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 身 工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蠕动(rú) 搅动(jiǎo) 惺忪(xīng) 荤腥(hūn)
B.弄堂(lòng) 褴褛(lǔ) 游说(shuì) 缜密(zhěn)
C.嘈杂(záo) 蹒跚(shān) 虐待(nüè) 骷髅(kū)
D.契据(qiè) 怜悯(mǐn ) 譬如(pì) 瞌睡(kē)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 她们根本就没有“做” “不做”的自由。她们每天的工资就是老板的利润,所以 在生病的时候,老板 会很可靠地替厂家服务,用拳头、棍棒或者冷水来强制她们去做工作。
A.因为 和 即使 也
B.所以 或者 虽然 还
C.因为 或者 虽然 出
D.所以 或者 即使 也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儒学是儒家的学说,由孔子创立。薪尽火传,经过漫长的岁月,儒学得以延续和发展。
B.上届冠军挪威队以全胜战绩出线,表现十分出色,其卫冕雄心及雄厚实力令人刮目相看。
C.对现在的青年人来说,包身工制度已经时过境迁,成为“历史的陈迹”了。但是我们不可忽视这篇课文深刻的教育意义。
D.20世纪30年代日本帝国主义在上海经营的工厂里,还公然地保存着奴隶制度,肆无忌惮地对中国女工进行着巧取豪夺的剥削。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且句意明确的一项是( )
A.目前,我国是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入选项目最多的国家,这一成绩主要靠的是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取得的。
B.人们感怀大自然,摹写它亘古如斯的美丽,并将身心沉浸其中,在聆听万籁的时候体味人世的纷繁,感慨历史的沧桑。
C.朝鲜即将发射卫星的消息引发了韩、日两国的紧张,除了与美国进行协商外,韩、日均在军事层面采取了应对对方的准备。
D.事实上,学术是一种帮助我们尽可能认识事物本质或者真相,它本身不是目的,为学术而学术显然是忽略了学术本身的工具性。
二、综合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5~8题。
智障人沦为奴隶是社会耻辱的记录
刘洪波
再次看到奴役劳动,虽然媒体报道说的是“做工”。
新疆托克逊县,佳尔思绿色建材化工厂有十余名工人被奴役:工人们逃跑就遭毒打、干活如牛如马、吃饭与狗同锅、没有工钱……
近代以来,人们对血腥的非人道劳动最强烈的控诉,不过是“工人是有人身自由的,靠出卖劳动实现劳动力的简单再生产,而不能实现作为人的自我发展”。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这些做工的人没有人身自由,所获只够“体力再生产”,完全沦为劳役的工具。
这些奴隶多数智障,他们被四川省渠县乞丐收养所组织成“残疾人自强队”,通过“劳务协议”输送到新疆,除了一次性费用,他们还为乞丐收养所赚取每人每月300元工资,同时“劳务协议”还规定每丢失一人赔偿1 000元。
奴隶出租协议使用了“劳务协议”这个体面的名称,如同奴隶工厂挂上“绿色”的招牌。
现代社会,肢体和智力残障的人应当得到救助。如果救助缺乏,国家需要表示自己有心无力,这是文明与人道价值对国家责任作出的要求。
然而,我们再次看到残障者变身奴隶。此前,山西、河北、安徽曾有过“黑砖窑”奴役智障者,所谓的“严厉查处”,不足以使残障者沦为奴隶并被出卖的现象绝迹。益有进者,这次我们还看到拥有并出租奴隶的主子被表彰文件称为“十多年来先后收留社会流浪者、聋哑残疾人、弱智乞丐150人”,并担任县工商联的执委。
这样的奴役劳动,与其说使我感到愤怒,不如说使我感到耻辱。
愤怒总是有对象的,这里当然提供了很多愤怒的对象。那个工厂,那个收养所,那些长期以来未能发现奴隶工厂光天化日的秘密的政府部门,那些对陷残障人于奴隶境地的人进行表彰的机构……愤怒是完全有处可去的。
然而,我想奴隶与奴役劳动,更应当是一个耻辱的记录。
这个耻辱属于每个人。不仅是因为每个人都会被奴役劳动加以外在的标记,更在于这样的耻辱使人无法面对自己的内心。利润、发展对一些人已是如此重要,以至于人伦、人性、不忍之心、怜恤之道都已失陷,以至于能够让人类最古老的悲悯和现代世界的基本价值一锅端掉、齐根拔除。
耻辱,不仅是我们生活在一个奴役劳动时有出现的环境之中,而且我们自己也未必不是那环境的一部分。那些奴隶,不过是因为极端的手法引人震惊,但这种震惊可能就像重刑主义者震惊于凌迟的残酷。只要人仍然被视为工具和手段,而不是价值和目的,程序不同的奴隶化与被奴隶化就不会绝迹。
(摘自2010年12月15日《齐鲁晚报》)
5.文章第一段似乎是一个不完整的语句,作者为什么要以此句作为开头?
6.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新闻评论中智障者沦为奴隶,被强迫劳动的原因。
7.作者为什么说“这样的奴役劳动,与其说使我感到愤怒,不如说使我感到耻辱”?
8.面对智障人员沦为奴隶,过着猪狗一样的生活的现状,每个有良心的人都会感到震惊和愤怒,但震惊和愤怒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请你针对这种情况,提出几个解决问题的方法。
参考答案与解析
一、选择题
1.A
【解析】
B项,“褴褛”的“褛”应读“lǚ”;C项,“嘈杂”的“嘈”应读“cáo”;D项,“契据”的“契”应读“qì”。
2.D
3.B
【解析】
B项,“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根据“上届冠军”“其卫冕”可判断使用有误。4.B
【解析】
A项,句式杂糅,删除“取得的”;C项,“应对对方的准备”有歧义;D项,成分残缺,在“真相”之后加上“的工具”。
二、综合题
5.【答案】
这七个短语是按照起床的动作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这些短语描写了包身工起床时的混乱情况。
【解析】
这七个短语是按照起床的动作的先后顺序进行排列的。这些短语描写了包身工起床时的混乱情况。
6.【答案】
这句话把描写包身工起床后赶忙下来的短语放到前面,突出了她们的狼狈相,更深刻地表现了她们被奴役被威迫的可怜。
【解析】
按照现代汉语普通语句的语序来对照这句话,可以发现这是一个倒装句,倒装是为了强调。据此分析即可。
7.【答案】表现了包身工长期受到非人的折磨而变得麻木的心态。
【解析】
“害羞感觉的迟钝”是一种麻木的心态,这是长期被侮辱被奴役的结果。据此分析即可。8.【答案】这是一个十分瘦削的女孩,长期的非人的折磨使她皮包骨头,她没有名字,不被人尊重,被当作牲口一样使用,被当作泥土一样践踏。
【解析】
“芦柴棒”可以给人以瘦削、干枯的联想。由此可见包身工的处境是悲惨的。
第 4 页 共 4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