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高一地理第一学期期中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02.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14-01-10 10:21:24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2014年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期中考试
地理试卷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80分钟。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单项选择题。(20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1、下列关于天体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月球是地球唯一的卫星。
B、太阳是离地球最近的恒星。
C、行星本身不发光,靠反射恒星的光而发亮。
D、星云是由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呈云雾状外表的天体,主要成分是氢。
2、据新华社9月13日电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12日证实,太空探测器“旅行者1号”已经飞出太阳系。按照一些媒体的描述,太阳系外“景色”并无多大变化,依然是“寒冷、深邃的空间”。现在看来,“旅行者1号”位于( )
A、地月系 B、太阳系 C、银河系 D、河外星系
3、下列选项属于天体系统的是( )
A、“北斗七星” B、白羊座 C、地月系 D、天王星
4、太阳能量的来源说法正确的是( )
A、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裂变反应。
B、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C、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外部的核裂变反应。
D、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外部的核聚变反应。
5、太阳辐射的能量是巨大的,尽管只有二十二亿分之一到达地球,但是对于地球和人类的影响却是不可估量的。下列关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太阳间接为地球提供了光、热资源,地球上生物的生长发育离不开太阳。
B、太阳辐射能维持着地表温度,是地球上的水、大气运动和生命活动的主要动力。
C、作为工业主要能源的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是地质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
D、太阳辐射能是我们日常生活和生产所用的能源,如: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
6、下列关于太阳和太阳活动说法正确的是( )
A、我们用肉眼观测到的太阳表面是色球层。
B、太阳的大气层从外向内分别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
C、黑子和耀斑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它们的活动平均周期约11年。
D、当太阳黑子和耀斑增多时,其发射的电磁波会扰乱大气层,使地球上的无线长波通信受到影响。
地球自转一周的时间是1日,由于在计算自转周期时,选定的参考点不同,1日的时间长度略有差别,如果以遥远的同一恒星为参考点,则1日的时间长度为23时56分4秒;如果以太阳为参考点,则1日的时间长度是24小时。根据以上条件回答7-9题。
7、我国北方某学校学习小组在某特定方向观察到一颗明亮的恒星(北极星除外),此时为北京时间21时。此后保持一切情况不变,第二天再次在这一特定方向观测到这颗恒星,北京时间为( )
A、21时 B、20时56分4秒 C、21时3分56秒 D、20时3分56秒
8、北京时间13时,该学习小组观测到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且太阳高度最大。第二天再次观测到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这时,北京时间为( )
A、13时 B、12时56分4秒 C、13时3分56秒 D、12时3分56秒
9、北京时间13时,该学习小组观测到太阳位于正南方天空且太阳高度最大,则该地经度为( )
A、135°E B、135°W C、105°E D、105°W
0、读右图,关于图中A和D两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A的线速度比D小
B、A的线速度和D一样
C、A的角速度比D大
D、A的角速度和D一样
11、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关系是( )
A.重合 B.每天重合一次 C.在二分日重合 D.在二至日重合
12、一架飞机于“北京时间”11月7日19时30分从北京起飞,飞往夏威夷某岛(西十区),飞行时间为18小时,则到达时当地时间是( )
A、11月7日0时30分 B、11月7日19时30分
C、11月8日19时30分 D、11月6日19时30分
13、 读“太阳直射点周年变化示意图”,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在④处时,应是6月22日前后
B、从①处移到③处,需要l恒星年
C、位于①或⑤处时,都是北半球的春分日
D、从②处移到④处期间,我国各地白昼逐渐增
14、12月22日,下列昼夜长短情况正确的是( )
A、北极圈及其以北有极昼现象 B、南极圈及其以南有极夜现象
C、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D、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
15、自3月21日至9月23日,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A、北极圈内极昼范围的变化:大→小→大
B、北京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大→小→大
C、地球公转速度:快→慢→快
D、北半球夜长的变化:短→长→短
16、下列纬度既无阳光直射,又无极昼、极夜的是 ( )
A、20°N B、68°N C、30°S D、70°S
读“地震波波速与地球内部构造图”回答17~18题。
17、地球内部圈层划分的依据是
A、温度变化 B、地震波传播速度的变化
C、内部压力变化 D、物质组成
18、动画片《喜羊羊与灰太狼》喜羊羊想“遁地”前往地球另外一侧去看看。他从家中钻入地下,始终保持直线前进并穿越地心,在他穿越地心前,依次穿越的是
A、地壳—莫霍界面—地幔—古登堡界面—地核
B、地壳—古登堡界面—地幔—莫霍界面—地核
C、地幔—莫霍界面—地核—古登堡界面—地壳
D、地壳—地幔—地核—莫霍界面—古登堡界面
读“经纬网图”,完成19-20题。
19、设A、B两地和A、D两地之间的最短距离分别为S1和S2,则
A、S1=0.5 S2 B、 S1= S2 C、S1=1.5 S2 D、S1=2 S2
20、从B沿最短距离走到C的方向为
A、一直向西 B、一直向东 C、先东北后东南 D、先西北后西南
综合题。(共2个大题,共40分)
21.下图是一幅“以极地为中心的光照图”,读图完成下列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1)此图表示的是  日(节气)的光照情况。图中ED表示       线,
DC表示       线。(晨或昏)
(2)此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昼长是     小时。
白昼最短的是      点,昼长是     小时。
(3)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时,B点的日落时间是      时。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

22、下图为北半球高空气压分布图,图中MN为等高面。据图回答以下问题:(每空2分,共20分)
(1)甲乙两处地面冷热不均,甲、乙中受热的是 处,气压 ;(填高或者低)
冷却的是 处,气压 。(填高或者低)
(2)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 三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处;
气压最低的是_____处。
(3)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城市中心。若此图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白天热力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陆地, 是海洋。(填甲或乙)
地理答题卡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综合题。
21、(1)此图表示的是  日(节气)的光照情况。图中ED表示       线,
DC表示       线。(晨或昏)
(2)此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点,昼长是     小时。
白昼最短的是      点,昼长是     小时。
(3)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时,B点的日落时间是       时。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22、(1)甲乙两处地面冷热不均,甲、乙中受热的是 处,气压 ;
冷却的是 处,气压 。
(2)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 三处;气压最高的是______处;
气压最低的是_____处。
(3)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城市中心。若此图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白天热力环流侧视图,,则 处是陆地, 是海洋。(填甲或乙)
参考答案
单项选择题。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答案
A
C
C
B
A
C
B
A
C
D
题号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C
B
C
D
C
C
B
A
B
C
综合题。
21、(1)此图表示的是 夏至 日(节气)的光照情况。图中ED表示   昏   线,
DC表示  晨  线。(晨或昏)
(2)此时A、B、C三点中白昼最长的是    B   点,昼长是   18  小时。
白昼最短的是   C  点,昼长是  12  小时。
(3)此时,A点的地方时是  15  时,B点的日落时间是     21   时。
(4)此时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 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23°26′N,45°W)向南北两侧递减;或者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22、(1)甲乙两处地面冷热不均,甲、乙中受热的是 甲 处,气压 低 ;
冷却的是 乙 处,气压 高 。
(2)图中A、B、C、D、E五处,气压相等的是 B、D、E 三处;气压最高的是_A_处;
气压最低的是___C__处。
(3)若此图是城市和郊区之间的环流侧视图,则 甲 处是城市中心。若此图是海洋和陆地之间白天热力环流侧视图,,则 甲 处是陆地, 乙 是海洋。(填甲或乙)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