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文化生活
一、选择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共享单车虽然方便,但是骑行距离较远时感觉并非如此,后续出现的共享电动单车则是一个很好的补充产品,然而过了这么久,共享电动单车却依然不瘟不火。
②京剧与中医、武术、书法并称为“四大国粹”,以前,那些名角、“头牌”演出时,往往万人空巷,一票难求。
③我理解的工艺美术在造型或用色方面的装饰化,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锦上添花,而是体现独特审美感受的特殊形式。
④这位金石学家集收藏、鉴别、研究于一身,其目光如豆,孜孜以求,为后世保留了数以万计的文物珍品。
⑤这种四平八稳、安于现状的表现,这种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思维模式,说到底还是“怕”字当头。
⑥在这100年中,少数敦煌学的先驱者单枪匹马,万里孤征,靠个人的努力与牺牲,宵衣旴食,筚路蓝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 )
①现在少数媒体放着有重要新闻价值的素材不去挖掘,反倒抓住某些明星的一些逸闻就笔走龙蛇,这种做法真是令人费解。
②八十多年前,我爷爷正在南开大学读书,抗日战争爆发以后,就毅然放下书本,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救亡前线。
③这栋十二层高的大楼无与伦比,而且里面的装饰也别具一格,真是让人大开眼界。
④席远丘为人孝友恬淡,通达时务。他在任十年,致力整顿吏治,发硎新试,百姓深获其利。
⑤王经理力排众议,提拔了年轻的小张担任研发部主任,主要负责芯片的研制。
⑥令人哭笑不得的是,他喊冤不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罚不当罪,而是因为他认为还有其他人没有被揪出来,相比之下他觉得“不公平”。
A.①③④
B.①②⑤
C.②③④
D.③④⑥
3.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最恰当的一句是( )
如果一个人能坚忍不拔,不遗余力,奋力向前,那么你面前就不会有沙漠。实际上,蔑视面前的困难和不利的环境,_____________。但袁隆平成功了!人们也许看不到他日日夜夜蹲在稻田里的身影,听不到攻击他的闲言碎语。人们见到的,是那沉甸甸的稻穗装饰着他辉煌的人生。
A.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B.使自身的力量与勇气积蓄起来,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C.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成功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
D.积蓄自身的力量与勇气,也许是惨不忍睹的失败,也许是成功
4.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 )
A.拙作奉上,自己总觉得惶恐不安,望哂笑之余,不吝赐教。
B.多年不见的老乡捎来了家乡的土产,我推辞不了,最后只好笑纳了。
C.学生会经过调查研究,写出了《我校食堂服务质量调查报告》,文中提出了改进意见,并且责成学校领导研究落实。
D.“我这法行不行 ”李老汉着急地说,“不对,你给雅正,大叔我请你喝酒。”
二、综合题
5.下图是某同学拟定的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流程图。
请把这个流程图转写成一段文字。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110字左右。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材料一:
流动人口能实现“生活方式移民”吗
随着流动人口群体的扩大、家庭移民的增多,以及流动人口群体内部异质性的增强,对于很多远离家乡的流动人口而言,他们的生活越来越多地在城市中进行。不可避免地,城市生活渗入了流动人口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不仅在改变着他们的经济状况,也改变着他们所置身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以及整体的生活质量。
材料二:
“一道跨不过的鸿沟”
在对中国流动人口心理健康的相关研究中,流动人口无论相对于他们远在家乡的同乡,还是身边的城市土著,都往往显示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自报的幸福感、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都往往较低,还更可能出现抑郁和精神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
究其背后的原因,一方面,城市中对于流动人口、农民工的污名化和歧视让他们感到无助、沮丧、没有安全感,而这些歧视经历也同时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对于城市生活的融入。另一方面,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来自他们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时的失落,以及面对自身与城市土著间生活质量差异所感受到的无能为力。具体而言,由于他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地在城市中进行,他们难免会在收入和经济状况的改善之外,希望能够融入新的环境,真正地成为城市中的一员,而非永远的匆匆过客。而且,很多流动人口在来到接收城市之前就抱有对城市生活的向往和期许。然而,现实中的种种困难,诸如收入和文化歧视、户口限制、高生活成本、高房价都成为横在他们与城市生活间的巨大鸿沟。
材料三:
“不匆匆也是过客”
由于城市生活的难以融入,很多流动人口都越来越现实地将接收城市作为他们快速实现资本积累的场所,而非开启新生活的地方。在研究中,我们发现,男性流动人口平均每周会比城市本地人多工作5个小时,而少7个小时的休闲时间;女性流动人口会比城市本地人多工作3个小时,而休闲时间持平。以上的性别差异与男性更强的需要挣钱养家的角色有关。根据我们的访谈,很多流动人口都同时兼好几份工作,以能够尽可能快速地挣钱、攒钱,完全无暇也无心去享受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而当提到攒钱的目的时,他们往往都向往着早日返回家乡或是在家乡附近的小城市盖房或是买房、结婚,做一份能够养家糊口甚至赚点小钱的小买卖。而当前工作与生活的城市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留不下的地方,无论在此做多久的停留,或早或晚,他们终究要离去。
(文/穆峥 新加坡国立大学社会学系助理教授)
6.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城市生活不仅在改变着流动人口的经济状况,也改变着他们所置身的生活环境和文化生活,以及整体的生活质量。
B.流动人口希望追求并融入接收城市中更加方便多样的公共设施和生活选择,希望以此能够享有更加丰富和满足的新生活,这意味着生活方式移民。
C.经济条件本身就比较好,能够自主转变生活模式并能较为顺利地融入新生活的流动人口更容易做到生活方式移民。
D.流动人口自报的幸福感、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都往往较低,由此看来,他们会出现抑郁和精神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
7.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
A.流动人口虽然希望能够融入新的环境,真正地成为城市中的一员,但由于种种原因,或早或晚,他们终究要离去。
B.经济条件本身较好的流动人口相比经济条件本身较差的更容易融入城市生活的人群之中,也较少有心理健康问题。
C.流动人口无论相对于同乡还是城市土著,都显示出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由此可见,他们从家乡流动到城市根本没有必要。
D.流动人口难以真正融入城市生活,收入、文化歧视、户口限制、高生活成本、高房价等是其中一部分原因。
E.男性流动人口和女性流动人口平均每周工作时间比城市本地人多,休闲时间比城市本地人少,他们无暇也无心去享受城市生活的丰富多彩。
8.请根据上述材料,简述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的现状。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
本题考查词成语的运用。题中,①不瘟不火:表演既不沉闷也不过火。使用对象错误;②万人空巷: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等盛况。使用正确;③锦上添花:比喻使美好的事物更加美好。对应句子中“装饰化”,使用正确;④目光如豆:形容眼光短浅。不符合语境;⑤抱残守缺:形容保守不知改进。符合语境;⑥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使用对象错误。答案为B项。
A
【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本题中,①笔走龙蛇形容书法笔势雄健活泼,挥洒自如。用在此处属对象误用。②义无反顾:在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绝对不能退缩回顾。用在此处使用正确。③无与伦比:指事物非常完美,没有能够与它相比的同类的东西。用在此处不合语境,此处该用“美轮美奂”。美轮美奂:原本多形容建筑物高大雄伟壮观富丽堂皇。现在也用来形容雕刻或建筑艺术家庭装饰、布置等美好漂亮。④发硎新试:像新磨的刀那样锋利。比喻刚参加工作就显露出出色的才干。用在此处不合逻辑,与前文的“在任十年”相矛盾。⑤力排众议:敢于排除别人的异议,有力坚持自己的观点。用在此处运用正确。⑥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用在此处符合语境。故选A。
3.C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本题中,填在横线处的文字,承接上文,省略了主语“你”,句式一致不需要“使”字,排除A.B项。第二句和第三句的顺序,由下文的“但”字得出,应先说“成功”,再说“失败”。整句意思是说“也许是成功,也许是失败”排除D项。故选C。
4.A
【解析】
“笑纳”是敬称;C项,“责成”是上对下发出的;D项,“雅正”是书面语,此处应为口头语。
二、综合题
5.【参考答案】
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先要以调查问卷、专家访谈、实地考察等方式进行情况调查。再以去伪存真,去末取本的原则进行资料整理。最后按照确定主题、拟定提纲、起草报告、修改定稿的步骤撰写调查报告。
【解析】
本题是一道图文转换题,提供的材料是流程图,首先要整体把握全图,然后依照一定的顺序进行表述,同时注意语言的准确与连贯,不要遗漏相关信息。解答此题,考生要关注几个细节:从题干信息中找到话头“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找到流程图得到起始点,即找到解说的顺序,本题是从左到右的顺序;注意图示中的包含关系如何解说。
6.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要求明确具体的考核的要点,找准文章的对应位置,然后结合文章内容逐个判断正误。D项,应该是“更可能出现抑郁和精神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而不是“会出现”。原文“他们自报的幸福感、对生活的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都往往较低,还更可能出现抑郁和精神压力等心理健康问题”。故选D项。
7.AD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内容,最后进行辨析,判断正误。B项,“也较少有心理健康问题”原文无此信息;C项,“他们从家乡流动到城市根本没有必要”,从文章内容中推断不出这个结论;E项,女性流动人口休闲时间与城市本地人持平。故选A.D项。
8.【参考答案】
①来自城市的歧视让流动人口没有安全感。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落差,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心理健康问题。③现实中的种种困难成为横在他们与城市生活间的巨大鸿沟。④由于城市生活难以融入,他们终究要离去。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答题时根据题干的要求先筛选主要的信息,然后对筛选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角度进行整合,本题作答时,要先明确题干问题指向,即“简述流动人口在城市生活的现状”,就是要筛选出每一则材料与此相关的信息,材料二“城市中对于流动人口、农民工的污名化和歧视让他们感到无助、沮丧、没有安全感,而这些歧视经历也同时会直接影响他们的经济状况和对于城市生活的融入。”“流动人口的心理健康问题也来自他们处于理想与现实之间落差时的失落,以及面对自身与城市土著间生活质量差异所感受到的无能为力。”“现实中的种种困难,诸如收入和文化歧视、户口限制、高生活成本、高房价都成为横在他们与城市生活间的巨大鸿沟。”材料三“当前工作与生活的城市对于他们而言是一个留不下的地方,无论在此做多久的停留,或早或晚,他们终究要离去。” 考生可以在理解材料的基础上,结合现实生活中移动支付的便利来答题即可。
第 7 页 共 7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