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第3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7.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13 22:23: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认识物质的微粒性,知道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知道构成物质的微粒有质量和体积小、不断运动、有间隔等基本特征。
2.知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和实验现象。
教学重难点
认识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微粒,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自主预习
阅读课本P48~P51有关“分子和原子”部分,并用彩笔把基本概念及重点知识做上记号。各小组交流讨论,提出预习疑问。
课堂教学
【课堂导入】
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设问】世界是由形形色色的物质构成的,但物质本身又是由什么构成的呢?
【演示】品红扩散实验
【提问】品红为什么消失?整杯水为什么变红了?
【展示】一束洒了香水的手绢
【提问】你们闻到了什么气味?它能够看见吗?你知道这是什么原因吗?
【播放动画】品红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许多颗粒状的微小粒子从手绢上不断向四周扩散,飘到画面另一侧女孩鼻孔内。
【讲解】原来手绢上有香味物质的颗粒扩散到空气中飘进我们的鼻孔。其实我们生活中有很多类似现象,科学家们已利用科学技术证明了物质是由一些看不见的粒子构成的,它们就是分子和原子。
【结论】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
【投影】a.苯分子的照片。b.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
【学生活动】观察现象,思考问题。观看放映,并观看苯分子图像,和世界上最小的汉字——中国。
知识点1:粒子的特征,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非常小
【提问】水也是由分子构成的,水分子看不见,为什么水却能看见?
【讲解】其实分子是很小的粒子。
【追问】教材上哪些数据说明分子很小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8最后一段。
【激趣】多媒体显示一组数据对比。
【学生活动】用课本数据作答,学生看到答案惊讶!
知识点2: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引入】从课堂开始的品红消失和闻到的香水味以及动画。我们猜想分子是运动的,但这并不能让我们信服,下面我们用实验来探究一下分子的运动。
【提供资料】浓氨水易挥发出氨气,氨气极易溶解于水。
【演示】取一支试管加20mL水,滴2滴酚酞试液,再滴加浓氨水。观察有什么现象?
【观察回答】酚酞遇氨水变成了红色。
【提问】若不直接滴加浓氨水,你有什么办法使酚酞试液变成红色吗?
【提供仪器】浓氨水、酚酞试液、大小烧杯、大试管、胶头滴管、棉花、滤纸条、锥形瓶、橡皮塞。
【实验要求】用以上仪器设计实验探究氨分子的运动。
【多媒体展示】播放氨分子运动。
【提问】这一实验说明了什么?
【追问】若改变温度对分子运动有什么影响?你能设计实验证明吗?
【教师提供】红墨水、同等质量的冷水和热水。
【交流与讨论】学生讨论后交流,学生分组实验并观察现象,学生归纳内容回答:氨分子总在不断运动,温度越高运动速度越快。
【结论】分子总在不断地运动,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知识点3:分子间有一定的间隔
【演示实验】一碗黄豆和一碗绿豆混合到一起不够两碗,让学生形象理解分子间间隔有的大,有的间隔小,混合后间隔小的分子进入到间隔大的分子中。
【学生活动】分析、归纳出分子间有间隔。
【分组实验】分八个小组做用注射器分别抽取等体积的水和空气,用手指堵住针头口,推压活塞,感受推压的难易。
【提问】由分组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容易被压缩,而液体、固体分子间间隔较小,不易被压缩。
【小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构成的。
(1)粒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2)粒子都在运动,且温度越高,粒子运动的速率越快。
(3)粒子间都有间隔,且温度越高,间隔越大(即热胀冷缩)。压强越大,间隔越小(即压缩)。
【归纳与板书】粒子的特征。
知识点4: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提问】液态水变成蒸气“跑”走的情形与制取氧气时水“跑”来的情形是否一样?为什么?
【演示】flash动画模拟《过氧化氢分解的微观变化》,边演示边讲解。
【指导】引导学生从分子的角度,理解水的蒸发与过氧化氢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
【分析讨论】在教师引导下分析
1.水的蒸发:
水分子未变,分子间隔增大——物理变化
2.氧气的制取:,过氧化氢――二氧化锰―→水+氧气
过氧化氢分子本身变了——化学变化
【思考】再次分析指出化学变化中分子发生改变。
【模型演示】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
【小结】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追问】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
【提问】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
【交流与讨论】领会分子的“分与合”,认识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小结】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2)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
(3)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4)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5)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板书】分子――分成―→原子分子
【投影】图3-5几种分子的模型
【交流与讨论】观看投影认识分子的构成。认识分子的性质。
【提问】前面我们学习过氧气,知道氧气具有氧化性,空气中也有氧气,空气中的氧气有氧化性吗?那么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是否相同?
【讲解】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
【提升】同学们,通过以上的学习,我们对微观世界有了初步的了解,认识到了化学变化的实质。微观世界真的是奥秘无穷,未来留给你们继续去探索吧。
布置作业
完成课后作业,并预习下一课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