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件】 (共2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复习课件】 (共20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7.0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4 09:40: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八上期末复习第六单元
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1.从时空观念的角度了解日本逐步扩大侵华的步骤,掌握抗日救亡运动的表现。从时空观念上了解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抗战,认识中国共产党是全民族团结抗战的中流砥柱,感悟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精神。
2.通过史料实证的方式掌握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过程和意义,从家国情怀的角度培养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
3.通过图文史料的探究,了解日本蓄谋侵华和侵华日军的滔天罪行,感悟侵略战争的罪恶、危害,珍爱和平。通过史料实证,理解十四年抗战胜利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的历史意义,培养强烈的民族责任意识和历史使命感。
素养目标
九一八事变
华北危机与
一二·九运动
西安事变
七七事变
第二次国共合作
淞沪会战
南京大屠杀
台儿庄战役(徐州)
武汉会战
第三次长沙会战
平型关大捷(太原)
抗日根据地建立发展
百团大战
全民族坚持抗战
中共七大
战略反攻和日本投降
中华民族

抗日战争
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正面战场
的抗战
敌后战场的抗战
第18课
第20课
第21课
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
第19课
抗日战争的胜利
第22课
抗战胜利的原因意义
设置问题、自学展示
要求:3-5分钟背会课本目录,掌握每节课课本子目录构建单元知识体系(时间5分钟)
(体系构建)
(基础过关)
考点一: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
设置问题、自学展示
1、九一八背景?结果是?影响是?2、九一八事变发生后,中国各方的态度?3、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英雄人物和部队名称?4、一二九运动发生在哪一年?背景?有何影响?(非课标,知道)5、西安事变(双十二事变)发生的原因?何时由哪两位爱国将领发动?目的是什么?中共对西安事变的态度如何?有何意义?
6、七七事变(卢沟桥事变)哪一年爆发?抗日民族英雄?结果如何?有何影响?
7、国共第二次合作实现的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过程)
8、国共第二次合作的起止时间是怎样的?有何作用?
①1937—1945年;②建立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9、淞沪会战开始于何时?持续了多长时间?有何意义?
要求:看课件问题结合课本和背诵提纲逐个背过(10分钟),遇到不懂得问题和同学交流或举手问老师。背过后同桌互相提问(5分钟),提问后默写重点知识(5分钟)。
考点二:全民族浴血奋战
要求:看课件问题结合课本和背诵提纲逐个背过(10分钟),遇到不懂得问题和同学交流或举手问老师。背过后同桌互相提问(5分钟),提问后默写重点知识(5分钟)。
1、国民党正面战场组织了哪些重要的会战和战役,分别有什么意义?
2、敌后战场组织了哪些重要的会战和战役,分别有什么意义?
3、针对国民党内流行的“亡国论”和“速胜论”,毛泽东发表了什么进行驳斥?有何意义?
4、抗日战争时期,敌后战场的战略总后方和指挥中枢是?
5、列举敌后根据地打击日军的战术。地道战、地雷战、破袭战
6、抗日根据地实行了怎样的土地政策?
7、如何评价两个战场的地位和作用?
正面战场在战略防御阶段起主导作用,是抗战的主战场;敌后战场在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起主导作用,上升为抗战的主战场;在这场伟大的民族解放战争中,两个战场互相配合,协同作战,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考点三:抗日战争的胜利
要求:看课件问题结合课本和背诵提纲逐个背过(10分钟),遇到不懂得问题和同学交流或举手问老师。背过后同桌互相提问(5分钟),提问后默写重点知识(5分钟)。
1、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政府顽固派积极反共,针对新四军,制造了哪一事变?
2、中共七大何时何地召开、召开背景、内容?有何意义?
3、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①根本原因:全民族抗战,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决定性因素(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实现全民族抗战);
②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团结抗战中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③世界上一切爱好和平与正义的国家和人民的支持
④抗日战争是一场正义的、反侵略的民族解放战争
4、抗日战争的胜利有哪些重要意义?
1.史料是历史学习的重要素材。第一手史料是当事人、亲历者直接记录或留下的资料和遗物遗迹等。下列属于研究张謇的第一手史料是( )
A. 余秋雨给张謇故居的题词 B. 大生纱厂创办初期的股票档案
C. 戏曲剧本《张謇传》 D. 纪录片《张謇》
B
重点知识专练
史料的类别
史料是指能够记录或反映过去发生、存在过的事情的文字记载和一切物品,或者说,过去遗留下来的所有文字记载和物品都可以作为了解、认识历史的资料。
史料的类别划分有多种,大体可以分为四类:文献、实物、口述和图像。
(1)文献史料主要是指保存下来的文字记录、文字材料。
(2)实物史料是指那些可以明确反应和传递历史信息的物体,如历史的遗迹、遗址、物品等。
(3)口述史料是指人们口头讲述的对过去的回忆,主要通过笔录、录音、录像等形式把口述材料记录下来。
(4)图像史料是指适用于历史教学与研究的视觉图像,如绘画、雕刻、照片、古地图等。
设置问题、自学展示
重点知识专练
1.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在曲折的道路上发展起来的。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
——摘自中共七大《论联合政府》的报告
材料二:保卫领土是军人的天职,对外战争是我军的荣誉,务即晓谕全团官兵,牺牲奋斗,坚守阵地,即以宛平城和卢沟桥为吾军坟墓,一尺一寸国土,不可轻易让人。——摘编自《北平驻军豪言》
材料三:“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在民族生命危急万状的现在,只有我们民族内部的团结,才能战胜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1)根据所学史实说明“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从1931年开始的”的意思。
(2)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历史事件?有何重要影响?列举在该事件中牺牲的两位民族英雄。
(3)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的目的是什么?该宣言的发表有什么意义?
【答案】
(1)1931年,日本制造九一办事变,随后侵占了东北三省。(答出“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开始侵略中国”即可)全国人民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要求抵抗日本的侵略;东北人民和部分东北军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侵略;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开始了。
(2)七七事变;全国性的抗日战争从此爆发,是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全国人民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空前规模的全民族反侵略的战争;佟麟阁、赵登禹。
(3)共同抗日;标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全民族抗战局面开始形成。
答题指导:
第一步,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第二步,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结合前后问题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正文的同时,还要 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出处。
第三步:分段根据设问概括
第四步:规范要点作答
重点知识专练
设置问题、自学展示
材料一 东北沦亡,时逾五载……日昨西安学生举行救国运动,竞嗾使警察枪杀爱国幼童,……学良等多年袍泽,不忍坐视,因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大义当前,不容反顾,只求于救亡主张贯彻,……——《张、杨对时局宣言》(1936年12月12日)
材料二 我们为着挽救祖国的危亡,在和平统一团结御侮的基础上,已经与中国国民党获得了谅解,而共赴国难了。……中共中央再郑重向全国宣言:……取消一切推翻国民党政权的暴动政策及赤化运动,停止以暴力没收地主土地的政策。——《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1937年7月15日)
材料三 中国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正在山西积极勇猛地作战,河北、山东及北平附近之游击战争,亦有极大之展开。美国合众社驻北平的记者发出电讯:“自华军部队在河北大规模进击之后,北平附近之华军,亦实行响应,甚为活跃。现北平日军极为震动,平津铁路,昨日不通。”——1940年8月,苏联《红星报》
(1)结合所学,写出“东北沦亡”与哪一事件有关?该事件后,中国共产党采取了什么应对措施?“对介公为最后之诤谏”指的是哪一军事行动?据材料一,概括“张、杨”发动该军事行动的目的。
(2)据材料二,指出《中共中央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的目的,概括指出中共中央为达成国共“团结御侮”做出的让步。结合所学,写出国共“团结御侮”形成的局面。
(3)材料三描述的是中国共产党在敌后战场领导的哪场战役?结合所学,写出这场战役的总指挥和重要意义。
(4)综上所述,你认为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起到怎样的作用?
重点知识专练
【答案】
(1)九一八事变。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抗日联军,开展抗日游击战争。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2)促成国共合作,团结御侮共赴国难。取消武装反抗国民党政权以及土地革命的政策。形成全民族抗战
(3)百团大战。彭德怀;打击了日军的嚣张气焰,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振奋了全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4)中流砥柱
答题指导:
第一步,要先阅读题的设问,后读材料。
第二步,要掌握阅读材料的基本原则:看两头,找信息。结合前后问题有重点地细读材料,理解材料与问题之间的关系,阅读材料正文的同时,还要 注意提示性的文字,即时间地点、人物、材料的出处。
第三步:分段根据设问概括
第四步:规范要点作答
重点知识专练
设置问题、自学展示
日本帝国主义认为中国是一盘散沙,只要几个月就可以把中国灭亡,没想到却陷入了中国人民战争的泥潭里。全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掀起了大规模的抗日民族救亡运动。各个阶级的爱国人士、海内外华侨及华人后裔,都投入到反对中华民族共同敌人的斗争中,都对这场民族战争作出了积极贡献。日本帝国主义者横行一时,凭借其军事优势占领了中国的大片土地,但在团结一致的中华民族面前却终归失败。
一一摘编自李蓉叶成林《大江南北:抗日战争十四年全纪录》
(1)结合所学知识,写出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迷梦的会战名称。
(2)阅读材料,围绕其主题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楚)
重点知识专练
【答案】
(1)淞沪会战
(2)示例:
观点:全民族抗战是抗日战争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论述:面对日军的全面侵华,国共两党再度实现合作,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党正面战场和中共敌后战场互相配合,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各界民众团结一致,以各种方式积极参战,支援前线,青年学生投笔从戎、广大妇女加入战地服务等,全民族都投入到抗日的斗争中,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中国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中,对战争胜利作出了积极贡献。
通过全民族的团结抗战,最终取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可见,全民族团结抗战是抗日战争胜利的保证。
答题指导:
重点知识专练
1. 问题设计用语:提出一个论题(启示…)加以论述(说明…)2.解决方法思路:步骤一 看问题 首先看这个题目的具体要求。步骤二 读材料:读材料要做到读二遍材料,即分为泛读和精读二步(1)泛读:泛读要达到目标:找到关键词语或者关键句,划分层次,注意材料的出处。(2)精读:把关键词和所学知识建立联系。步骤三 写答案:要求段落化、要点化但不主张序号化在组织答案时要分三段:第一段:观点部分,字数要求约10字;第二段:史论结合论证部分,字数要求约80字左右;第三段:总结部分,字数要求约10字;因此总字数为100-120字区间。
态度:不抵抗政策。
结果:东北三省沦陷。
意义:抗战起点;揭开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沈阳日军行动,可作地方事件。望力避冲突,以免事态扩大。 ——蒋介石致张学良密电
日军占领沈阳
关键词
沈阳、柳条湖、北大营
核心素养
史料实证
家国情怀
全中国的同胞们,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只有全民族实行抗战,才是我们的出路! —《中国共产党为日寇进攻卢沟桥通电》
“战死者光荣,偷生者耻辱,荣辱系于一人者轻,而系于国家民重。国家多难,军人应当马革裹尸,以死报国。”
命令前线官兵坚决抵抗,卢沟桥即尔等之坟墓,应与桥共存亡,不得后退。
人物:赵登禹;佟麟阁
精神: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关键词:卢沟桥、北平
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核心素养
党的创建时期
国共对立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中共一大
遵义会议
中共七大
中国共产党成立
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革命
确立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指明方向
开天辟地
生死攸关
中共28年奋斗历程之五大关键词(1921-1949)
1921-中共一大
1935-遵义会议
1949-七届二中全会
1945-中共七大
1927-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建立
日出东方
力挽狂澜
灯塔指引
1
3
5
4
2
星火燎原
进京赶考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重大标志性事件
核心素养
此次两军作战,双方伤亡惨重,但十周之英勇抵抗,已造成中国堪称军事国家之荣誉,此前所未闻者。须知若干华军器械,犹未充分......彼等竟守至十周之久。此种奇迹,自属难能可贵。上海一隅之抵抗,对于整个中国均有极大之影响。
史料实证
时空观念
①关键词:徐州、台儿庄、第五战区
②人物:李宗仁
③意义:抗战以来中国正面战场最大的一场胜利
①关键词:宝山、上海、四行仓库
②意义:打破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迷梦
核心素养
整个抗日战争,是靠两个战场支持的……国民党军队在正面战场虽然败仗居多,牺牲惨重,但毕竟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但是如果离开了敌后战场对日军的牵制,离开了敌后根据地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正面战场坚持的时间是极为有限的。
历史解释
如何看待正面和敌后战场发挥的作用
正面战场-阻滞了日军迅速灭亡中国的图谋;
敌后战场-对日本占领者的骚扰和打击,为正面战场赢得时间。
敌后战场和正面战场相互配合,构成了中国抗日战争的整体
中国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中国的反法西斯战争开始最早,持续时间最长,牵制了日军大部分的兵力,减轻了太平洋战场上日军对英、美等国的军事压力,有效地配合了远东盟军的行动。
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全民族抗战
如何看待抗日战争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作用?
中国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维护世界和平作出了巨大贡献
核心素养
核心素养
革命歌曲是时代的印记:
核心素养
感谢聆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