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赤壁怀古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1.三国时期正是英雄辈出的时代:如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真可谓“一时多少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词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因而在文中流露出沉重、苦闷的情绪,但词的最后一句却表现了他的超脱与旷达。
B.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在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下阕词人集中腕力从正面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并抒发感慨。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绘形、绘声、绘色,从不同角度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仿佛把读者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D.本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境界宏大,写尽了赤壁的雄奇和周瑜的风采,表现了词作的豪放风格。
2.在众多英雄中,作者为什么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小题。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轼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3.下列对《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苏轼素有抱负,却在激烈的党争中屡遭贬斥,甚至险遭杀身之祸,其内心的苦闷可想而知,因而将夙志寄托在古代英雄身上,也是情理中的事。首著名的词作正是如此,他借咏史抒写出了郁积胸中的块垒。
B.“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继而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C.这首词感慨古今,雄浑苍凉,大气磅礴,昂扬郁勃,兼有感奋和感伤两重色彩,但篇末“人生如梦”的感伤色彩却透出一丝消极颓废思想、损害了全词的豪迈气派。
D.词人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做到了情、景、事的交织。且全词文脉相承,又各有重点:上阕由壮丽的赤壁,联想到古代英雄;下阕则抒发向往英雄与自己壮志未酬的感叹。
4.这首词豪气冲天,但最后却陡然一转,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似乎有点不太协调,你是如何理解的?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下列小题。
水龙吟
苏轼
小沟东接长江,柳堤苇岸连云际。烟村潇洒,人闲一哄,渔樵早市。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但丝莼玉藕,珠杭①锦鲤,相留恋,又经岁。
因念浮丘②旧侣,惯瑶池、羽觞沈醉。青鸾歌舞,铢衣摇曳,壶中天地。飘堕人间,步虚声断,露寒风细。抱素琴,独向银蟾影里,此怀难寄。
(注)①税:又作粳,即不黏之稻。②浮丘:浮丘公,古仙人名。
5.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开头五句写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描绘出一幅开阔辽远、祥和而富有生机的风景画。
B.在这样一个民风淳朴、景色极佳的小村,词人整天闲居无事,没有世事纷扰,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
C.“飘堕人间”三句,作者笔锋一转,由“仙境”陡然坠入“人间”,反照现实,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谪居生活,好不凄凉,可见当时的苏轼面临着精神和物质的双重困境。
D.整首词,词人采用以景托情、正反观照寄托的手法,由景入情,由实入虚,以虚显情,由虚而实,层次井然,收到良好的艺术效果。
6.此词系苏轼被贬黄州两年之时寄赠友人所作,请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
二、综合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西 江 月①
苏 轼
照野弥弥②浅浪,横空隐隐层霄③。障泥④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
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⑤。解鞍欹枕绿杨桥,杜宇一声春晓。
注:①此词为苏轼被贬黄州时所作。他春夜行蕲水边,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拂晓,见乱山攒拥,流水淙淙,宛如仙境,书此词于桥柱上。②弥弥:水波翻动的样子。③层霄:弥漫的云气。④障泥:马鞯,垂于马两侧以挡泥土。⑤琼瑶:美玉。这里形容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障泥未解玉骢骄,我欲醉眠芳草”,写词人濒临溪流,从马上下来,等不及卸下鞍鞯,即欲眠于芳草。既侧面描绘出月下溪景之美,又表现了词人的喜悦心情。
B.“可惜一溪风月,莫教踏碎琼瑶”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琼瑶,本是美玉,这里代指月亮,水月交辉,有如晶莹剔透的珠玉。这两句传神地写出水月之静美。
C.词的结尾,不写野外的景色多么迷人,而是通过描写杜鹃在黎明的一声啼叫,对野外春晨的景色做了画龙点睛的提示。
D.本词写词人爱惜一溪风月,不让马踏碎溪月,解鞍酣眠直至春晓,描写了一个醉心自然、随性洒脱、乐观豁达的词人形象。
8.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简要赏析“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两句的妙处。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
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项,“从正面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分析错误,下阕不都是正面描写,写“小乔”在于烘托周瑜才华横溢、意气风发,突出人物的风姿;“樯橹灰飞烟灭”以曹军大败衬托周瑜的功绩,这些都是侧面描写。
2.【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结合诗文内容体会作者情感的能力。
解答本题时考生要抓住题干主要内容“在众多英雄中,作者为什么选择周瑜作为咏诵的对象”,考生首先要考虑作者作诗的地点——赤壁,周瑜在赤壁指挥孙、刘联军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然后考生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分析,当时作者已经四十多岁,被贬黄州,坎坷不遇,而周瑜赤壁之战时只有三十多岁,作者笔下的周瑜年轻有为,文采风流,江山美人兼得,春风得意,且有儒将风度,指挥若定,胆略非凡,气概豪迈,与作者形成鲜明的对比。最后考生再从诗人的感情上分析,作者借周瑜抒发自己抒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答案】
周瑜是东汉末年东吴名将,因其相貌英俊而有“周郎”之称。孙、刘联军在周瑜的指挥下,于赤壁以火攻击败曹操的军队,此战也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
周瑜破曹之时年方三十四岁,而苏轼写作此词时年已四十七岁,被贬黄州。苏轼从周瑜的年轻有为,联想到自己坎坷不遇。
词人立足万里长江岸上,面对着古战场,倾慕周瑜伟业,慨叹自己一事无成,抒发了作者渴望建功立业而不可得,壮志难酬的抑郁之情。
3.C
【解析】
害了全词的豪迈气派”错误,“人生如梦”,抑郁沉挫地表达了词人对坎坷身世的无限感慨,虽有失意,然而格调是豪壮,结合下一句“一尊还酹江月”来看,词人虽坎坷,但对他来说,消极悲观不是人生的真谛,超脱飞扬才是生命的壮歌,既然人间世事恍如一梦,何妨将樽酒洒在江心
4.A
【解析】
首先理解诗歌中“豪气”的一面,如所写之景,所怀之人,然后结合词人的人生经历来分析“人生如梦”的感慨,以此来体会是否协调。
如词上片主要是描绘赤壁之景,词人从滚滚东流的长江着笔,随即用“浪淘尽”,把奔腾不息、倾注不尽的大江与名高累世的历史人物联系起来,布置了一个极为广阔而悠久的空间时间背景。开篇三句集中描写赤壁雄奇壮阔的景物:陡峭的山崖散乱地高插云霄,汹涌的骇浪猛烈地搏击着江岸,滔滔的江流卷起千万堆澎湃的雪浪,这景象把观者顿时带进一个奔马轰雷、惊心动魄的奇险境界,使人心胸为之开阔,精神为之振奋。“地灵人杰”,锦绣山河,必然产生、哺育和吸引无数出色的英雄,三国正是人才辈出的时代:横槊赋诗的曹操,驰马射虎的孙权,隆中定策的诸葛亮,足智多谋的周公瑾……真可说是“一时多少豪杰!”作者兀立江岸,面对大江的汹涌奔腾,又想见风流人物的卓荦气概,再结合自己的伟大政治抱负,自然激发起豪迈之情。
如下片写历史人物周瑜,丰姿潇洒、韶华似锦、年轻有为,足以令人艳羡。他谈笑自若地指挥水军,抗御横江而来不可一世的强敌,使对方的万艘舳舻,顿时化为灰烬,这是何等的气势。
景是壮丽之景,人是英雄之人。再看词人,自身满腹才华却被贬黄州;朝廷国力软弱,辽夏军事政权严重威胁,自己时刻关心边庭战事,有着一腔报国疆场的热忱却无法像周瑜那样施展。眼前的政治现实和词人被贬黄州的坎坷处境,同他振兴王朝的祈望和有志报国的壮怀大相抵悟,所以当词人一旦从“神游故国”跌入现实,就不免思绪深沉、顿生感慨,而情不自禁地发出自笑多情、光阴虚掷的叹惋了。仕路蹭蹬,壮怀莫酬,使词人过早地自感苍老,这同年华方盛即卓有建树的周瑜适成对照。所以他于此时发出“人生如梦”的感慨也是情有可原的。
5.B
【解析】
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B项,“关心的唯有莼菜与玉藕等美食,过着寻常百姓的生活”错误,“但丝莼玉藕,珠粳锦鲤”是诗人乡居生活中的典型事物,“又经岁”这种年复一年的美好的乡居生活,在作者心中的感受其实是“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的一种状态,诗人慨叹整天安居无事,光阴白白度过,什么事也未作成,此句实际上采用的是采用以乐景衬哀情的手法,表达了谪居的苦闷。
6.C
【解析】
本题考查了分析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情感的能力。
题干要求“结合全词分析词人情感”,作答时要结合词的内容进行分析。首先词的上片,开头五句,写了临皋烟景:小沟、长江、柳堤、苇岸、烟村、早市,它们叠印成了“连云际”的“潇洒”而喧闹的渔樵之乡的风景图,很有特色。可是面对如此美丽的江滨风光,东坡竟产生了与常人不同的人生感叹:“永昼端居,寸阴虚度,了成何事”,由此我们可以看出,被贬此地的作者有感叹光阴虚度。功业无成之感;然而,东坡毕竟是东坡,它迅即调整心态,从“丝莼”、“玉藕”、“珠粳”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这也是他在苦闷中体现出的旷达之心;再看下阕,开头六句,从宴饮和歌舞两个侧面,再现了当年东坡京城那种“浮丘”仙人式的、“瑶池”仙境般的沉醉生活,再现了众“青鸾”穿着“摇曳”的“铢衣”,进入“壶中天地”而“歌舞”的缥缈轻举美之情景,诗人怀念京城生活、想象的仙境生活亦可看作是对往昔和旧友痛饮沉醉的京城生活的怀念;紧接着,笔锋一转,反照现实,天上人间,好不凄凉,从“瑶池”、“壶中天地”的仙境陡然“飘堕人间”,过着“露寒风细”贫困的贬居生活,只能“抱紫琴”向月独奏来遥慰旧友,这也是作者想要超脱苦闷而不得的无奈。
【答案】
①感叹光阴虚度。功业无成。上阙运用以乐最写哀情的手法,词人面对美丽的乡村风光,却感叹自己“寸阴虚度,了成何事”。
②于苦闷中见旷达。词人虽然对自己当前的困境感到苦闷。但又从“丝莼”“玉藕”“珠秔”与“锦鲤”的寻常百姓生活中,看到了一条值得留恋的人生道路。
③怀念京城
生活。词人想象的仙境生活亦可看作是对往昔和旧友痛饮沉醉的京城生活的怀念。
④想要超脱苦闷而不得的无奈。词人虽然借美食仙境、回忆来自我疏解,甚至还要“抱紫琴”向月独奏来遥慰旧友,但仍有“此怀难寄”之感。
7.【解析】B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
是借喻,用“琼瑶”喻指月亮,不是借代。
8.【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照野弥弥浅浪,横空隐隐层霄”,“弥弥”,是水盛的样子;“层霄”,即层云。“弥弥”“隐隐”这两组都是叠词,“弥弥”修饰水,表现了水之盛,“隐隐”修饰云,表现云之淡,音律和谐,琅琅上口。春夜,词人在蕲水边骑马而行,经过酒家饮酒,醉后乘着月色归去,经过一座溪桥。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用“弥弥”形容“浅浪”,就把春水涨满、溪流汩汩的景象表现出来了。广阔的天空还有淡淡的云层。“横空”,写出了天宇之广。说云层隐隐约约在若有若无之间,更映衬了月色的皎洁。野外是广袤的,天宇是寥廓的,溪水是清澈的。在明月朗照之下的人间仙境中,诗人借景抒情,表达忘却了世俗的荣辱得失和纷纷扰扰,把自己的身心完全融化到大自然中的情感。同时此两句暗写月光。 “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由于明月当空,所以才能看见清溪在辽阔的旷野流过,先说“照野”,突出地点明了月色之佳,侧面烘托。
【答案】
①侧面描写(或“侧面烘托”):写月下细浪涟漪层层涌起,空中云朵依稀,侧面烘托月光朗照,月色美好。②借景抒情,通过写景营造出清爽明丽的意境,凸显词人的愉悦之情。③叠词,“弥弥”“隐隐”表现了水之盛、云之淡,音律和谐,朗朗上口,声声悦耳。④对仗,“照野”对“横空”,“弥弥”对“隐隐”,“浅浪”对“层霄”,对仗工整,富于音韵之美。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