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常考知识点梳理复习课件(共2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常考知识点梳理复习课件(共2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41.9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4 09:41:0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6张PPT)
第八单元复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八年级上册
从晚清到民国,伴随着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社会政局的更替,中国的经济、社会生活、教育文化事业等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巨大变化。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了,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艰难成长。西方的文化、器物大量涌入,深刻改变了中国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近代教育和新闻出版业获得长足进步。在文艺创作上,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作品。
(1)民族工业曲折发展:19世纪六七十年代,在洋务运动的刺激下,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出现,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进入“短暂春天”,涌现出张謇等著名实业家。但在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下,民族工业的发展艰难曲折。
(2)社会生活:随着西方文明的传入,尤其是辛亥革命后,社会生活发生巨大变化。
(3)教育的发展:中国近代的新式教育也发生了变革,科举制度的废除是中国教育史上的一件大事。
单元概述
单元复习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时空坐标
时空观念
阶段特征: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单元复习08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两条主线 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近代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
两种经济形式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自然经济。
四大变化 交通通信、饮食服饰、传媒娱乐、风俗习惯。
思维导图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经济
生活
习俗
教育
新闻
文学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艰难曲折发展
交通、通信
剪发辫、易服饰、禁缠足、废跪拜、改称呼等
京师同文馆、京师大学堂、废除科举制等
《申报》、《大公报》、《解放日报》等
商务印书馆、中华书局、新华书店等
鲁迅、巴金、老舍、郭沫若、赵树理、丁玲等
出版
方便出行,促进商品流通,改变生活方式
艺术
电影
齐白石、徐悲鸿《愚公移山》、《义勇军进行曲》等
《定军山》、《歌女红牡丹》、《渔光曲》等
知识点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阶段 特征 主要原因
历程 洋务运动 时期
甲午战争后
一战期间 1912-1920
一战后至新 中国建立前
特点 原因 产生
1、外商企业的刺激;2、洋务运动的兴起。
初步发展
戊戌变法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工商业。
黄金时代
(短暂的春天)
1、内因:辛亥革命的推动;
2、外因: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
凋零萎缩
1、帝国主义卷土重来(日本)
2、国共内战;
主要集在中沿江沿海地区;以轻工业为主;艰难曲折,总体水平落后。
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
民族资本主义的代表人物。
状元实业家张謇
背景 甲午战争后,“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很多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
思想主张
主要成就
评价
“实业救国”
大生纱厂等
张謇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状元实业家”,推动了中国轻工业的发展;他兴办实业的历程是近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缩影。
历史解释
历史解释
知识点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近代铁路和公路的修筑,水上、空中航线的开辟,新式马路的修建,传统街道的改造,近代交通管理和通信事业的发展,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表现: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习俗变化--强令男子剪掉辫子,劝禁女子缠足;
礼节变化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称谓变化--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的称呼,体现出自由平等的新风尚;
西服的样式
中华的元素(立领)
三颗扣子:
自由、平等、博爱
三颗扣子:
民族、民权、民生
五颗排扣:
立法、司法、行政、考试、监督(五权宪法)
四个口袋:礼义廉耻
20世纪30年代,中山装的造型被赋予了革命及建国的含义:前襟的四个口袋代表礼、义、廉、耻;袋盖为倒笔架形,寓意以文治国;前襟的扣子改为五个,寓意国民党五权分立,这有别于西方国家的三权分立;袖口的三个扣子代表三民主义;衣领为封闭竖领。表示“三省吾身”严谨治身的理念。
社会生活的变化
社会生活的变化
饮食变化--西餐、西式蛋糕、洋酒、洋烟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
婚丧变化--文明结婚、集体婚礼、公葬、追悼会等新式婚丧礼节纷纷出现;
休闲变化--公园 、咖啡馆在大都市风行一时;
服饰变化--洋布在沿海城市成为时尚,在时装、烫发流行之际,旗袍、中山装等具有民族风情的服装也受人青睐。
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化的特征: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1、(2022年贵州六盘水)毛泽东说过,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轻工业方面是因为状元实业家张謇抱着“实业救国”的理想,创办了许多实业,其中最著名的是( )
A.湖北枪炮厂 B.汉阳铁厂 C.大生纱厂 D.福新面粉公司
D
2.(2022年山东青岛)20世纪20年代初期一次民意测验表明,爱吃中餐者占77%,爱吃西餐、中式西餐、兼食中餐者占23%。中西餐交相辉映,共同构成了民国饮食业的新格局。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 )
A.民主共和的进程B.新式教育的出现 C.文学艺术的发展 D.社会生活的变化
C
中考链接
【解析】本题以“讲到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讲到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为切入点,考查了状元实业家张謇的相关史实。《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在中国开矿设厂,利用中国廉价的原料和劳动力,直接剥削中国人民。清末状元张謇深感要挽回中国的利益,必须发展本国的工商业,于是他提出了“实业救国”的口号,主动放弃高官厚禄,回乡创办大生纱厂等一系列企业,C项正确;湖北枪炮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A项;汉阳铁厂是张之洞创办的,排除B项;福新面粉公司是荣宗敬、荣德生兄弟创办的,排除D项。故选C项。
【解析】材料内容设涉及的是20世纪20年代民国初期人们饮食的变化,反映的是民国时期社会生活的变化,D项正确;材料内容与民主共和制进程无关,排除A项;材料内容与教育无关,排除B项;材料内容与文学艺术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
例题讲解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半殖民地半 封建化过程中,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中国的资产阶级虽然无力领导中国革命取得最终的胜利,却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从分布到类型上都体现出‘后天不足'的病症”?
(2)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的资产阶级是如何“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你认为一个国家工业的发展,需要具备哪些前提?
答案: (1)分布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沿江地区,地区分布极不平衡;类型上:近代民族工业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重工业基础极为薄弱。
(2)推动近代化进程:①经济上,以张謇为代表的民族资产阶级兴办实业,对抵制外来经济侵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一定程度上奠定了民主革命的经济基础;②政治上,资产阶级的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和孙中山等先后进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运动,推动了中国政治的民主化进程;③思想上,资产阶级知识分子们先后传播了变法的思想和民主、科学的思想,推动了思想的近代化。(任答一点,言之有理即可)
前提:和平的环境;先进思想的指导;政策的支持等。
概况 代表:京师大学堂 历程
教学特点
地位
意义
洋务运动时期——京师同文馆、福州船政学堂
甲午战争后——在天津创办北洋西学堂、在上海创办南洋公学
百日维新期间——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的前身)
(1)1898年戊戌变法期间开设
(2)1912年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
(3)1916年,蔡元培出任北京大学校长,以“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为办学方针,成为新文化运动期间的重要阵地之一
教学内容既有中国传统儒学,又有西方学科,中西结合
中国近代第一所国立大学,也是当时全国的最高学府
推动了中国近代高等教育的发展
1905年,清政府谕令停止科举考试,存在约1300年的科举制度正式废除
清政府通令兴办学堂,颁布各级学堂章程,统一全国学制。中国近代新式教育逐渐发展起来
废除科举制
学制革新
教育、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1) 教育的发展
知识点三
2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申报》的创立:1872年在上海创刊1949年5月27日停刊。是近代中国发行时间最久、具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报纸,是中国现代报纸开端的标志。被人称为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百科全书"。
《大公报》是中国近代报纸,由英敛之于1902年在天津创刊,是中国发行时间最长的中文报纸之一。
《解放日报》创刊于1941年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是中共早期的政治理论早期刊物。
《新闻报》创刊于清光绪十九年正月初一(1893年2月17日)。初期由中外商人合资兴办,共同组织公司经营,
出版机构 代表:商务印书馆 创办
地位
有影响的出版机构
影响
影响 1897年在上海创办
商务印书馆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第一个也是规模最大的文化出版机构
编辑出版多种中小学教科书、字典和大批文化学术著作,促进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华书局、开明书店、生活书店以及中国共产党在解放区创办的新华书店等
(1)开拓了人们的视野,培育了一批拥有新知识的人才群体
(2)成为社会变革运动中的重要推动要素,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前进步伐,推动了文化事业的发展
2 新闻出版业的发展
史料实证
知识点四文学艺术的成就:
鲁迅的《狂人日记》主要表达了对封建礼教的深刻揭露和反思,对麻木愚昧的国民性的批判,以及对未来的坚定信念和热烈希望。
齐白石擅绘花鸟草虫,画法上工笔、写意兼长,造诣精深
徐悲鸿:熟悉中西画法,并以西洋写实主义的技法来改革中国画法,创作了《田横五百士》《愚公移山》等宏篇巨作,在中国画技法和意境上开辟了新时代。
聂耳:代表作品《义勇军进行曲》《毕业歌》
冼星海:代表作品《黄河大合唱》
解放区的优秀文艺作品: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提出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解放区的文艺工作者深人工农群众,创造出一批优秀文艺作品。
代表作品:赵树理《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 ;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周立波《暴风骤雨》 大型歌剧《白毛女》
我国第一部无声电影是1905年拍摄的、由京剧大师谭鑫培先生主演的京剧片
《定军山》。
赵丹、周璇等电影明星,为人们留下了《十字街头》《马路天使》《渔光曲》等经典影片,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
《渔光曲》是第一部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荣誉奖)的影片,曾经创造了连续放映84天的记录。
影片讲述的渔民小猫,小猴家庭破产、流浪和死亡的故事。
1、(2022年四川眉山)近代著名爱国教育家张伯苓认为,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由此可见他倡导
A.加强锻炼强身健体B.发展体育救亡图存 C.学习西方发展教育D.培养竞技为国增光
B
2.(2022年山东滨州)聂耳在1932年2月7日的日记中写道:“怎样去做革命的音乐?”“……一天花几个钟头苦练基本练习,几年、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小提琴家又怎样?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兴奋起、可以鼓动起劳苦大众的情绪吗?不对,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 材料反映出聂耳( )
A.追求艺术的完美 B.强烈的民族责任感 C.努力成为小提琴家D.致力创作大众音乐
B
中考链接
【解析】根据材料“经过体育训练,国民体格才能增强,道德才能得到提升,从而才有充足的精力为国家和民族的事业奋斗”可知,爱国教育家张伯苓倡导发展体育、救亡图存,选项B符合题意;加强锻炼强身健体说法片面,不符合题意,排除A项;学习西方发展教育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C项;培养竞技为国增光与题干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
【解析】根据材料“你演奏一曲贝多芬的奏鸣曲能够兴奋起、可以鼓动起劳苦大众的情绪吗?不对,此路不通!早些醒悟吧!”可知,聂耳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他要通过音乐唤起劳苦大众的情绪,B项正确;追求艺术的完美,题干未体现,排除A项;努力成为小提琴家与“几十年后成为一个小提琴家又怎样?”不符,排除C项;致力创作大众音乐,题干未体现,排除D项。故选B项。
D
1.据统计,1898年前上海编译西学书籍434种,占国内77.4%;1896-1911年上海的报刊达110种,数量之多为其他城市所不及。西学书籍的发行、近代报刊的创办、新式学堂的普及,各种大众化、民间化的文化传播载体大量涌现。这说明近代上海( )
①文化传播以中学为主 ②地处东方和西方文化冲撞的前沿
③文化市场多元荟萃 ④成了新思想、新观众交汇碰撞的中心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变式训练
2据统计,1937—1945年,重庆有70多家报纸,900多种刊物,在渝出版社出版了300多部小说、近百部文艺书籍,重庆话剧团举行的“雾季公演”共创作演出了242台进步话剧,这些文艺作品积极宣传抗战。材料体现了当时重庆( )
A教育事业的发展B当局对话剧发展的支持C抗战文化的兴盛D成为国民政府经济中心
C
3.近代著名学者辜鸿铭(1857一1928),是个“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官在北洋、妻是东洋”的奇人。他的人生经历反映了
A.新式学堂注重培养人才
B.中外通婚成为社会的时尚
C.近代中国社会逐渐开放
D.清政府重用留学归国人员
4.下列近代文艺作品中,气势磅礴,体现中国人民勇敢、顽强和百折不
挠拼搏精神的是
A.《松花江上》 B.《义勇军进行曲》
C.《毕业歌》 D.《黄河大合唱》
【C】
【D】
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 如下图
(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最迅速的时期。(用图中字母表示)(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时期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分)
C;(1分)
原因:列强忙于战事,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2分)
材料二 近代中国缺乏资本的原始积累,也缺乏近代化的投资方式,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民族工业只能从投资少、周期短、见效快的轻工业开始。……主要集中在沿海大城市,因为这些城市是外国资本主义入侵较早的地区,封建自然经济最早解体;再者通商口岸便于出口和运输,易于取得外国原料和技术设备。
——王卫星《论江苏近代民族工业的启动模式与发展特点》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3分)
①总体水平落后;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③主要分布在沿江沿海地区;(每点1分,共3分)
材料三 “梳一东洋头,披件西式衣,穿双西式履,凡凤冠霞帔、锦衣绣裙、红鞋绿袜一律不用;昂然登舆,香花簇拥,四无障碍,无须伪啼假哭,扶持背负;宣读婚约,互换戒指,才一鞠躬,即携手而归,无傧相催请跪拜起立之烦。”
——选自《申报·自由女子之新婚谈》
(3)根据材料三,概括民国时期婚俗呈现的新气象。(2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推动新式婚俗变化的社会因素。(2分)
新气象:服饰西化;仪式简单;(每点1分共2分)
因素:近代西方文明的影响;辛亥革命打开了社会进步的潮流;
政府法令的推动;(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得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