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度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4 11:18:56

文档简介

A.刷新“中国精度”,彰显“中国气度”,展现“中国速度”
B.始终遵循以“自主、开放、兼容、渐进”为原则
C.北斗星座更是加速了它在太空组网的坚实脚步
D.仰望星空,一颗颗围绕地球飞翔的明亮的北斗导航卫星
27.文中甲、乙、丙、丁四处引号用法,与“‘泥腿子专家’袁隆平又走进了安江农校的稻田,去寻找水稻的天然雄
性不育株。”中“泥腿子专家”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甲B.乙C.丙D.丁
四、写作(60分)
2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材料一:
老师课上拿起一杯水问同学们:“各位认为这杯水有多重?”有人说三百克,也有人说二百克。“是的,它只
有二百克。那么你们可以将这杯水端在手中多久?”老师又问。很多人都笑了:二百克而已,拿久了又会怎样老
师没有笑,他接着说:“拿一分钟,各位一定觉得没问题。拿一个小时,可能觉得手酸。拿一天呢?一个星期呢?
那可能得叫救护车了。这杯水的重量很轻,但是你拿得越久,就觉得越沉重。我们必须做的是放下这杯水,休息一
下后再拿起,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拿得更久。”大家又笑了,不过这回是赞同的笑。
材料二:
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说:“如果你老是把弦绷得紧紧的,弓很容易就会折断:但如果你把它放松了,要使用时
就能顶用。”
西班牙哲学家格拉西安说:“承受压力的重荷,喷水池才喷射出银花朵朵。”
读了上面两则材料,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对“负重和减重”或“增压和减压”进行辨析,结合材料含义
和现实生活写篇文章,谈谈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漏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字迹工整不潦草。
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一一2023学年度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
(时间:120分钟分值: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29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总之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打破了”(鲁迅:《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可以说这
是迄今为止对《红楼梦》思想艺术成就所作的最言简意咳的概括。
在总的思想倾向上,它打破了历来小说传统的“大团圆”结局,以深刻的悲剧精神,写出了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
败落,并由此把批判的锋芒指向了封建社会的全部上层建筑,预示了业已腐朽的封建阶级正无可挽回地走向灭亡的
历史命运。在爱情婚姻问题上,它突破了历来才子佳人作品仅仅是由于“怜才爱色”才引起的爱情,而提出了以思想
性格的一致作为爱情基础的新的具有近代色彩的情爱观,并就爱情展开了丰富而深入的艺术描写。在题材选取上,
它一反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题材因袭的痼疾,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特别是它较之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
都更发扬了以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作为创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在人物塑造上,它第一次向世人展示了一个鲜
活的女性世界,并在具体描写时,打破了历来野史小说“恶则无往不恶,美则无一不美”的套路,在我国文学史上第
一个成功地塑造了具有复杂性格内涵的艺术典型。在情节结构上,它摆脱了传统小说追求曲折离奇的故事情节的倾
向,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掘艺术的宝藏,从平淡无奇的生活散文中抽出生活的诗:并在结构上一反传统小说的线形
结构形式,而创造了错综复杂的圆形网状形式。在文学语言上,它纠正了以往小说或片面重视书面语言、或过多运
用方言土语的弊病,创造了一种生动新鲜、精练隽永的文学语言,极大地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代表了我国古典小
说语言艺术的最高成就。(摘编自孙逊《红楼梦)对于传统的超越与突破》)
材料二:
《红楼梦》的意蕴极其丰富,所以对它的解释往往只能照亮它的某一个侧面,而不可能穷尽它的全部的意蕴。
我认为《红楼梦》的意蕴大致可以分析为三个层面。
第一个层面,就是《红楼梦》以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真实地反映了清代前期的社会面貌和人情世态。《红楼
梦》描写了贾府内部和外部的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族关系,描绘了各种各样的人物,极其真实、深刻地在读者
面前展现了一个社会生活广阔的空间。这样的小说过去是没有的。
第二个层面就是《红楼梦》的悲剧性。《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但是《红楼梦》的悲剧性究竟在哪里,
大家有不同的看法。我认为《红楼梦》的悲刷性并不在于贵族家庭衰亡的悲剧,也不仅仅在于贾宝玉、林黛玉两个
人的爱情的悲剧:《红楼梦》的悲剧在于作者提出一种审美理想,而这种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必然要被毁
灭这么一个悲剧。
什么是曹雪芹的审美理想?这要联系到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汤显祖的美学思想的核心是一个“情”字。汤显祖
讲的“情”,和古人讲的“情”,内涵有所不同。它包含有突破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内容,就是追求人性解放。他写了
《牡丹亭》,塑造了一个“有情人”的典型一杜丽娘。曹雪芹深受汤显祖的影响,美学思想的核心也是一个“情”字。
他的审美理想也是肯定“情”的价值,追求“情”的解放。曹雪芹自己在《红楼梦》开头就说过,这本书“大旨谈情”。
曹雪芹就虚构了、创造了一个“有情之天下”,就是大观园。
大观园是一个理想世界,也就是“太虚幻境”。“太虚幻境”是一个“清净女儿之境”。但是这个理想世界,被周围
的恶浊的世界所包围,不断受到打击和摧残。林黛玉的两句诗“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不仅是写她个
人的遭遇和命运,而且是写所有有情人和整个有情之天下的遭遇和命运。在当时的社会,“情”是一种罪恶。贾宝玉
被贾政一顿毒打,差一点打死,大观园的少女也一个一个走向毁灭:金钏投井,晴雯屈死,司棋撞墙,芳官出家,
鸳鸯上吊,尤二姐吞金,尤三姐自刎,直到黛玉泪尽而逝,这个“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的交响曲的音
调层层推进,最后形成了排山倒海的气势,震撼人心。“冷月葬花魂”,是这个悲剧的概括。有情之天下被吞噬了。
《红楼梦》的第三个层面,是《红楼梦》处处渗透着作家曹雪芹对整个人生的很深的感悟,一种哲理性的感悟、
感兴、感叹。他引导读者去体验整个人生的某种意味。这就是《红楼梦》的意境。这是《红楼梦》意蕴中的哲理性
(形而上)的层面,是一个最高的层面,也是一个不被人注意的层面。《红楼梦》的人生感表现为互相联系的两个
方面,一个是对人生(生命)终极意义的追问,一个是对命运的体验和感叹。
以上是我对《红楼梦》的意蕴的一种很粗糙的阐释。《红楼梦》是说不完的,我们中国人对《红楼梦》的阐释,
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
(摘编自叶朗《巛红楼梦〉的意蕴》)
1哈尔滨市第九中学校2022—2023学年度
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答案
1.选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D.“原因在于《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错误,原文的表述是“《红楼梦》是说不完的,我们中国人对《红楼梦》
的阐释,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我们中国人对《红楼梦》的阐释,将会一代又一代地继续下去是缘于“《红楼
梦》的意蕴极其丰富”,而并非是因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悲剧。
2.选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A“纠正了书面语言和方言土语的弊病”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文学语言上,它纠正了以往)小说或片面重视书面语言、
或过多运用方言土语的弊病”,选项忽略了“片面%“过多等词语。
3.选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句子含义的能力。
C“改变了以往作品脱离现实的痼疾”错误,原文的表述是“在题材选取上,它一反中国古典小说戏曲题材因袭的痼疾,
完全从现实生活中提取人物和情节,特别是它较之以往的任何一部作品都更发扬了以作者亲身经历过的生活作为创
作基础的现实主义原则”,并未说以往作品脱离现实”。
4.【答案】①从内容、审美、哲理角度论述,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②第一层展示历史的、生动的、具体的社会现实,第二层深入写作者的审美理想在现实中被毁灭的悲剧,第三层进
一步感叹悲剧命运,追问人生的终极意义。
5.【答案】①材料一认为《红楼梦》具有深刻的悲剧精神,由一个贵族家庭的彻底败落预示了整个腐朽的封建阶级
走向灭亡的历史命运。
②材料二认为《红楼梦》的悲剧性在于以情为核心的审美理想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是必然要被毁灭的。
6答案D.“抒发了对战争造成人们流离失所的批判之情错。作者借书房的窗子表达自己的人生态度和境界,选项属
于过度解读。
7答案C.“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是第三人称的特点,不是第二人称的特点。故选C。
8答案①文笔闲散,即散文的形散,表现在两个方面。选材灵活广泛。本来要写书房的窗子,却先从一般的窗子写
起。本来重在表现北窗的光影之美,却先写南窗、北窗和西窗的审美效应,层层铺垫。笔法灵活。大量引用典故和
古诗,信笔拈来。②意脉流畅完整,指散文神不散。本文自始至终围绕着书房的窗子选材,表达作者对北窗光影的
喜爱之情,文章始终服从主旨的需要。
9.答案:D②⑤没有古今异义词。
10.答案:CA厌:满足。B课:赋税。D购:悬赏。
11.答案:C意动/名作动/名作状/使动
12.答案:A都是“字”。B这/表判断。C依据/于是。D随意/确实
13答案:A“迁”是改官,有三种情况:平调、升迁、降职。
14.答案:B绝妙的,独一无二的
15答案:C可抓住独立句子来断句:“又精方药语意完整,“精'是精通,“方药作宾语,排除A、B两项;“合汤不过数
种”,意思表达完整,“合汤”是动宾结构,“不过数种作补语,据此排除D项。故选C项。
16答案:B解析B项,“这是一种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说法错误,这是一种“自下而上的推选人才为官
的制度。另外,“征辟才是“自上而下的推选人才为官的制度。
17答案:A解析A项,“后来他对自己从事医业没有后悔之情曲解文意。从第二段中间部分“以医见业,意常自悔
这句话可以看出华佗还是常常产生后悔之情的,因为在封建社会医生被视为“贱业”。
18.答案:荀彧向曹操请求说:“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与人的生命密切相关,应该包涵宽恕他。(关键词“术工*“县
“宥”各1分,句意1分)
19.答案:D。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内容的理解。ABC正确;D有误,这首诗的前四句缅怀古代的英雄业迹,诗
人对于历史上建立的丰功伟绩的人物是非常景仰的,他希望能有一番作为。可是由于时代和社会的限制,他只能终
老于江湖之上。后四句实际上是抒发自己的归隐之志,所以“鱼竿客”,并不是指朝廷的当权者。
20.答案:B。本题考查的是对诗歌的赏析。ACD正确;B有误,“六鹄退飞”本是《春秋》经语,但此处仅是字面
上的借用,因为事实上飞鸿并不在往后退。只是由于天空太广阔了,高飞戾天的鸿雁在那么广阔的蓝天背景下飞行,
使人无法觉察它们是在向前移动。如果凝望片刻,还可能误以为它们是在向后退飞呢。
21答案:我有嘉宾,鼓瑟吹笙。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千岩万转路不定,迷花倚石忽已暝。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
22.答案:A第一空:“一马当先”,作战时策马冲锋在前,形容领先或带头;“首当其冲”,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灾
难。语境中强调君子的引领作用,与“灾难”和“攻击”无关,故选用“一马当先”。第二空:“以身作则”,以自己的行为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