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第二课时 同步授课课件(3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第二课时 同步授课课件(3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3 21:57:5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1张PPT)
赤壁赋
苏轼
回 顾文 本
听 读
自 读
1.阅读与鉴赏
● 深入了解作者苏轼,了解苏轼的人生感悟,倡导积极的人生态度。
2.情感态度价值观
● 探讨本文中的人生哲理,从中得到启发。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回顾本课重要文言文知识,疏通文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理解作者借清风、明月阐发的“变与不变”的哲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的积极意义。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
● 结合诗人的生平了解本文大意。
思维发展与提升:
● 赏析文本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 深入理解作者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的积极意义。
文化传承与理解:
● 背诵这首赋。
素养目标
小小擂台赛
壬戌( ) 酾酒( ) 山川相缪( ) 无尽藏( ) 舳舻千里( ) 狼籍( )
旌旗( ) 枕藉( ) 桂棹( ) 横槊( ) 余音袅袅( ) 渔樵( )
幽壑( ) 扁舟( ) 嫠妇( )
匏樽( ) 愀然( ) 蜉蝣( )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páo
shuò

jīng
zàng
jiè
zhú lú
piān
niǎo
fú yóu
qiǎo

rén xū
shī
zhào
liáo

qiáo
文学常识填空
苏轼字( ),又字和仲,号( ),世人称其为“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美食家,( )词人代表。
他与他的父亲( )、弟弟( )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
作为杰出的词人,开辟了豪放词风,同杰出词人( )并称为“苏辛”。在诗歌上,与( )并称“苏黄”。
子瞻
东坡居士
豪放派
苏洵
苏辙
辛弃疾
黄庭坚
找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
浩浩乎如冯虚如风
山川相繆
杯盘狼籍
“冯”通“凭”,乘
“繆”通“缭”,环绕
“籍”通“藉”
找找句中的词类活用
东望夏口,西望武昌
“东”、“西”:名词作状语,向东向西。
舞:使动用法,使……起舞
泣:使动用法,使……哭泣
下:名词作动词,攻下
舞幽壑之潜蛟,
泣孤舟之嫠妇
下江陵,顺流而东也
找一找特殊句式
何为其然也
宾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
被动句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此非曹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我的圈点 我的注
要求:
1、 小组商讨并展示
2、记录讨论结果
3、回答做到思路清晰,语言凝练(请组织好思维和语言)
苏轼与客游赤壁时心情是如何变化的?
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乐甚——愀然——喜而笑



何乐之有?
良辰
美景
赏心
乐事
景 物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
诵明月之诗
歌窈窕之章
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笔下的景物有何特点
清丽脱俗,飘逸浩渺,
如诗如画
在歌词中为何苏轼就想到了美女?
美人:圣主贤臣,
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拓展链接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
2、圣明的君主
3、美好的理想
小组探究
词中的“美人”指什么?
歌词表达主人怎样的情怀?
“美人”对苏轼来说,意味着实现“治国平天下”的政治理想。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着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小组探究
借助比喻、
想象和夸张,
形象地写出了
箫声的幽怨悲凉。
作者是怎样描写箫声之悲的
小组探究
作者因景而乐,因情伤悲,那么作者又是如何由悲转喜?
作者从眼前的自然景物出发,得出了自己观于天地人生的认识。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和不变的一面。
水 月 人
变 逝者如斯 盈虚如彼 生老病死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代代相承
小组探究
客是谁?
苏子与客
主客合一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一篇山水游记。文章围绕作者的游踪,叙述了作者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描写了泰山雪后的瑰丽景色和日出的雄奇景象。
B.文章第三段,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泰山日出时、日出后这两个时间段的景色,展示出一幅泰山日出变化迅速的画面。
C.本文的侧面描写很巧妙。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再借山顶俯视时“半山居雾若带然”和在日观亭时“自足下皆云漫”的图景从侧面加以烘托。
D.本文是姚鼐的代表作,也是桐城派古文的名篇之一。文章语言简洁生动,全文只有八九百字,却充分表现出雪后登山的特殊情趣。
B
苏轼,世称苏仙,“一蓑烟雨任凭生”,成为他的精神名片。虽有“至刚则易折”,“至皎则易污”之说,但苏轼在经历乌台诗案,屡遭贬谪(湖州、黄州、汝州、杭州、儋州、廉州、舒州、永州)备受挫折与打击之后并没有陷入悲观的泥潭,而是成就了苏轼的英雄本色。
拓展延伸
干支纪日
干支纪日是指用干支记录日序。
同纪年法一样,60日一循环。干支纪日法已确知从春秋鲁隐公三年(公元前720年)二月己巳日起,到清末止的2600多年中从未间断和错乱过。这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长的纪日,对于核查史实所发生的准确时间有重要价值。现今在一般日历中虽不注记,但确定"初伏"仍然沿用,规定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开始初伏。
面对挫折,有人选择妥协、投降;有人则选择微笑面对,75岁重拾创业,归来仍是少年。
面对挫折,选择不同,人生结局自然不同。请以“面对挫折”为主题,依托本课所学内容,自选角度,完成一篇800字课堂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