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0.1《劝学》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0.1《劝学》第二课时 同步练习(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3 19:54: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劝 学
一、选择题
1下列对文意的把握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本文围绕“学不可以已”这个中心论点,运用大量的比喻,分别从学习的重要性,学习的态度、方法、内容等方面,全面深刻地论述了有关学习的问题。
B.本文作者荀子是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教育家,是继孔孟之后著名的儒家学者。他的散文说理透彻、语言质朴,又善用比喻。本文中均有体现。
C.从所选的文段可以看出,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品德修养,如“积善成德”。
D.从所选文段还可以看出,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的努力。
2.选出下列选项中的“而”所表示的关系不同的一项(  )
A.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指出说法正确的一项(   )
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比喻义。
B.白居易《忆江南》有“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这里的“蓝”和“取之于蓝”中的“蓝”相同。
C.《劝学》是《荀子》里的第一篇。节选的三段着重论述了学习应持的态度。
D.《劝学》的作者荀况,是春秋后期赵国人,他强调后天学习的重要性,认为后天环境和教育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4.下列句子中“而”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中加点词不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
A.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C.蟹六跪而二螯
D.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5.下边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B.君子生非异也
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
二、综合题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张王曰:“王事上礼备矣,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赵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注】虫出:指死后不得安葬。
6.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叔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游:结交
B.今遇王如是 遇:遭遇到
C.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微:无,没有
D.王长者,不倍德。 倍:通“背”,背离
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项是( )
A.高祖箕踞骂之 句读之不知
B.叔为汉中守十余年 颇为赵将
C.赵王张敖以为郎中 于是乘其厉声以呵
D.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8.下列句子中,句式与“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相同的一项是( )
A.蚓无爪牙之利
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木直中绳,輮以为轮。
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
9.下列句子中,表现田叔有真知灼见的一项是( )
A.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
B.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
C.王长者,不倍德。
D.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
“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是错的
2.D
【解析】
表因果关系,ABC为转折关系
3.B
【解析】
A项,“爪牙”在文中用的是它的古义,解释为“爪子和牙齿”;C项,还有意义、作用;D项,荀子是战国末期人。
4.C
【解析】
表并列
5.C
【解析】
A项,知“通智”,B项,生通“性”,D项,有通“又”.故选C。
二、综合题
6.B
【解析】
B项“遇”:对待
7.B
【解析】
A项“之”,代词,代他/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B项“为”均为动词,担任;C项“以”,介词,把/连词,表修饰;D项“乃”,副词,于是,就/副词,竟然。
8.A
【解析】
A项和例句都是定语后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省略句;D项被动句。
9.B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