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3张PPT)
迷 娘(之一)
歌 德
听 歌 识 人
他是继荷马、但丁之后欧洲最伟大的诗人
他是启蒙主义思想家,其创作把德国文学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
他的代表作《少年维特之烦恼》
他是——
歌 德
1.阅读与鉴赏
● 理解诗歌的意象特点,分析意象在主旨表达方面的作用。
2.情感态度价值观
● 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1.知识与技能目标:
● 了解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与作者相关的诗歌作品。
2.过程与方法目标:
● 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诗歌,体会迷娘思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 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学习目标
语言建构与应用:
● 了解作者诗歌的创作背景及与作者相关的诗歌作品。
思维发展与提升:
● 在反复的诵读中理解诗歌,体会迷娘思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
审美鉴赏与创造:
●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诗歌所表达思想感情的体会。
文化传承与理解:
● 品读诗歌,领会诗歌的内涵,体会诗歌蕴涵的思想感情。
素养目标
预习作业
请同学们通过网络、工具书等相关工具搜集下列资料,课上,我们通过分享的形式共享预习成果
预习成果展示台
1.作者简介
2.写作背景
3.题目解说
活动1
作者简介
歌德,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作为戏剧家、诗人、自然科家、文艺理论家和政治人物,歌德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戏剧、诗歌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也是世界文学领域最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之一。
作者简介
歌德一生跨两个世纪,正当欧洲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年代。封建制度的日趋崩溃,革命力量的不断高涨,促使歌德不断接受先进思潮的影响。从而加深自己对于社会的认识,创作出当代最优秀的文艺作品。歌德的绰号为浪游者在法兰克。
写作背景
《迷娘》创作于1783年之前,后收入歌德长篇小说《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作为小说人物迷娘的唱词。《迷娘》(之一)是歌德《迷娘曲》三首中最脍炙人口的一首,贝多芬、舒伯特舒曼、柴科夫斯基等世界作曲家为这首诗歌谱曲达百次以上。1776年,歌德作为枢密公使馆参赞开始为魏玛公国服务,并获得了更多的政治任务。
写作背景
179年他被提升为枢密顾问,在魏玛进行政治改革。歌德厌倦了魏玛公国小朝廷的庸俗公务,一心想要逃避这种烦闷的生活。在作《迷娘曲》之前,歌德已经两次从山上眺望过山南的意大利;在作此诗后的1786年6月,歌德前往意大利,居住了近两年的时间,在古老文化中汲取了创作养分。
题目解说
《迷娘》选自《迷娘曲》《迷娘曲》共有三首,课文选的是第一首,抒发了迷娘思念家乡和追求美好世界的感情。迷娘,人名Mignon的音译。诗歌以人物名为题,既表明了诗歌的抒情主人公,同时也以“迷娘”这一充满梦幻气息的名字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这首诗曾被海涅称为“一支写出了整个意大利的诗歌”。
活动2
听读与朗读
请同学们先听名家朗读,初步感知诗情,之后带着任务再进行自我朗读。
任务单
请为全诗划分结构
诗歌第三节选取了哪些意象?其意境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如何理解诗歌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个称呼?
诗歌各节的开头和结尾,使用的句式基本相同,这种复沓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
活动3
成果分享
请结合课下搜集的资料、自读文本的内容,分享一下任务单中的成果!
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节:描写故乡的自然风光。
第二节:描写故乡的房屋建筑。
第三节:描写回乡的必经之路。
请为全诗划分结构
意象:柠檬花、绿叶、橙子、蓝天、和风、桃金娘、月桂。
意境特点:宁静、美好。
思想感情:这些具有意大利典型特征的意象是人物故国之思的寄托物,表达了浓郁的思乡之情。
诗歌第一节选取了哪些意象?其意境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成行的圆柱、辉煌的厅堂、宽敞明亮的居室、大理石立像。
意境特点:美好、哀婉。
思想感情:通过描写迷娘幼年时生活的房子,抒发了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诗歌第二节选取了哪些意象?其意境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意象:云径、山岗、驴儿、雾、岩洞、危崖、瀑布。
意境特点:神秘、险峻。
思想感情:通过这些意象,写出了迷娘返乡路途的艰险,抒发了她坚定的返乡之情。
诗歌第三节选取了哪些意象?其意境有什么特点?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以对知心人倾诉的形式完成。倾诉的人是迷娘,而被倾诉的对象分别是“爱人”“恩人”“父亲”,事实上,这三者是同一个人——威廉·迈斯特。迷娘在心中深深地爱着他,可她知道他们是无法在一起的,于是就由“爱人”转而称呼他为“恩人”,进而称呼他为“父亲”。这三种称呼在诗中的转换,表达了迷娘对迈斯特怀有的那种复杂、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既哀婉,又美好。这三种称呼所蕴含的情感是逐渐加深的。
如何理解诗歌中“爱人”“恩人”“父亲”这三个称呼?
诗歌各节的开头和结尾,
使用的句式基本相同,
这种复沓的表现手法在表达上有什么作用?
本诗各节的开头和结尾使用的句式基本相同,构成了一种明显的重复,这使得诗的结构整齐而稳定,具有旋律感。这种诗歌结构对于表达迷娘的复杂感情起到了很好的强调作用。
首先,同一句式和相似句子的重复出现,强化了这一句子所传达的感情。每节诗以“你知道吗……”“你可知道……”不断发问,表达了迷娘对于被问到的景物的执着思念。而每节都重复发问“你可知道那……”,再次强调了这种感情。而每节诗末句的“前往,前往”不断重复,则强调了想要回到故乡的那种心情的急迫和强烈。
其次,这种重复不是刻板的重复,而是有所变化,这就形成了稳定中的变化,而且是一种内容的递进和情感的深化和升华。迷娘思念的景物由故国到故园,最后到回故乡的道路,情感越来越急迫和强烈,而对于迈斯特的感情也由“爱人”到“恩人”再到“父亲”,得到了升华。
活动4
合作探究
请同学们再读诗歌,升华感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完成下列问题的探究。
马上行动起来吧!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大胆的发表你的见解吧!
你认为这首诗歌的最大的艺术特点是什么?
这首诗的最大特点是运用了复沓叠唱的艺术结构技巧。
这种诗歌结构艺术在我国的《诗经》里早就熟练运用。这首诗的三节正歌第一句开头和第五句都采用了诗歌反复的手法,加强了询问力量,增大了思念的程度;副歌部分采用了基本相同的架构句式,只在特别关键的地方替换了两个字,不仅使诗歌的思想内涵增大,使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更加热切和复杂,而且使诗歌具有音乐复唱的旋律美感,增强了诗歌的抒情性和艺术感染力。复沓叠唱在表现形式上,采用基本相同的句式结构。它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一般来说,语气上,它起到强调作用;结构上,起圆合作用;内容上,丰富诗歌的内容。
其次,这首诗歌运用正歌和副歌的形式。
诗歌共三节,每一节都由正歌和副歌组成。正歌分别描写了意大利的美好景物、迷娘幼年生活的房子、迷娘返回故国途中所见的景物。副歌则抒发了强烈的故国之思。正歌所描写的景物是副歌所抒发情感的基础,正歌和副歌相互配合,寓情于景,相得益彰,把感情的抒发推向极致。
最后,这首诗歌意象鲜明,意境优美。
诗歌选取的意象带有鲜明的意大利景物的特色,而且同是意大利景物,三节诗歌所选的意象的特点是不同的:第一节的景物高洁、宁静,第二节的景物庄严、肃穆,第三节的景物神秘、古朴。同时,诗歌中,意象和迷娘的情感完美融合,构成了优美的意境,画面有尽而情意无穷,令人陶醉。
这首诗从三个不同的角度选取众多意象,描绘出意大利迷人的景色宏伟的建筑和阿尔卑斯山脉的险峻神秘,表现了迷娘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对威廉的感激、信任和爱恋,也表达了诗人对光明、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与追求。
主旨归纳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 莎士比亚,英国著名大戏剧家、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李尔王》《麦克白》《罗密欧与朱丽叶》。
B. 惠特曼,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其诗集《飞鸟集》开创了本国文学史的新篇章。
C. 歌德,德国著名大诗人,浪游者为歌德的绰号,主要作品有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
D. 易卜生,芬兰剧作家,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他的作品强调个人在生活中的快乐,无视传统社会的陈腐礼仪。最著名的社会悲剧有《玩偶之家》等。
C
拓展延伸
狂飙突进
运动
狂飙突进运动,指十八世纪德国新兴资产阶级城市青年所发动的一次文学解放运动,也是德国启蒙运动的第二次高潮。这个时期,是文艺形式从古典主义向浪漫主义过渡的阶段。其名称来源于剧作家克林格的戏剧《狂飙突进》,代表人物是歌德和席勒。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是其典型代表作品,表达了人类内心感情的冲突和奋进精神。狂飙突进运动时期的作家受到当时启蒙运动的影响,特别是受到了卢梭哲学思想的影响,他们歌颂“天才”,主张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出了“返回自然”的口号。
请同学们课下朗诵并赏析《迷娘》之二、之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