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一、选择题
1.我国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集是 ( )
A .《乐章集》 B .《漱玉词》 C .《花间集》 D .《稼轩长短句》
2.下列对《声声慢》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开篇连用七组叠字,下笔奇特,极有层次地定出词人内心的空虚、孤寂和凄苦。
B.上阕先写寒气袭人的晚风,再写冷暖不定的气候,最后写南飞的过雁,这些景物无一不增添词人的愁绪。
C.下阕继续倾诉愁情:菊花憔悴,正是词人身世变迁的写照;独守寒窗,顿生度日如年之感;雨打梧桐,更是泪打心扉,令人难以承受。
D.本词结构上打破了上下阕的局限,浑然一体,就眼前事,身边景,层层铺叙,反复渲染,取得了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
3.下面的对联分别写了那位作家,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白衣卿相,奉旨填词,道不尽烟柳画桥良辰美景楚楼秦馆,浅斟低唱,吟不完三秋桂子十里荷花
②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
③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词作有后主遗风。
A.①李清照②柳永③苏轼④辛弃疾
B.①李清照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柳永
C.①柳永②辛弃疾③苏轼④李清照
D.①柳永②苏轼③辛弃疾④李清照
4.根据下面这首词的内容,判定它的词牌和流派,正确的一项( )
年年雪里,常插梅花醉,揉尽梅花无好意,赢得满衣清泪。今年海角天涯,萧萧两鬓生华,看取晚来风势,故应难看梅花。
A.浣溪沙 婉约派 B.清平乐 婉约派
C.浣溪沙 豪放派 D.清平乐 豪放派
5.李清照属于婉约派词人,但也不乏豪放派之作,从下列诗句中,选出属于豪放风格的一句( )
A.暗淡轻花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鹧鸪天·桂花》)
B.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永遇乐》)
C.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渔家傲》)
D.归鸿声断残云碧,背窗雪落炉烟直。(《菩萨蛮》)
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这些综艺节目的普及和推广,把大量观众转化为此类游戏的爱好者,新的线下娱乐需求也催生出大量实体门店,成为文化产业赋能实体经济的成功案例。
B.大跨空间结构一般是指横向跨越60米以上三维受力的各类结构,多运用于机场、运动场馆等大型公共建筑,是一个国家建筑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C.根据调查显示,一些校园小卖部变成“生意场”,主要销售学生喜欢的“垃圾食品”,有的还销售“三无”产品,这对学生健康无疑会造成不良影响。
D.每到夏季,供电公司工会为电力巡线人员配备了防暑降温个人防护包,内装清凉油、藿香正气水和防蚊喷雾等祛暑药品,并在施工现场配备应急药物。
二、综合题
阅读下面文字,回答7~9题。
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洛神水赋》的舞者化身洛神,或拂袖起舞,或拨裙回转,或刚劲有力,或娉婷袅娜,整个舞蹈使端午祈福的美好愿景与惊艳众人的视觉效果高度统一。除此之外,“端午奇妙游”的其他节目如《龙舟祭》《丽人行》等也让人 ,带给受众 的观感和回甘绵长的余韵。
近年来,从《国家宝藏》到《典籍里的中国》,从《上新了,故宫》到《书简阅中国》,我们已经看到很多类似的节目。这些节目在尊重历史、尊重文化的基础上,用匠心去挖掘传统文化中的精华,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励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我们相信,根植于传统文化的 ,用创新的形式和匠心为传统文化赋能,我们一定能让中国五千年的文明更加 ,让文化自信成为心底最基本、最持久的力量。
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拍手称快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美轮美奂
B.叹为观止 耳目一新 厚积薄发 熠熠生辉
C.拍手称快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熠熠生辉
D.叹为观止 焕然一新 蓄势待发 美轮美奂
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荡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B.围绕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任务,激扬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C.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发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D.以传播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激活了观众内心对民族历史、传统文化的热爱,更推动中国文化不断走出去。
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
A 作者柳永; C 作者 温庭筠 ; D 作者辛弃疾。故选 B
2.B
【解析】
上阕先写冷暖不定的气候,再写寒气袭人的晚风,最后写南飞的过雁。故选 B 。C
3.D
【解析】
本题,抓住对联中能表现诗人情况的词语分析诗哪位诗人。第①句中的“白衣卿相,奉旨填词”说的是柳永,他是北宋婉约派词人代表。写过“杨柳岸、晓风残月”、“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等词句,被皇帝呵斥“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从此“奉旨填词”,以“白衣卿相”自诩,作品流传极广,有道是“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良辰美景”出自刘勇的《雨淋淋寒蝉凄切》中的“应是良辰美景虚设”。第②句,“一门父子三词客”是指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他们都是“唐宋八家”的代表人物,“千古文章四大家”,指的是韩愈、柳宗元和欧阳修、苏轼。所以该对联说的是苏轼。第③句是郭沫若为辛弃疾纪念祠题写的对联。上联“铁板铜琶”是一个典故,后用“抱铜琵琶,执铁绰板”,形容豪放激越的文词。辛弃疾继承了苏词豪放的特点。下联中的“美芹”,指辛弃疾写论文10篇,称《美芹十论》,陈述抗金救国、收复失地、统一中国的大计,“悲黍”是说辛弃疾希望南宋小朝廷不要偏安江南一隅,而要立志收复失地,表示了他“男儿到死心如铁”(辛弃疾词《贺新郎》中的句子)的豪情壮志。第④句。写的是李清照。上联“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指李清照故乡在山东济南。《漱玉集》是她的词集。《金石录》是她和丈夫赵明诚以毕生心血而成的集子。“文采有后主遗风”指她文风有南唐后主李煜的风格.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杨柳深处;漱玉集中,金石录里,词作有后主遗风。故选D
4.B
【解析】
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所作,借赏梅自叹身世。词人截取早年、中年、晚年三个不同时期赏梅的典型画面,深刻地表现了自己早年的欢乐,中年的悲戚,晚年的沦落,对自己一生的哀乐作了形象的概括与总结。关于这首词,大多研究者认为是李清照南渡后的作品。传本《梅苑》收录署名李清照五首咏梅词。其中《满庭芳》《玉楼春》《渔家傲》三首系早期所作,被收入《梅苑》无可怀疑。这首《清平乐》便是写于李清照晚年的,是词人对自己一生早、中、晚三期带有总结性的追忆之作。李清照(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号易安居士,汉族,齐州章丘(今山东章丘)人。宋代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李清照出生于书香门第,早期生活优裕,其父李格非藏书甚富,她小时候就在良好的家庭环境中打下文学基础。出嫁后与夫赵明诚 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时,流寓南方,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清平乐》,原为唐教坊曲名,取用汉乐府“清乐”“平乐”这两个乐调而命名。后用作词牌。《宋史·乐志》入“大石调”,《金奁集》、《乐章集》并入“越调”。通常以李煜词为准。双调四十六字,八句,前片四仄韵,后片三平韵。一说李白曾作《清平月》,《尊前集》载有李白词四首,恐后人伪托,不可信。双调,四十六字。上阕押仄声韵,下阕换平声韵。也有全押仄声韵的。故选B。
5.C
【解析】
C项,这首词气势磅礴、音调豪迈,是婉约派词宗李清照的另类作品,具有明显的豪放派风格,是李词中仅见的浪漫主义名篇。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这样的境界开阔大气,为唐五代以及两宋词所少见。故选C。
6.B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A成分残缺,“通过这些综艺节目的普及和推广,把……”缺主语(介词掩盖主语),把“通过”放置“普及”前或者直接删除“通过”;C.结构混乱,“根据调查显示”句式杂糅,“根据”“显示”删除一个;D.不合逻辑,分类不当,应为“内装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等祛暑药品和防蚊喷雾”。故选B。
二、综合题
7.B
【解析】
①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拍手称快:拍掌叫好,多指愁恨得到消除。从语境看,是节目令人赞美,故选择“叹为观止”。②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焕然一新:形容出现了崭新的面貌。从语境看,主语是人,故选“耳目一新”。③厚积薄发:大量地积累,只择其精要少量地表露出来。多用于称赞人学问深厚,学风严谨;也形容经过长时间的积累和准备而获得大的成功。蓄势待发:积蓄势力或能量等待发作。从语境看,形容“传统文化”应选“厚积薄发”。④熠熠生辉:形容光彩闪耀的样子。美轮美奂:形容房屋高大美观,也形容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从语境看,形容“文明”应选“熠熠生辉”。故选B。
8.C
【解析】
解析:“围绕……为”,句式杂糅,排除A。“激荡”“激扬”“激活”与“热爱”搭配不当,排除A.B.D。故选C。
9.【解析】
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语病的能力。
【答案】
①构成:结构相同,四句都是“或”字领起的四字短语;意思相关,多角度描写舞者的动作;语气一致,表现出对舞者的赞美之情。(3分)②表达效果:句式整齐,语言凝练,节奏鲜明,富有韵律美,有助于凸显舞蹈之美。(2分)
第 1 页 共 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