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性必修2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共1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选择性必修2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课件(共18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1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14 11:27: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18张PPT)
选择性必修二 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六单元 ◎医疗与公共卫生
学习目标:
1.了解天花、黑死病等疫病的暴发及其影响。
2.了解古人为防治疫病而采取的措施。
3.掌握中医药的成就,认识其特征。
4.了解西医的成就及其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和影响。
第14课
历史上的疫病与医学成就
CONTENTS
历史上的疫病
01
中医药的成就
02
目录
03
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一、历史上的疫病
1、疫病的含义
“疫者,民皆病也。”
—— 许慎《说文解字》
“瘟之至也,非江海鳞甲之类而不生。疫之至也,非虫兽毛羽而不存。”
——《上经·尚时》
“温疫之为病,非风非寒非暑非湿,乃天地间别有一种异气所感。”
——明吴又可《温疫论》
(1)含义:
疫病是指由细菌、病毒等强烈致病性微生物感染人体而引起的急性传染性。
(2)特点:
①突发性、持续性; ②传播速度快、时间长;
③危害大、范围广、死亡率高; ④时空分布不均衡 。
一、历史上的疫病
2.疫病的表现
(1)天花:古埃及、古代中国等都出现过天花肆虐的现象。
天花是由天花病毒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也是在世界范围内被人类消灭的一种传染病。感染天花病毒后的潜伏期平均约为12天(7-17天)。感染后的初期症状包括:高烧、疲累、头疼、心跳加速及背痛。2-3天后,会有典型的天花红疹明显地分布在脸部、手臂和腿部。在发疹的初期,还会有淡红色的块状面积伴随疹子而出现。病灶在几天之后开始化脓,直到第2个星期开始结痂。接下来的3-4周慢慢发展成疥癣,然后慢慢剥落。天花是感染痘病毒引起的,患者在痊愈后脸上会留有麻子,“天花”由此得名。
古埃及法老拉美西斯五世(前1150-前1145)
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爱德华·唐纳发明了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20世纪,天花被消灭。
1520年,殖民者科尔特斯带着西班牙军队进入了帝国首都特诺奇蒂特兰。但力量悬殊,西班牙军队遭到惨败,落荒而逃。1521年5月22日,1000名西班牙军队向特诺奇提特兰城发动第二轮进攻。这次进攻如入无人之境,没有遇到一兵一卒的抵抗。推开城门后,他们发现,遍地都是阿兹特克人的尸体。杀死阿兹特克人的,竟然是西班牙人第一轮进攻中留下的、他们自己都没有意识到的生物武器——天花。人类史上最大的种族屠杀事件不是靠枪炮实现的,而是天花。
一、历史上的疫病
2.疫病的表现
(2)鼠疫
公元前5世纪
公元前323年
6世纪
14世纪 (1347年)
17世纪
古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时期,雅典爆发鼠疫,死亡军民一半以上,雅典将军 伯里克利 也未能幸免,雅典政治走向明显转变。
亚历山大在巴比伦身染疫病而亡,亚历山大帝国土崩瓦解。
地中海沿岸爆发鼠疫,大量人口死亡,造成拜占庭帝国人口锐减一半。
14世纪时,鼠疫(在欧洲被称为黑死病)大流行。黑死病流行了3个世纪,欧洲人口死亡过半,导致劳动力短缺,生产停滞,欧洲许多地区发生严重饥荒。
中国明朝末年鼠疫横行,明军、大顺军以及大量民众染病,大批患者死亡。
黑死病使欧洲死去了三分之一的人口
黑死病感染者症状
一、历史上的疫病
黄热病
斑疹伤寒
西班牙流感
17-19世纪
墨西哥爆发,在美洲、非洲与欧洲国家流行,肆虐两个世纪
20世纪早期
俄国和波兰大流行,造成数百万人死亡
1918-1919年
西班牙流感全球大爆发,全世界死亡人口在2000万以上。
1918-1919年的西班牙大流感,曾经造成全世界约10亿人感染,而当时的世界总人口不过17亿人左右,死亡2500万以上,比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死亡人数还多,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经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2003年非典(SARS-CoV)
新冠疫情
一、历史上的疫病
4.古代对疫病的防治
重视公共卫生
①古罗马把修建饮水道、下水道当作重要工程。
②中国古代不少地方官组织人力清理污水、疏通井渠河道;在大灾之后,及时掩埋尸体,发放药物,采取各种方法预防疫病。
采取防治方法
①东晋葛洪所著《肘后备急方》记载了青蒿对疟疾的治疗作用。
②中国古人为了防治天花,发明了人痘接种,人痘接种法在明朝中期广泛使用,后来传到欧洲。
建立救治机构
①西汉后期,政府对疫病患者进行隔离。
②隋唐时期,寺庙病坊也收治病人。
③古罗马时期的医院也收治疫病患者。
一、历史上的疫病
5、瘟疫对人类历史造成的深刻影响
黑死病对欧洲社会造成强烈冲击,是欧洲社会转型的助推剂
(1)经济方面:疫病的流行是人口大量死亡,劳动力短缺,经济衰退。
(2)政治方面:疫病的流行导致社会秩序混乱,政局动荡,影响政治走向。
(3)思想方面:疫病深深的影响了人们的思想,引发了思想文化变革。
(4)医学发展:疫病的流行推动了公共卫生事业的发展和疫病预防与救治水平的提升。
一、历史上的疫病
6.近代对疫病的防治
(1)牛痘接种法:18世纪晚期,英国医生琴纳发明牛痘接种法,使天花的发病率大大降低。
(2)细胞与细菌学说的发展
①法国微生物学家巴斯德创立的巴氏灭菌法,被广泛应用到医学领域。
②1928年,英国细菌学家弗莱发现了青霉素,改变了人类对细菌传染束手无策的状态。
◎詹纳
◎巴斯德
◎弗莱明
◎青霉菌
二、中医药的成就
(一)中医学
1、战国时的扁鹊用望、闻、问、切四诊法进行诊断。
2、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的《黄帝内经》总结了先秦、秦汉时期大量的医家经验,以阴阳五行学说解释人体的生理现象和病理变化,阐明人与自然的有机联系,是一部重要的中医基础理论著作。
3、东汉晚期,名医华佗精通外科手术,创制了麻醉药“麻沸散”以及健身方法“五禽戏”。
4、医学家张仲景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提出辨证施治的原则,著成《伤寒杂病论》,奠定了中医临床学的基础。被医家誉为“万世宝典”。
5、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总结晋以来医疗发展方面先进成就
6、唐朝医学家孙思邈著《千金方》,被后人尊称为“药王”。
7、针灸在中医治疗中发挥很大的作用,建立在经络学说基础上,治疗效果显著,简便经济,受到中国人的欢迎,被世界许多国家所接受。
针灸教学模型的使用,代表了中医针灸学临床实践与教学发展水平。
二、中医药的成就
(二)中药学 中药典籍反映了中国古代医药学家对药物性能功用的认识。
1、唐朝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颁布的药典。
2、明朝李时珍总结千百年来中药学的经验,著成的《本草纲目》集中药学知识之大成,被誉为“东方药学巨典”。
创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分类法,体现了生物进化的思想,推进了世界生物学的发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医药事业焕发了新的生机
①在中西医结合方针的指导下,新老中西医团结协作总结临床经验,中医药的治疗水平取得长足进步;
②广泛设立中医院与中医院校,掀起学习研究中医的高潮;
③中医药工作者整理中医典籍,挖掘秘方验方,开发中成药制剂;
④屠呦呦等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受到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关于青蒿抗疟记载的启发,从青蒿中分离出,能够有效抵抗疟疾的青蒿素,对人类防止疟疾发挥了巨大作用;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⑤21世纪以来,中医药蓬勃发展,走向世界。
三、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1、西医的成就
①17世纪,英国生理学家威廉·哈维著成__________________,揭示了血液循环的规律;
②荷兰人_____________通过手工磨制的显微镜,对肉眼不可见的微生物进行了细致观察;
③19世纪,人们将生理与临床结合起来,探索各种药物的功能和作用,创立了_______________。
《心血运动论》
列文虎克
实验药理学
2、西医在华的传播
(1)明末清初:
西方传教士把西方近代医学带入中国,但是影响有限。
(2)鸦片战争后:
①西式医院的建立 ②西式技术的引进
③西医院校的建立 ④西方公共卫生措施的引入
二、中医药的成就
材料 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传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基督教传教士在传播西医过程中是前驱,担当了先锋角色。传教士的到来促进了西医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培养了大批医学人才。他们把西方先进的医学知识和经验带到了古老的中国,创办了中国首批西医院和西医学校,翻译了大量医学书籍报刊,培养了大批西医人才,造福了近代中国社会。而且,传教医生在客观上把各种新颖的医学技术、医学器材、药物知识、医疗机构建设体制以及医学教育模式引入中国,初步形成了以西医医院为主体的医疗和医学教育网络,促进了西方医学的传播和发展。传教士还掀起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留学潮,为中国医学生提供了更加直接和全面学习西医的机会。
——秦永杰、王云贵:《传教士对中国近代医学的贡献》,载《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2006年第7期
西医在中国传播主要通过了哪些途径?其传播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途径:西方医学在近代中国的传播,主要是通过教士,留学生及思想比较开明的清廷官员和洋务人士这些媒介进行的。
传播内容包括:医药学的知识,医学器材,创办西医医院和学校,翻译西医书籍,培养西医人才等。
二、中医药的成就
3.西医的传入对中国的影响。
(1)促进医学现代化。
①西式医院在大城市逐步建立:教会医院和教会医学院校的创办为中国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②医疗技术的科学化:先进的牛痘接种技术、麻醉术,放射技术的传入,使许多疫病可以得到更好的治疗。
(2)公共卫生事业逐步发展,对人们的健康起了积极作用。
公共卫生措施逐步推广,公共卫生防治知识逐渐普及,监控大城市中的饮用水、正确处理垃圾以及保障食品卫生等成为政府的公共职能之一。
二、中医药的成就
(3)促使中西医的融合和中医现代化。
中医界为了谋求自身之生存,不得不开始对中医理论进行革新和改良,促使中医融合现代西医医学科技手段,不断发展创新。
(4)促进西方先进思想传入,有利于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
国人西医观的改变,引起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公众的社会参与意识、民主意识、理性思维等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实则是国人对于西医所代表的西方文化的批判性接受。
(5)消极:过于否定中医。
部分西医拥护者过于否定中医,甚至提出废除中医,这种现象不利于中华文明的传承。
本课思维导图
(2012·海南高考·21)随着城市化的发展,20世纪20年代,美国洛杉矶市中心的居民向郊区搬迁的现象剧增。促成这一变化的因素有(  )
A.新式交通工具得到广泛使用
B.联邦政府在郊区兴建大批住宅
C.普通劳动者的基本收入得到法律保障
D.大型国有企业多位于郊区
A
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内燃机的发明与应用,出现了汽车等新型的交通工具,新式交通工具的广泛使用,相对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使得在效区居住也不会对工作带来不便,A项正确;BCD项与题干现象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