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一场错付的邂逅,成就了一个地方;
一次错付的相逢,迎来了一个人的创作井喷期。
本节课让我们开启黄州之旅,走进大江东去的英雄时代……
1.阅读与鉴赏
● 了解作者的有关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 感受诗人深沉的痛苦与忧思,领会诗人感时伤世的爱国情怀。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作者的有关背景,学会知人论世的赏析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初步感受苏轼豪放的词风,培养乐观的情怀。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了解豪放词的风格特点,提高鉴赏古代诗词的能力。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
● 通过赏析词中景物描写,让学生体会其阔大的意境。
思维发展与提升:
● 诵读这首诗歌,体会词作将写景、咏史、抒情于一体的写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感受苏轼旷达洒脱、豁达坚忍、积极乐观地面对人生的情怀。
文化传承与理解:
● 背诵这篇课文。
素养目标
预习成果展示台
1.作者简介
2.题目解说
3.写作背景
4.怀古诗
活动1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谥号文忠。四川眉州眉山人。北宋中、晚期著名文学家。与父苏洵,弟苏辙并称“三苏”。他一生才气纵横,诗、词、文、书法都有很高造诣。
作者简介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
作者简介
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念奴娇,词牌名。“赤壁怀古”是词的题目,揭示该词所写的是词人游览赤壁,追念古人。苏轼游览赤壁,追念古人。
题目解说
本词作于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七月,是苏轼游览黄州的赤鼻矶后所作。当时苏轼因诗文讽刺新法,被新解派官员诬陷论罪,贮至黄州任团练副使。苏轼此时深感年岁渐老、事业功名未有所成,郁结于心。观景顿生种种联想,眼前浮现出赤壁古战场康战的场景和周瑜“雄姿英发”的形象,遂作词赞项其功业,并借以抒发有志报国却壮怀难酬的感慨。
写作背景
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怀古诗是内容与思想都比较沉重的一类作品。这类诗都是怀古惜今、“有感而发”,往往是诗人处于某种背景之下,前往瞻仰或凭吊历史古迹,回顾古人的业绩或遭遇,自己内心产生共鸣,不禁发出对古人业绩的慨叹或抒发对物换星移、物是人非的悲哀之情。因此,感情基调一般都比较苍劲悲凉。
怀 古 诗
预习检测
课下相信同学们都做了详实的预习,下面请接受老师查漏补缺式检测吧!
重 点 字 注 音、释义
小乔初嫁了
纶巾
樯
橹
还酹江月
qiáng
liǎo
guān
lǔ
lèi
活动2
听读与朗读
请同学们先听名家朗读,初步感知本诗朗读节奏,再进行自我朗读,之后进入赛读环节,我们将评选出优秀朗读小组和“优秀朗读之星”。
优秀朗读小组是
优秀朗读之星是
活动3
解读文本
在文白对译中初步初步理解文意。
(我们不妨以接龙的形式进行翻译哦!)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
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
一时多少豪杰。
大江之水滚滚不断向东流去,
淘尽了那些千古风流的人物。千古英雄人物。
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
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雄壮的江山奇丽如图画,
一时间涌现出多少英雄豪杰。
文 白 对 译
遥想公瑾当年,
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
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
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遥想当年的周瑜春风得意,绝代佳人小乔刚嫁给他,他英姿奋发豪气满怀。
手摇羽扇头戴纶巾,从容潇洒地在说笑闲谈之间,八十万曹军如灰飞烟灭一样。
我今日神游当年的战地,可笑我多情善感,
过早地生出满头白发。
人生犹如一场梦,举起酒杯奠祭这万古的明月。
文 白 对 译
活动4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先通过自己的思考、探究、展示完成对这首诗歌的整体感知、解析上下阕的内容以及重点诗句的赏析,之后进行班级成果展示和发言。你准备好了吗?
词的上阕写了哪些内容?
走进上阙
上阕写江景,联想到英雄人物——周郎(周瑜);
描绘了赤壁怎样的画面
乱石穿空 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
这些画面呈现了什么特点
“乱”——写出岸边岩石山崖之险怪
“穿”——写出陡峭山崖直插云霄的高峻
“惊”——本意为马受惊狂奔,写出了江水的汹涌
“拍”——突出了惊涛骇浪与江岸搏击的力度
“卷”——波涛力量之浩大
空间:大江东去 浪淘尽 (壮阔的景色)
时间:千古风流人物
这样的景物时在什么样的大背景下
给自己留白一段时间,
试着背诵上阕
词的下阕写了哪些内容?
走进下阙
上阕写江景,描写和赞美周瑜及其功业,并引出自己壮志难酬的感慨与思想解脱。
自我解读文本,
自主完成学习任务群
走进下阙
本词的下阕,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了”换为“初嫁”
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一句如何理解
本词的下阕,从哪几个角度写周瑜
羽扇纶巾(外貌)——儒雅、风流倜傥的儒将
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指挥若定 泰然自若
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
知人论世
为了说明周瑜年轻。“小乔初嫁了”,静静的语言传出喧闹的喜悦,英雄美人,年轻有为。
小组探究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能否将“初嫁了”换为“初嫁”
赤壁之战当年小乔嫁给周瑜已有十年。
围绕赤壁可怀想的人物那么多,为什么苏轼独独怀念周瑜
周瑜 苏轼
建功年龄 二十多岁 四十多岁
职务 东吴都督 团练副使(虚职)
机遇 功成名就 功业未成
外貌 英俊儒雅 早生华发
婚姻 幸福美满 屡遭不幸
苏轼对周瑜 “赞扬”的同时慨叹自己。
理解“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故国神游”倒装句,应为“神游故国”;“多情应笑我”同样也是倒装句,应为“应笑我多情”。“情”,指他建功立业的愿望。“笑”,自嘲,自己年纪大了,还这么多情,还有这样建功立业的愿望和报国的情感。“早生华发”感慨光阴虚度。
《念奴娇·赤壁怀古》的豪放表现在哪些方面?
小组探究
景物的豪放
周瑜形象的豪放
情感的豪放
给自己留白一段时间,
试着背诵下阕。
本词通过对古迹的描写和对古人古事的记叙,表达了对古代英雄豪杰的缅怀及对功业早成的周瑜的仰慕之情,抒发了年岁将老、壮志难酬的无限感慨。
诗歌主题
小组探究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词是作者被贬黄州时所写,词人政治上遭受挫折。因而在文中流露出沉重、苦闷的情绪,但词的最后一句却表现了他的超脱与旷达。
B.词的上阕重在写景,将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紧缩在三国时代的风云人物身上;下阕词人集中腕力从正面塑造青年将领周瑜的形象并抒发感慨。
C.“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三句绘形、绘声、绘色,从不同角度描写赤壁的壮丽景色,仿佛把读者带回到金戈铁马的古战场。
D.本词气象磅礴,格调雄浑,境界宏大,写尽了赤壁的雄奇和周瑜的风采,表现了词作的豪放风格。
B
人事有兴替,往来成古今,每个人都是历史驿站的过客,当我们在这个驿站打量着眼前景色的时候,不要忘了俯下身子,在历史的江渚上,捡几片贝壳,去装点自己人文精神的宫殿;采几枝芦苇,作通古达今的智慧灵根。这就是学习古典诗词的理由吧。
拓展延伸
乌台诗案
乌台诗案发生于元丰二年(1079年),时御史何正臣等上表弹劾苏轼,奏苏轼移知湖州到任后谢恩的上表中,用语暗藏讥刺朝政,随后又牵连出大量苏轼诗文为证。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据《汉书·薛宣朱博传》记载,御史台中有柏树,野乌鸦数千栖居其上,故称御史台为"乌台",亦称"柏台"。"乌台诗案"由此得名。
当代社会谁堪称英雄?谁堪称风流人物?请同学们联系现在社会事件与你的同伴分享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