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八年级文言文阅读复习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10 10:25:3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八年级语文课内文言文阅读复习学案三
复习准备:对本册现代文按照内容分类。
1、写景:《小石潭记》《与朱元思书》《三峡》
2、写人:《邹忌讽齐王纳谏》《曹刿论战》
3、杂文:《爱莲说》《芙蕖》
复习目标:
1.认真学习《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阅读”的具体要求,明确复习的“用力点”。
2.结合近几年中考有关文言文阅读的考点,教给学生对文言杂文阅读的解题要点
3.使学生能比较熟练地运用所学的方法,独立地解题,做到活学活用。
复习设想:按照“中考考什么------中考怎么考——中考怎么答”思路完成教学
复习内容:八年级语文上下册文言文部分

复习过程:
一、明确中考考什么
中考文言文阅读主要考点有以下几方面共性。
朗读:划分句子节奏、给加点字注音
2、 翻译:词语解释,句子翻译
3、主旨判断,作品思想意义。
4、写法及其作用
二、明确怎么考(明确主要题型)
(二)比较阅读,探讨问题
甲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乙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7、解释加点的词。
(1)陶后鲜有闻。鲜:
(2)濯清涟而不妖。濯:
(3)亭亭净植。
植:
4)相与步于中庭。步:
8、翻译下面句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xìng)交横(héng),盖竹柏影也。
9《爱莲说》中用来比喻君子即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
10、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11、甲文运用了 的表现手法,寄予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乙文运用了借景抒情的手法,抒发了
心情。
(三)阅读《芙蕖》选段,回答问题。
群葩当令时,只在花开之数日,前此后此皆属过而不问之秋矣。芙蕖则不然:自荷钱出水之日,便为点缀绿波;及其茎叶既生,则又日高日上,日上日妍。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是我 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迨至菡萏成花,娇姿欲滴,后先相继,自夏徂秋,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及花之既谢,亦可告无罪于主人矣;乃复蒂下生蓬,蓬中结实,亭亭独立,犹似未开之花,与翠叶并擎,不至白露为霜而能事不已此皆言其可目者也。
12、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1)群葩当令时
葩:
2)此皆言其可目者也。可目:
(3)过而不问之秋矣
秋:
(4)自夏徂秋
徂:
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有风既作飘飖之态,无风亦呈袅娜之姿
()此则在花为分内之事,在人为应得之资者也。
14、语段主要写了“芙蕖”哪一方面内容?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提示:第一问注意把握中心句,第二问注意起连接作用的词句)
15、语段主要写了芙蕖的什么特点?(抓住描写芙蕖的重点词句来归纳)
16、你能写出芙蕖的几种别称?吉林中考】
三、中考怎么答(答题技巧)
1、朗读:朗读节奏的划分
划分朗读节奏的方法:首先要理解句义,再按意义划分。一般主语谓语要分开,较长的修饰限制语要划开。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主语+谓语+宾语),又如“今齐地/方千里”等。
2、翻译:(1)解释实词的含义,区别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以课下注释中的单个词为主,多注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等。如果有本义和句中义的,尽量答全,尤其不能丢掉句中意思,即这里指……的内容。
区别虚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以选择题形式出现。
(2)文言句子的翻译
从内容上看,易考关键语句的翻译; 从古汉语角度看,易考特殊句式的翻译; 从来源看,大多来源于课下注释
一般要用直译法。直译译不通时再辅以意译法。翻译时注意运用“留”、“补”、“删”、“换”、“调”的方法。考试时按语言点给分,所以翻译句子时要字字落实。
文章内容要点的归纳、文章中心的概括、人物思想性格的概括。这些题一般不是自由发挥题,尽量按照新教参,加以整理。牢牢记住每段的段意,每课的中心,注意每课的课后题。
文章内容、语言、人物、写法等方面的欣赏与评价要求考生对文章的某一点谈看法,写出自己的观点。就文中的人物、事件、观点等某一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从能力角度上说,是考鉴赏评价和发散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等。
找准主旨句、中心句。
积累写法,体会其作用。
中考链接:
吉林中考】
(一)文言文阅读(15分)
(甲)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0分)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9.孟子是 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1分)
10.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2分)
(1)人恒过然后能改
(2)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11.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这句话的意思。(2分)
12.文中列举的六位历史人物的人生经历有哪些相似之处。(2分)
13.两千多年来,孟子的许多思想一直对后人有着深远影响。请结合实际谈谈本文观点给你的启示。(3分)
(乙)阅读下文,回答问题。(5分)
长堤-水乡陆途
沈括
苏州至昆山县凡六十里,皆浅水无陆途,民颇病涉。久欲为长堤。但苏州皆泽国,无处求土。嘉佑中,人有献计,就水中以籧篨、刍槁为墙,栽两行,相去三尺。去墙六丈,又为一墙,亦如此,漉水中淤泥实籧篨中,候干,即以水车汱去两墙之间旧水,墙间六丈皆土。留其半以为堤脚,掘其半为渠,取土以为堤。每三四里则为一桥,以通南北之水。不日堤成,至今为利。
【注释】陆途:地上的道路。病涉:苦于涉水行走。泽国:低洼积水之地。籧篨:芦苇。漉:淘干。实:填塞。汱:排水。
14.文中“亦如此”中的“此”的意思是 。(1分)
15.请用原文语句回答,人们“欲为长堤”遇到的困难是什么?(2分)
16.选文记载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由此反映出古代劳动人民什么特点?(2分)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选段,完成14-16题。(8分)
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欤?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1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万钟于我何加焉 B. 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而山不加增 复前行,欲穷其林
C. 今为妻妾之奉为之 D. 是亦不可以已乎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15.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3分)
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简要概括文段中阐述的观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