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 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 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难点: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课程标准】
1.阅读与鉴赏
把握这首诗的意境、情感和表现方法。
2.情感态度价值观
体会李商隐诗意境高远、语言华美、情深意浓的特点。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课程开始前,我们先来了解一个舶来词“斯芬克思之谜”
播放视频斯芬克斯之谜
有这样一首诗歌是可以称为“中国诗歌史上斯芬克思之谜”,他曾让无数人煞费心思, 绞尽脑汁, 希望能从这首诗中更多地发现诗人, 更深地理解旨意。这首诗就是李商隐的《锦瑟》。
新课讲授:
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工具书等相关工具搜集下列资料,课上,我们通过分享的形式共享预习成果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台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题目解说
作者简介
李商隐,字义山,号玉溪(谿)生,又号樊南生,晚唐著名诗人,和杜牧合称“小李杜”。与温庭筠合称为“温李”。李商隐是唐代为数不多的刻意追求文采的诗人。其诗风构思新巧,词藻华美,想象丰富,风格婉转缠绵。其诗,或抒发自己政治失意的痛苦,或反映晚唐的政治生活,或托古讽今以咏史,还有一类描写无题诗,伤感情调比较浓重,用典过多,隐晦难解,却最为后代读者所喜爱。
写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唐宣宗大中十二年(公元858年)。这年诗人46岁,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给人迷惘的感觉。
本诗虽题为“锦瑟”,但并非“咏物诗”,只是以开头二字为题,借瑟起兴。李商隐的诗语言清丽,感情哀怨,境界朦胧。
题目解说
锦瑟——一种丝类乐器。《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锦瑟”即绘有花纹的瑟。诗题“锦瑟”,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际是一首无题诗。
活动2:听读与朗读
请同学们先听名家朗读,初步感知作者本文句读,再进行自我朗读,之后进入赛读环节,我们将评选出优秀朗读小组和“优秀朗读之星”。
诵读指导:
作此诗时,诗人46岁,被罢盐铁推官后回郑州闲居,不久病故。诗的内容是在回忆往事,情调低沉,诵读时要放慢速度,读出迷惘的感觉。
优秀朗读小组是
优秀朗读之星是
通过方才的朗读,你能回答以下两个问题吗?
诗中表明主要内容的是哪三个字?
诗中表明诗人情感的是哪两个字?
锦 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内容:思华年 情感:惘 然
活动3 :合作探究
解读首联
“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无端”是什么意思?传达出一种怎样的情感?
无缘无故,没有来由,此有发问之意。瑟弦的多少原本是无从发问之事,于无从发问处发问,正表明情绪的强烈浓重,表明心中某种情绪积累已久、积累已深,迫切需要宣泄。
作者强调“一弦一柱”有何用意?
“弦”“柱”与“华年”相联系,又与上文的“五十”相呼应,表明心中情感的强烈浓重。锦瑟弦多而音繁,则华年事多而情浓。强调“一弦一柱”,则表明每一件事都很值得回忆,每一件事都会引起强烈的感触。
诗人由“五十弦”的锦瑟想到了什么?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诗人由“五十弦”想到了年近半百的自己,进而由“锦瑟”想到了自己的青年时代。这其中运用了传统的比兴手法。既就锦瑟起兴引出年华虚度的伤痛;又是以锦瑟作比,含蓄表达怀抱利器而埋没于世的悲愤。瑟为锦瑟,制作精良,装饰华美;人为俊彦,饱读诗书,志气凌云。瑟无端制成了五十弦,人也不明不白地,将近半百了(李商隐只活到46岁,这里说“五十”是取其约数)。
解读颔联
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典故“庄生梦蝶”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体现世事的变化难测,难于把握。
②表明美好梦想的幻灭,迷惑怅惘。曾经的追求终成幻影,曾经的美梦终于成空。……
典故“杜鹃伤春”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听瑟的感觉:听到锦瑟音哀曲怨,就如听到杜鹃鸟送春归去的凄婉之音。
②伤逝与无奈:自己年华已逝,事事成空,今生今世恐怕再无转机;死掉之后,也只会如望帝一样留下无限悲凄。
③不甘之情:望帝之心通过杜鹃之啼传达出来;鼓瑟之人一片心思通过音乐传达出来;我的一片心思则会通过诗作传达出来。不能将其轻弃。
④惋惜之意:可叹望帝一片赤诚却是如此结局;可叹望帝一份“春心”只能以哀啼相告;可惜我们的心思总是只能以另一种方式传达。……
这两句诗体现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情绪?
梦幻 美好 迷离 怅惘
怨愤 哀怨 凄凉 悲苦 不甘
解读颈联
典故“鲛人泣珠”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典故“良玉生烟”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上下联各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典故“鲛人泣珠”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①鲛人泣泪为珠;鼓瑟者因痛苦心事奏乐:美丽总是与痛苦相连;
②月亮、珍珠、泪珠都是圆而亮的,前二者相映,原本美丽异常,加上泪珠,却构成了一种凄楚之美。
③ “沧海”极易令人想起“沧海桑田”的成语,有隐指今昔变化巨大之意;而随着时间的流逝,曾经的痛苦,在今天回忆起来,都成为一种美丽。……
典故“良玉生烟”在这里可作怎样的理解?
或指美好时光,或指美好梦想,或指美好情缘,或指美好前途:
①异常美好却无从把握,难于得到,甚或连踪迹都难于寻觅;
②就如玉深埋地下却又露有痕迹一样,此情深埋心中却又时有显露;
③可以意会却难以言传;
④可以望见却难以企及。……
上下联各写出了怎样的意境?
上联:空旷 寂寥 孤独 冷清 凄美
下联:美丽 朦胧 似真似幻 若即若离
解读尾联
“此情”呼应上文何处?
“惘然”怎样解释?
这句诗可作怎样的理解?
“此情”呼应上文何处?
“此情” 与 “思华年”相呼应
关于这首诗,你觉得它的主题是什么?
苏 轼:咏瑟抒情 朱鹤龄:深悼亡妻 何 焯:自伤身世
《锦瑟》是李商隐诗歌中最为难解的一篇,其主旨历来众说纷纭,有悼亡说、恋情说、自伤身世说等。这首诗内容隐晦,意境凄迷,语言华美,给人以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说每一联都代表了一种情境,一种心绪,你能试着说说吗?
课堂练习:
《锦瑟》中借鲛人泣珠和良玉生烟的典故描写世间风情迷离恍惚、可望而不可即的是: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锦瑟》中曲折表达往事不堪回首,内心惆怅苦痛的是:
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锦瑟》借两个古人典故,表达对美好感情的追怀又生出凄凉悲慨的句子是:
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拓展延伸:
旷世情种李商隐
李商隐的家世,有记载的可以追溯到他的高祖李涉。李涉曾
担任过的最高行政职位是美原县令;曾祖李叔恒曾任安阳县尉;
祖父李俌,曾任邢州录事参军;父亲李嗣,曾任殿中侍御史,在
李商隐出生的时候,李嗣任获嘉县(今河南获嘉县)令。李商隐自称与唐朝的皇族同宗,经考证,确认他是唐代皇族的远房宗室,但是这种血缘关系已经相当遥远了。李商隐数次在诗歌和文章中申明自己的皇族宗室身份,但这并没有给他带来任何实际的利益。在李商隐10岁前后,父亲去世,他和母亲、弟妹们只得回到了河南故乡,生活贫困,要靠亲戚接济。在家中李商隐是长子,因此也就同时背负上了撑持门户的责任。后来,他在文章中提到自己在少年时期曾“佣书贩舂”,即为别人抄书挣钱,贴补家用。
李商隐的启蒙教育可能来自父亲。而对他影响最大的老师,则是一位同族叔父。这位堂叔父终身隐居,在经学、小学、古文、书法方面均有造诣,而且对李商隐非常器重。受他的影响,李商隐“能为古文,不喜偶对”。大约在他16岁时,写出了两篇优秀的文章(《才论》、《圣论》,今不存),获得一些士大夫的赞赏。这些士大夫中,就包括时任天平军节度使的令狐楚。
在唐代,缺乏门第背景的知识分子希望在仕途有所发展,主要的入口有两个:科举和幕府。前者被认为是进入官场的资格;后者是官僚培养自己的政治团队,如果表现出色,也往往可以通过这些官僚的举荐成为朝廷正式的官员。李商隐十六岁时,就开始与当地的一些知识分子交往,将作品散发给他们阅读,获得了一定的名气,也因此引起了令狐楚的注意。
二十六岁时,李商隐在令狐楚父子的支持而中进士,令狐楚父子属于牛党;次年又入泾原节度使王茂元幕府,后娶其女为妻,琴瑟和谐,而王茂元则属李党。当时的牛(僧孺)李(德裕)党争激烈。李商隐此举被视为投靠王茂元,因此被令狐楚之子令狐绹指责为“放利偷合”,此后一生在牛、李两党的倾轧中度过郁郁而不得志,后潦倒终身。
作业布置:
背诵这首诗歌
完成【同步练习】
【板书设计】
锦 瑟
李商隐
(首联)锦瑟牵情,惋惜伤感
(颔联)往事如梦,惆怅迷惘
(颈联)对月而泣,悲伤嗟悼
(尾联)追忆此情,无可奈何
【课后反思】
李商隐在月夜弹响了他的《锦瑟》。一曲凄婉的千古绝唱倾倒了后世无数的聆听者,历来也曾经引起过很多不同的解说和猜测,金人元好问在其《论诗绝句三十首》中便曾说过这首诗是"一篇锦瑟解人难"。《锦瑟》一诗,境界扑朔迷离,情感深长绵藐,对于《锦瑟》一诗的主旨,历来歧见纷纭,确实是一个千古之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