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5张PPT)
圣贤风
君子
魄
——八年级上部编版第六单元教学设计(上)
一、文体:传记散文
二、内容主旨:
(1)《〈孟子〉三章》:孟子用正反对比来推行其“仁政”的理想
(2)《愚公移山》:愚公与智叟言行的对比,以奇特想象寄寓不凡追求
(3)《周亚夫军细柳》:细柳营与霸上、棘门军营的对比,生动事迹彰显人物品格
三、单元情境:
年级举办“感动你我”——本学期课本人物颁奖典礼活动,班级负责研读第六单元三篇课文,概括文意,并为人物撰写一篇颁奖词,不少于300字。
四、单元目标:
一、语言目标
1.借助课下注释及工具书梳理文意,掌握常见文言词汇与文言句式,积累古今异义词等相关文言知识。
2.有感情地反复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3.赏析古文名篇,体悟古代圣贤的内在志趣,任选一位人物为其写一篇颁奖词,不少于 100 字。
二、思维目标
比较、分析本单元五篇文章在选材、组材上的特点,从人、事、思想等方面归纳君子形象,训练学生的聚合思维和概括能力。
三、价值目标
开展“感动你我”活动,对心中敬佩的有高尚品格和不凡志趣的人物进行评价;在“君子圣贤我拍摄”活动中,让学生通过撰写拍摄脚本,对自己心中有着高尚品格和不凡志趣的人物进行宣传。同时,也可让学生结合现实生活和自身经历,谈对这些品格志趣的理解,以及如何以此为榜样修身正己。
愚公移山
《列子》又名《冲虚经》,《汉书·艺文志》道家类录《列子》八篇,本文选自《列子·汤问》。
书中各篇均由多个寓言故事组成,寓道于事,浅显易懂,饶有趣味。我们熟知的《纪昌学射》《歧路亡羊》《杞人忧天》《两小儿辩日》等故事,都出自《列子》,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
作家作品
资料链接
列子(约公元前450年—公元前375年),名御寇,郑国圃田(今河南郑州)人。战国时期道学家、思想家、哲学家。
列子是介于老子与庄子之间道家学派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其学本于黄帝和老子,主张“清静无为”。
作家作品
资料链接
寓言
寓言是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文学作品,目的是劝诫、教育或讽刺。
其特点为:
①篇幅比较短小,语言凝练,结构简单而富有表现力;
②具有鲜明的讽刺性和教育性;
③故事具有虚构性;
④常用拟人、比喻、夸张、象征等手法。
我国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盛行寓言,其中有不少保留在《列子》《庄子》《韩非子》等著作中。
文体知识
资料链接
理解文意
贰
理解文意
1.请标注重点字音,跟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断句。
愚公移山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yù)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jī)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理解文意
1.请标注重点字音,跟读课文,注意节奏和断句。
河曲(qū)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zē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kuā)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shuò)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理解文意
2.反复诵读第1-2段,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思考下面的问题。
愚公想要移走的是哪两座山?
这两座山原本在什么位置?
愚公为什么想要移走这两座山?
他聚集了什么人来商量移山计划?
移山计划的目标是什么?
商议过程中谁提出了怎样的疑问?
大家想出的解决办法是什么?
他们使用了怎样的方法来移山?
过程中谁帮助了他们?
理解文意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古代计量面积用语,方圆
古代计量单位,
万仞约合七八千丈
本来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译文
理解文意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 塞,出入之迂也。
将近
连词表修饰,不译
苦于
主谓间,不译
阻塞
曲折、绕远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
译文
理解文意
聚室 而 谋曰:“吾与汝毕力平 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集合全家
连词表修饰,不译
商量
尽、全
形作动,(挖)平
纷纷地
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译文
险峻的大山
直
到达
赞同
理解文意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焉 置土石?”
提出疑问
介词表条件,凭借
用在“不”前,加强否定语气,
“连……都……”
削减
况且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
译文
山丘
把……怎么样
哪里
放置
理解文意
杂曰:“投 诸 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 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纷纷
扔
相当于“之于”
边上
挖
(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译文
肩负,扛
敲、打
泥土
用箕畚
到
理解文意
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 龀,跳往助之。寒 暑 易节,始 一反 焉。
寡妇
死了父亲的男孩
才、刚
夏天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译文
去
冬天
更替、交换
季节
才
换牙
代词
同“返”往返
语气词
理解文意
3.反复诵读第3-4段,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意,思考下面的问题。
河曲智叟对这件事是什么态度?
他的理由是什么?
愚公是怎么反驳他的?
山神听说这件事之后,有什么反应?
最终山是如何移走的?
理解文意
河曲智叟笑 而 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 残年 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 其如土石何?”
河湾
讥笑
连词,表顺承,不译
老迈的年纪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不能毁去,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译文
阻止
同“慧”,聪明
残余的力气
指草木
程度严重,太
主谓间
介词,表条件,凭借
用在“如……何”前,加强反问语气
理解文意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 之 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
长叹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译文
通达,这里指改变
幼儿,小孩
顽固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不如,比不上
思想
理解文意
虽我之死,有子存 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 也,而山不加增,何 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 以 应。
即使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要担心挖不平呢?”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译文
表陈述
语气词
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穷尽
在
连词,表转折,可是
增高加大
没有
愁苦,指担心
连词表目的,来
回答
为什么
理解文意
操蛇之神 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 帝。帝感其诚,命 夸娥氏二子负二山,
握着蛇的山神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
译文
介词
表对象,向
感动
停止
害怕
天帝
听说
诚心
命令
大力神
背
帝感(于)其诚
表被动,被
理解文意
一厝 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 断焉。
放置,安放
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译文
水的南岸
从此(以后)
雍州南部
朔方东部
同“垄”,高地
动词,隔绝
理解文意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的南边,河阳的北边。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yù)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纪快到九十岁了,面对着大山居住。(他)苦于山北(路途)阻塞,出来进去都要绕道。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到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行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
参考译文
理解文意
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
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连魁父这样的小山都不能削减,(能)把太行山、王屋山怎么样(呢)?况且(往)哪里放置(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呢)?”
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kòu)石/垦壤,箕(jī)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
(众人)纷纷说:“把那些土石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敲石头,挖土,用箕畚(装土石)运到渤海边上。
参考译文
理解文意
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邻居京城氏的寡妇有个男孩,刚七八岁,蹦蹦跳跳地去帮助愚公。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曲(qū)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zē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河湾(上的)智叟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也太不聪明了!(就)凭(你)老迈的年纪、残余的力气,连山上的一点草木都不能毁去,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
参考译文
理解文意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chè),曾不若/孀妻弱子。
北山愚公长叹说:“你的思想真顽固,顽固(到了)不能改变(的地步),连寡妇和小孩都比不上。
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孙子的)儿子又有儿子,(他的)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不会增高加大,为什么要担心挖不平呢?”河湾上的智叟没有(话)来回答。
参考译文
理解文意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
握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愚公他们没完没了地挖下去,(便)向天帝报告了这件事。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shuò)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部,一座放在雍州的南部。从此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山冈阻隔了。
参考译文
理解文意
4.请再次朗读课文,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读出相应的语气。
愚公移山
太行(háng)、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rèn)。本在/冀(jì)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chéng)/山北之塞(sè),出入之迂(yū)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yù)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zēng)不能/损/魁(kuí)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hè)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jī)畚/(běn)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shuāng)妻/有遗男,始龀(chèn),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理解文意
4.请再次朗读课文,根据你对故事的理解,读出相应的语气。
河曲(qū)智叟(sǒu)/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zēng)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kuì)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wú)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cuò)/朔(shuò)东,一厝/雍(yōng)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lǒng)断焉。
结论:移山十分艰难!
愚公一方
自然一方
移山发起人:
5人(愚公 荷担者三夫 遗男)
弱
移山方法:
二山简介:
二山特点:
路途遥远、耗时
【走进——移山现场】
处理时间:
对比
强
移山人数:
愚公:年且九十 面山而居
移山原因:
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土石处理:
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叩石垦壤,箕畚运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
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两座山、面积大、山高、险峻
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
道家朴素的辩证观:
客观事物处于运动变化之中,大小、长短等都可以互相转化。
舆论压力:
辩论结果:“河曲智叟亡以应”为什么?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即使)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穷尽)也,而山不加增(增高加大),何苦而不平?”
助读材料:
革(夏革 jí,夏末至商初的大贤人,商汤的大臣)曰:“黄帝与容成子居空峒之上,同斋三月,心死形废;徐以神视,块然见之,若嵩山之阿;徐以气听,砰然闻之,若雷霆之声。”
——《列子· 汤问》
译文:黄、帝和容成子居住在崆峒山上,一同斋戒三个月,心念死寂,形体废弃,然后慢慢地用神念去观察,才能看得土块一样的东西,像是嵩山的山丘;慢慢地用气去倾听,才能听得砰砰的声音,像是雷霆的声音。
【走进——移山结果】
自此,冀之南,汉之阴,
无陇断焉。
操蛇之神闻之,
惧其不已也,
告之于帝。
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
诚
无私之诚
行动之诚
团结之诚
坚韧之诚
“寓言有身体和灵魂两部分,身体就是故事,灵魂就是寓意”——法国寓言家 拉·封丹
【揭秘——愚公移山精神】
“愚公移山”寓意:
正确认识客观事物
无畏困难
脚踏实地
团结协作
坚韧不拔
《愚公移山》搬上邮票
来源:大河网-河南日报
本报讯(记者史颂光 通讯员成利军)4月18日,由济源市人民政府与河南省邮政公司联合举办的《愚公移山》特种邮票首发式在济源市举行。
中国邮政集团公司于4月18日发行《成语典故(二)》邮票一套4枚。其中第一枚为《愚公移山》,邮票原地为河南省济源市邮政局王屋支局。该套邮票的设计,采用了中国画的手法,整体设计风格呈现大胆、简练、概括、幽默等特点,以极富个性的色彩,将此寓言的内涵进行了富有亲和力的展现。画中的愚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堂限时小练——平板提交】
面对大山,坚定从容,手握锄头,面带微笑,展现了其不怕困难,乐观豁达,积极进取,坚韧不拔的生活态度。
【探究——愚公精神】
对比夸父逐日、精卫填海等神话,大多失败告终,为何给“愚公移山”安排喜剧式结尾?
(1)反映了古代劳动人民的美好愿望;
(2)对“人”的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精神的奖励;
(3)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核:艰苦奋斗,自强不息
【争做——当代“愚公”】
【争做——当代“愚公”】
2018年中央宣传部发布“当代愚公”黄大发的先进事迹,授予黄大发“时代楷模”荣誉称号。
黄大发曾担任贵州省遵义市播州区平正仡佬族乡团结村党支部书记,20世纪60年代起,他带领200多名群众,历时30余年,靠着锄头、钢钎、铁锤和双手,硬生生在绝壁上凿出一条长9400米、地跨3个村的“生命渠”,结束了当地长期缺水的历史,使草王坝每年粮食产量从原来的6万斤增加到近百万斤,被当地群众亲切誉为“大发渠”。
他带领群众发扬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精神,修村路、架电线、“坡改梯”、建学校,改变了当地贫穷落后的面貌,用实际行动践行了新时期愚公移山精神。
【争做——当代“愚公”】
王屋山上的歌谣:
愚公移山,心固志坚,
世无难事,只怕不专。
愚公移山,不怕阻险,
信念执着,定能胜天!
【作业】
(1)读《列子 ·汤问》
(2)自读文章《从愚公和桑地亚哥看中西方文化差异》
(3)各小组为单位,共同合作,策划实行为期两周的“我是小愚公”活动,并写活动记录和感想。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