学领域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21、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⑧ 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__(填“m”或“n”)端。
2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__(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
(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
(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____ 。
23、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或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三、简答题。
24、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3)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有哪些?
四、实验题。
25、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该装置需要作的改进是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证明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用装置F代替装置B的优点是_____ 。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_____ 。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__(填“K”、“L”或“M”)。
③装置H的作用是_____ 。
26、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________,属于实验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五、计算题。
27、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10 t贝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2.2 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
2022—2023学年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课后优练题附答案
人教第6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
一、选择题。
1、冶金工业上,用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这是利用了焦炭的( )
A.可燃性 B.还原性 C.稳定性 D.来源广
【答案】B
2、重庆某化工厂发生氯气泄漏事故,救援人员使用了防毒面具,以下适用于填充防毒面具并吸附毒气的是( )
A.金刚石 B.活性炭 C.石墨 D.焦炭
【答案】B
3、下列对宏观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
编号 宏观现象 微观解释
A 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稀有气体能作保护气 原子最外层达到了相对稳定结构
C 氧化汞加热生成汞和氧气 氧化汞中含有汞分子和氧分子
D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A B.B C.C D.D
【答案】C
4、实验室制取CO2一般分为五个步骤: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组装仪器;③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④向锥形瓶中放入大理石;⑤收集气体,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②①④③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③④⑤ D.①②③④⑤
【答案】A 
5、某同学用底部有小洞的试管组装如图简易的气体发生器,以达到“随开随制,随关随停”的目的。下列宜使用该装置制取气体的是(  )
A.用二氧化锰与双氧水制氧气 B.用锌粒与稀硫酸常温下制氢气
C.用氯酸钾与二氧化锰制氧气 D.用石灰石粉末与稀盐酸制二氧化碳
【答案】B 
6、下列有关木条的使用错误的是( )
A.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检验氧气
B.用燃烧的木条区别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带火星的小木条放集气瓶口验满氧气
D.用木条平放在蜡烛火焰中,比较火焰各层的温度
【答案】B
7、如图所示实验中,①④为用紫色石蕊溶液润湿的棉球,②③为浸过紫色石蕊溶液的干燥棉球。下列能准确描述实验现象的是(  )
A.④比①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B.①比④先变红,②③不变红
C.④变红,①②③不变红 D.①变红,②③④不变红
【答案】A 
8、实验室里,用如图所示装置还原氧化铁的过程中可能会生成四氧化三铁、氧化亚铁或铁等固体物质。对于该实验,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实验时,试管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说明该反应有二氧化碳生成
B.当红棕色的氧化铁粉末变成黑色时,所得固体产物的质量可能比反应前固体的质量大
C.实验结束后,应用磁铁和稀盐酸来检验固体产物中是否有铁生成
D.为了减少空气污染,尾气应点燃或收集处理
【答案】B
9、地球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会引起温室效应,下面关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主要来源的说法中,最合理的一种是( )
A.全球人口增多后呼出的二氧化碳 B.只是煤的燃烧
C.植物呼吸作用的结果 D.含碳燃料的大量使用
【答案】D  
10、实验室制取CO2有以下几个步骤:①安装好仪器 ②注入稀盐酸 ③加入块状石灰石 ④检查气密性 ⑤收集气体.以上操作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③②④⑤ B.①②④③⑤ C.②①④③⑤ D.①④③②⑤
【答案】D
11、下列叙述、对应的原理{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和基本反应类型都正确的是( )
A.用磷做烟雾弹 化合反应
B.焦炭还原氧化铁 还原反应
C.用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分解反应
D.用铁丝燃烧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 化合反应
【答案】C
*12、如表所示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选项 事 实 解释
A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B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石墨能够导电
C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里还原出来 焦炭具有氧化性
D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以制白糖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A.A B.B C.C D.D
【答案】C
13、下列物质按照混合物、氧化物、单质顺序排列的是( )
A.空气、水、稀有气体 B.澄清石灰水、冰水混合物、水银
C.海水、氯酸钾、氧气 D.石灰石、高锰酸钾、冰
【答案】B
14、下列变化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通过炽热的炭层  B.二氧化碳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C.二氧化碳制成干冰 D.木炭还原氧化铜
【答案】C
15、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常用的方法是 ( )
A.燃烧木炭 B.块状大理石或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C.煅烧石灰石 D.一氧化碳与氧气反应
【答案】B
二、填空题。
16、碳与碳的化合物在工农业生产及日常生活中有广泛的用途。
(1)图1是碳原子结构示意图,碳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
(2)图2、3、4对应三种碳单质,图2单质的名称是   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但物理性质相差很大,其原因是   ;
(3)普通干电池采用石墨作为电极材料,是利用石墨优良的   性;
(4)在冰箱、汽车内放入活性炭可以除去异味,这是利用活性炭的   性;
(5)古代用墨书写或绘制的字画能够保存很长时间而不变色,原因是   ;
(6)如图5是木炭还原氧化铜的实验:
①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现象是   、   。
②木炭呈块状,实验时要先将木炭研细,再与CuO粉末混合均匀后使用。这样处理的目的是   。
③酒精灯火焰处加有铁丝网罩,其作用是   。
④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   、   。
【答案】(1)4
(2)金刚石;都是碳组成的单质,所以化学性质相同,但是内部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使其成为三种单质,也就造成其物理性质不同。
(3)导电 (4)吸附 (5)常温下碳化学性质稳定。
(6)①有红色固体生成;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②木炭与氧化铜粉末充分接触,利于反应进行。
③聚集火焰,加热更集中,提高温度,利于反应进行。
④C+2CuO2Cu+CO2↑;CO2+Ca(OH)2=CaCO3↓+H2O。
17、实验室制取CO2时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来检验CO2,而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
【答案】澄清的石灰水 用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看木条是否熄灭
18、除去混在一氧化碳中少量的二氧化碳气体,常采用________
________ 。
【答案】让混合气体通过足量澄清石灰水或者氢氧化钠溶液
19、如图是验证二氧化碳性质的实验:
(1)在A处能观察到两支蜡烛______(填序号)熄灭.
A、从下而上 B、从上而下 C、同时
(2)根据实验A的现象可得出二氧化碳的什么物理性质:______ ;还可得出______ 的化学性质.因此在一般情况下可用CO2来作______ 。
(3)在B处能观察到塑料瓶变瘪的同时,还能观察到____ 的现象,说明了二氧化碳能与_____ 反应,请用化学式表示该反应:
______ 。
【答案】(1)A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灭火剂
(3)石灰水变浑浊 澄清石灰水 CO2+Ca(OH)2=CaCO3↓+H2O
20、全球首条大规模石墨烯薄膜生产线正式启动量产,我国国内首批石墨烯触屏手机将实现重庆造。则回答:
(1)纳米材料石墨烯可能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由碳原子构成,请推测石墨烯可能具有的一条化学性质为_____________;
(2)石墨烯是目前世界上最薄的单层碳原子面材料,目前已知石墨烯的导电性能和光学透明性最出色,则请设想出石墨烯可运用于哪些科学领域____________(至少两点)。
【答案】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燃性或还原性 制造柔性的手机触摸屏、用于电池电极、微型晶体管、防弹衣、飞机材料、用来制造太空电梯缆线等
21、如图1是实验室制取氧气或二氧化碳时经常用到的仪器,请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仪器名称:⑧ __________ 。
(2)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较多量CO2时,发生装置的仪器组合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用图2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进气口应为__________(填“m”或“n”)端。
【答案】(1)长颈漏斗
(2)⑦②⑧ CaCO3+2HCl===CaCl2+H2O+CO2↑ (3)m
22、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只有一字之差。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__(填序号)。
A.它们由同种分子构成 B.它们由相同的元素组成
C.它们都有毒 D.它们都能溶于水
(2)也有人认为,二者化学性质相差甚远,请给出一条支持他的理由:_________________ 。
(3)其实,二者是可以相互转化的,请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此过程: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1)B (2)CO可燃而CO2不可燃)
(3)2CO + O22CO2(或CO2+C2CO)
23、图甲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实验装置,左边部分带小孔的眼药水瓶下部可浸入或离开白醋,以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它相当于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该装置虚线框中应选用乙图中的________(填字母)装置来收集CO2气体;检验CO2气体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A C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矿泉水瓶口,观察是否熄灭
三、简答题。
24、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问题:
(1)吸烟者常给周围的人带来被动吸烟的危害.
(2)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3)水通电分解的过程中一定不变的微粒有哪些?
【答案】(1)分子是在不断的运动的;(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3)氢原子和氧原子。
四、实验题。
25、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下图回答有关问题。
(1)标号①的仪器名称:_____ 。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加热制取较纯净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组合为_____ ,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 若用高锰酸钾制氧气,该装置需要作的改进是_____ 。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证明CO2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 。用装置F代替装置B的优点是_____ 。
(4)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极易溶于水,溶于水形成氨水。实验室常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混合物来制取氨气。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如图G~J所示装置对氨气的制取、性质进行探究。
①装置I中的现象是_____ 。
②根据氨气的性质,J处应选择的最佳收集装置为_____(填“K”、“L”或“M”)。
③装置H的作用是_____ 。
【答案】(1)铁架台
(2)AD 试管口应放一团棉花
(3)
将燃着的小木条放在集气瓶瓶口,若燃着小木条熄灭则说明二氧化碳气体收集满了
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4)溶液变红 M 防止液体倒流入装置G内,使试管炸裂
26、某校兴趣小组进行了“二氧化碳制备及其性质探究”的实验.试根据以下实验事实填空或简答。
(1)甲同学向分别盛有白色碳酸钠粉末、石灰石颗粒的两支试管内加入适量稀盐酸,仔细观察、思考并记录如下:
①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内迅速冒出白色泡沫,片刻后形成平静的无色溶液。
②固体颗粒表面持续产生较多气泡,固体颗粒渐渐变小。
③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白色粉末的试管底部,感觉微热。
④反应过程中,用手握住盛固体颗粒的试管底部,无明显发热感。
⑤碳酸钠与盐酸反应,能迅速产生,难以控制。
⑥石灰石与盐酸反应,能持续、稳定地产生,便于控制。
你认为甲同学的上述记录中,属于描述现象的是________,属于实验结论的是________(填序号)。
(2)乙同学取两支小试管,分别倒入约3mL蒸馏水,然后向其中一支试管内的蒸馏水中通入一会儿,再分别向两支试管内各滴入相同滴数的紫色石蕊试液,观察两支试管内溶液颜色的变化.你认为乙同学在观察溶液颜色变化过程中,还需要的操作是________;其中另一支试管内不通入二氧化碳的目的是________。
(3)丙同学向盛有澄清石灰水的试管内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先变浑浊后逐渐变澄清;向另一支盛放含酚酞的氢氧化钠稀溶液的试管中持续通入二氧化碳,发现溶液由红色逐渐变浅直至无色。
根据丙同学上述实验现象,再结合“碳燃烧时,若氧气不足生成一氧化碳,而氧气充足生成二氧化碳”的事实,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
【答案】(1)①②③④ ⑤⑥ (2)振荡, 对比.
(3)反应物的种类相同,但反应物的量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五、计算题。
27、高温煅烧贝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可以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现有10 t贝壳煅烧后质量减少了2.2 t,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是多少 (假设其他成分不参加反应)
【答案及解析】设可制得氧化钙的质量为x,
CaCO3CaO+ CO2↑
  56   44
  x   2.2 t
56:44=x:2.2 t 解得x=2.8 t
答:可制得氧化钙为2.8 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