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时间:120分钟 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下图为我国某地(104°E,40°N)日出时旗杆影子示意图,图中θ为一年中的最小值。读图,完成1-2题。
1.该日为( )
A.冬至日 B.夏至 日C.春分日 D.秋分日
2.该日后一个月内,当地( )
A.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 B.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
C.昼长夜短,且昼渐短夜渐长 D.昼短夜长,且昼渐长夜渐短
小明同学学习了岩石圈物质循环后,按照自己的理解,画了一幅岩石圈物质循环模式简图(下图),图中①②③④表示不同的地质作用,甲、乙、丙、丁代表不同的岩石类型或岩浆,老师阅后,批语:“总体较好,但有一条虚线箭头明显错误”。据此完成3~4题。
3.与喀斯特地貌(石灰岩)的形成有直接关系的岩石类型和地质作用是( )
A.甲和④ B.乙和① C.丁和② D.丙和③
4.图中明显错误的一条虚线箭头是( )
A.⑤ B.⑥ C.⑦ D.⑧
读某一地貌景观图,完成5~6题。
5.图示地貌多见于( )
A.河流源头 B.河流入海口 C.河流中下游 D.山麓地带
6.从扇顶到扇缘沉积物颗粒大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扇顶颗粒物大小主要取决于( )
A.风速 B.重力 C.河水流速 D.太阳辐射
读下图,完成7~9题。
7.1月,图中①地盛行( )
A.东南季风 B.西南季风 C.东北季风 D.西北季风
8.关于②地季风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冬季风成因与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有关
B.夏季风性质暖热、干燥
C.夏季风来得迟、退得早,易产生洪涝灾害
D.冬季风势力弱于夏季风
9.当③地盛行西北季风时( )
A.①地高温多雨 B.②地寒冷干燥 C.③地形成高压中心 D.正值1月份左右
下图为某日上海市气温变化统计图。据此完成10题。
10.该日影响上海的天气系统是( )
A.反气旋 B.冷锋 C.暖锋 D.气旋
《卫报》 2021年8月5日报道,世界最强暖流M(见下图)的流速已接近停滞。读图完成11~12题。
11.图示海域东侧的洋流流向与性质是( )
A.向南 寒流 B.向南 暖流
C.向北 暖流 D.向北 寒流
12.导致M成为世界最强暖流的主要因素是( )
A.赤道低压带 B.低纬信风带
C.副热带高压带 D.盛行西风带
“厄尔尼诺”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异常升高的现象。“拉尼娜”是指赤道附近太平洋中部及东部的表层海水温度大范围持续异常变冷的现象。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对西北太平洋柔鱼渔业资源的分布和捕获量有较大影响(如图所示)。据此完成13~14题。
13.当出现厄尔尼诺现象时,赤道附近太平洋的大气环流为( )
14.与厄尔尼诺年相比,拉尼娜年西北太平洋柔鱼( )
A.分布纬度范围扩大 B.分布纬度位置不变
C.渔获量相对增加 D.渔获量相对减少
俄罗斯南部的贝加尔湖是世界上最深的淡水湖,属贫营养湖,湖水透明度极高。俄国大作家契诃夫曾描写道:“湖水清澈透明,透过水面就像透过空气一样,一切都历历在目,温柔碧绿的水色令人赏心悦目……”每年春秋季时湖面常会出现4米以上的风浪。湖边沙滩上生长着一些奇特的松树,有2~3米高的根部裸露在地上,成年人可以自由地从根下穿行。据此回答15~16题。
15.贝加尔湖湖水“温柔碧绿”的原因不包括( )
A.湖泊较深
B.湖中的藻类植物繁殖快
C.河流入湖泥沙量小
D.湖泊周围的人类活动少
16.“高跷树”根部裸露的原因是( )
A.降水丰富,便于树木吸收水分
B.风浪巨大,导致根部土壤侵蚀
C.冻土深厚,根部不易深入土壤
D.积雪掩盖,利于树木安全越冬
下图为某城市气候解析图,展示每月的日平均高温或低温以及每月的平均降水量。据此完成17~18题。
17.推测该城市可能是( )
A.罗马 B.悉尼
C.珀斯 D.重庆
18.该城市水平地带性植被的特征是( )
A.秋冬落叶 B.高大阔叶
C.针状叶片 D.革质叶片
下图为我国各省区综合发展条件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19~20题。
19.甲省区最具优势的发展条件是( )
A.光热充足 B.地广人稀
C.技术先进 D.能源丰富
20.平衡区域发展条件差异的有效措施是( )
A.鼓励新兴产业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B.鼓励劳动力人口向发达地区迁移
C.跨区域调配资源,加强区域合作
D.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城镇化水平
稻麦复种制度,早在唐宝历年间就已在我国初见端倪。白居易在《答刘禹锡白太守行》一诗中描述:“去年到郡时(农历五月),麦穗黄离离。今年去郡日(农历八月),稻花白霏霏。”到南宋年间,该郡所在地区稻麦复种制迎来发展高峰。据此完成21~22题。
21.诗中描述的地方最可能位于( )
A.长江流域 B.汾河流域
C.辽河流域 D.湟水流域
22.推测南宋年间该地区的稻麦复种制迎来发展高峰的主要原因( )
①以稻米为主食的人口大量迁入 ②人均耕地增多
③以面食为主食的人口大量迁入 ④劳动人口增多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我国某城市中学地理研究小组开展了地理实践活动。下表示意他们连续三天实测出的当地日出、日落时刻(北京时间)和正午标杆的影长变化。据此完成23~24题。
日出 日落 正午标杆影长
第一天 7:23 17:34 182 cm
第二天 7:22 17:35 180 cm
第三天 7:21 17:36 178 cm
23.此时段( )
A.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向北移动
B.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
C.该城市昼夜长短变化幅度逐渐增大
D.地球位于公转轨道上的远日点附近
24.与第一天相比,第三天杆影的变化特征是( )
A.杆影旋转的角度减小
B.最短杆影出现的时刻推迟
C.杆影的长度变化幅度增大
D.杆影始终出现在标杆南侧
北京时间2021年12月21日23时59分09秒我国迎来冬至,该日北京市(116°E,40°N)昼长为9小时20分钟。据此完成25题。
25.我国迎来冬至时,和北京处于同一天的区域面积约占地球总面积的( )
A.1/6 B.1/3
C.1/2 D.5/6
二、非选择题(共50分)
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2分)
洋流包括表层洋流和深层洋流。总体上,表层洋流将热量由低纬带到高纬,深层洋流将热量由底层带到表层。洋流按性质分为暖流和寒流,暖流来自较高温海域,寒流来自较低温海域。下图是北半球中低纬洋流模式图。
(1)说明A处洋流流向及成因。(4分)
(2)比较A、B两处气温日较差和年较差的大小。(4分)
(3)分析甲洋流流经的海域空气湿度大的原因。(4分)
2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锋前增温”是一种常见的天气现象,一年四季均有发生。冷空气到来之前,处在冷锋前部的地方,为暖湿气流控制,随着冷锋逼近,冷空气把原来占主导地位的暖气团迅速挤压到狭窄区域聚集增温。下图示意我国局部地区某日8时的海平面等压线分布。
(1)在图中适当位置用锋面符号绘制锋面示意图,并指出“锋前增温”现象发生的区域。(4分)
(2)据图判断此次天气现象产生的季节,并说明判断依据。(5分)
(3)指出“锋前增温”现象与冷气团强弱的关系,并阐释产生该现象的原理。(5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地区将逐步建立统一规范的市场体系,探索建立行政管理协同机制、生态环保联动机制、产业和科技创新协同机制等。下图为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
(1)说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对北京的重要意义。(4分)
(2)为了使河北更好地成为京津地区的“米袋子”和“菜篮子”,说明该省农业发展可采取的措施。(4分)
(3)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可采取的主要措施。(4分)
2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南方农牧交错带(见下图)主要位于我国西南部第一、二级阶梯的交界横断山区,山高谷深,是青藏高原畜牧业与四川盆地农耕业的过渡地带,也是长江流域重要水源涵养地和生态屏障。但受区域内自然、社会等因素的限制,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不仅严重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而且还损害着长江中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
(1)分析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问题突出的人为原因。(4分)
(2)近年来我国加强对南方农牧交错带内长江流域水源涵养地的保护,请说明其生态意义。(6分)
(3)为了改善南方农牧交错带的生态环境,并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指出当地可发展的产业。(2分)
选择题
1-5 ADDBD 6-10 CDDDB 11-15 ABACB 16-20 BADDC 21-25 ACBCD
简答题
26、答案:(1)流向:大致自西向东1分。成因:受西南风(盛行西风)1分影响,在地转偏向力1分作用下,向右偏转1分而成。
(2)日较差:A小于B2分。年较差:A小于B2分。
(3)暖流1分流经,温度增高,蒸发量大2分,下垫面(海面)水量丰富1分。
或写暖流增温增湿的得两分
答案:(1)图略(锋面系统存在于低压槽中,左冷右暖);左侧(西侧)槽线为冷锋,右侧(东侧)槽线为暖锋。左侧:冷锋1分 右侧:暖锋1分 锋前增温现象发生的区域主要集中在冷锋的锋前地带;2分
或该区域在图中主要是浙江省中部和江西省中部地区。2分
(2)冬季1分。依据:北部受高压中心(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图中大部分地区盛行偏北风;海洋上形成相对低压中心2分,而陆地上则为相对高压中心2分
或(海洋上气温较高,气压较低2分;陆地上气温较低,气压较高2分)。
(3)关系:“锋前增温”现象与冷气团强弱呈正相关2分
或:冷气团势力越强,锋前增温现象越明显2分。
原理:冷气团势力强1分,对暖气团挤压速度快1分,使暖气团快速在狭窄区域聚集增温1分。
28、答案:(1)分散北京的城市职能;推进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优化城市功能区的空间布局;缓解城市交通压力;与天津、河北优势互补,促进经济发展;推动城市基础设施的改善。(每条一分,任意四条得满分)
(2)推广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兴修农田水利工程,缓解春旱和夏涝;排灌结合,防止土地盐碱化,改造盐碱地,培育耐盐碱、耐旱作物;营建农田防护林体系,防止风沙危害;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每条一分,任意四条得满分)
(3)加强区域之间的信息、产品、劳动力、技术等联系;推动区域交通、市场等一体化;发挥各区域优势,加快区域分工;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加强区域环境的整治工作等。(每条一分,任意四条得满分)
29、答案:(1)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对植被破坏严重;过度开垦,加剧了水土流失;过度放牧破坏了草场资源;为获取薪柴大量破坏当地森林资源。(每条一分)
(2)保护地表植被,维护生物多样性;涵养水源,减轻长江流域洪涝灾害;保持水土,减少滑坡、泥石流的发生概率。(一条的两分,任意三条得满分)
(3)特色农业;生态旅游业。(一个一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