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同步授课课件(4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李凭箜篌引》同步授课课件(42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7.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4 01:15: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2张PPT)
李凭箜篌引
李 贺
一段民族乐器演奏,我们领略了演奏家高超的演奏技巧,今天,我们跨越千年,走进一千年前的唐朝,走进一位因善弹箜篌而名噪一时梨园子弟。
1.阅读与鉴赏
● 赏析诗的内容,领悟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2.情感态度价值观
● 品味诗的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赏析诗的内容,领悟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品味诗的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
● 了解作者生平及相关文学常识,有感情地诵读诗歌。
思维发展与提升:
● 赏析诗的内容,领悟诗中运用不同手法描写音乐的语言艺术。
审美鉴赏与创造:
● 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
● 品味诗的意境,体会李凭演奏的高超技艺。
素养目标
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工具书等相关工具搜集下列资料,课上,我们通过分享的形式共享预习成果
预习成果展示台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题目解说
活动1
作者简介
李贺,字长吉,是中唐的独树一帜的诗人。因被诽谤诲父名而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后只做过一个九品的奉礼郎,李贺少年时代就有才名,可惜仕途坎坷,怀才不遇,于是形成了凄艳诡谲的诗风。
作者简介
其诗作想象极为丰富,经常应用神话传说来托古寓今,所以后人常称他为"鬼才","诗鬼",创作的诗文为"鬼仙之辞"。有"'太白仙才,长吉鬼才'之说。其作品继承前代积极浪漫主义传统,驰骋想像,运用传说,熔铸词彩,创造出一种新奇瑰丽的境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作者简介
他所写的诗大多是慨叹生不逢时和内心苦闷,抒发对理想、抱负的追求;对当时藩镇割据、宦官专权和人民所受的残酷剥削都有所反映。留下了"黑云压城城欲摧","雄鸡一声天下白","天若有情天亦老"等千古佳句。
李贺因长期的抑郁感伤,焦思苦吟的生活方式,元和八年(813年)因病辞去奉礼郎回昌谷,27岁英年早逝。
写作背景
《李凭箜篌引》是李贺的代表作,大约作于811-813年,当时李贺在长安任奉礼郎。
李凭:唐朝著名宫廷乐师,因善弹箜篌,名噪一时。“天子一日一回见,王侯将相立马迎”,身价超过了盛唐著名歌手李龟年。
题目解说
1.李凭:元和年间著名的宫廷乐师,善弹箜篌。
2.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音域宽广、音色柔美清澈,表现力强。
3.引:“引”、“行”、“歌”及“吟”,是古诗的四种体裁,“引”篇幅较长,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活动2
听读与朗读
请同学们先听名家朗读,初步感知作者本文句读,再进行自我朗读,之后进入赛读环节,我们将评选出优秀朗读小组和“优秀朗读之星”。
优秀朗读小组是
优秀朗读之星是
你能标出这首诗歌的句读吗?
来,试着划分一下!
李凭箜篌引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活动3
解读文本
活动任务
1.对照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2.结合工具书,疏通文意。(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我们不妨以接龙的形式进行翻译哦!)
原文:
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李凭中国弹箜篌。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文 白 对 译
文 白 对 译
译文:
在深秋的夜晚,弹奏起吴丝蜀桐制成精美的箜篌。听到美妙的乐声,天空的白云凝聚起来不再飘游。
湘娥把泪珠洒满斑竹,九天素女也牵动满腔忧愁。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乐工李凭在京城弹奏箜篌。
乐声清脆动听得就像昆仑山美玉击碎,凤凰鸣叫;时而使芙蓉在露水中饮泣,时而使香兰开怀欢笑。
清脆的乐声,融和了长安城十二门前的清冷光气。二十三根弦丝高弹轻拨,打动了高高在上的天帝。
原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文 白 对 译
译文:
高亢的乐声直冲云霄,冲上女娲炼石补过的天际。好似补天的五彩石被击破,逗落了漫天绵绵秋雨。
幻觉中仿佛乐工进入了神山,把技艺向女仙传授;老鱼兴奋得在波中跳跃,瘦蛟也翩翩起舞乐悠悠。
月宫中吴刚被乐声吸引,彻夜不眠在桂树下逗留。桂树下的兔子也伫立聆听,不顾露珠斜飞寒飕飕!
文 白 对 译
活动4
合作探究
诗歌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让我们再读诗歌,一同探究诗歌带给我们的深层思考。
全篇可分为几部分,
每部分的大意如何概括?
全诗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4句):先声夺人,李凭出场 。
第二部分(5、6句):正面描写乐声,各具特色。
第三部分(7—14句):描写音乐效果,侧面烘托技艺高超。
情境学习
让我们穿越千年,为李凭举行一场演奏会,请你为这场演奏会设计一张海报,形式不限。
时间
地点
乐器
演奏者
观众
中 国
高 秋
箜 篌
李 凭
云、江娥、素女、长安百姓、
紫皇、石、天、神妪、老鱼、
瘦蛟、吴质、寒兔
你认为这场演奏会办的成功吗?
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十二门前融冷光”
“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你认为诗人李贺是怎样将这场演奏会记录成功的?
正 面
描 写
动作描写
声音描摹法
(运用拟生词)
比 喻
通 感
夸 张 拟 人等
联 想、想 象
侧 面
烘 托
环境渲染法
听者反应法
请找出诗歌中的正面描写
与侧面描写
正面描写
昆山玉碎凤凰叫,
芙蓉泣露香兰笑。
侧面描写
空山凝云颓不流。
江娥啼竹素女愁。
十二门前融冷光,二十三丝动紫皇。
女娲炼石补天处,石破天惊逗秋雨。
梦入神山教神妪,老鱼跳波瘦蛟舞。
吴质不眠倚桂树,露脚斜飞湿寒兔。
请同学们回忆白居易的《琵琶行》中的诗句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比较二者在音乐
描写时所用的不同技法。
篇 目 不同点 《李凭箜篌引》
《琵琶行》
技法不同
风格情感 迥异
多为侧面烘托
多为正面描写
纯为描摹音乐,没有诗人的情感寄托,风格凄寒冷艳、浪漫瑰丽
是一首叙事诗,在描摹音乐时也在叙事和抒情,琵琶女弹奏时的情态动作和作者的身世体验都穿插其中
李贺通过诗歌来赞美李凭的精湛技艺,想象丰富,设色瑰丽,艺术感染力很强,诗歌形象鲜明,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主旨归纳
《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
《李凭箜篌引》 一句,写流云为之凝神,从侧面总写箜篌音乐之美。
《李凭箜篌引》中运用通感的艺术手法直接描摹音乐的诗句是
成语“石破天惊”出自李贺《李凭箜篌引》中的
吴丝蜀桐张高秋
名句默写
空山凝云颓不流
昆山玉碎凤凰叫,芙蓉泣露香兰笑
芙蓉泣露香兰笑
昆山玉碎凤凰叫
拓展延伸
箜 篌
箜篌是中国古代传统弹弦乐器,产生于汉代。
有卧箜篌、竖箜篌、凤首箜篌三种形制,从古代大量演奏图像中所绘的竖箜篌和日本奈良正仓院保存的唐代漆箜篌和螺箜篌残件看,竖箜篌高三尺许,形如半边木梳,音箱设在向上弯曲的曲木上。凤首箜篌形制与竖箜篌相近,又常以凤首为装饰而得名,其音箱设在下方横木的部位,向上的曲木则设有轸或起轸的作用,用以紧弦。
李凭善弹的是竖箜篌,体曲而长,二十三弦,弹时如琵琶竖抱在怀,用两手齐奏。
生活中,总有那么一曲旋律或一首歌曲,拨动过你的心弦,引起过你的共鸣……请你用动情的语言抒写出来。
要求:
(1)要有侧面描写;
(2)至少要运用两种修辞方法;
(3)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准确、生动;
(4)不少于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