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2023年统编版高一语文1.《沁园春长沙》课时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22年-2023年统编版高一语文1.《沁园春长沙》课时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4.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3 17:25:2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22年-2023年统编版高一语文《沁园春长沙》课时练习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评卷人得分
一、选择题
1.下列文学常识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词又称诗余、长短句、乐府,约开始于南朝,定形于晚唐,盛行于宋朝。
B.按照词的风格,词人可以分为两大派别,一派是以苏东坡、辛弃疾为代表的豪放派;一派是以柳永、姜夔为代表的婉约派。
C.《沁园春·长沙》中,“沁园春”为词牌,“长沙”为词题。
D.因为词的句子长短不一,因此不再讲究格律,比较自由。
2.对下列诗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粪土当年万户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江山”代国家;“激扬文字”代评论国家大事、激浊扬清的文章。
C.“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运用了设问的修辞手法。
D.“苍山如海,残阳如血”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3.依次填入下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橘子洲是一幅展示风情的画。它以岳麓山为邻,与湘江水为伴,风光美不胜收,形成了“一面青山一面城”的独特景观。它西望层峦叠翠的岳麓山,与岳麓书院、爱晚亭相邻;东瞰湘江风光,尽览都市繁华。从西向东,山、水、洲、城融为一体,似流动的画,如放大的盆景。游客登洲,听渔舟唱晚,观岳麓红枫,看天心飞阁,赏满树橘红,吟先贤辞赋,其乐融融。 。 。 ; ; 。
①橘子洲是一座承接历史的桥
②毛泽东站在橘子洲头发出“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天问改写了中国历史的进程
③饱经风霜的外国领事馆、高级别墅则见证着长沙开埠后的历史
④曾国藩操练水军的号声依稀回荡在橘子洲上空
⑤南宋朱熹、张栻在岳麓书院的讲学,诠释着八百年前湖湘子弟求学的盛况
⑥它浸染着湖湘文化,形成了浓厚的历史底蕴
A.①⑥⑤③④② B.②①⑥⑤④③ C.①⑥⑤④③② D.②①⑥⑤③④
评卷人得分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建筑人格长城的基础,就是道德。”道德不仅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对个体而言,也是自我修为的价值彰显、人格魅力的美丽呈现。
中华民族历来重视个人品德修养,一直强调“修、齐、治、平”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个人层面提出“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要求弘扬个人品德、磨砺个体品行。《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提出:“推动践行以爱国奉献、明礼遵规、勤劳善良、宽厚正直、自强自律为主要内容的个人品德,鼓励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这一鲜明主张,充分反映了新时代对公民个人品德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为促进社会全面进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指明努力的方向。
个人品德是公民个人在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方面的道德依循,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形成了由全体到个体、由外在到身心的完整道德链条。“核潜艇之父”黄旭华执着于爱国奉献,“隐‘功’埋名三十载,终生报国不言悔”;在抗美援朝战场上失去四肢和左眼的朱彦夫,几十年奋斗不止带领老百姓蹚出脱贫新路;“小巷总理”武荷香,把社区当成自己家,把社区居民当亲人……一个个榜样楷模,让人们感动于爱国奉献的家国大义,知晓了明礼遵规的文明法则,读懂了勤劳善良的奋斗之美,领略了宽厚正直的德性纯真,感受到自强自律的人格光辉。“美德好比宝石,它在朴素的背景衬托下反而更加美丽。”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足以让一个人终身受益。
“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敬义立而德不孤。”“德不孤”,首要在于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发乎真心地讲道德、遵道德、守道德,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有人说得好:“一个人做了这样或那样一件合乎伦理的事,还不能说他是有德的,只有当这种行为方式成为他性格中的固定要素时,才可以说他是有德的。”这提醒人们,锤炼个人品德,必须时时处处地提升,持久不懈地发力。一两件事上挺身而出见义勇为值得点赞,一辈子崇德向善、践行道义更值得敬佩。让个人品德积累于一点一滴中,绵绵用力、久久为功,善行义举必将蔚然成风。
自律之外,他律不可忽视。实践表明,放任自流不是文明养成之道,一个社会整体文明素养的演进,往往都是依法治理、持续管理的结果。“醉驾入刑”,推动“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蔚然成风;立法强制垃圾分类,节约资源渐成文明时尚;以法治破解高铁“霸座”,无赖行径受到严惩……好品行、好风尚,既需要个体主动作为,也需要榜样引领示范,还需要法律法规的强力托底。法律是成文的道德,道德是内心的法律。发挥法治对道德建设的保障和促进作用,把道德导向贯穿法治建设全过程,方能以法治的力量维护道德、凝聚人心,推动全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达到新高度。
“道不可坐论,德不能空谈。”道德建设能否成风化人,有赖于多做细致入微的实功,不务大而空泛的虚名。每一个小我点亮一盏明德惟馨的心灯,簇起一团崇德向善之火,成就以德兴国的中国力量,必能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摘编自《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好品行》)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古及今,中华民族一直重视个人品德修养,其精髓一脉相承,其要求基本一致。
B.个人品德事关公民个人修养身心、规范举止,是完整道德链条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C.修养个人品德任重而道远,须严格自律,应发自真心,持久不懈,积累于点滴之中。
D.由好品行到好风尚,进而社会整体文明素养得以演进,这需要多种因素共同促成。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运用引证法,从道德的重要性谈起,引出“个人品德修养”这一中心论题。
B.文章从自律和他律两方面论述了个人品德修养的重要途径,是采用了对比式结构。
C.引证和例证是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通过引用经典语句和列举典型事例证明观点。
D.文末把个人品德上升到国家治理和社会主义事业的高度,有力地深化了中心论点。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道德是和谐社会秩序的基石,因此,以德治国就是我们国家今后奋斗的主要方向。
B.黄旭华、朱彦夫、武荷香等人成为时代楷模,与他们高尚的个人品德修养密切相关。
C.只要每个人在做每一件事情时崇德向善、践行道义,就能推进整个社会的文明进步。
D.法治对道德建设具有保障和促进作用,我们在进行道德建设之前首先要强化法治。
评卷人得分
三、句子默写
7.课内名句默写。
(1)携来百侣曾游,________________。(毛泽东《沁园春·长沙》)
(2)________________,失向来之烟霞。(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评卷人得分
四、古代诗歌阅读
8.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骢马
万楚
金络青骢白玉鞍,长鞭紫陌野游盘。
朝驱东道尘恒灭,暮到河源日未阑。
汗血每随边地苦,蹄伤不惮陇阴寒。
君能一饮长城窟【注】,为尽天山行路难。
【注】长城窟:相传长城下有泉窟,可以饮马。
诗歌尾联“能”“尽”二字如何表达诗人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评卷人得分
五、语言表达
9.请把下面的几个短句组合成一个长单句。不得遗漏信息,可以增删个别词语。
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时代背景。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20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毛泽东思想中比较突出的内容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
评卷人得分
六、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新媒体的影响下,人们越来越追求视觉感官的满足,理性消费转变为感性消费,需求满足消费转变为情绪满足消费。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如果实体书店一味地,终将被社会的这个趋势浪潮所淘汰,因此实体书店也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困境。
迄今为止,各个社会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很多实体书店也积极转型,利用新媒体进行宣传,( )。但是实体书店一味地追求商业利润,一味地迎合消费者的需求,引导消费者进行消费,就容易出现实体书店“忘本”的情况,实体书店的社会责任也在逐渐淡化,这已经成为了一种扭曲的书店经营业态。
当今许多实体书店为了转嫁单一地销售图书难以维持生计的危机,在销售产品中引入了各种文创产品,文创产品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走进实体店,本是,但是有的实体书店却,在书店内卖起了衣服、帽子、包包等产品,有的实体书店还利用新媒体进行恶性营销,这显然是淡化实体书店社会责任的行为,在实体书店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是不可取的,实体书店作为社会的一种文化场所,应该有所坚守。
10.文中画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迄今为止,社会各个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指明和提出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
B.迄今为止,社会各个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提出和指明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
C.迄今为止,各个社会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指明和提出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
D.迄今为止,各个社会学界的很多学者都对实体书店的转型升级提出和指明了各自的方法策略和改革方向。
11.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开设微信公众号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进行受众细分
B.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并且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受众细分
C.开设微信公众号进行受众细分等,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D.并且进行受众细分开设微信公众号等,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12.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故步自封 处心积虑 无可非议 随心所欲
B.孤芳自赏 处心积虑 无可厚非 无所不为
C.故步自封 绞尽脑汁 无可厚非 随心所欲
D.孤芳自赏 绞尽脑汁 无可非议 无所不为
评卷人得分
七、微写作
13.央视《朗读者》第一期的主题词是“遇见”,请仿照下面主持人的开场白,以“选择”为主题词,仿写一段开场白。要求:结构相似,不超过180字,有四处引用。
古往今来,有太多太多的文字,在描写着各种各样的遇见。“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这是撩动心弦的遇见;“这位妹妹我曾经见过的”,这是宝玉与黛玉之不间,初次见面时欢喜的遇见;“幸会,今晚你好吗?”这是《罗马假日》里,安妮公主糊里糊涂的遇见;“遇到你之前,我没有想过结婚。遇到你之后,我结婚没有想过和别的人”,这是钱锺书和杨绛之间,决定一生的遇见。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2.C
3.C
4.A 5.B 6.B
7.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惟觉时之枕席
8.①“能”“尽”二字,写出了主人对马的期望与信任;②诗人托物言志,明是赞马,实为喻人;③表现了诗人昂扬奋发的进取精神和立功边陲的宏伟抱负。
9.毛泽东思想是一种产生和形成于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化为时代背景并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且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枪杆子里出政权”、“农村包围城市”等比较突出内容的政治、军事、发展理论。
10.B 11.C 12.C
13.每个人的一生,可能都要面对不同的选择,有一些人的选择值得我们深思。“生我所欲也,义亦我也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这是孟子阐释的生与义的选择;“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这是屈原一生的选择;“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誓不休”,这是文天祥对于国家做出的选择;“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是林则徐面对国家与个人的利益的选择。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