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壁赋
一、选择题
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冯:通“凭”,乘
B.倚歌而和之 倚:循、依
C.正襟危坐而问客曰 危:端正
D.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适:适宜
2.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最恰当的一项是( )
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尽植芙蓉。____________饱赏着多姿多彩的芙蓉花,我不禁联想到:芙蓉花傲霜而开,体现的正是她敢于抗争的勇气;而不吝美艳,彰显的则是她无私奉献的精神。
①远远望去,似绿云接天,如彩练当空。
②置身花丛,但见“大红芙蓉”花大质丽,灼灼照人,时而薄雾笼罩,若隐若
现,犹如戴上面纱的少女,别有一番情致。
③只见坡上坡下,花连花,树挨树,层层叠叠,红绿交替,使人仿佛身临千年前那遍植芙蓉、高下相照的古“锦城”。
④当秋阳普照,寒霜下的“醉芙蓉”闪闪烁烁,似朗星点点,色泽由白色渐渐变成粉红,进而转为大红,奇趣无穷。
A.③①④② B.④③①② C.①③②④ D.②④①③
3.徐志摩《再别康桥》“夏虫也为我沉默”中的“夏虫”原本只是“无声”,却被诗人说成“为我沉默”,是因为诗人把自己的情感投射于夏虫。下列歌词,也运用这种手法的两项是
A.时间是冻结在玄关的雨/模糊你离去的脚印/至少那/涟漪/证明我们曾走在一起
B.今天晚上的/星星很少/不知道它们/跑哪去了/赤裸裸的天空/星星多寂寥/我以为伤心可以很少/我以为我能/过得很好
C.想我一生的运命/亲像风吹打断线/随风浮沉没依偎/这山飘浪过彼山/一旦落土低头看/只存枝骨身已烂
D.风冷心灰/吻别的季节/每棵树都在流泪/满街金黄的落叶/不怪谁/不承认离别/当你搬出我心扉/寂寞翻箱倒柜
4.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侣鱼虾而友麋鹿 B.吾从而师之
C.明烛天南 D.不耻相师
5.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哀吾生之须臾 耳得之而为声
B.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C.月出于东山之上 寄蜉蝣于天地
D.举匏樽以相属 挟飞仙以遨游
6.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B.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C.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D.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7.下列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是清代桐城人姚鼐所写的一篇登临泰山的游记,此行姚鼐是与知府朱孝纯之子朱颖颍一同登上泰山之顶的。
B.作者按游踪进行描写。他从中谷登山,但是没有到古人所说的天门溪水即东谷去欣赏景色。
C.作者重点描述了日观峰处日出景观通过对山水、云雾、日光的描写,勾两出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同时介绍了此处的历史遗迹。
D.本篇游记的写景角度灵活,做到了远近结合、动静结合,同时运用了比喻的手法,使得泰山的景色更加形象生动。
8.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是( )
A.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B.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C.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D.石苍黑色,多平方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然后应结合具体的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进行辨析。
D项,“而吾与子之所共适”意思是你我尽可以一起享用,“适”是动词,享有。
故选D。
2.C
【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综观要填入横线处的句子,结合横线前“从大门通向公园深处”,可知各句子应按由远到近的顺序排列。第①句是写“远远望去”看到的景象,应排在第一位;第③句紧承第①句,具体描写远远看到的景象;第②句写的是“置身花丛”时看到的近景;第④句描写的更是近距离观察到的逼真景色。故排序应为①③②④。故选 C。
3.BD
【解析】
本题考查对九种常见修辞手法的辨析,在辨析中特别要注意区分借喻与借代、排比与对偶、对偶与对比、比喻与拟人的不同。题干中“夏虫也为我沉默”中的“沉默”属于拟人的修辞手法。
A项,“时间是冻结在玄关的雨”比喻,将时间比作了雨。
B项,“只有是一直发出水螺声哀悲”拟人,把“水螺声”写成人的“哀悲”;“星星多寂寥”,拟人,“寂寥”把星星人格化。
C项,“想我一生的运命/亲像风吹打断线”比喻,“将一生的运命”比作“风吹打断线”。
D项,“每棵树都在流泪”拟人,“流泪”是人的动作。
故选BD。
4.C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时,首先应审题,明确选择的要求,如本题“从词类活用看,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这是针对文言实词中的词类活用现象设题,然后根据词语在句中的位置辨析活用类型。
A项,“侣”是意动用法,以……为伴。
B项,“师”是意动用法,以……为师。
D项,“耻”是意动用法,以……为耻。
C项,名词用作动词,“照”。
故选C。
5.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应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下列各组加点的虚词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这是考查虚词的用法,然后根据虚词在句中的位置和虚词前后词语的词性来分析用法。
A项,前者为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后者为代词,“它”。
B项,前者为形容词词尾;后者为语气词,“吗”。
C项,前者为介词,“从”;后者为介词,“在”。
D项,均为目的连词,“来”的意思。
故选D。
6.B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A项,“冯”同“凭”。
C项,“采”同“彩”。
D项,“圜”同“圆”。
故选B。
7.A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有关内容要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此类题答题时,注意对读选项和原文,寻找时间、地点、人物、时间、手法以及重点词句的翻译上的错误。本题要求选出“对《登泰山记》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A项, “朱孝纯之子朱颍”错,原文为“知府朱孝纯子颍”,即“朱孝纯,字子颍”。故答案为A项。【答案】
修辞手法:① 排比;② 对偶;③ 对比。
D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考查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和用法,要求考生除了积累一些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外,还需要熟练掌握一些推断实词词义的技巧。本题重点考查古今异义词,题干中答题关键词“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不同的一项”。题中,A.B.C三项不存在古今异义,D项中, “平方”古义:平整方正 ,在句中指平整方正的石头;今义:指数是2的乘方;平方数。故答案为D项。
第 5 页 共 5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