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课件 (《清平乐·村居》 30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语文四年级下册1《古诗词三首》第二课时 课件 (《清平乐·村居》 30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1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14 10:34:4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0张PPT)
古诗词三首
第2课时
第一单元
古诗词
听写生字。





shū

qīng
请你把不会写的生字再多写几遍哦!


宿


tíng
dié



背诵、默写古诗。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杨万里
梅子金黄杏子白,
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
惟有蜻蜓蛱蝶飞。
宿新市徐公店
[宋]杨万里
篱落疏疏一径深,
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疾走追黄蝶,
飞入菜花无处寻。
清平乐·村居
齐读《清平乐·村居》,想一想它和我们学过的古诗有什么不同?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ǎo
chú

//
结合补充资料,了解词的特点。
每首词都有一个调名,称“词牌”,分隔号将词牌和题目分开。
词的句子有长有短。
词分上阕和下阕两个部分。
学习目标
1.会写“茅、檐”等5个字。
2.有感情地朗读《清平乐·村居》,并背诵这首词。
3.能想象这首词描绘的画面,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探究过程
合作探究
读好整首词的停顿。
借助词的注释,在小组内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
全班交流整首词的意思,教师相机指导。
读好整首词的停顿,并结合词的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清平乐·村居》的大意。
探究任务
认真听教师范读整首词,边听边用“/”画好停顿。
探究活动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 檐 低 小,溪 上 青 青 草。醉 里 吴 音 相 媚 好,白 发 谁 家 翁 媪? 大 儿 锄 豆 溪 东,中 儿 正 织 鸡 笼。最 喜 小 儿 亡 赖,溪 头 卧 剥 莲 蓬。
/
/
/
/
/
/
/
/
/
/
画好后自由读一读,注意读好停顿哦。
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首词的大意。
探究活动
注释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①[清平乐]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②[村居]词题。
③[吴音]这首词是辛弃疾闲居带湖(今属江西)时写的。此地古代属吴地,所以称当地的方言为“吴音”。
④[翁媪]老翁和老妇。
⑤[亡赖]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亡”,这里读wú。
低矮的茅屋旁,一条小溪缓缓流淌,溪边青草茂密,映衬得小溪更加清澈。那是谁家的老两口啊,在屋前用吴地方言聊着天,喝酒逗乐,真是其乐融融。
成果展示
大儿勤劳,在溪东的豆田间锄草;二儿手巧,正在编织鸡笼;小儿最淘气可爱,在溪边剥莲蓬,自由自在。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宋]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词牌名。“乐”,这里读yuè。
吴地的方言。
老翁和老妇。
同“无赖”,这里指顽皮、淘气。
词题。这里解释为居住在乡村。
互相逗趣取乐。
深入理解词的内容,想象《清平乐·村居》中的画面,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词中描绘的情景,感受乡村生活的安宁美好。
·老师提出相关问题,明确要求。
·结合词的内容,交流词中描绘的画面。
·每个小组选出代表,展示学习成果,教师相机指导。
合作探究
探究过程
探究任务
探究活动
上阕第一句中“青青草”是“绿色的小草”的意思,多加一个“青”字,让你看到了什么样的草?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使用叠词能让句子中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读起来也更有韵味。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探究活动
这是一条怎样的小溪?小溪两边长满“青青草”又是什么样子的呢?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上阕的第一句点明了老两口的生活环境很优美。
清澈、清幽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为什么不说“溪边青青草”,而是“溪上青青草”呢?
探究活动
上阕第二句写到了老两口,你觉得他们过得怎样?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你觉得这老两口在喝酒时会聊什么呢?
聊自己的三个孩子
聊今年的收成
聊自己的生活
开心、幸福
探究活动
哪个词写出了老两口很开心的样子?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上阕的第二句写出了老两口其乐融融的样子。
探究活动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读一读上阕,用自己的话说说描绘的画面。
在一个低矮的茅屋旁,一条清澈的小溪缓缓流过,溪边长满了绿草。满头白发的老两口坐在在茅屋前,其乐融融地喝着酒,聊着天。
探究活动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读一读词的下阕,说一说写到了哪些人?他们分别在做什么?
大儿 锄豆
中儿 织鸡笼
小儿 剥莲蓬
你能用自己的话夸夸大儿子和二儿子吗?
勤劳
手巧
探究活动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亡赖”在文中指顽皮、淘气,你从什么地方能感受到小儿子的顽皮、淘气?
小儿子是如何卧剥莲蓬的呢?读句子,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
仰面躺在地上剥莲蓬
侧卧在地上剥莲蓬
趴在地上边玩边剥
无拘无束
天真可爱
探究活动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从写“小儿”句中,你体会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最喜”写出了作者对小儿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态度的欣赏之情。
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来读一读词的下阕。
探究活动
清平乐·村居
[宋] 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首词描写了很多画面,哪个画面最吸引你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吧!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的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小儿子剥莲蓬这个画面最吸引我,我仿佛看到了小儿子一会儿仰面朝天躺着剥莲蓬,一会儿侧躺着剥,一会儿趴在地上剥,真是太淘气了!
我仿佛看到了老两口坐在屋外,他们一边喝酒一边聊天,讨论着儿子干活的样子。
书写指导

上半部分不要写成“分”。
上下结构


下半部分不要漏掉撇和点。
下半部分是“矛”,不要漏掉撇画。






宿














宿








书写指导

左右宽窄相当。
左右结构


左宽右窄,第三笔横画要出头,左下部分不是“小”。
左窄右宽,右半部分的“詹”要紧凑,从上、左包住“言”。
课堂小结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古诗词三首
上阕 老两口 生活环境幽美、精神愉快
大儿子 勤劳
二儿子 手巧
小儿子 无拘无束、天真可爱
下阕
对乡村生活
欣赏和赞美之情
拓展延伸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范成大退居家乡后写了一组大型田园诗,分春日、晚春、夏日、秋日、冬日五部分,共六十首。我们去读一读他的其中一首诗吧!
在田间除草。
把麻搓成线。
理解。
从事。
靠近。
拓展延伸
译文
初夏,农人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搓麻线,农家男女都各有各的家务劳动。
孩子们虽然不会耕地、织布,也在茂盛的桑树下学着大人的样子种瓜。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理解古诗大意。
拓展延伸
我们来看前两句诗,你从诗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景象?
繁忙
日夜劳动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不分男女
拓展延伸
读一读前两句诗,用自己的话说说仿佛看到的画面。
我仿佛看到了村民们白天到田里除草,晚上回来在家中搓麻线,村里的人不分男女都担起了家庭的责任,各自忙碌着。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拓展延伸
我们来看后两句诗,诗中写了儿童在做什么?
想象画面,说说孩子们会怎么做?怎么说?
翻土、挖坑、播种。
会自豪地向他人炫耀。
活泼可爱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拓展延伸
读整首诗,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对劳动人民的赞美之情。
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课后作业
背诵《清平乐·村居》。