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共15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复习课件】(共15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2.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4 09:38:3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5张PPT)
八上期末复习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1、结合解近代经济发展的历程,从“唯物史观”角度分析特点和发展缓慢的原因。
2、通过材料、表格等多元史料,从“史料实证”和“唯物史观”分析社会生活的变化和近代教育发展历程。
3、探讨近代文学、艺术、报刊、音乐的发展,从“家国情怀”认识创作的背景和艺术性。
素养目标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育文化
事业的发展
第25课
第26课
民族资本主义的
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化
教育、新闻出版业
的发展
文学艺术的成就
设置问题、自学展示
(体系构建)
要求:3-5分钟背会课本目录,掌握每节课课本子目录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时间5分钟)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有哪些特点?
(基础过关)
考点一:近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
要求:看课件问题结合课本和背诵提纲逐个背过(10分钟),遇到不懂得问题和同学交流或举手问老师。背过后同桌互相提问(5分钟),提问后默写重点知识(5分钟)。
发展阶段 特点 原因
洋务运动时期
甲午中日战争后
一战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产生
洋务运动的诱导
发展
外商企业的刺激;
实业救国思潮的兴起(张謇、荣氏兄弟)
短暂的春天
①国外: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②国内:中华民国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奖励发展实业的法令。
逐渐凋谢
①国外:一战结束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国内:民族工业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A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剪辫易服、改称呼、废止缠足、改礼节、改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
B变化的主要原因:西方文明的传入;②辛亥革命的影响。③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C总体特征: 新旧并呈、多元发展。
[阻碍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根本原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其他原因:民族资本主义受外国资本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多重压迫(三座大山)。
①艰难曲折;整体水平落后(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②结构不平衡(集中于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③地区分布不平衡(集中于沿江沿海的大城市地区)。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出现了哪些变化?变化的原因?变化的总体特点?
设置问题、自学展示
考点二: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要求:看课件问题结合课本和背诵提纲逐个背过(10分钟),遇到不懂得问题和同学交流或举手问老师。背过后同桌互相提问(5分钟),提问后默写重点知识(5分钟)。
1.依据课本概述洋务运动、甲午中日战争后、辛亥革命时期的教育成就,科举制何年废除?
①洋务运动时期,洋务派创办京师同文馆(第一所新式学堂)、福州船政学堂等一批新式学校。 ②甲午战争后,清政府在天津创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③百日维新期间,清政府创办京师大学堂。(我国第一所高等学校)
2.《申报》是我国早期的报纸。通过当时这份报纸,我们可能看到的内容有
①谭嗣同英勇就义②《马关条约》的评论③詹天佑修建京张铁路④《南京条约》的评论
3.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是
商务印书馆
4.近代文学作品有哪些?
5.近代歌曲有哪些?
6.近代美术成就?
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虾》
徐悲鸿熟悉中西画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
聂耳《义勇军进行曲》(作曲)《毕业歌》
冼星海《黄河大合唱》
鲁迅的《狂人日记》(讨伐封建主义的檄文)《阿Q正传》(批判国民性问题的经典之作)、郭沫若的《女神》等
1.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下列属于研究张謇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余秋雨给张謇故居的题词 B. 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的股票档案
C. 戏曲剧本《张謇传》 D. 纪录片《张謇》
B
重点知识专练
史料的类别
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或者说,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物品都可以作为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
史料的类别划分有多种,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文献、实物、口述和图像。
(1)文献史料主要是指保存下来的文字记录、文字材料。
(2)实物史料是指那些可以明确反应和传递历史信息的物体,如历史的遗迹、遗址、物品等。
(3)口述史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的对过去的回忆,主要通过笔录、录音、录像等形式把口述材料记录下来。
(4)图像史料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如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等。
设置问题、自学展示
重点知识专练
材料一:洋务派官僚们提出“寓强于富”的口号,……(1872年)办起了原来封建社会中没有的现代机器工业,他们的原意是想因此而能维持和加强封建主义的统治,但是他们所办的企业大多失败了。……他们兴办工业,对于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又不可能不起刺激和推动作用。——《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材料二:1895至1900年间,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激增到933家……它们凭借雄厚的资本,利用中国的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节省了运费,又享有免纳种种苛捐杂税的特权,不仅获得巨额利润,而且迅速发展为具有垄断性的企业,严重排挤了中国民族工业的产品。
——《中国近代史(1840-1919)》
材料三: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
(1)据材料一,结合所学,列举两例“他们”在这一时期创办的“现代机器工业”。材料认为,“兴办工业”目的是什么?在客观上又起到了什么作用?
(2)材料二中“列强在华设厂总数激增”开始于哪一条约?据材料概括“他们”为什么能够“严重排挤中国民族工业”?
(3)材料三中,荣氏企业兴起的国内外因素分别是什么?据材料归纳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和“陷入危机”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概括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
【答案】
(1)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汉阳铁厂、湖北织布局等(任举两例)。维持和加强封建主义的统治。刺激和推动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2)《马关条约》。拥有雄厚的资本、利用廉价劳动力和原料、节省运费、享有特权、发展为垄断企业等,任写两条即可
(3)外因: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内因是辛亥革命的推动。日本对民族企业的压榨(日本侵占面粉市场和倾销棉纱)、国民党发动内战
(4)在艰难曲折中发展。
答题指导:
第一步,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第二步,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结合前后问题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正文的同时,还要 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出处。
第三步:分段根据设问概括
第四步:规范要点作答
重点知识专练
设置问题、自学展示
中国教育在近代社会的变迁中同样经历了蜕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大事记
材料二 清末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摘编自秦凌《民国时期的教育立法研究1912-1949年》
材料三 1912年5月4日,京师大学堂更名为北京大学。北京大学校园里有座雕像,主体是两个螺旋状的大写字母D(民主)和S(科学)。1918年至1922年间,李大钊任主任的北大图书馆订购了40余种有关马克思主义及俄国十月革命的书籍,并经常在《北京大学日刊》上进行宜传和介绍。1920年,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他们都以北京大学图书馆为主要活动地点,其中许多人成为坚定的共产主义者。
(1)依据材料一,概括洋务运动期间文化教育的特点。结合所学,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二、三,分别指出民国初年的教育和20世纪初的北京大学发生的变化。(3)综上所述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促进中国近代教育改革的因素有哪些?
重点知识专练
【答案】
(1)由地主阶级主导发展,主要向西方学习,主要服务于洋务企业;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对外国资本的入侵起到了一定的抵制作用
(2)教育宗旨发生了变化,由忠君、尊孔变为了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学制发生了变化,变为了民主学制;民国初年的立法机构和教育立法都发生了变化;由宣传民主科学变为宣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
(3)帝国主义的侵略,救亡图存的时代需求﹔国际新思潮的影响﹔中国原本教育体制的落后;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向西方学习;思想的解放等。
答题指导:
第一步,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第二步,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结合前后问题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正文的同时,还要 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出处。
第三步:分段根据设问概括
第四步:规范要点作答
重点知识专练
史料实证
大生纱厂
世人皆言外洋以商务立国。此皮毛之论也,不知外洋富民强国之本实在于工,……此则养民之大经。富国之妙术,不仅为御侮计,而御侮自在其中矣。 ——张謇《代鄂督条陈立国自强疏》
张謇
①人物张謇
②主张实业救国-状元实业家
③成就创办大生纱厂等一批企业等。
背景
甲午中日战争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核心素养
历史解释
荣氏兄弟福新面粉厂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短暂的春天”,建立了以纺织业和面粉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1931年下半年开始他们的面粉和棉纱市场被日本人大量侵占,荣氏企业陷入困境,1937年以后又遭战火洗劫,企业遭受重创。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1947年开始再次陷入生存危机”
①“陷入困境”-1931年-九一八事变-开始了局部的侵华战争。
②“遭受重创”-1937年卢沟桥事变-开始了全面侵华战争。
③“陷入生存危机”-1946年国民党发动了全面内战。
④生存环境: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的夹缝中生存,还要遭受战火的摧残,生存环境十分恶劣。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历史解释
此事乃吾国数千年中莫大之举动,言其重要,直无异古者之废封建,开阡陌。 ---严复《论教育与国家之关系》
事件:废除科举制度
影响:开启了中国近代教育,促进了教育的发展。
清未的教育宗旨是传统的“忠君”、“尊孔''。民国元年所公布的教育宗旨为:“注重道德教育,以实利教育、军国民教育辅之,并以美感教育完成其道德。”民国元年所公布“民主学制”即“壬子学制”。此外,在教育立法机构的建立、义务教育立法等方面也有重大的变革。
教育变化:①教育宗旨;②学制;③立法机构;④教育立法
变化背景(原因)
①民族危机加剧;
②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创建中华民国
④西方思想文化的传入
⑤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推动。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①189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
②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③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①1872年-上海-《申报》
②是近代中国存在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
③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复杂的发展历程,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在中国新闻史和社会史研究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①1915年-陈独秀-上海-《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
②发表《敬告青年》,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
③《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阵地之一。
核心素养
报刊 《时务报》 (1896年创办) 《国闻报》 (1897年创办) 《民报》 (1905年创办) 《青年杂志》(1915年创办) 《解放日报》 (1941年创办) 《申报》
(1872年创办)
宣传思想
影响
维新变法思想
“三民主义”
民主、科学
无产阶级的路线、方针、政策
(马克思主义)
体现了中国政治近代化、思想近代化的探索
见证了解放战争的发展历程
见证、记录晚清以来中国曲折的发展历程
核心素养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