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
A.率尔 (shuài) 长乎尔 (zhǎnɡ) 为小相 (xiànɡ)
B.饥馑 (jǐn) 千乘(shènɡ) 喟然(kuì)
C.鼓瑟 (sè) 以俟君子 (sì) 冠者 (ɡuàn)
D.哂之 (xí) 浴乎沂 (yí) 铿尔(kēnɡ)
2.对下列加点字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摄 ( 夹) 乎大国之间 比( 比较 ) 及三年
B.异乎三子者之撰 ( 才能 ) 何伤 ( 妨害 ) 乎
C.吾与 ( 赞成 )点也 宗庙会 ( 诸侯相见 ) 同
D.其言不让 ( 谦让 ) 孰( 谁)能为之大
3.下列各句中的“如”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
A.如或知尔,则何如哉 如:假如
B.如其礼乐,以俟君子 如:至于
C.宗庙之事,如会同 如:至于
D.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如:或者
4.下列句子中不是宾语前置句式的一项是 ( )
A.浴乎沂,风乎舞雩 B.不吾知也
C.则何以哉 D.毋吾以也
二、阅读题
阅读下面文段,完成 5~7 题。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
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5.解释句中加点的“为”字的意义。
(1) 为国以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赤也为之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对本文段相关内容的解说,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
A.孔子笑子由,主要是对他“为大国”的志向的不满。
B.孔子肯定了冉有,因为他愿意出仕从政有一番作为。
C.孔子以为公西华的才能还能做大事,“为小相”是大材小用。
D.本文段是孔子“评志”,他自己并没有言志,但我们可以从他对弟子们“言志”的
态度及评论中了解他的志向。
7.联系孔子对弟子所言之志的评价填空。
(1) 作为教育家,表现了孔子 ____________的教育方法。
(2) 作为思想家,表现了孔子 ____________的政治主张。
三、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8、9题。
高跷俗称踩高脚,也称高瞧戏,是人们喜爱的民俗表演形式之一。在大型群众文艺活动中,它因“鹤立鸡群”而备受瞩目。
高跷的突出特色是高、奇、险。①____________________。一般离地五六尺,最高可达一丈二。表演艺人踩在这样的高跷上,以奇险的动作表演谐趣的情节,( )②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角色多来自神话传说和民间故事,造型以戏剧人物为主,化妆用色夸张大胆。高跷艺人们把真脚“扎”起来,假腿动起来,用惟妙惟肖的表演给人以艺术享受。高跷的表演难度大。艺人要经过无数次摔倒爬起,才能在高跷上表演出耍龙舞狮、腾跃盘旋等高难特技。
③____________________,深深打动着一代又一代乡民,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化为他们的心灵寄托,成为乡土生活的一部分。
8.下列填入括号内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成为乡民心中的神灵巨人,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与之相距甚远。
B.远远超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成为乡民心中的神灵巨人。
C.成为乡民心中的神灵巨人,与现实生活中的形象相距甚远。
D.远远超出了现实生活中的形象,乡民心中便有了神灵巨人。
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解析
1.D
【解析】
哂读 shěn。
2.A
【解析】
比,等到。
3.C
【解析】
如,或者。
4.A【解析】
A. 为状语后置句。
5.【答案】
(1) 治理 (2) 做
6.A
【解析】“志向”应为“不知谦让”。
7.(1) 因材施教 (2) 以礼乐治国
8.【答案】B
【解析】“以奇险的动作表演谐趣的情节”写出他们的形象与现实生活中的不同之处,且“成为……巨人”是与现实形象比较后的结果,应放在后面,排除A、C;根据主语一致性原则,D项后句的主语换成了乡民,排除D。故选B。
9.【答案】①高跷的高度高 ②高跷的造型奇特 ③高跷植根于民间
(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