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复习精品课件(共34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复习精品课件(共34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4 09:39:2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4张PPT)
中国近代史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八年级上册
一、大格局:大事年表
1937 年7月 卢沟桥事变,全国抗战开始。
9月 平型关大捷 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
12月 迁都重庆、南京大屠杀
1938 年 台儿庄战役 慕尼黑阴谋
1939年9月 德国闪击波兰,英法对德宣战,二战爆发1940年 百团大战 德军占领西北欧、法国投降
1941年 苏德战争爆发、 太平洋战争爆发
1942年 《联合国家宣言》发表 中途岛战役 斯大林格勒战役
一、大格局:大事年表
1943年12月中美英发表《开罗宣言》
1944年6月 美英军队在诺曼底登陆,开辟第二战场
1945年4月 中共七大 雅尔塔会议 柏林战役
5月 德国无条件投降
7月 波茨坦会议
8月 日本无条件投降
9月 日本签署投降书,二战结束
二、大视野:知识网络
日本大举侵华
1931年九一八,占领东北
}
国民政府从“攘外必先安内”到“不抵抗”到1937年的“表示抗战”
{




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略中国
中共九一八通电全国号召抵抗日本侵略(义勇军抗日)
1935年中共《八一宣言》:“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1936年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抗日民族统一初步形成
1935年我党领导一二九运动,宣传抗日救国
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
1935年华北事变侵入华北
}
1937年9月,中共中央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第二次国共合作实现。红军改编为八路军、新四军


前期,大举进攻
相持阶段对国民政府以政治诱降为主




敌后


淞沪会战
粉碎灭亡中国企图
南京大屠杀
太原会战
徐州会战(台儿庄大捷)
武汉会战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
第三次长沙会战
豫湘桂战役
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
取胜,鼓舞士气
相持阶段到来,国民政府消极抗日,积极反共。伪国民政府成立
建立抗日根据地,八路军、新四军开展游击战争
太原会战中,平型关大捷
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胜
1938年《论持久战》
相持阶段后,建设抗日民主政权。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团结抗战
1940年百团大战
振奋抗战精神
1945年4月中共七大召开
1945年5月欧洲战事结束,盟国协同对日。
8月15日本投降
9月2日二战结束
抗战胜利的原因和抗战胜利的意义
三、大探究:刨根问底
1.第二次国共合作为什么能够实现?
3.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维护者和领导者。
2.七七事变标志日本开始全面侵略中国,为什么说中国抗日战争有14年?
4.用史实说明日本速战速决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计划破产。
5.《论持久战》发表的背景和意义是什么?
6.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日本怎样调整侵华方针?
7. 抗日战争分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你能划分吗?
8.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国民政府对共产党政策怎么变化?共产党是如何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
9.全面抗战开始后,形成了哪两个战场?它们的抗战路线有何不同?
三、大探究:刨根问底
10.抗日根据地为什么在1941年-1942年出现困难局面,是怎样度过的?
12.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有哪些?说说它胜利的意义。
11.中共七大有什么内容,会议的意义是什么?
四、大综合:连线成面
1.日本侵略中国逐步展开,华北事变时中日民族矛盾就成了主要矛盾。七七事变标志了全面抗战的开始。
7.1938年10月,日军占领武汉,战线长,抗战到了相持阶段,印证了《论持久战》的分析。它的发表为中国抗战指明了正确的道路:持久战、人民战争。
2.我党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维护者 。九一八事变时我党就号召全民族反抗日本的侵略,《八一宣言》提出“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瓦窑堡会议提出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标志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我党提交《国共合作宣言》,统一战线正式建立。我党深入敌后,建立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争,壮大抗日力量。相持阶段后,我党维护团结,坚持全民族抗战,成了抗日的主要力量。
5. 南京大屠杀是侵略战争的罪证,是当时法西斯(军国主义)的残暴表现。不忘国耻,反对军国主义。
3.抗战开始就形成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正面战场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没能阻止敌人的进攻。敌后战场发动群众,直的是全面抗战路线,坚持持久战,建立根据地,力量不断成长。
4.正面战场的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和1941年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体现了中国军队的抗战精神,也是应该肯定正面战场粉碎日军速战速决灭亡中国的作用。
6.平型关大捷是中国军队抗战最早的胜利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初期最大的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和百团大战是抗战相持阶段的胜利,鼓舞了士气。
四、大综合:连线成面
8.由于国民政府的立场,受日本调整侵华方针的影响,1939年国民政府转向消极抗日、积极反共 。1940年成立了南京伪国民政府。日军扫荡,国民政府封锁和军事进攻,导致抗日根据地出现困难局面。抗日根据地成立抗日民主政权,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开展大生产运动等,团结地主,坚持全民族抗战。
9. 中国的抗战是全民族的抗战,全国各民族、各阶层团结抗日,海外华侨也作出贡献。中国的抗战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世界反法西斯同暖风起了领导作用。抗日战争的战局在苏美反击德国不断胜利的形势下不断好转。抗战的反攻阶段离不开苏联的对日宣战和美国对日本本土的进攻。
11.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百年中国反抗外国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 。
1 0. 中共七大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和建立新中国的任务,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会议将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成果。
五、有重点:课本主要内容
【正面战场的抗战】 台儿庄战役、武汉会战和第三次长沙会战,正确认识正面战场的贡献。
【敌后战场的抗战】平型关大捷的意义,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发展,《论持久战》发表的意义,百团大战和正确认识敌后战场抗战的作用。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的抗战】七七事变的史实和影响,国共第二次合作及全民族抗战的表现,淞沪会战的意义,南京大屠杀的史实。
【抗战的胜利】中共七大的历史意义,抗战胜利的原因和历史意义。
六、有规范:重要语录
1.日本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一段路轨, …… 第二天清晨,日军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
2.短短4个多月,东北100多万平方千米的锦绣河山,全部丧于敌手 。1932年,日本扶植早已退位的清朝末代皇帝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 ……九一八事变激起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怒潮。东北民众和未撤走的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寇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组织抗日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3.1935年下半年,日本策动所谓“华北自治运动”,妄图使华北五省脱离中国版图。 …… 1935年12月9 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北平数千名学生冒着严寒聚集在新华门前,向国民党当局请愿。他们高呼“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口号,并举行示威游行。 ……这就是著名的“一二九运动”。这场爱国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的到来。
4.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这就是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从此,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六、有规范:重要语录
5.1937年7 月7 日晚,驻屯北平南郊的日军以军事演习中一名士兵失踪为借口……炮轰我军驻地。驻守卢沟桥和宛平城的中国驻军奋起反击 。这就是 “七七事变”,又称“卢沟桥事变”。七七事变标志着中华民族的全面抗战开始。
7.1937年11月,上海失陷,淞沪会战结束。淞沪会战持续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多人,打破了日军3全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6.1937年9月, 国民党中央通讯社公开发表了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蒋介石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这样以国共为主导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两党团结御侮、全民族抗战的局面开始形成。
8. 1937年12月13日,日军攻陷南京,国民政府迁往重庆,把重庆作为战时的陪都。 ……日军占领南京后的6周之内,屠杀手无寸铁的中国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人以上。
9.为了向全国人民指明抗旧日战争的正确道路,1938年,毛泽东发表了《论持久战》。
10.1938年3月,北路日军孤军南下,向台儿庄发起攻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 ……台儿庄战役共歼敌1万余人,是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最大胜利,振奋了中国军民的精神,坚定了抗战意志和信念。
六、有规范:重要语录
13.1944年初,日军向国民党正面战场发动了大规模的豫湘桂战役。国民党军队一溃千里,丢失了豫、湘、桂等省和大部分和贵州省的一部分(领土)。
11.武汉会战历时4个多月。日本企图迅速灭亡中国的既定战略彻底破灭。广州、武汉失陷后,日军的兵力已严重不足,物力财力都感觉困难 ,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
12.1941年12月,日军调集10余万兵力,以空军为掩护,对长沙发动第三次进攻……中国军队……歼灭大批日军,获得会战胜利。第三次长沙会战时,英美盟军在太平洋战场接连败退。这次会战胜利,在国内外产生积极影响。
14.1942年初,中国组编远征军入缅作战。中国远征军浴血奋战,屡挫敌锋,沉重地打击了日军,有力支援了同盟国军队,为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重要贡献。
15.(1937年9月)平型关大捷是全国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个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16.(1940年下半年)百团大战历时数月,战果辉煌,有力打击了日军的嚣侵略气焰,提高 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17.在日本侵略者的诱降下,国民党内的亲日派头子汪精卫公开叛国投敌,于1940年3月在南京建立伪国民政府。 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反共“摩擦”,并于1941年1月制造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中国共产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坚持抗战,并在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开展了在生产运动,自己动手,丰衣足食,打破日伪军的封锁。
六、有规范:重要语录
18.1945年4月,中国共产党在延安召开了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民主革命曲折发展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总结了八年抗战的丰富经验,制定了党的政治路线,那就是: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打败日本侵略者,解放全国人民,建立一个新民主主义的中国。
19.大会确立毛泽东思想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写入党章。这对统一全党的思想,指导全党的行动,实现党的政治路线,具有重要而深远意义。中共七大为争取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20.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被迫宣布无条件投降。(9月2日,日本政府在投降书上签字。)中国抗日战争取得了最后的胜利,台湾也回到祖国的怀抱。
21.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的抗日战争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22.中国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以来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实现彻底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奠定了重要基础。中国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中国国际地位得到提高。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1.左图为《日军占领沈阳》
图中的信息:
(1)1931年9月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
(2)日军攻占沈阳。
(3)国民政府实行“不抵抗”政策。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2.左图为《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图中的信息:
(1)九一八后,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游击队抵抗日军,局部抗战开始。
(2)1932年2月中国共产党将游击队改组为东北抗日联军。
(3)东北抗日联军一直战斗至1946年。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3.左图为《反动军警镇压北平爱国学生》
图中的信息:
(1)华北事变暴露了日本侵占华北的企图。
(2)1935年12月9日,北平爱国学生示威游行。
(3)国民政府“不抵抗”,镇压学生运动。
(4)学生提出“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停止内战,一致对外”的口号,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4.左图为《西安事变谈判旧址》
图中的信息:
(1)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
(2)中国共产党代表团与国民党各方代表进行谈判,达成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意见。
(3)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功扭转时局。内战停止,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5.左图为《八路军在平型关伏击日军》
图中的信息:
(1)1937年9月在太原会战的敌后,八路军115师取得平型关大捷。
(2)平型关大捷是全面抗战以来中国军队取得的第一场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6.左图为《南京大屠杀现场图片和报道图片》
图中主要信息:
(1)1937年12月,日军占领南京,长达六周的血腥屠杀。
(2)南京大屠杀暴露了日军的法西斯本性,
屠杀中国和平居民和放下武器的士兵达30万之多。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7.《中国军队在台儿庄与日军展开战斗》
图中的信息:
(1)徐州会战。1938年3月台儿庄战役。
(2)台儿庄战役歼敌1万多人,是抗战以来正面战场中国军队所取得的最大胜利。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8.左图为《长沙军民庆祝第三次长沙会战胜利》
图中的信息:
(1)1941年12月,第三次长沙会战开始。
(2)长沙会战歼灭大量日军,日军撤退。
(3)长沙会战胜利,对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9.左图为《活跃于冀中平原的抗日武装》
图中的信息:
(1)少数民族积极组织武装抗击日军侵略。
(2)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回民支队加入了八路军。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10.左图为《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
图中的信息:
(1)1845年4月在延安召开七大。
(2)七大确定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3)七大为抗战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抗战胜利后的奋斗方向。
七、有补充:注解地图
11.左图为《何应钦代表中国接受日军投降书》
图中的信息:
(1)1945年9月2 日,日本签署投降书,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结束。
(2)9月2日,是抗战胜利纪念日。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1.容易写错的字
(1)抗日民族统一战线(2)柳条湖(3)东三省(4)伪满洲国(5)抗日义勇军(6)杨靖宇(7)抗日救亡(8)兵谏(9)张寒晖《松花江上》 (10)卢沟桥与宛平城 (11)赵登禹、佟麟阁(12)八路军、新四军(13)淞沪会战(14)南京大屠杀(15)台儿庄大捷(16)豫湘桂溃败(17)百团大战(18)侨胞
2.容易记错的史实
(1)日本侵略中国是其军国主义发展道路所致,随着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发生,一些资本主义国家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日本从1931年起,不断加深对中国侵略,其目的是转嫁危机,灭亡中国。
(2)伪满洲国是一个日本扶植的傀儡政权,实际是日本实行殖民统治。
(3)九一八后,未撤走的东北军和东北民众组织东北抗日义勇军,中国共产党派遣力量组织抗日游击队,抗击日军侵略。后来统一整编为东北抗日联军。这是中国局部抗日的斗争,坚持了14年之久,取得最后胜利。
(4)1935年的华北事变,日本妄图将华北变为第二个满洲,暴露了灭亡中国的野心。中日民族矛盾已经成为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各阶层掀起抗日救亡运动。一二九运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学生运动。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2.容易记错的史实
(5)一二九运动是一场抗日救亡运动,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宣传抗日救亡的道理,促进民族觉醒,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高潮的到来。西安事变就是运动高潮的标志。
(6)西安事变是我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感召的产物,张杨不是要夺权,而是要国民政府抗日。“兵谏”的形式容易被人利用而导致内战扩大升级。我党从民族大局出发,力促其和平解决,蒋介石答应了联共抗日,成功扭转了时局,结束了内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7)日本侵略者一次次以各种非正当理由和要求发动“事变”,想掩盖侵略目的。七七事变时 “一名士兵失踪”是借口,目的才是要全面灭亡中国。
(8)第二次国共合作的实现,国共两党共赴国难,说明都有民族大义。中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倡导者、领导者、维护者,是民族抗战的主要领导。国民党在相持阶段以后,抗日消极,战绩不佳,逐渐失去了威望和民心。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2.容易记错的史实
(9)抗战一开始就形成了正面和敌后两个战场,两个战场的抗战路线不同。正面战场单纯依靠政府和军队,指导思想有“亡国论”和“速胜论”;敌后战场则实行全民族的抗战,指导思想是“人民战争”“持久战”。
(10)要肯定正面战场在防御阶段的抗战功绩,国民政府组织了大量兵力,抵挡优势敌人的疯狂进攻,如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徐州会战、武汉会战等。
(12)淞沪会战坚持了3个月,打死打伤日军4万人,粉碎了日军3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13)南京大屠杀是日军攻占南京后的野蛮行径,也是国民政府未尽到保护民众的职责。不忘国耻,要看清军国主义的历史罪行,反对侵略,维护和平。
(14)台儿庄战役和平型关大捷是抗战初期中国军队的胜利。平型关大捷发生在敌后战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首次胜利,粉碎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台儿庄大捷发生在正面战场,是抗战以来中国军队的最大胜利。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2.容易记错的史实
(15)受日军政治诱降政策的影响,国民政府政策改变。亲日派投敌,1940年汪精卫成立伪国民政府。蒋介石亲英美派1939年确定反共方针,消极抗日、积极反共。这导致反共“摩擦”出现,抗日根据地遭受日军、伪军的“扫荡”,国军的封锁、进攻,进入困难时期。同时,正面战场出现了大溃败,如豫湘桂。
(16)百团大战有力地反击了敌人的“扫荡”,打击了日军气焰,提高了共产党的威望,振奋了抗日精神。
(17)抗日根据地加强建设,如实行农民交租交息、建民主政权、开展大生产运动和延安整风等,渡过了难关,团结了各阶层,维护和扩大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8)中共七大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准备了条件,并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指明了战后的奋斗方向。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3.典型易错题解析
(1)一位大学生在某纪念馆前发表演讲,他说:“80多年前是军在这里,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这是在哪座纪念馆前的发言?( )
A.淮海战役纪念馆 B.延安革命圣地纪念馆
C.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 D.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2)历史图片《血战台儿庄》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 “坚决打击日本法西斯侵略”
C.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 “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3)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国民党军队牵制了侵华日军的部分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昌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C.这则材料展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D.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巨大
(4)材料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的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请回答: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抗战进入到什么阶段?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在哪两条战线坚持抗战?请列举国共两条战线的重大战役各两例。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3.典型易错题解析
(1)一位大学生在某纪念馆前发表演讲,他说:“80多年前是军在这里,在长达六周的时间内,大肆屠杀放下武器的中国士兵和手无寸铁的平民百姓,遇难者达30万人。”这是在哪座纪念馆前的发言?( )
A.淮海战役纪念馆 B.延安革命圣地纪念馆
C.上海淞沪会战纪念馆 D.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
【答案】D。
【解析】80年前是1942年,80多年前是1933-1941年间,即中国人民抗击法西斯侵略期间。对30万中国放下武器士兵和平民百姓进行屠杀的是日本法西斯,即南京大屠杀。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3.典型易错题解析
(2)历史图片《血战台儿庄》和《苏联出兵中国东北》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外争主权,内惩国贼” B. “坚决打击日本法西斯侵略”
C. “停止内战,一致对外” D. “要求和平、反对内战”
【答案】B。
【解析】血战台儿庄是抗日有名的战役,苏联出兵中国东北是盟国反法西斯的重要行动,共同打击的是日本法西斯侵略。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3.典型易错题解析
(3)从武汉失守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期间,国民党正面战场有大的战斗496次,占整个抗战时期战斗的44%,共伤亡137.6万人,占整个抗战时期伤亡人数的43%。对此材料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
A.国民党军队牵制了侵华日军的部分力量 B.全民族抗战昌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原因
C.这则材料展现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成果 D.国民党正面战场伤亡巨大
【答案】C。
【解析】材料列举了抗日战争相持阶段1941年前正面战场的战况,一方面战斗频繁,数量多,占比大;另一方面伤亡大,比率高。可以推断出ABD,而C时间上对不上。
八、有纠错:拨乱反正
3.典型易错题解析
(4)材料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的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第二十九军司令部命令)
请回答:材料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我国抗战进入到什么阶段?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在哪两条战线坚持抗战?请列举国共两条战线的重大战役各两例。
【答案】阶段:日本全面侵华,全面抗战开始。
两条战线:国民党的正面战场和共产党的敌后战场。
战役:正面战场有卢沟桥抗战、淞沪会战、台儿庄战役、第三次长沙会战、枣宜会战、豫湘桂战役等;敌后战场:平型关大捷、百团大战等。
【解析】要全面地认识抗战的三个阶段。要全面地概括两条战线,了解合作抗日的事例。
中国近代史
谢 谢!
·八年级上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