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1课时) 课型 新授课 授课人
教学目标及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 树立学生的生命观念,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学生爱护大自然、保护动物的社会责任。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举例说出两栖类在生殖与发育过程中形态、结构的变化 2、举例说出两栖类生殖和发育过程 难点:描述蛙的生殖和发育过程
教学准备 教材分析:通过小论文片段及图片说明,使学生对于蛙的生殖发育全过程有清晰的了解;并通过比较总结出两栖类的特点。 1、有关青蛙生殖和发育的影视及动画资料 2、有关两栖类的图片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温故知新 回顾复习两栖类的知识点 水生---陆生的过渡类群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生活在陆地上和水中,用肺呼吸,皮肤辅助呼吸 两栖类常见的物种 学生跟着巩固知识点,核对导学案上的1-4题练习题 幼体 水生 鳃呼吸 成体 水陆 肺呼吸(皮肤) 巩固所学知识 掌握两栖类的变态发育特点 了解其它两栖类
导入新课 以童话故事 “小蝌蚪找妈妈”引入课题,展示图片,请学生找出小蝌蚪的妈妈。提出问题:小蝌蚪从哪里来的? 带着问题进入学习 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营造欢乐的气氛,进入本节学习内容
提出问题 合作学习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春末夏初时节为什么会蛙声如潮?(播放视频) 教师:蛙声是雌蛙还是雄蛙发出来的?目的是为了?是一种什么行为? 教师:求偶成功之后,青蛙抱对(提高卵的受精率),观看视频 教师:发生的过程都在哪里?受精都在体外进行,这种受精方式叫什么? 补充:有受精卵的生殖方式为有性生殖 教师:我们通过学习知道了小蝌蚪是从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小蝌蚪和青蛙妈妈长得不一样,小蝌蚪要经过什么样的变化才能和青蛙妈妈中的一样呢?(播放视频) [问题讨论]: (小组讨论5min)1、蛙的生殖与发育过程要经历哪几个主要时期? 了解青蛙的繁殖季节 答:雄蛙,求偶,生殖行为 答:雌蛙产生卵子,雄蛙产生精子,精子和卵子结合形成受精卵 答:水中、体外受精 完成练习题5-7(5min),核对答案 学生完成表格内容的填空 蝌蚪青蛙呼吸器官尾四肢生活环境
引入知识点 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说出答案,加深记忆 引导学生通过观看视频回答问题 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
2、蝌蚪与青蛙的不同之处? 形态结构生活习性有差异的诶变态发育 3、活动结束后,如何处理青蛙?为什么? 教师:说出青蛙的发育过程,请同学一次说出图片的名称,并且排序 补充:生命的起点都是受精卵 完成练习题8-9 答:放回大自然,青蛙可以捕食害虫 答: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完成练习题10-11 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爱护自然,树立起保护青蛙,保护环境的意识 培养学生观察的能力,加深巩固学生的知识和记忆
课堂小结 蛙的生殖:过程、特点 蛙的发育:过程、特点 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板书设计 两栖类的生殖与发育 生殖:场所:水中 特点:体外受精、有性生殖 发育:过程:受精卵—蝌蚪—幼蛙—成蛙 特点:变态发育
教学后记 鳃、栖(qī)、肺的书写 与昆虫类的发育做对比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