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9张PPT)
党 费
王愿坚
无数的革命先烈用宝贵的生命为今日之中国奠基,歌颂英雄、赓续民族血脉是我们的责任
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王愿坚同志的一篇《党费》,一起去开掘、搜求、理解宝贵的革命精神财富!
1.阅读与鉴赏
● 梳理小说情节结构,理解小说主旨。
2.情感态度价值观
● 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王愿坚及其作品,了解小说写作的时代背景。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情感及主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
● 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作者、写作背景等相关文学常识。
思维发展与提升:
● 梳理小说的情节,把握情感及主旨。
审美鉴赏与创造:
● 分析细节描写,概括人物形象。
文化传承与理解:
● 体会文章所传达的崇高的自我奉献的牺牲精神,提高思想追求。
素养目标
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工具书等相关工具搜集下列资料,课上,我们通过分享的形式共享预习成果
预习成果展示台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题目解读
活动1
作者简介
王愿坚,山东诸城人,中国电影编剧、作家。1944年到抗日根据地参加革命工作,1945年参加八路军。解放战争时,在华东野战军第三纵队的报社任编辑和记者。主要作品有《党费》《粮食的故事》《普通劳动者》《足迹》《路标》《妈妈》《灯光》等,1974年与陆柱国创作了电影文学剧本《闪闪的红星》。
写作背景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北上长征,国民觉调遣重兵进攻“围剿”闽粵赣苏区。军事上,采用“驻剿”和分进合击的战术;政治上,实行移民并村,断绝群众资助红军的粮食来源,欲置红军于死地。在敌人的残酷“围剿”下,我党在苏区的革命工作遇到极大困难。
题目解读
《党费》是王愿坚的成名作和代表作,多次被选入中学 语文课本,影响深远。小说记录了红军留守部队的一段关于党费的故事。以“党费”为题,点名了结构小说的核心对象,间接表现了作品的立意和主旨。
活动2
扫除拦路虎
围剿 偏僻
惬意 蓦地
八角坳 熨帖
打量 髻子
譬如 咂嘴巴
jiǎo
pì
积累重要字音
qiè
mò
ào
yù tiē
liang
jì
pì
zā
活动2
扫除拦路虎
鸦雀无声:
蹑手蹑脚:
七零八落:
连乌鸦麻雀的声音都没有,形容非常安静。
形容走路脚步放得很轻,也形容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
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散了。
积累重要词语
活动2
扫除拦路虎
急中生智:
直截了当:
口口声声:
形容事态紧急的时候,突然想出办法。
形容(言语行动等)简单明了,不绕弯子。也形容人很直爽。
形容一次一次地说,或经常说。
积累重要词语
活动2
扫除拦路虎
自言自语:
慢条斯理:
口口声声:
指自己对自己说话。
形容说话做事慢腾腾,不慌不忙。
形容两手空空,没有任何可以凭借的东西。
积累重要词语
活动3
听读与朗读
请同学们先听名家朗读,初步感知文本结构,再带着任务进行自我朗读。
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
引子——由“我”缴党费引出回忆
开端——交代斗争环境,引出主要事件
发展——“我”与黄新成功接头
高潮——“我”再见黄新遭围捕,黄新舍命搭救
结局——“我”代黄新缴上党费
活动4
小组合作探究
下面我们走进课文的具体内容,探究文本深层次的内容,你准备好了吗?
任务清单
小说中黄新带领群众择菜叶子的情节有何作用?
当白鬼子来搜查时,作者主要写了黄新的哪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文章标题《党费》,从文章内容看应该是黄新同志的,却是用“我”第一人称来叙述,为什么?
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形象特点?
《党费》这篇小说,虽然有些情节略显夸张,但还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如何理解“党费”的特殊意义
小说中黄新带领群众择菜叶子的情节有何作用?
作者着意描绘择菜叶子的细节,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描写,表现了地下党员的机警和对革命的热情。这一细节描写,也为下文故事情节的发展做了铺垫。
当白鬼子来搜查时,作者主要写了黄新的哪些动作?说明了什么?
当白鬼子来搜查的时候,黄新“把菜筐子用草盖了盖儿”,然后才“抱起孩子亲了亲”,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在她心里这筐咸菜的重要性,刻画了她时时刻刻想到支持武装斗争的思想境界。亲了亲孩子表明她意识到事态的严重性,并且已做好了牺牲的思想准备。
文章标题《党费》,从文章内容看应该是黄新同志的,却是用“我”第一人称来叙述,为什么?
①用第一人称进行叙述,贴近读者,让人感动。开篇用我缴党费为引子,采用倒叙的方式引出故事,激发读者兴趣。
②用第一人称叙述,一方面使故事真实可感,另一方面以我的视角描写了与黄新的两次见面,串起了故事,又大大压缩了作品的篇幅,突出典型的场景、细节,凸显人物形象。
③最后通过第一人称“我”为媒介,把自己对黄新的感情融入其中,加深了对黄新的认识。
女共产党员黄新有着怎样的
形象特点?
让我们去文本中中去找具体事例加以说明
例如
她把丈夫送去参加红军,“并村”之后又积极组织地下活动。在敌人的严密控制和封锁之下,她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十分焦心;重新与党组织取得联系时,又显得异常高兴与激动,渴望重新加入战斗。她不顾自身生活的艰难,省吃俭用,把丈夫留给她安家的两块银洋省下来作为党费,托“我”转交给党组织,以期对党组织有点用处;被“我”拒收后,又用一块银洋买盐腌咸菜以作为党费交给党组织;危难之际,她多次嘱托“我”把咸菜交给党组织,即使在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她仍记挂着要缴党费。无论在怎样艰苦的条件下,她总是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结 论
她一心向党,视党的利益高于一切
例如
她洒脱干练,斗争经验丰富。她在担任地下党联络员的职务时,能准确识别暗号,保密工作做得也很到位。在与党组织失去联系时,她始终怀有希望;在艰苦卓绝的环境中,她对革命仍抱有坚定的信仰,体现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在遇到白匪突然搜查时,她临危不乱,沉着指挥,明知自己可能就此牺牲,仍将各项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
结 论
她聪明机警,坚毅乐观
例如
她第一次与“我”接头时,就张罗着给“我”拿吃的,虽然自己已穷得揭不开锅,但仍倾其所有地招待同志,体现了她热情质朴的特点。黄新五岁的女儿在困苦生活的折磨下,瘦得“细长的脖子挑着瘦脑袋”,看到咸菜“馋得不住地咂嘴巴”。但黄新狠下心来,不让孩子吃一根菜,在严重困难的关头,为了支援山上的游击队,她宁愿让自己的孩子受委屈。因为她认为“只要有咱的党,有咱的红军,说不定能保住多少孩子哩”。无论何时,在她心里,首先想到的是党是红军,充分表现出了黄新的无私与赤诚。
结 论
她热情质朴,无私赤诚
例如
面对生死关头的严峻考验,她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保全自己的性命,而是如何保护革命同志为了保护同志和党的事业,她已经做好了自我牺牲的准备。面对敌人的搜捕,黄新毅然决然地用自己的生命换取了同志的安全。这一壮烈的举动,把黄新的思想境界推向最高峰,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最崇高、最纯洁的党性。
结 论
临危不惧,不怕牺牲
《党费》这篇小说,虽然有些情节略显夸张,但还是有真实的人物原型的,如何理解“党费”的特殊意义
“党费”是那个时代共产党员信仰的具体化,对党负责任,对受苦受难的人民负责任。现在的共产党员没有经受过战火的洗礼,也不能丢掉这种信仰,不仅仅是按时交足党费,最重要的是不忘自己共产党员的身份,自己的存在是为了传承信仰,为人民服务。做到这一点,才是真正交了“党费”。
小说描写了一位年轻女共产党员在敌后艰苦环境里坚持斗争,为了缴纳党费和掩护游击队的同志,献出自己生命的故事,塑造了一个信仰坚定、斗争顽强、富有牺牲精神的共产党员形象,赞美了她对党的忠诚,讴歌了她为革命事业勇于牺牲的精神。
主旨归纳
下列词语中加粗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
A.沆瀣一气/巷道 鞭笞/苔藓 行伍/行云流水
B.斐然成章/悱恻 嗔怒/滇池 折本/不折不扣
C.好高骛远/芜杂 淬火/猝发 起哄/哄堂大笑
D.色厉内荏/素稔 绸缪/荒谬 蔓延/顺蔓摸瓜
C
拓展延伸
侧面衬托,个性鲜明
侧面衬托,就是通过对其他人物、事件的叙述和描写,来衬托主要人物。恩格斯曾倡导“把各个人物用更加对立的方式彼此区别得更加鲜明”。
小说中侧面描写的作用
拓展延伸
牵线搭桥,推动情节
在一些小说中,人物的一举一动、一笑一颦,往往从次要人物的眼睛里看出来,对人物的感受、评论,往往从次要人物的嘴里说出来,通过次要人物的见闻,把故事相关的情节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推动情节发展---他们的出现主要担当特定的角色,完成一定的叙事功用。
小说中侧面描写的作用
拓展延伸
升华主题,画龙点睛
小说中的次要人物不只和主要人物息息相关,也和作品的主题思想血肉相连。也就是说,次要人物的设置是为塑造主要人物服务的,更是为揭示小说主题服务的。小说对次要人物的刻画貌似平淡轻松,实则蕴含着厚重的力量,既增添了小说的艺术感染力,又起到深化主题、画龙点睛的作用。
小说中侧面描写的作用
本篇课文在写到,“我”第二次下山接头遭遇危险,黄新舍身相救,“我”回到山上,“见了魏政委。他把孩子揽到怀里,听我汇报”。而“汇报”的内容没有写出来。
请你根据课文相关情节,把“我”给魏政委“汇报”的内容写出来。内容符合课文情节,语言表达简洁、顺畅,30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