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2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二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课件(共23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0.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4 11:26:1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3张PPT)
第二单元 生产工具与劳作方式
【知识拓展】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
生 产 力: 定义:人类创造新财富的能力。
要素:①生产工具;②劳动对象;③劳动者。
生产关系:定义: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
内容:①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
②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
③产品分配的形式。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关系: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生产工具
(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
古代——经验
近代——技术
劳作方式
劳动者所采取的劳动组织形式
劳动人民对历史的推动作用、生产方式的变革对人类社会变革具有革命性意义
第4课 古代的生产工具与劳作
重点:
古代生产工具的演进
难点:
认识生产工具的进步对
社会生产的推动作用
第一目:农业工具的变化
第二目: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第三目:劳作方式的发展
对人类历史发展的革命性意义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一、农业工具的变革
非金属时代
石器 骨、竹、木 蚌
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的石锤
七孔石刀
安徽薛家岗遗址出土
旧石器时代
单体生产工具
新石器时代(原始农业出现)
复合生产工具
(弓箭)
简单 粗糙 打击为主 握在手里直接用
使用期限延长 磨光和钻孔技术 规整 锋利 实用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一、农业工具的变革
2、金石并用
冶炼技术的发明标志着人们开发和利用自然进入新阶段
青铜 :
大量的非金属工具依然是主体
乌尔王陵
铜斧头
乌尔第一王朝(4700-4800)
商朝青铜农具
(数量有限)
夏朝 青铜牌
最早:西亚、北非
中国:新石器时代晚期(5000左右)
(一)、耕作工具的变化
一、农业工具的变革
3、铁器时代
①公元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
② 公元前10世纪(西周)出现 但是后来居上
中国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在农业生产中逐步推广。
战国铁犁铧
公元前15-前14世纪,赫梯人率先掌握冶铁技术,后传入两河流域、中亚、北非和欧洲。
灌钢法
南北朝时期出现了灌钢法制作的农具。
赫梯帝国
亚述帝国
生铁和生铁炼钢技术
綦母怀文,不知何许人也……怀文造宿铁刀,其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数宿则成刚。以柔铁为刀脊,浴以五牲之溺,淬以五牲之脂,斩甲过三十札。今襄国冶家所铸宿柔铤,是其遗法,作刀犹甚快利,但不能顿截三十札也。
——《北史》
阅读教材历史纵横“刀耕火种与铁犁牛耕”说明工具的进步如何推动人类耕作方式的转变
石锄 耜————石犁————铁犁
汉朝以后,铁犁牛耕成为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农业生产从使用人力发展到使用蓄力阶段
1万年年前
刀耕火种
七八千年前
锄耕
五六千年前
犁耕出现
春秋战国
铁犁牛耕开始使用
并逐渐推广
(二)、灌溉工具的变化
一、农业工具的变革
(1)原始社会末期:陶器,汲水灌溉。
(2)在古埃及和中国等地:利用杠杆原理进行灌溉。
(3)中国东汉末期:翻车
(4)唐朝:筒车,借助人力汲水入筒进行灌溉
原始社会末期
三国时期
唐代
春秋时期
陶器—汲水灌溉
翻车(马钧改进)
桔槔(jiégāo)
—利用杠杆原理灌溉
筒车
【提醒】
翻车发明于东汉时期,筒车出现于唐朝。翻车与筒车相比,两者的区别在于翻车转动需用人力将水从低处汲到高处,而筒车则是随水流自行转动,可见筒车优于翻车。
趋势:①灌溉装置日益复杂
②从人力到自然力
课本p20:思考点
耕作工具和灌溉工具的进步是怎样促进农业发展的?
①解放了劳动力,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
②改变了传统的劳作方式,促进了农业的精耕细作;
③扩大了农耕区域,加速了对土地的开发利用……
“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 停未 禾苗待我灌醉。”唐朝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工具是 (  )A.筒车 B.翻车C.高转筒车 D.花楼机
A
(三)、畜牧工具的变化
一、农业工具的变革
驯化工具 饲养禽畜
喂 马
绿釉陶猪圈(汉代)
马槽(明代)
圈厩(juàn jiù)
马槽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1)中国:
①约3万年前:骨针缝制兽皮。
②新石器时代晚期,:陶纺轮
③汉朝:纺车纺纱,提花机
④元朝以后:纺织机普遍使用
新石器时代陶纺轮
山顶洞人 骨针
《手摇纺车图》
黄道婆改进棉纺织工具
(2)古代西方也出现过纺纱用的纺车。
2.制瓷工具
(1)泥条盘筑
(2)新石器时代晚期:坯[pī]车制坯
(3)中国南朝时:匣钵【xiá bō】
(4)唐宋时期:支钉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用手工控制形状
陶器的圆度并不理想
不仅能制成圆形坯件,
还能控制坯件的薄厚
防止在烧制过程中气体和
有害物质污损坯件
为了使器物在烧制过程中不粘连
【拓展】
泥条盘筑:陶器成型的一种原始方法,制作时先把泥料搓成长条,然后按器型的要求从下向上盘筑成型,再用手或简单的工具将里外修饰抹平,使之成器。用这种方法制成的陶器,内壁往往留有泥条盘筑的痕迹,具有质朴、粗放、自然的特点。泥条盘筑是现代陶艺创作的主要方法之一。
2.制瓷工具
二、手工业工具的进步
1.纺织工具
冶金 方式 冶金 工具 作用
铸造 (大型)
3、冶金工具的进步
水排
冶铁鼓风工具
熔化金属原料
打击金属原料
磨平金属
土炉


熔化金属原料
坩锅

使液态金属成型
东汉
锻打
(小型)
战国双镰铁范
传统技艺章丘铁锅锻打锻造
液态铁浇铸
战国时期铁制工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北齐书》记载了一种当时的铸造法:“烧生铁精以重柔铤(熟铁),数宿则成刚(钢)。”用此法铸造出来的兵器坚韧锋利。这种技术出现于 (  )A.西周         B.秦朝C.南北朝 D.明朝
C
【拓展】
中国古代冶铁燃料的变化
  汉代开始用煤做燃料冶铁,北宋时用煤冶铁相当普遍;南宋末年,我国开始用焦炭冶铁,明朝流行开来。
东汉 杜诗 发明水力风箱
燃料和动力
问题探究: 课本p23
一女必有一针一刀,若其事立。耕者必有一耒一耜一铫[diào],若其事立。行服连轺 [yáo] 輂 [ jú] 者,必有一斤一锯一锥一凿,若其事立。不尔而成事者,天下无有。—《管子·海王》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说说战国时期的主要生产部门用铁器作为生产工具的情况。
战国时期铁器大量应用于生产;
(观点)
(不同行业)
(行业内部)
是什么
为什么
在纺织业、农业、制车业等行业,均使用上了铁质工具;
每个行业内部,铁质工具种类丰富,分工明确,形成体系。
1.农业家庭式劳作
铁犁牛耕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普遍
前提:
表现:
中国 古希腊罗马
战国时期,各诸侯国统治者鼓励发展以家庭为单位的 生产模式 氏族部落解体之后,一家一户的家庭式劳作日渐普及
男耕女织
集体劳作
课本p22:“史料阅读”
课本p22“学思之窗”
1、农业家庭式劳作是封建社会重要的劳作方式。基本特点是自给自足(是什么)
2、它保障了小农家庭的基本所需,不仅有利于社会稳定,也为国家提供了税源。(积极)
3、但农业家庭式劳作阻碍商品经济,难以产生技术突破,在近代以后产生不良影响(消极)
(1)形态:众多奴隶或 在庄园的土地上进行集中劳作,劳动者被束缚在土地上,生产力低下。
农奴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2.农业庄园式劳作
中国 欧洲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 除军事作用外,也带有庄园经济的色彩 ①罗马共和国晚期:大型奴隶制庄园。
②中古时期的西欧:庄园(大量农奴或农民)
坞堡
中世纪西欧庄园
魏晋坞堡
影响:
经济:自给自足,规模大小不一
政治:影响中央及地方政权
军事:有私人武装和军事设施
登记造册。
家庭手工业——
三、劳作方式的发展
3.手工业家庭与作坊
作坊手工业——工场手工业
父子相继,或师徒传授,由统治者 进行管理。
经营方式
分散——集中
民营手工业 官营手工业
官府作坊
民营作坊
(二)手工业劳动方式
河南安阳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遗址
出土动物骨骼重达32吨,
其中绝大多数为骨料,多数经过加工。
① 为系统深入探讨晚商时期制骨工艺和手工业提供重要考古材料。
② 晚商都城制骨业具有惊人规模、高度的专业化水平和复杂的生产组织。
③ 骨制品数量巨大,远超过商王室与贵族的消费需要,生产的主要目的很可能是销售,以商品性生产为主。
④ 对于我们认识晚商社会的经济性质
或生产经济的复杂性有重要意义。
河北曲阳定窑作坊遗址
定窑始建于唐,兴盛于宋。定窑作坊使用约700年,
代表了古代瓷器制造业的高超水平。
(二)手工业劳动方式
辽代定窑白瓷瓶
定窑是中国宋代北方地区声誉最高影响最大的窑场,以烧造白瓷为主。
时间 生产工具 经营方式 农业技术
西周 耒、耜、、等,绝大部分用木石、兽骨和蚌壳制成 公社农民聚族而居,集体劳动,“春,令民毕出在野,冬则毕入于邑” 在耕作、灌溉、施肥、选种、除虫等方面具有相当高的技术知识
战国 犁、锄、铫等铁制农具,牛耕推广 公社及其土地经营的基本方式——井田制瓦解,小农经济盛行 深耕技术普遍推行,施肥、选种等技术进一步发展,修建都江堰等水利工程
阅读材料概括西周至
战国时期农业发展的
趋势,并简要分析其
影响。
趋势:1、生产工具由原始农具发展为铁犁牛耕,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
2、经营方式由井田制下的集体劳动转变为战国时期的小农户个体经营,封建生产关系形成并发展;
3、农业技术进步,精耕细作。
影响: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
推动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
材料一 春秋时期的铁锄(1953年出土于湖南长沙)
管子对(齐桓公)曰:“……美金(铜)以铸剑戟,试诸狗马;恶金(铁)以铸锄、夷、斤、劚,试诸壤土。” ——《国语·齐语》 我国最早的人工冶铁制品,出现在约两千五百年前,也就是春秋战国之际,当时铁器已经有了斧、锛、凿和各种刀具,中国社会历史进入铁器时代。
(1)材料一中三则材料是围绕什么主题选取的 能证明这一主题的最有价值的材料是哪一个 你的理由是什么
主题: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最有价值:长沙出土的铁锄。
理由:第一手材料(或实物史料)。
课文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