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 并序》同步授课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高中语文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中册《燕歌行 并序》同步授课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1.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4 01:18: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燕歌行 并序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体会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 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思维发展与提升: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
审美鉴赏与创造:通过诵读诗歌感知诗歌的音韵美。
文化传承与理解: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理想,增强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重点: 体会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难点: 体会诗中表现的爱国主义精神,初步形成对个人与国家、个人与社会、个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和认识。
【课程标准】
1.阅读与鉴赏
揣摩诗歌精湛的语言。
2.情感态度价值观
掌握诗歌环境渲染、对比衬托等艺术手法。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提到边塞诗和诗人,你会想到哪些?
也许你会想到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也许你会想到王翰的《凉州词》
蒲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而今天我们来一起学习边塞诗人高适的一首诗歌,让我们一起跨越几千年去走进一场战争,看看这群热血男儿在战场上遭遇了什么。
新课讲授:
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工具书等相关工具搜集下列资料,课上,我们通过分享的形式共享预习成果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台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题目解说
作者简介
高适(704—765年),字达夫, 一字仲武,河北蓨(tiáo)县(今河北景县南)人,。唐朝时期大臣、边塞诗人,安东都护高侃之孙。
天宝八年(749年),进士及第,授封丘县尉。投靠河西节度使哥舒翰,担任掌书记。拜左拾遗,转监察御史,辅佐哥舒翰把守潼关。天宝十五年(756年),护送唐玄宗进入成都,擢谏议大夫。出任淮南节度使,讨伐永王李璘叛乱。讨伐安史叛军,解救睢阳之围,历任太子詹事、彭蜀二州刺史、剑南东川节度使。广德二年(764年),入为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册封渤海县侯。
永泰元年(765年),去世,时年六十二岁,追赠礼部尚书,谥号为“忠”。著名边塞诗人,其作品集为《高常侍集》,《全唐诗》存诗四卷。其诗风格雄浑悲壮、古朴苍劲。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写作背景
张守珪当时担任着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的要职,主持北边第契丹的军事;史载他曾隐所部将领的败状,而向朝廷妄奏有克捷之功。所以此诗含有讽刺张守珪的意思,具有明确的现实针对性。
高适在创作此诗之前不久,曾经怀着豪情壮志,到蓟北一带漫游,寻求报效国家的机会。当时,那里正是唐朝与契丹对峙的前沿地区,形势紧张,是用人之地。由于当地军政官僚们堵塞贤路,高适的愿望无法实现,但他对边塞地区的现实状况是了解的更加具体、更加透彻了。将帅不恤士卒,指挥无能,欺君邀赏,高适对此感慨颇深,因写此篇。
题目解说
燕歌行”,是乐府古题,也就是汉魏乐府音乐中一支曲调的名称。“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体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较长。
“燕歌行”传统题材是写思妇征人的怨旷之情或者渲染边塞苦寒的处境和戍卒生活的艰苦,内容多写燕赵边塞之事,“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活动2:听读与朗读
请同学们先听名家朗读,初步感知作者本文句读,再进行自我朗读,之后进入赛读环节,我们将评选出优秀朗读小组和“优秀朗读之星”。
优秀朗读小组是
优秀朗读之星是
你能标出这首诗歌的句读吗?
来,试着划分一下!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活动3 :解读文本
活动任务
1.对照注释,试着翻译课文;
2.结合工具书,疏通文意。(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
(我们不妨以接龙的形式进行翻译哦!)
原文:
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 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成之事,因而和焉。
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有个随从主帅出塞回来的人,写了《燕歌行》诗给我看。我感慨于边疆战守的事,因而写了这首《燕歌行》应和他。
原文:
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
男儿本自重横行,天子非常赐颜色。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译文:
唐朝东北边境战事又起,将军离家前去征讨贼寇。
战士们本来在战场上就所向无敌,皇帝又特别给予他们丰厚的赏赐。
军队擂击金鼓,浩浩荡荡开出山海关外,旌旗连绵不断飘扬在碣石山间。
校尉紧急传羽书,飞奔浩瀚之沙海,匈奴单于举猎火光照已到我狼山。
山河荒芜多萧条,满目凄凉到边土,胡人骑兵来势凶猛,如风雨交加。
战士在前线杀得昏天黑地,不辨死生;将军们依然逍遥自在的在营帐中观赏美人的歌舞!
深秋季节,塞外沙漠上草木枯萎;日落时分,边城孤危,士兵越打越少
原文:
身当恩遇恒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
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更何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译文:
时值深秋大沙漠塞外百草尽凋枯,孤城一片映落日战卒越斗越稀少。
身受皇家深恩义常思报国轻寇敌,边塞之地尽力量尚未破除匈奴围。
身穿铁甲守边远疆场辛勤已长久,珠泪纷落挂双目丈夫远去独啼哭。
少妇孤单住城南泪下凄伤欲断肠,远征军人驻蓟北依空仰望频回头。
边境飘渺多遥远怎可轻易来奔赴,绝远之地尽苍茫更是人烟何所有。
杀气春夏秋三季腾起阵前似乌云,一夜寒风声声里如泣更声惊耳鼓。
互看白刃乱飞舞夹杂鲜血纷飞,从来死节为报国难道还求著功勋?
你没看见拼杀在沙场战斗多惨苦,现在还在思念有勇有谋的李将军。
活动4 :合作探究
诗歌是最精粹的语言艺术,让我们配乐再读诗歌,一同探究诗歌带给我们的深层思考。
你能试着小序的内容和作用吗?
小序交代了时间、事件、写作的缘由。为整首诗歌提供了一个大的环境背景。
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事? 哪些人? 哪些景?
事:战争
人:将帅 士卒(征人) 思妇
景:塞外秋景
按照什么顺序写战事的?
战事发展的顺序:
出师——失利——被围——死斗
“榆关”“碣石”“瀚海”“狼山”四个地方连缀,这中间有什么顺序,写了什么,起了什么作用?
顺序是由近到远,从辞家去国到榆关、碣石,更到瀚海、狼山,概括了出征的历程,逐步推进,把气氛从宽缓推入紧张。
战士们作战的条件有哪些不利之处?请同学们进行概括。
①“萧条”自然条件恶劣;
②“凭陵”敌人来势凶猛,战力强;
③“杂风雨”天气恶劣。
渲染了战势的危急与战斗条件的恶劣。
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环境条件恶劣,敌人凶猛善战,将领与战士的矛盾。其中官兵的矛盾,尤其是将领的寻欢作乐,不爱惜士兵是失败的主要原因。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这两句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
修辞手法:反问
作用:突出和强调表达的语气和力度。
“相看白刃血纷纷”与上文哪句内容形成鲜明对比?
“死节从来岂顾勋”与将领形成怎样的对比?
对比:“相看白刃血纷纷”与“汉将辞家破残贼”形成鲜明对比。对比:士兵们与敌人短兵相接,浴血奋战,那种视死如归的精神,岂是为了取得个人的功勋!他们是何等质朴、善良,何等勇敢,然而又是何等可悲呵! 诗人的感情包含着悲悯和礼赞。汉将轻开边衅,纵情声色,冒进贪功,不恤士卒。
为什么要提历史上的名将李将军呢?
通过用典和对比,讽刺当时将领的无能和不恤士兵的艰苦。
诗中那几句是写将帅的?
那几句是写士卒的?
分别反映了将帅士卒怎样的精神面貌?
让我们回到诗歌的字里行间,去寻找答案吧!
“男儿本自重横行”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力尽关山未解围”
“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士卒英勇顽强,视死如归,为国捐躯。
将帅好大喜功,贪生怕死,一味享受,不体恤士卒
主旨归纳
谴责将领骄傲轻敌,荒淫失职,造成战争失败,因而不像一般的边塞诗那样着重写民族矛盾,而是另辟蹊径,着重写军中矛盾。与此相适应,大量运用对比手法,加强了艺术表现力。最后怀念李广作结,也是用爱惜士卒、英勇善战的名将作标尺,对比诗中所写将领,给予无情的鞭挞。
课堂练习:
燕国 yān 摐 金 chuāng
旌旆jīng pèi 逶迤 wēi yí
碣石 jié 塞草腓féi
远戍shù 玉箸zhù
蓟北 jì 飘飖 yáo
拓展延伸:
边塞诗中常见的意象
边塞诗中常见的景物:秋月、雪山、大漠、孤城、边关、黄河、长云、雨雪、风沙。
边塞诗中常见的战事意象:金鼓、旌旗、烽火、长云、戈矛剑戟、 斧钺刀铩、雁飞鹰扬 、箭飞马走。
边塞诗中常见的地名:胡、羌、羯、夷(指少数民族)、碛西、轮台、龟兹、夜郎;天山、阴山、受降城、玉门关、关山、阳关、凉州、楼兰。
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作业布置:
请同学们课下阅读曹丕的《燕歌行(其一)》,试着比较分析这两首诗抒发的情感的异同。
【板书设计】
致大海
普希金
作者简介 化分句读
写作背景 解读文本
题目解说 文白对译
【课后反思】
这首诗描写了边庭士卒紧张激烈的战斗生活,赞颂了他们的英雄气概和牺牲精神,同时又以同情的态度,写出了他们离家远戍的痛苦。诗篇还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狂妄轻敌及其腐败的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这也是我们作为现代人解读到的精神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