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度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题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学年度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题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10 16:07:1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013-2014育才中学八年级语文(上)期末测试题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3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不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震悚(sǒng) 寒噤(jìn) 翩然(piān) 风雪载途(zài)
B.嶙峋(xún) 踌躇(chóu) 差使(chāi) 衰草连天(shuāi)
C.愧怍(zuò) 簌簌(sù) 取缔(dì) 锲而不舍(qì)
D.轩榭(xiè) 两栖(qī) 憧憬(chōng) 豁然开朗(huò)
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A.祸不单行 步履蹒跚 因地制宜 锐不可当
B.别具匠心 雅俗共赏 情郁于衷 耳濡目染
C.眼花缭乱 张皇失措 众志成诚 情有独钟
D.销声匿迹 层峦叠嶂 维妙维肖 通宵达旦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2分)
① 虽然他尽量最大的努力,还是没能___住对方凌厉的攻势,痛失奖杯。
② 能源短缺,加上恶劣的自然条件,极大地___着这个小镇经济的发展。
③ 那些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的人,不仅为正人君子所__,还可能滑向犯罪的深渊。
A.遏制 限制 不耻
B.遏止 制约 不耻
C.遏制 制约 不齿
D.遏止 限制 不齿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2分)
A.不难看出,这起明显的错案迟迟得不到公正判决,其根本原因是党风不正在作怪。
B.我虽然和他只有一面之缘,但从他那里学到了许多东西,包括他的学识和人品。
C.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然客服了困难,胜利攀登到顶峰。
D.局长嘱咐几个学校的领导,新学期的工作一定要有新的起色。
5、下列句子以合理的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2分)
①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②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③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④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⑥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A、③⑤①④⑥② B、③①⑤④②⑥
C、⑤③①④⑥② D、③⑤④①②⑥
6、仿写句子。(4分)
在画线部分填上恰当的话,使分号前后内容、句式对应,修辞手法相同。
(1)悲观者说,希望是地平线,就算看得见,也永远走不到;
乐观者说,希望是___,_____,______。
(2)乐观者说,风是帆的伙伴,能把你送到胜利的彼岸;
悲观者说,风是____,__________。
7、名句默写。(19分)
(1)《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林自然景色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文中“豁然开朗”一词,陆游的《游山西村》中与之意境相似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突出景色之雅的语句是___________;描写室中生活图景,突出交往之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3分)
(3)《 爱莲说》中写莲花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诗句是___________;虚实结合,表现泰山秀美、高大的诗句是___________;表现作者志向高远,富有哲理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3分)
(5)《春望》中采用“移情于物”的写法表达伤世情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表现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写战火连绵,久盼家音,抒发千古以来战争中人们共同感受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3分)
(6)刘禹锡的《秋词》中,写晴空中排云而上的白鹤形象,把诗人的豪迈乐观之情抒发得淋漓尽致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 7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______________。(2分)
(苏轼《浣溪沙》)
( 8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2分) (崔颢《黄鹤楼》)
二、阅读理解(23+12+22=57分)
(一)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他说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我看那边月台的栅栏外有几个卖东西的等着顾客。【甲】走到那边月台,须穿过铁道,须跳下去又爬上去。父亲是一个胖子,走过去自然要费事些。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_着黑布小帽,_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__地_到铁道边,慢慢__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_着上面,两脚再向上_;他肥胖的身子向左__,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乙】我再向外看时,他已抱了朱红的橘子往回走了。过铁道时,他先将橘子散放在地上,自己慢慢爬下,再抱起橘子走。到这边时,我赶紧去搀他。他和我走到车上,将橘子一股脑儿放在我的皮大衣上。于是扑扑衣上的泥土,心里很轻松似的。【丙】过一会说:“我走了,到那边来信!”我望着他走出去。他走了几步,回头看见我,说:“进去吧,里面没人。”【丁】
1、本段文字选自散文___,作者是___,他的散文名篇还有____、____等。(2分)
2、根据原文,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词语。(4分)
3、从写作内容上看,本段文字主要描写了___________的情景;文中父亲对儿子的旅途很惦念,但只用了一句:“_________”表示自己的担心;从体现的感情方面看,本段文字表现的是__________。(3分)
4、“等他的背影混入来来往往的人里,再找不着了,我便进来坐下,我的眼泪又来了。”放入原文中合适的位置应是( )(2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5、父亲买橘子时非常费劲,为什么一定要自己去而不让儿子去 买来橘子后,他“心里很轻松似的”表明了他怎样的心理 (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我”对父亲的行事本来是有看法的,可是文中“我”看到父亲的背影时两次流下眼泪,这是为什么?“我赶紧拭干了泪。怕他看见,也怕别人看见。”这又如何理解?(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文中写父亲时运用了哪写描写人物的方法?其中渗透了怎样的深挚感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
饺子
①春节,是我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的食俗丰富多彩,在除夕夜,北方人要吃团圆饺子。
②饺子,在东周时称“饼饵”,据说因其外形似耳朵而得名。到了隋朝,颜子推在他的文集中这样说:“今之馄钝,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饺子还曾称“馄钝”。民间还把这种偃月形的食品称作“粉角”或“角子”。
③在新疆吐鲁番县阿斯塔纳的唐墓里,曾出土距今1300年唐代的饺子,出土时,一只饺子和四只馄钝一起放在一个木碗中,证实至少在唐代就已经有了像现在一样的饺子,并且饺子与馄钝已分为两个不同的品种,连我国边远地区都已食用。
④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把饺子称为“扁食”。在《帝京岁时纪胜》中就有“扁食包细馅”的记载。至今陕西一些地区仍把饺子称为扁食。
⑤清朝入关后,满族把饺子、糕点、馒头等统称为饽饽,把饺子称煮饽饽。人们如果形容一个不苟言笑的人,就说这个人是“见了煮饽饽也不乐。”
⑥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话。可见这种可荤可素、营养全面的传统饮食,多么受到人们的钟爱,一直流传千年以上。尽管名称由“饼饵”到“角子”、“扁食”,人们对它的喜爱却从来不变,以至成了过年必备的饮食。按照民间的习俗,除夕夜的“子时”,要放鞭炮、吃饺子、辞旧迎新。由于除夕夜是二年相交于“子时”,意寓“交子”。后来就把“交子”时吃的这种美食谐音称“饺子”。从此,“饺子”不仅是美食,还蓄含了美妙的文化色彩。 (选自《北京晚报》有删改)
1、 本文的说明对象是___,采用的说明顺序是_____。(2分)
2、 文中还提到了饺子的许多别称,请任意写出其中四个:___、___、_____、____。(2分)
3、 第③段除了举例子外,还采用了____的说明方法,主要是为了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 第③段中加点的词“至少”可以去掉吗?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 根据文意,说说饺子蓄含了怎样的文化色彩?(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
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男有分,女有归。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是故_____________________,是谓大同。
1、本文选自《礼记 礼运》,《礼记》是我国__家经典著作之一;它是由__(朝代)的___(人名)对秦汉以前各种礼仪论著加以辑录、编纂而成,全书共__篇。(4分)
2、在文中横线处填上恰当的原文。(3分)
3、解释句中加点的字。(3分)
①选贤与能( ) ②讲信修睦( ) ③男有分( )
④货恶其弃于地也( ) ⑤大道之行也( ) ⑥是谓大同( )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货恶其弃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恶其不出于身也,不必为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的结构方式是_____;中心观点是_____;文章从_____、_____两个方面说明了“大同”社会的优越性。(4分)
6、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并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许多多值得回忆和留恋的事,幸福、青春、理想、喜悦、成功、友谊、真情…… 有的震撼心灵,有的催人醒悟,有的让人留恋,也有的使人遗憾,所有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也许,不经意间,我们就学会了珍惜……
很多时候,当你拥有时往往不懂得珍惜,而当自己懂得去珍惜时,却早已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苏屯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参考答案
一、基础知识
1、C (锲而不舍qiè)
2、A (B.衷→中;C.诚→城;D.维→惟)
3、C 对于“攻势”,无法“遏止”,只能“遏制”,即阻止、控制。“限制”有约束之意,而“制约”是指两种事物之间存在一方牵制另一方发展的意思,强调的是事物双方的关系。“不耻”多指不以……为耻,“不齿”是指不愿提到,表示鄙视。
4、B A项是成分赘余或句式杂糅,应删除“其根本原因”或“在作怪”。C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管→尽管。D表意不明,造成歧义。几个/学校的领导,几个学校的/领导,造成表意不明的原因是定语的语序不当。
5、A
6、(1)(希望是)启明星,即使摘不到,也能告诉人们曙光就在前头;
(2)(风是)浪的帮凶,能把你埋葬在大海深处。 (答案可多种多样)
7、(1)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
(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植,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4)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6)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7)潇潇暮雨子规啼。
(8)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二、阅读理解
(一)
1、《背影》;朱自清;《荷塘月色》,《绿》,《春》,《匆匆》,《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等。
2、戴;穿;蹒跚;走;探身;攀;缩;微倾。
3、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我走了,到那边来信;父子深情。
4、D
5、父亲疼爱儿子,怕儿子受累,自己为儿子受累费劲反而高兴。买来橘子后,父亲觉得为儿子做了一件事,心里感到欣慰和满足,所以“很轻松似的”。(意思对即可)
6、因为“我”从背影中看到了慈父的形象,看到慈父的至情至善,爱子如命,这是感动之泪。流泪后,怕父亲看见是担心惹父亲伤心,怕别人看见是怕人家笑话。
7、外貌(衣饰)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父亲的舐犊深情。
(二)
1、饺子;时间顺序。
2、馄钝、粉角、扁食、煮饽饽(饼饵、角子)
3、列数字;饺子流传时间长,地域广,且在唐代就有饺子和馄钝两个品种。
4、不可以。“至少”一词说明饺子最晚在唐代就有了,去掉显得太绝对,表达不准确(不严密)。
5、意寓团圆;意寓新旧交替(辞旧迎新)。
(三)
1、儒,西汉,戴圣,49。
2、谋闭而不兴,盗窃乱贼而不作,故外户而不闭。
3、①通“举”,选拔 ②和睦 ③职业,操守 ④憎恶 ⑤古代指政治上的最高理想
⑥指理想社会
4、(1)因此人们不单独奉养自己的父母,不单独抚育自己的子女。
(2)对于财货,人们憎恨把它扔在地上的行为,却不一定要自己私藏;人们都愿意为公众之事竭尽全力,而不一定为自己谋私利。
5、总—分—总;天下为公;社会制度、社会道德。
6、排比句: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
对偶句: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表达效果:结构整齐,使语势增强,描绘了大同社会的美好境界。
三、作文
苏屯中学八年级语文第二次月考试题
答题卡
班级:____ 姓名:____
时间:120分钟 满分:150分
一、基础知识(33分)
1、__ 2、__ 3、__ 4、__ 5、__ (1-5每题2分)
6、仿写句子。(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名句默写。(19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3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8)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二、阅读理解(23+12+22=57分)
(一)
1、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4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___ (2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二)
1、_____;_________。(2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三)
1、____;____;_____;____。(4分)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3、①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⑤_____⑥________(3分)
4、翻译下列句子。(4分)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
6、找出文中的排比句和对偶句,并指出其表达效果。(4分)
排比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对偶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表达效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作文(60分)
在多姿多彩的生活中,每个人都会遇到许许多多值得回忆和留恋的事,幸福、青春、理想、喜悦、成功、友谊、真情…… 有的震撼心灵,有的催人醒悟,有的让人留恋,也有的使人遗憾,所有的点点滴滴,喜怒哀乐,悲欢离合,都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也许,不经意间,我们就学会了珍惜……
很多时候,当你拥有时往往不懂得珍惜,而当自己懂得去珍惜时,却早已失去了珍惜的机会……
请以“珍惜”为话题,写一篇600字左右的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