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恩格斯写这封书信的背景和针对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抓住文中的基本观点,思考这些观点之间的逻辑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习文中举例论证等论证方法。
【素养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了解恩格斯的生平经历及文章的创作背景,积累文学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 梳理文章层次,提取主要观点,厘清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学习文中的论证方法。
文化传承与理解:深入了解历史发展的偶然性、必然性,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梳理文章层次,理解各部分的主要内容。
难点:本文中的论证方法。
【课程标准】
1.阅读与鉴赏
了解恩格斯写这封书信的背景和针对性。
2.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恩格斯论述问题的辩证思维和严密的逻辑性。
【教学方法】
点拨法、小组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播放诗朗诵《友谊地久天长》,导入新课。
有种友谊叫——马克思与恩格斯。
今天我们走近恩格斯从他的一封书信——《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开始。
新课讲授:
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工具书等相关工具搜集下列资料,课上,我们通过分享的形式共享预习成果
活动一:预习成果展示台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相关常识
4、题目解说
作者简介
恩格斯,弗里德里希·恩格斯(德语:Friedrich Engels,1820年11月28日-1895年8月5日),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
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恩格斯是马克思的亲密战友,和马克思共同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共同创立了科学共产主义理论;参加了第一国际的领导工作。马克思逝世后,他承担整理和出版《资本论》遗稿(第二、三卷)的工作,还肩负领导国际工人运动的重担。除同马克思合撰著作外,他还著有《自然辩证法》《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反杜林论》等。1895年8月5日,恩格斯因病逝世。
写作背景
1883年马克思逝世以后,恩格斯是“整个文明世界中最卓越的学者和现代无产阶级的道士”,许多国家的社会主义者都向他请教书信,成为恩格斯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种重要形式。
19世纪末,马克思主义继续在欧洲广泛传播,而1890年德国废除反社会主义的特别法,使人们的思想更为活跃,但是人们甚至有些社会民主党党员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水平降低了,他们受德国资产阶级学者巴尔特和“青年派”的影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在大学生中有所泛滥,他们中的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产生了误解。有一些大学生给恩格斯写信,提出了一些问题,请恩格斯予以解答。为了有针对性的解决疑惑,坚持马克思主义,反击机会主义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批判资产阶级学者的反马克思主义论调,进一步发展马克思理论,恩格斯给部分大学生回了信。
相关常识——科学与文化论著
所谓论著,就是带有研究性的著作。科学与文化论著是指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论文、著作,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社会科学论著,主要由分析推理而得,往往具有抽象性;二是自然科学论著,主要通过实验研究而得,往往具有实证性。本单元所选文章属于社会科学论著,在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本中另设有一个自然科学论著的单元,共同承担课程标准规定的“科学与文化论著研习”任务群的目标任务。
题目解说
本文是1894年1月25日恩格斯写给德国大学生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题目是编者加的。
活动二:听读与朗读
请同学们先听名家朗读,初步感知文中的基本观点,再进行自我朗读。
活动三:扫除拦路虎
惰性(duò) 撰写(zhuàn) 开辟(pì)
疲惫(bèi) 恰巧(qià) 编纂(zuǎn)
积累重要词语
归根到底:到最后,事物会是到某种样子。
精疲力竭:精神、力气消耗殆尽,形容极度疲劳,不想动的样子。
字斟句酌:写文章或说话时慎重细致,一字一句地推敲琢磨。
活动四: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梳理情节。
全文共分几个部分,每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试着进行划分归纳)
我们一起分享小组合作成果吧!
第一部分(1-3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4-6段):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互相作用,以及历史发展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第三部分(7-12段):点明当下的问题,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在标题“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中,你觉得“决定性基础”是什么?用文中的词语概括。
经济关系
活动五:自主探究
请同学们通过上下文,对照任务清单,完成自主探究活动
任务清单
1.作者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2.恩格斯是如何解读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3.这封信中,恩格斯提出了两点不应当忽视的问题,请概述这两个问题。
4.恩格斯在信中,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什么?我们应如何理解?
5.怎样理解“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6.学习恩格斯这封书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让我们一起完成任务清单上的问题吧!
作者讲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经济条件制约着历史发展。
恩格斯是如何解读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
①我们视之为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的经济关系,是指一定社会的人们生产生活资料和彼此交换产品(在有分工的条件下)的方式。
②包括生产和运输的全部技术。这种技术也决定着产品的交换方式以及分配方式,从而在氏族社会解体后也决定着阶级的划分,决定着统治关系和奴役关系,决定着国家、政治、法等等。
③在经济关系中还包括这些关系赖以发展的地理基础和事实上由过去沿袭下来的先前各经济发展阶段的残余。
④当然还包括围绕着这一社会形式的外部环境。
这封信中,恩格斯提出了两点不应当忽视的问题,请概述这两个问题。
①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但是,它们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②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并不是按照共同的意志,根据一个共同的计划,甚至不是在一个有明确界限的既定社会内来创造自己的历史。在所有这样的社会里,都是那种以偶然性为其补充和表现形式的必然性占统治地位。通过各种偶然性来为自己开辟道路的必然性,归根到底仍然是经济的必然性。
恩格斯在信中,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什么?我们应如何理解?
恩格斯用“曲线的中轴线”来概括历史发展中的经济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他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经济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经济的必然性。
怎样理解“恰巧某个伟大人物在一定时间出现于某一国家,这当然纯粹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是,如果我们把这个人去掉,那时就会需要有另外一个人来代替他,并且这个代替者是会出现的,不论好一些或差一些,但是最终总是会出现的。”?
这段话是恩格斯对伟大人物出现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阐释。历史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这是由当时的社会矛盾决定的;历史人物在何时何地出现,又具有偶然性。如果否认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对历史人物的决定作用,看不到历史人物产生的深刻社会根源,并夸大个人作用,就会陷人历史唯心主义;如果看不到历史的偶然性因素,就会陷入宿命论。
学习恩格斯这封书信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①在分析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时,要善于以唯物史观做指导,在大量的偶然现象中,找出必然的发展规律来。
②恩格斯在这封信中阐明了伟大人物是历史的产物这一著名原理,并结合必然性与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做了精辟的分析。
活动六:谈论交流
以小组为单位梳理并概括本文的论述思路、论证方法论证结构、恩格斯形象之后进行交流展示,各小组推荐两名代表准备成果展示和发言。
本文的论述思路
①首先阐明了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然后指出政治、法、哲学、宗教、文学、艺术等等的发展是以经济发展为基础的,它们之间又都互相作用并对经济基础发生作用。
③接着分析了历史发展中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阐明了伟大人物在历史上出现的偶然性与必然性。
④最后归结到要正确理解历史就必须注重经济史的学习,学会全面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
本文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
“恰巧拿破仑这个科西嘉人……这一点可以由下面的事实来证明:每当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的时候,他就会出现,如凯撒、奥古斯都、克伦威尔等等。”
这里使用了举例论证,证明伟大人物的出现有其偶然性。
②比喻论证
“如果您画出曲线的中轴线,您就会发现,所考察的时期越长,所考察的范围越广,这个轴线就越是接近经济发展的轴线,就越是同后者平行而进。”
这里使用了比喻论证,把偶然性比作“曲线”,把必然性比作“曲线的中轴线”,强调曲线始终围绕着中轴线上下摆动,偶然性总是表现着必然性。
③假设论证
如“假如没有拿破仑这个人,他的角色就会由另一个人来扮演”来论证伟人出现的必然性。
本文的论证结构
文采用了“总--分”式结构
①引论部分,通过下定义和作诠释,引出经济关系是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②本论部分,论证了不应当忽视的两个问题:上层建筑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两个偶然性的基础是经济的必然性问题。
③结论部分,再次点明经济的决定作用并给出阅读建议。
请你概括恩格斯的形象特征
①有责任担当的“传教士”的形象。对待学生们的疑问,积极做出回应。
②科学严谨,逻辑严密。在回信的时候按照1、2和a、b等方面逐一解答。
③有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准确的发现德国社会存在的问题。
④博学谨慎。在文章的末尾,为学生提供可供阅读的书目,并给出这份信件的阅读建议。
⑤亲切、平易近人。“请您”“请代我向……先生问好”等。
主旨归纳
本文是恩格斯给瓦尔特·博尔吉乌斯的回信。恩格斯针对当时资产阶级理论家对马克思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思想的歪曲,以丰富的历史知识和辩证的理论分析,论述了经济因素与上层建筑的关系,阐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为当时迷茫的德国人澄清了一些重大理论问题。
课堂练习: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试题。
初生的婴儿总是不美的,革新中的事物也是如此,因为革新正是时间所孕育的婴儿。
然而,正如创业难于守成,好的开端是一切后继者的模范。在人类的心灵中,恶似乎有一种自然的动力,它可以在发展中增强。而善却似乎缺乏一种动力,总是在开始时最强。革新乃是驱除“恶”的药物。有病而不服药就意味着不断地患新病,因为事物终归是要随着时间而发展的。因此,如果时间已使事物腐败,而人又无智慧使之改革,那么其结局只有毁灭。
既成的习惯,即使并不优良,也会因习惯而使人适应。而新事物,即使更优良, ① 。对于旧习俗,新事物好像一位陌生的不速之客,它引起惊异,却不受欢迎。
然而,历史是川流不息的。若不能因时变事,而顽固恪守旧俗,这本身就是致乱之源。时间本身正是立志改革者的楷模。它在运行中更新了世间的一切,表面上却又使一切似乎并未改变。假如不是如此,新事物发生得太突然,就难免会遇到极大的反对力量。所以实行改革要十分谨慎。每一次改革都必须是确有必要而并非为了标新立异的。 ② 。要注意到,即使有很多人赞同,它还是很危险的!正如《圣经》所告诫我们的:“你们当站在路上察看,访问古道。那是善道,便行在其间。这样,你们心里必得安息。”
上述文字中使用的论证方法有( B )
A.比喻论证、举例论证、引用论证
B.类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
C.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理论论证
D.类比论证、事实论证、对比论证
拓展延伸:
例证法
例证法内涵:例证法(举例论证)就是举出事例作论据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也就是常说的“摆事实”的方法。
例证法要求:首先是所选事例要真实、确凿、典型、新颖。其次,概述事例要简洁,突出事例中与要证明的论点关系密切的方面。最后,要注意揭示出论点与论据之间的内在联系,点明事例之所以证明论点的地方。
作业布置:
请以“理想的阶梯”为话题,写一段议论性文字,运用例证法,不少于300字。
【板书设计】
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
恩格斯
第一部分(1-3段):论述经济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第二部分(4-6段):论述上层建筑和经济关系互相作用,以及历史发展有其偶然性和必然性。
第三部分(7-12段):点明当下的问题,推荐著作,说明理解这封信的方法。
【课后反思】
本节课在教师备课、讲授、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比较抽象,需要我们教师课下备好相关知识,比如:历史唯物主义、德国的虔诚派、《反杜林论》等相关概念。课堂上涉及到相关知识,教师应该将这些概念信手拈来渗透到课堂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