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阎良区关山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12月第三次质量检测生物学(理)试题(Word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83.9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15 11:20:26

文档简介

参考答案:
1.C2.D3.D4.B5.B6.B7.D8.C9.A10.B
11.B12.B13.C14.B15.D16.B17.D18.A19.D20.B
21.D22.D23.D24.D25.A26.C27.B28.D29.D30.C
31.(1) 胰岛B 合成糖原 肝糖原的分解
(2)胰岛细胞受损,胰岛分泌的胰岛素不足;组织细胞(靶细胞)的受体减少(或组织细胞(靶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
(3)细胞内能量供应不足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高,肾小管、集合管不能完全重吸收葡萄糖,使得糖尿病患者在排出大量葡萄糖的尿液时带走了大量的水
32.排除自身生长素的干扰 ① 生长素只能从形态学上端运输到形态学下端
①④ 都能在接收生长素的琼脂块中检测到生长素且含量基本相等
33.(1)不合理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
(2)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3)样方法
(4)人类活动会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34. 30244 18.6 分解者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肉食动物
答案第1页,共2页关山中学22-23上高二生物(理)第三次质量检测
一、单选题(2*30=60分)
1.有关水、盐平衡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抗利尿激素能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
B.水盐平衡的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
C.食用过咸食物引起大脑皮层产生渴觉的过程属于反射
D.大量饮水,可引起抗利尿激素的分泌减少
2.关于群落演替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群落的演替是指一个群落替代另一个群落的过程
B.草原地区的农田在弃耕后开始出现次生演替
C.群落的初生演替速度通常比次生演替缓慢
D.只有群落的结构受到干扰或破坏,才会出现群落的演替
3.一块甘蔗田弃耕几年后,形成了杂草地,下面有关该过程叙述正确的是(  )
①此过程属于次生演替,最终不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 ②此过程属于初生演替,最终一定能演替成为森林③该杂草地物种丰富度要高于甘蔗田 ④该杂草地动物没有分层现象,所以该群落没有垂直结构 ⑤动植物在杂草地中都有分层现象,群落有垂直结构
A.①④⑤ B.②③⑤ C.②③④ D.①③⑤
4.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可以抵御多种病原体的攻击。这属于人体防御病原体的(  )
A.第一道防线 B.第二道防线 C.体液免疫 D.细胞免疫
5.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注射“新冠”疫苗是治疗新冠肺炎的有效手段
B.抗原再次进入机体,记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细胞周期变短
C.效应T细胞直接吞噬病毒,进行细胞免疫
D.当新冠病毒入侵人体时,只靠体液免疫消灭病原体
6.下列关于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突触小体是轴突末梢分支膨大后的形成的呈杯状或球状的结构
B.递质被突触后膜上受体识别的过程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C.递质的释放不一定会导致下一个神经元动作电位的产生
D.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组成的
7.下列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的是(  )
A.血浆 B.淋巴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8.反射弧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传出神经、效应器以及(  )
A.神经元 B.神经纤维 C.神经中枢 D.神经节
9.生命系统离不开信息传递。存在于不同系统的信息分子,如图中的“淋巴因子”、“乙”和“丙"都可以传递一定的信息,从而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结合下图判断错误的是(  )
A.细胞反应“甲”就是B细胞增殖分化产生浆细胞和分泌抗体的过程
B.直接作用于甲状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乙”的分泌要受甲状腺激素的调节
C.直接作用于肾上腺细胞的信息分子“丙”是来自神经元分泌的神经递质
D.由上图可知,神经一体液一免疫调节网络是机体维持稳态的主要调节机制
10.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和促甲状腺激素作用的器官分别是(  )
A.甲状腺;甲状腺 B.垂体;甲状腺
C.垂体;垂体 D.甲状腺;垂体
11.呼吸中枢、平衡中枢、阅读反射的神经中枢、渗透压感受器依次位于(  )
A.脑干、大脑、大脑、下丘脑 B.脑干、小脑、大脑、下丘脑
C.脑干、小脑、大脑、脑干 D.小脑、脊髓、脑干、大脑皮层
12.蝙蝠蛾的幼虫在土壤中越冬时,被虫草属真菌侵入体内,菌丝逐渐充满虫体而变为菌核使虫体内部组织破坏仅残留表皮,真菌与幼虫的关系属于(  )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13.若要了解某种动物胰岛素的功能,则需要进行生理实验。在不考虑其他激素影响的前提下,下列关于生理实验操作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进行实验时,选取的动物的体重、发育状况等要保持一致
B.该实验可以用摘除法,实验组手术摘除胰腺,对照组手术但不摘除胰腺
C.为进一步验证实验结论,可对摘除胰腺的动物饲喂胰岛素
D.若用注射法,则实验组注射的是生理盐水溶解的胰岛素,对照组应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
14.下列有关植物激素及植物生长调节剂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用适宜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可以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
B.喷洒适宜浓度的生长素可减少油菜授粉不足造成的损失
C.在啤酒酿造中使用赤霉素可加速种子发芽从而降低成本
D.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催熟菠萝从而做到计划性上市
15.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人体抵御流感病毒需要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主要消灭侵入人体细胞内部的病原体
C.效应T细胞识别被病毒侵染的细胞并将其裂解
D.浆细胞、B细胞和记忆细胞均能够产生抗体
16.艾滋病是威胁人类的免疫缺陷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下列关于HIV感染者群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
A.HIV最初侵入人体时,大多数被免疫系统清除
B.在杀死HIV过程中,浆细胞并没有发挥作用
C.HIV往往不是造成艾滋病患者死亡的直接原因
D.随着T细胞数量不断减少,人体特异性免疫功能逐渐减弱
17.如图1表示生长素浓度对胚芽鞘促进生长作用影响的示意图,图2表示将含有生长素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胚芽鞘的一侧,胚芽鞘弯曲的情况(弯曲角度用A表示)。下列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当琼脂块中含有生长素浓度为b时,则A值最小
B.图2用不同浓度的生长素处理,可得到相同的A值
C.只有生长素浓度高于c点浓度时,生长素才会抑制胚芽鞘的生长
D.据图1分析,在b点左侧促进生长,右侧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作用的两重性
18.下列有关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利用样方法统计种群密度时,应去掉采集数据中最大、最小值后取平均值
B.两种生物种群之间存在着的互利共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C.与灌木阶段相比,草本阶段更易遭受外来物种的入侵而使优势种发生变化
D.分解者能够通过分解次级消费者的粪便,获得初级消费者所同化的能量
19.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应包括(  )
A.全部的食物链和食物网 B.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食物网
C.无机环境、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D.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和营养结构
20.下列关于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草原上全部的牛是一个种群 B.常用的样方法包括等距取样法和五点取样法
C.性别比例是预测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D.只有出生率和死亡率是决定种群密度的重要因素
21.利用标志重捕法调查某丘陵地区4km2区域中刺猬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并标记50只刺猬,第二次捕获40只刺猬,其中有标记的5只,则该区域内该种刺猬的实际种群密度最接近(  )
A.400只/km2 B.450只/km2 C.90只/km2 D.100只/km2
22.《氾胜之书》中记载到“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和土,务粪泽,早锄早获。春冻解,地气始通,土一和解。夏至,天气始暑,阴气始盛,土复解。夏至后九十日,昼夜分,天地气和。以此时耕田,一而当五,名日奇泽,皆得时功。”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务类泽”:通过施肥和灌溉,农作物吸收无机盐和水分,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B.“早锄”:农田除草能降低农作物与杂草因生存空间和资源而产生的种间竞争
C.“春冻解,地气始通”:春天温度升高,植物细胞内自由水/结合水的比值升高
D.“以此时耕田”:中耕松土利于根系吸收矿质离子,但会抑制土壤中好氧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23.在“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动态变化”实验中,观察到血细胞计数板(图1,规格为1mm×1mm×0.1mm)计数室的某一个方格中酵母菌如图2分布。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制片时,先将盖玻片放在计数室上,再用滴管滴加培养液
B.计数前,需将试管轻轻振荡几次,目的是使酵母菌均匀分布
C.本实验不需要设置对照实验,因不同时间取样已形成前后对照
D.采取抽样检测的方法计数,该方格中酵母菌的数量应计为9个
24.生产者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下列关于生产者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都位于能量金字塔同一营养级 B.一定能固定CO2
C.都是生态系统能量转换的载体 D.一定是植物
25.草原兔是赤狐的主要食物,下列曲线图最能够准确描述两者数量关系的是(  )
A. B.
C. D.
26.科研小组对某红树林保护区的昆虫开展调查,主要调查昆虫、害虫及天敌的种数,以研究昆虫种类对害虫的影响及昆虫之间的关系,该研究属于下列哪一个水平(  )
A.个体 B.种群 C.群落 D.生态系统
27.以下各曲线表示在种群数量动态过程中死亡个体数与种群密度变化的 关系,横坐标表示种群密度,纵坐标表示单位面积的死亡个体数。哪个选项反映出死亡不受密度制约(  )
A. B. C. D.
28.若用样方法调查某陆生植物种群密度,下列做法不合理的是(  )
A.若在带状地段调查,宜采用等距取样法 B.若种群个体数偏少,应适当扩大样方面积
C.若采用五点取样法,应避免掺入主观因素 D.若要计算样方内的个体数,需先标记后计数
29.稻田养鸭有助于绿色有机水稻的发展,提升农业综合收入,增进农业环境保护。鸭子为水稻除虫、除草、施肥、中耕,刺激水稻生长;稻田为鸭子提供食物和生长空间,提高了鸭肉品质。 下列相关说法不合理的是(  )
A.该稻田比普通稻田的能量利用率更高
B.鸭取食害虫和杂草,减少了农药的使用
C.鸭粪可作为有机肥料还田,有利于充分利用稻田的物质
D.鸭取食水稻衰老的黄叶,改变了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特点
30.下列有关“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研究可采用样方法进行调查
B.利用诱虫器采集小动物是根据小动物具有趋光性的特点来设计的
C.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常用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D.记名计算法是按预先确定的多度等级来估计单位面积或体积中的种群数量
二、综合题(除标注外,每空2分)
31.(11分)糖尿病是一种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我国唐朝医学家甄立言在《古今录验方》里对糖尿病(中医称为“消渴症”)的症状进行了描述:“消渴病有三:一渴而饮水多,二吃食多,三数小便者。”回答下列问题:
(1)当血糖浓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 (1分)细胞的活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量明显增加。体内胰岛素水平的上升,一方面促进血糖进入组织细胞进行氧化分解,进入肝、肌肉并 ,进入脂肪组织细胞转变为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能抑
制 和非糖物质转变成葡萄糖,进而使血糖浓度恢复到正常水平。
(2)激素通常与其受体结合才能发挥生理作用。据此推测,糖尿病的病因可能有
人 (答出两点即可)。
(3)糖尿病患者出现“吃食多”的原因是 ,患者总感觉饥而多食;“数小便”的原因是 。
32.(9分)某同学为了探究“生长素是如何从产生部位运输到植物体全身的”,进行了如下实验:取玉米胚芽鞘,切去顶端2mm,进行如图所示处理(注:实验开始前,接收生长素的琼脂块都不含生长素)。
(1)实验过程中切去胚芽鞘顶端2mm的原因是 。
(2)检测①②实验中接收生长素的琼脂块,其中含有生长素的是__________(填序号)(1分),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3)有人提出“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重力无关”的观点。①②③④四个实验中,最适合判断该观点是否正确的一组对照实验是__________,若实验结果为 ,则该观点正确。
33.(11分)毛乌素沙漠是中国四大沙漠之一,曾经是水草肥美,风光宜人的牧场,后来由于不合理开垦、气候变迁和战乱,逐渐变成茫茫的大沙漠。21世纪初经过持续不懈的生态治理,使沙漠变成了绿洲。请回答下列问题:
(1)毛乌素沙漠由牧场变为沙漠的原因是 (回答3点)。(每点1分)
(2)毛乌素沙漠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包括哪些?
(回答4点)。(每点1分)
(3)梭梭木是毛乌素沙漠中常见的一种植物,调查其种群密度的方法是 。
(4)毛乌素沙漠的变迁,说明了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什么影响?

34.(9分)科研人员对某湖泊能量流动情况进行了一年的研究,调查结果如下表。请回答问题:
项目 能量(kJ/m2·a)
太阳辐射 4969635.4
生产者 固定的太阳能 30244
呼吸消耗 14290
被分解和未利用 13563
植食动物 同化量(总生产量) 2391
呼吸消耗 1467
被分解和未利用 479
肉食动物 同化量(总生产量) 445
呼吸消耗 270
被分解和未利用 175
(1)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是 kJ/m2·a。(1分)
(2)第二营养级到第三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是___________%(小数点后保留一位)。
(3)图中“被分解”部分指的是___________通过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未利用”部分存在的形式是 。
(4)若用能量金字塔来表示此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则___________位于金字塔的最顶层。第1页 共4页 ◎ 第2页 共4页
答案第1页,共2页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