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第二课时 同步授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8.3《琵琶行并序》第二课时 同步授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06.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3 19:09:5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琵 琶 行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回顾本课重要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环境描写对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思想的作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分析琵琶女的形象,领悟诗人同是天涯沦落的感伤情怀,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结合诗人的生平了解诗文大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赏析文本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分析琵琶女的形象,领悟诗人同是天涯沦落的感伤情怀,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文化传承与理解: 背诵这首诗歌
【教学重难点】
重点:分析琵琶女的形象
难点: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课程标准】
1.阅读与鉴赏
赏析对比、衬托、比喻等手法的表达效果。
2.情感态度价值观
领悟诗人天涯沦落的感伤情怀,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点拨法、语言品读法、活动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配乐)
请同学们自读课文,回顾本课重要文言知识,再次感知本课行文结构。我们在郎朗的读书声中开启本篇课文第二课时的学习内容。
新课讲授:
活动1:探究文本
以小组为单位逐段解析文本,并就本段重点内容进行交流展示,此后,各小组推荐一名代表准备成果展示和发言。
【走进小序】
交代时间、地点、人物和故事梗概,概述歌女的悲凉身世,说明写作的背景、原因,并为全诗定下凄切的感情基调。
诗歌往往少不了风物的描写,同样,本诗歌前后贯穿了几处风物描写的文字。这些风物有什么作用呢?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凄凉愁惨
“别时茫茫江浸月” 离愁别绪
“唯见江心秋月白” 寂静 ,烘托了音乐效果
“绕船明月江水寒” 琵琶女冷落凄凉的心情
“黄芦苦竹绕宅生”“杜鹃啼血猿哀鸣” 诗人被贬后的孤寂悲凉
一枝一叶总关情
琵琶女的出场
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1.“寻”、“问”……这一系列的动词,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心情如何?
急切、欣喜
2.琵琶女为何“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矛盾、含羞
形象:举止端庄,神态含羞,似有满腹辛酸心事。
琵琶女三次演奏
第一次(暗写):诗人送客闻琴
醉不成欢惨将别” 暗示沦落
“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琴技技
第二次(明写) (点明主旨)
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 (详写)
琵琶女自叙身世,诗人述“迁谪意”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第三次(明写)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 (略写)
“江州司马青衫湿” (侧面烘托)
琵琶女的演奏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此文中,白居易对音乐的描绘可谓绝唱,大量的使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你能找出几处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意。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①大量运用比喻。
②叠词
③叙议结合,曲中带情, 妙语点睛。
④正面、侧面结合
活动2:自主探究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是本篇课文的描写的精彩之处,让我们共同赏析、探究、分享吧!
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第一次:江头送客闻琵琶
“忽闻水上琵琶声” (暗写)
“主人忘归客不发” (侧面烘托琴技)
第二次:彼此相见,琵琶女奏《霓裳》《六幺》
琵琶女自叙身世 (明写)
诗人述“迁谪意” (详写)
第三次: “感我此言”“却坐促弦弦转急” (略写)
“凄凄不似……江州司马青衫湿” (侧面烘托琴技)
琵琶女的演奏
一闻琵琶邀相见
再闻琵琶诉沦落
三闻琵琶青衫湿
活动3:小组合作探究
探究任务清单
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琵琶女的形象
本诗的主旨句
为什么诗人会同一个从未谋面的下等的歌妓产生共鸣呢?
同是天涯沦落人
共鸣
《誓死不退》 泪奔
由别人的某种思想感情引起相同的思想感情。
琵琶曲 青衫湿
共鸣
同忆京城,天涯人对天涯人;
同叹年华付流水,苦情人对苦情人;
同感处境悲凉,断肠人对断肠人;
同滴辛酸泪,流泪人对流泪人;
同泄音乐情,知音人对知音人;
同望天涯明月,寂寞人对寂寞人……
共同探讨一下琵琶女的形象吧
琵琶女的形象
琵琶女是一个才貌双全,但在封建社会中被摧残、被侮辱的歌女形象。琵琶女对自己的凄凉遭遇、对人情冷暖、世态炎凉,表示了积聚已久的愤懑之情,对世人的重色轻才和丈夫的重利寡情提出了强烈控诉。
但是诗人笔下的琵琶女没有认识到昔日卖笑承欢、醉生梦死的生活是一种被摧残的痛苦生涯,相反还抱着炫耀、追恋、惋惜的态度。她只是悲叹红颜易老、繁花早逝,却没有从自己的不幸遭遇中得到觉醒。
本诗的主旨句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课堂练习:
选出对白居易《琵琶行》一诗有关诗句赏析不正确的一项( D )
A.“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第一句包含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第二句通过环境描写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
B.“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第一句点明了送别的基调:“惨”。第二句用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心境,可谓情景交融:与友分别心绪难平,心情和眼前月色一样,一片茫然。
C.“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情景交融。与开头“夜”“船”“月”相呼应,烘托了琵琶女高超的演奏技巧及演奏的悲凉气氛,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回味的广阔空间。
D.“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该句运用了反问和借代修辞手法将诗人的感情推向了高潮。“江州司马青衫湿”一句实为画龙点睛之笔,同时也是全诗的主题即上段“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形象化说明。
课堂小结:
音乐如人生,音乐寓人生。本诗不仅写出了琵琶女技艺的高超,更写出了人物之情感的波澜。正因我们的琵琶女不只是为音乐而奏音乐,我们的诗人也不只是为音乐而写音乐,而是融入了自己的千般感慨、万种情思,所以聆听了这样的演奏,谁不会为琵琶女的命运掬一把同情泪,又如何怪我们的诗人泪湿青衫呢?这青衫之泪是同情之泪,亦是感伤之泪。同情更多是为琵琶女,感伤则是为自己。物我相容,天地永存!艺术的魅力正由此而来!
拓展延伸:
诗人集结
诗仙 李白
诗魔/王 白居易
诗圣 杜甫
诗狂 贺知章
诗豪 刘禹锡
诗神 苏轼
诗鬼 李贺
诗佛 王维
诗杰 王勃
作业布置:
本文的写作特色带给你怎样的写作思考?试着用文字书写出来。
【板书设计】
琵琶行
白居易
昔 今
琵琶女 红极一时 门庭冷落
欢乐奢华 寂寞凄凉
技艺超凡 色衰沦落 同是天涯沦落人
才华横溢 被贬沦落 同病相怜成知音
白居易 得志升迁 被贬离京
春风得意 孤独苦闷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侧重对文本内容的赏析,侧重琵琶女的形象分析。对于这个教学重难点,我们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进行突破,学生在思维的发散与碰撞中总结知识点,研讨课文。教学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