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万花筒”教案设计
教材分析
本次习作的主题是“生活万花筒”。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印象最深的一件事,可以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也可以是自己看到的或听到的事,要按照一定的顺序把这件事情写清楚。
本单元习作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提出了习作任务,并提示学生可以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也可以写看到或听说的事,还列出了八个题目供学生参考,以帮助学生打开思路。第二部分呈现了一个帮助学生梳理事情起因、经过、结果的表格,实际上也是在帮助学生梳理思路,以便能按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第三部分对习作修改提出要求,要把习作读给同学听,根据同学的建议进行修改。
教学目标
1.进一步体会按一定顺序写事,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2.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3.能根据他人的建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
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把一件事写清楚。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制作带有教师生活照的课件。
学生准备:自己喜欢的生活照。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板块一 游戏导入,激发情感
活动1 做游戏,猜故事
1.导入:这节课老师要和大家一起做个游戏,游戏的名字叫——玩转生活万花筒。
2.导学:万花筒里会有怎样的精彩内容呢?请我们一起来欣赏。
3.依次屏显教师的生活情景照,请学生猜一猜照片背后的故事。
活动2 选择照片,讲述故事
1.教师选择学生最感兴趣的一张照片,讲照片背后的故事,要把经过讲清楚。
2.过渡:生活是五彩斑斓的,这个万花筒里记录着我们每个人的难忘瞬间。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转动生活万花筒,分享那一个个难忘的故事。
操作指导:通过“玩转生活万花筒”的游戏,激发学生兴趣,在老师分享的故事中感悟怎样把故事讲清楚,为学生的表达做铺垫。
板块二 小组游戏,点拨指导
活动1 组内交流,讲述故事
1.导学:我们的生活丰富多彩,在小组内把自己的生活万花筒转给大家看一看吧!然后把你最感兴趣的一个讲给大家听,要把经过讲清楚。小组成员可以对自己感兴趣的地方提问。
2.推选代表集体交流。
3.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活动2 品读例文,感知方法
1.导学:你觉得谁的故事经过讲得最清楚?说说理由。
2.学生汇报交流。
3.引导学生品读例文一,了解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要素,并把一些重要内容写清楚的方法。
(1)学生自由读例文一《我家的杏熟了》和课文的旁批。
(2)引导学生想一想:作者是怎么样把奶奶“分杏”这件事写清楚的?
(3)出示第8自然段,想一想:作者是怎样把“分杏”和“打杏”的过程写清楚的?
课件展示:杏一个接一个落在地上。我连忙弯腰去捡,不一会儿就捡了一衣兜。奶奶把小淘淘和他的伙伴都叫了过来,一人分给五六个,剩下的几个给了我。看他们吃得那样香甜,奶奶的嘴角露出了微笑,转过头对我说:“要记住,杏熟了,让乡亲们都尝个鲜,果子大家吃,才真的香甜呢!”
(4)小结:写一件事一般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要把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特别是这件事情的经过,这是我们写文章的重点,可以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细节描写,将这件事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4.引导学生品读例文二,了解详略结合的写法。
(1)学生自由读例文二《小木船》和课文的旁批。
(2)引导学生想一想:“我”和陈明的矛盾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课文只用“转眼几个月过去了”一句话加以交代,你觉得课文有没有把事情写清楚?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4)小结:写时间跨度大的事,要围绕重要内容写,不重要的内容可以简要交代。
5.总结:要把一件事情写清楚,就要交代清楚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特别是这件事情的经过,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把人物表现写具体了,这件事情的经过也就生动了。而有些不重要的内容简要交代即可,叙述要做到有详有略。
操作指导:教师要通过小组内游戏和提问交流,给学生们提供一个广阔的思考和交流空间,学生初步感受本次习作内容。在品读两篇例文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感知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使学生对如何写事了解得更加清晰,为落笔成文打下基础。
板块三 明确要点,理清思路
活动1 阅读要求,明确要点
1.导学:同学们,相信不管是你亲身经历的事,还是你看到的或听到的事,你的生活万花筒一定非常精彩。这节课,就请你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一件事与大家分享。
2.自主阅读教材习作要求,想想本次习作的要求有哪些。
3.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指导,相机出示思维导图。
课件展示:
4.学生自主思考自己想写的事情,并填写教材中的表格。
事情
起因
经过
结果
5.小组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导。
活动2 理清思路,构思成文
1.过渡:同学们,我们已经明确了自己想写的事情,那么,应该按照怎样的思路来写呢?
2.学生交流。
3.教师结合示例点拨思路。
(1)开头可以直接交代要写的事情是什么,也可以通过某件事物引出要写的事情。
课件展示:示例
假日里,爸爸带我去黄山,爬天都峰。——《爬天都峰》
每当我看见珍藏在抽屉里的那只精致的小木船,就想起陈明来。 ——《小木船》
我家院子里有一棵大杏树。每年到了麦收时节,树上就结满了金黄的杏。——《我家的杏熟了》
课文《爬天都峰》在开头交代清楚了时间、地点和人物及要写的事情是什么。而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小木船》则以与事物“杏树”和“小木船”有关的描写开头,自然引出下文。
(2)按照一定顺序写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尤其要把事情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例如:《麻雀》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重点叙述了作者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生动地再现了老麻雀为保护小麻雀与猎狗对峙的经过。课文《爬天都峰》按照爬山的顺序来写,通过叙述作者爬山时的感受、说的话和做法,写清了爬山的过程。
(3)可以用事件的结果自然结尾,也可以通过交代这件事带给自己的感受或影响来结尾。
课件展示:示例
我急忙唤回我的猎狗,带着它走开了。——《麻雀》
听了奶奶的话,我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我每年都照着奶奶的嘱咐,把熟透了的金黄金黄的杏分给小伙伴们吃,也送给邻居叔叔婶子们尝鲜。——《我家的杏熟了》
课文《麻雀》在结尾就交代了事情的结果,而习作例文《我家的杏熟了》在结尾则交代了事件对“我”的影响。
4.教师再次总结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
操作指导:此环节通过思路点拨引导学生理清写作思路,并通过总结学到的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指导学生根据自己掌握的行文思路和写法,高效地完成本次习作。
板块四 动笔成文,互评互改
活动1 构思成文,互评互改
1.过渡:根据刚才讲解的思路和写法,相信同学们在头脑中都有了一定的行文思路,那就拿起你手中的笔,写出你的故事与大家分享吧。
2.学生动笔成文,教师巡视指导。
3.小组内互读互改,提出修改建议。
活动2 集体评议,修改习作
1.学生完稿之后,挑选3~5名学生把习作读给同学听,大家共同评议,然后根据评议修改自己的习作。
2.出示评价标准:
(1)有没有按一定顺序写事?
(2)有没有把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交代清楚?
(3)有没有把事情的重要内容写清楚?
3.学生把修改后的习作读给大家听。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完善自己的习作。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本设计由玩转生活万花筒切入,从教师到学生,在玩中感知内容,在对感兴趣的地方提问和例文学习中掌握把事情写清楚的方法,让学生动手做一做、试一试,动口说一说、议一议,动脑想一想,然后再写一写。这样有序引导,学生的习作才能言之有物、言之有序。总之,要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观察生活,体会生活,把习作的过程理解为认识生活、记录生活的过程,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及时鼓励,充分调动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范文引路
帮爷爷戒酒
俗话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家就有件烦心事,那就是爷爷的酒瘾特别大。但最近,在我的“帮助”下,爷爷戒酒了。
以前,爷爷嗜酒如命,每天都会喝酒,奶奶和爸爸妈妈不知道劝了他多少次,可酒就像是爷爷的命根子①,怎么也戒不掉!看着爷爷每天晕晕乎乎的,看着他的身体一天比一天差,我真想帮爷爷戒掉酒瘾。
那天,我趁爷爷出门买早餐的工夫,让奶奶帮我“把风”,偷偷把爷爷酒瓶里的酒倒掉一半,兑了点白醋进去,又往酒瓶里倒了点盐和糖,然后把水加满,盖上瓶盖,使劲摇晃。我紧张地往外张望着,心里像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②的,要是被爷爷看见,我可吃不了兜着走!我刚用毛巾把瓶子的外表擦干净,就听奶奶使劲咳嗽了几声——爷爷回来了!我赶紧把酒瓶放回原处。
爷爷坐下后,习惯性地拿出酒瓶美美地喝了一口,酒刚入口,爷爷就脸色大变,瞪圆了眼睛,把酒喷了出来。我顿时笑得前仰后合,爷爷看着我的样子,怀疑地说:“是不是你做的?”“怎么可能呢?”我连忙收住笑,“我一直在写作业呢!是不是买到假酒啦?您看报纸上都报道了,假酒坑害人的性命呢!”爷爷捧着报纸看着,脸色渐渐凝重了起来,我趁机说:“爷爷,为了您的健康,也为了不让全家人担心,您就把酒戒了吧!”爷爷听了我的话,又看看那张报纸,终于点了点头,说:“都听孙女儿的,爷爷从现在开始就戒酒!”③听爷爷的口气,还真像铁了心似的。
果然,从那以后,爷爷就再也没喝过酒,酒瘾上来了,就喝一口我“特制”的“酒”,即使有人请爷爷喝酒,爷爷也拒绝了诱惑。
爷爷凭着自己的毅力,战胜了酒瘾。我想:爷爷这么大的酒瘾也能戒掉,世界上真是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啊!不过,这也多亏了我的“帮忙”啊!④
行文写法赏析
“嗜酒如命”“命根子”,这两个词语体现出了爷爷的酒瘾之大,为下文写小作者帮爷爷戒酒做了铺垫。
巧妙引用歇后语,生动地写出了小作者紧张的心情。
对话描写推动了事情的发展,同时也将小作者劝爷爷戒酒的过程清楚地展现了出来。
结尾抒发了小作者的感受,同时巧妙点题,首尾呼应。
总评:1.小作者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了自己帮爷爷戒酒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并抓住自己劝爷爷戒酒的经过进行了详细描写。
2.文中小作者对自己和爷爷的动作、神态、语言的描写非常出彩,画面感极强,能够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3.习作思路清晰,结构完整。习作语言有自己的特色,成语、歇后语等为文章增色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